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四年的暮春,京城的柳絮刚飘完最后一场雪,紫宸殿里就传出了一道震动朝野的旨意——周玄正式下令,在灵务总局之下设立常设机构“北疆开发办公室”,专管跟北疆妖族打交道的所有事,小到互市堡的粮食调配,大到与妖族部落的合作谈判,都归这个新部门管。
消息一出来,朝堂上不少官员都愣了——以前跟妖族打交道,要么是兵部管打仗,要么是鸿胪寺管外交,如今专门设个“开发办公室”,还要“发展合作”,这陛下的想法,真是越来越新鲜了。可没人敢反对,毕竟互市堡这两个月的成效摆在那儿:白狐部落送来的寒玉,让符文工坊的效率提了三成;大周出口的粮食铁器,也让北疆那边少了不少边境摩擦,这“开发”的路子,好像还真走得通。
更让人惊讶的是北疆办的“豪华班子”。主任由灵务总局的老副局长赵承业兼任——这位赵大人可是个狠角色,当年平定南方妖兽之乱时,既懂怎么打硬仗,又会跟妖族讲道理,连最桀骜的山魈精都服他。副主任更是卧虎藏龙:有兵部的郎中李默,常年在边境打转,哪条河谷能驻军、哪片草原能通商,他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还有户部的员外郎苏清,算账比算盘还精,之前互市堡的贸易账就是他核的,一分钱的亏都没让大周吃过;最让人意外的是,副主任里居然还有个“特殊成员”——原幽冥教的魔君黑炎。
这位黑炎魔君当年归顺大周后,没闲着,先是帮灵务总局制定了魔修管理章程,后来又主动申请去边境调研,跟几个妖族部落聊得风生水起。周玄选他进北疆办,就是看中他懂“非人族群”的心思——毕竟都是“曾经被人族提防的存在”,妖族跟他打交道,总比跟纯人族官员自在些。除了这些领导,北疆办还招了不少“偏门人才”:有在妖族部落里住过十年的通译,能听懂狐语、熊语甚至兔妖的吱吱声;有研究妖族文化的学者,连北疆哪个部落爱穿什么皮毛、忌什么颜色都门儿清;还有几个从工部调过来的工匠,专管怎么给妖族部落修灵驰道、建粮仓。
北疆办刚挂牌那天,赵承业领着班子成员在门口拍了张“全家福”,刚转身就被周玄叫到了御书房。陛下没说别的,就扔给他们一摞厚厚的资料——有前期派去北疆的探子写的调研报告,有互市堡这两个月的交易数据,还有白狐夫人偷偷送来的北疆部落分布图。“你们的第一桩事,就是把这些东西捋清楚,弄个《北疆发展规划》出来。”周玄指着资料,语气很明确,“别只盯着白狐部落,北疆那么多妖族,有的部落缺粮食,有的部落有矿产,有的部落擅长驯养妖兽,咱们得对症下药,不能一刀切。”
赵承业他们领了旨,回到北疆办的办公大院,连夜就开了会。办公桌上堆的资料比人还高,苏清拿着账本,手指在算盘上飞快地拨着:“从数据看,白狐部落的寒玉是刚需,但其他部落比如黑石熊族,手里有铁矿,就是没技术提炼;还有雪兔部落,擅长种耐寒草药,就是运不出来,咱们要是能帮他们修条简易灵驰道,草药的运输成本能降一半。”
李默在旁边补充:“我建议先从三条线入手:贸易线先把互市堡扩成三个,分别对应白狐、黑石熊、雪兔三个部落,省得大家挤在一个地方吵架;产业线可以派工匠去黑石熊族教炼铁,去雪兔部落教草药炮制,让他们能自己产出更值钱的东西;基础设施线先修两条路,一条从互市堡通到白狐部落,一条通到黑石熊族的铁矿,路通了,后面的合作才好谈。”
