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唐代 李商隐 着)-《每日一诗》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一、诗的个人解读:

  在静谧的深夜,云母屏风上投射着黯淡的烛火,氛围异常清冷。此刻,户外的银河缓缓朝西边倾斜,星辰亦在徐徐隐匿,天际的启明星也即将消弭于晨曦之中。这般夜色,使人不禁联想起居于月宫的嫦娥。

  嫦娥啊,想必你定然懊悔往昔偷食了那颗长生不老的灵丹吧?现今,你唯有孤身一人蛰居在那碧海青天之间的广寒宫内,日夜孤寂无依,夜夜皆需承受这无边的孤寂与落寞。

  二、诗的个人见解:

  《嫦娥》的创作背景与晚唐时期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李商隐生活在晚唐,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内心充满了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同时也对人生、命运和追求产生了深刻的思考。而嫦娥作为古代神话中的形象,其孤独而高洁的特质正好契合了诗人的心境,因此李商隐选择以嫦娥为题,通过描绘她的生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首句“云母屏风烛影深”,以“云母屏风”和“烛影”为意象,描绘了一个幽暗、冷清的环境氛围。云母屏风作为室内装饰,象征着高雅与清丽,但烛影的暗淡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来临,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迷茫。

  次句“长河渐落晓星沉”,以“长河”和“晓星”为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空寂清冷的气氛。长河指的是银河,它逐渐西移垂地,暗示着夜晚的结束和黎明的到来,但晓星的隐没却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失落。这一意象的运用,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暗示了人生中的无常与变迁。

  第三句“嫦娥应悔偷灵药”,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人公——嫦娥,并揭示了她的内心矛盾与悔恨。嫦娥因为偷吃不死药而飞升月宫,虽然获得了长生不老的能力,但却失去了人间的温暖和亲情。这里的“悔”字,既是对嫦娥当初选择的否定,也是对人生选择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嫦娥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无奈。

  末句“碧海青天夜夜心”,以“碧海青天”和“夜夜心”为意象,描绘了嫦娥在月宫中的孤寂生活。碧海青天象征着广阔无垠的宇宙和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而夜夜心则暗示了嫦娥内心的孤独与寂寞。这一意象的营造,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也让人深刻感受到嫦娥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嫦娥》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手法,将嫦娥在月宫中的孤寂生活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其次,诗人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嫦娥的孤寂与感伤与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批判力度和感染力。最后,诗人以简练而深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使全诗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又富含深刻的思想内涵。

  孤寂生活的诗歌,更是一首富含深刻含义和启示的佳作。它启示我们,人生中的选择往往伴随着得与失的权衡。嫦娥虽然获得了长生不老的能力,但却失去了人间的温暖和亲情。这让我们反思,在追求长生不老或其他目标时,我们是否愿意付出相应的代价?同时,这首诗也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与其在孤寂中追求长生不老,不如珍惜当下、活在当下,享受人生的美好和温暖。

  此外,《嫦娥》还让我们认识到命运的无奈与人生的无常。嫦娥虽然拥有超凡脱俗的能力,但却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和孤独的生活。这让我们明白,人生中的许多事情都是无法预料和掌控的,我们只能尽力去适应和面对。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人和事,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