行经华阴(崔颢)-《每日一诗》

  《行经华阴》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行经华阴:山川胜景中的尘世与仙踪之思

  在大唐的广袤疆土上,一条蜿蜒的道路通向华阴。诗人崔颢,怀揣着对未知的憧憬与对人生的思索,踏上了这段行经华阴的旅程。一路上,他的目光被那壮丽的景色所吸引,心中的情感也如波澜般起伏,最终化作了这首《行经华阴》。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崔颢远远地便望见了那巍峨耸立的太华山,它高耸入云,气势磅礴,仿佛以一种俯瞰的姿态凝视着下方的咸京。这座古老的都城,承载着无数的繁华与沧桑,在太华山的衬托下,显得愈发渺小。而太华山上的三峰 —— 莲花、玉女、明星,更是如同从天际之外拔地而起,它们的险峻与壮美,绝非人力所能雕琢而成。那陡峭的山峰,直插云霄,仿佛要与天空融为一体。阳光洒在山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崔颢仰望着这三峰,心中涌起一股敬畏之情,他深知,在这雄伟的自然面前,人类是如此的渺小。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沿着山路缓缓前行,崔颢来到了武帝祠前。这座古老的祠堂,是为了纪念汉武帝而修建的,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人们的信仰。此时,天空中的云朵渐渐散去,阳光透过云层的缝隙,洒在祠堂的屋顶上,给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而不远处的仙人掌峰,在雨水的洗礼后,显得格外清新。那峰上的岩石纹理,仿佛是仙人的手掌印,栩栩如生。崔颢站在祠前,望着这奇特的景象,心中不禁联想到了那些古老的传说。他想象着汉武帝当年在此祭祀求仙的场景,以及仙人在这山间留下的种种神迹。在这一瞬间,现实与传说交织在一起,让他感受到了历史与神话的魅力。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从华阴向北望去,黄河与华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河画卷。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腾不息,它如同一条巨龙,蜿蜒在大地之上。而华山,则以其雄伟的身姿,守护着这片土地。秦关,这座古老的关隘,凭借着山河的险要地势,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它见证了无数的战争与和平,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而向西延伸的驿路,连接着汉畤。汉畤,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地方,那里地势平坦,庄严肃穆。崔颢望着这眼前的一切,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这片土地不仅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更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一路上,崔颢看到了许多为了名利而奔波的行人。他们神色匆匆,脸上写满了疲惫与焦虑。在这繁华的尘世中,他们追逐着功名利禄,却忽略了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崔颢不禁心生疑问,在这短暂的人生中,为何要如此执着于名利呢?眼前的太华山,宛如一片世外桃源,这里有壮丽的山川,有神秘的传说,更有让人忘却尘世烦恼的宁静。与那喧嚣的尘世相比,这里难道不是一个更好的修行之地吗?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世俗的纷争,静下心来,探寻生命的真谛,追求长生之道。崔颢在心中默默思考着,他希望那些为名利所累的人,能够停下匆忙的脚步,看看这眼前的美景,思考一下人生的真正意义。

  在这行经华阴的旅程中,崔颢被太华山的壮丽景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所深深打动。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眼前的山川胜景,也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行经华阴》,不仅仅是一首写景诗,更是他对尘世与仙踪的思索,对人生价值的探寻。它让我们在欣赏太华山美景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一些关于人生的启示,让我们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