黑炎魔君也插了话:“我跟黑石熊族的首领聊过,他对大周的铁器很感兴趣,但怕咱们是想占他们的铁矿。咱们在规划里得写清楚,合作是互利的,比如他们出铁矿,咱们出技术,炼出来的铁一半给他们自己用,一半用来跟咱们换其他东西,这样他们才放心。”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从天黑聊到天亮,终于把规划的框架搭了起来。又花了半个月时间,反复修改补充,一份厚厚的《北疆地区发展与合作规划(初稿)》终于送到了周玄面前。规划里写得明明白白:未来三年,要在北疆建五个互市堡、三条灵驰道、两个联合工坊;还要在白狐部落办一所“双语学堂”,教妖族子弟学大周的文字和技艺;甚至连怎么解决部落间的领地纠纷、怎么保障商队安全,都列了详细的方案。
周玄拿着规划,翻了一页又一页,嘴角忍不住上扬。他指着规划里“联合工坊”的部分,对赵承业说:“这个想法好,不是咱们单方面给东西,而是跟他们一起做事,这样才能长久。以前跟妖族打交道,要么是打要么是防,现在咱们搞‘开发’,是把他们拉进来一起发展,这才是长治久安的法子。”
赵承业笑着点头:“陛下说得是。咱们这就按规划来,先派调研队去黑石熊族和雪兔部落,跟他们谈具体合作细节。”
“好。”周玄放下规划,眼神里满是期待,“告诉底下的人,北疆开发不是小事,得一步一步来,既要专业,又要灵活。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来找朕。”
送走赵承业,周玄站在御书房的窗前,望着北疆的方向。他想起刚穿越过来时,朝堂上下都把妖族当洪水猛兽,如今却有了专门的部门跟妖族谈合作、搞发展,这步子迈得不算小。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等北疆的路子走通了,往后跟其他异族打交道,就能有个像样的样板。
而此刻的北疆办里,工作人员们正忙得热火朝天。通译们在整理妖族部落的语言手册,工匠们在画灵驰道的设计图,苏清在核算联合工坊的成本预算。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劲——毕竟能参与这么一件“前无古人”的事,谁都想做出点成绩来。
夕阳透过窗户,照在办公桌上的《北疆发展规划》上,那一页页纸上的字迹,仿佛正描绘着北疆未来的模样:不再有战争和饥饿,灵驰道上跑着满载货物的马车,妖族和人族的孩子一起在学堂里读书,互市堡里满是热闹的叫卖声……
消息一出来,朝堂上不少官员都愣了——以前跟妖族打交道,要么是兵部管打仗,要么是鸿胪寺管外交,如今专门设个“开发办公室”,还要“发展合作”,这陛下的想法,真是越来越新鲜了。可没人敢反对,毕竟互市堡这两个月的成效摆在那儿:白狐部落送来的寒玉,让符文工坊的效率提了三成;大周出口的粮食铁器,也让北疆那边少了不少边境摩擦,这“开发”的路子,好像还真走得通。
更让人惊讶的是北疆办的“豪华班子”。主任由灵务总局的老副局长赵承业兼任——这位赵大人可是个狠角色,当年平定南方妖兽之乱时,既懂怎么打硬仗,又会跟妖族讲道理,连最桀骜的山魈精都服他。副主任更是卧虎藏龙:有兵部的郎中李默,常年在边境打转,哪条河谷能驻军、哪片草原能通商,他闭着眼睛都能说出来;还有户部的员外郎苏清,算账比算盘还精,之前互市堡的贸易账就是他核的,一分钱的亏都没让大周吃过;最让人意外的是,副主任里居然还有个“特殊成员”——原幽冥教的魔君黑炎。
这位黑炎魔君当年归顺大周后,没闲着,先是帮灵务总局制定了魔修管理章程,后来又主动申请去边境调研,跟几个妖族部落聊得风生水起。周玄选他进北疆办,就是看中他懂“非人族群”的心思——毕竟都是“曾经被人族提防的存在”,妖族跟他打交道,总比跟纯人族官员自在些。除了这些领导,北疆办还招了不少“偏门人才”:有在妖族部落里住过十年的通译,能听懂狐语、熊语甚至兔妖的吱吱声;有研究妖族文化的学者,连北疆哪个部落爱穿什么皮毛、忌什么颜色都门儿清;还有几个从工部调过来的工匠,专管怎么给妖族部落修灵驰道、建粮仓。
北疆办刚挂牌那天,赵承业领着班子成员在门口拍了张“全家福”,刚转身就被周玄叫到了御书房。陛下没说别的,就扔给他们一摞厚厚的资料——有前期派去北疆的探子写的调研报告,有互市堡这两个月的交易数据,还有白狐夫人偷偷送来的北疆部落分布图。“你们的第一桩事,就是把这些东西捋清楚,弄个《北疆发展规划》出来。”周玄指着资料,语气很明确,“别只盯着白狐部落,北疆那么多妖族,有的部落缺粮食,有的部落有矿产,有的部落擅长驯养妖兽,咱们得对症下药,不能一刀切。”
赵承业他们领了旨,回到北疆办的办公大院,连夜就开了会。办公桌上堆的资料比人还高,苏清拿着账本,手指在算盘上飞快地拨着:“从数据看,白狐部落的寒玉是刚需,但其他部落比如黑石熊族,手里有铁矿,就是没技术提炼;还有雪兔部落,擅长种耐寒草药,就是运不出来,咱们要是能帮他们修条简易灵驰道,草药的运输成本能降一半。”
李默在旁边补充:“我建议先从三条线入手:贸易线先把互市堡扩成三个,分别对应白狐、黑石熊、雪兔三个部落,省得大家挤在一个地方吵架;产业线可以派工匠去黑石熊族教炼铁,去雪兔部落教草药炮制,让他们能自己产出更值钱的东西;基础设施线先修两条路,一条从互市堡通到白狐部落,一条通到黑石熊族的铁矿,路通了,后面的合作才好谈。”
黑炎魔君也插了话:“我跟黑石熊族的首领聊过,他对大周的铁器很感兴趣,但怕咱们是想占他们的铁矿。咱们在规划里得写清楚,合作是互利的,比如他们出铁矿,咱们出技术,炼出来的铁一半给他们自己用,一半用来跟咱们换其他东西,这样他们才放心。”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从天黑聊到天亮,终于把规划的框架搭了起来。又花了半个月时间,反复修改补充,一份厚厚的《北疆地区发展与合作规划(初稿)》终于送到了周玄面前。规划里写得明明白白:未来三年,要在北疆建五个互市堡、三条灵驰道、两个联合工坊;还要在白狐部落办一所“双语学堂”,教妖族子弟学大周的文字和技艺;甚至连怎么解决部落间的领地纠纷、怎么保障商队安全,都列了详细的方案。
周玄拿着规划,翻了一页又一页,嘴角忍不住上扬。他指着规划里“联合工坊”的部分,对赵承业说:“这个想法好,不是咱们单方面给东西,而是跟他们一起做事,这样才能长久。以前跟妖族打交道,要么是打要么是防,现在咱们搞‘开发’,是把他们拉进来一起发展,这才是长治久安的法子。”
赵承业笑着点头:“陛下说得是。咱们这就按规划来,先派调研队去黑石熊族和雪兔部落,跟他们谈具体合作细节。”
“好。”周玄放下规划,眼神里满是期待,“告诉底下的人,北疆开发不是小事,得一步一步来,既要专业,又要灵活。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来找朕。”
送走赵承业,周玄站在御书房的窗前,望着北疆的方向。他想起刚穿越过来时,朝堂上下都把妖族当洪水猛兽,如今却有了专门的部门跟妖族谈合作、搞发展,这步子迈得不算小。但他知道,这只是开始——等北疆的路子走通了,往后跟其他异族打交道,就能有个像样的样板。
而此刻的北疆办里,工作人员们正忙得热火朝天。通译们在整理妖族部落的语言手册,工匠们在画灵驰道的设计图,苏清在核算联合工坊的成本预算。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劲——毕竟能参与这么一件“前无古人”的事,谁都想做出点成绩来。
夕阳透过窗户,照在办公桌上的《北疆发展规划》上,那一页页纸上的字迹,仿佛正描绘着北疆未来的模样:不再有战争和饥饿,灵驰道上跑着满载货物的马车,妖族和人族的孩子一起在学堂里读书,互市堡里满是热闹的叫卖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