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办的牌子刚挂稳,赵承业就点了支“精英小队”——苏清带着账本,黑炎魔君揣着妖族语言手册,还有两个工部的工匠、三个懂妖族习俗的通译,一行人装了半车丝绸瓷器和印着大周文字的启蒙书,以“深化互市合作”的名义,往白狐部落的腹地赶。出发前赵承业特意嘱咐:“别端着官架子,跟人家同吃同住,把家底摸清楚,比啥都强!”
这支调研队一进白狐部落,就把“客套”俩字扔到了脑后。胡不为带着他们往部落深处走,越走越偏,最后停在一片搭着兽皮帐篷的营地前:“诸位大人,委屈几天,咱们部落没像样的房子,只能住帐篷了。”
苏清看着那半旧的兽皮帐篷,心里犯嘀咕——他在京城住惯了砖瓦房,这帐篷漏不漏风啊?可没等他开口,黑炎魔君已经先一步掀了帐篷帘子:“挺好,比我当年在幽冥教住的山洞舒服多了!”说着就把行李往里放,苏清见状也只能跟着点头:“住哪都一样,正事要紧。”
接下来半个月,调研队彻底过上了“妖族生活”。每天天不亮,就跟着狐妖们去草原上找水源;白天要么跟着狩猎队去看怎么抓雪狐,要么跟着采集队去辨认灵草;晚上围着篝火,听部落长老讲以前的故事,顺便记笔记。刚开始还闹了不少笑话:工匠老王第一次喝部落里的羊奶,没注意里面漂着根羊毛,差点呛着;通译小李把“狩猎”说成了“睡觉”,害得狐妖们以为要带他去补觉,闹了半天误会。
但闹归闹,调研队的工作半点没含糊。苏清拿着账本,把部落的“家当”摸得门儿清:多少只羊、多少张皮毛、每年能采多少灵草,甚至连冬天会缺多少粮食,都算得明明白白。他发现部落的日子过得是真苦——狩猎全靠运气,赶上大雪天,连猎物的影子都见不着;采集的灵草不知道怎么保存,放几天就蔫了,只能贱卖给商队;最要命的是,部落里连个正经的管理者都没有,谁采到灵草归谁,有时候还会因为抢地盘吵架。
黑炎魔君则发挥了“异族优势”,跟部落里的勇士们混得风生水起。晚上围着篝火,他一边喝着马奶酒,一边跟狐妖们聊“天赋技能”:“你们说能闻出矿石的味道?快说说,啥味儿?”有个年轻狐妖来了劲,拉着他往后山走,指着一块黑石头说:“这石头闻着发甜,里面有铁!”黑炎魔君赶紧让工匠老王记下来,后来老王一看,还真是块铁矿石,就是纯度不高。
工匠们也没闲着,天天在部落里转来转去,一会儿摸一摸牧民的羊圈,一会儿看一看储存皮毛的地窖。老王跟苏清说:“这羊圈太简陋了,冬天一冷,小羊羔准保活不了多少;还有那皮毛,就堆在地上,潮得很,要是能建个通风的地窖,再教他们用粗盐腌一腌,能多存好几个月。”
半个月后,调研队带着满满几箱子笔记、图纸和样本,回到了京城。北疆办立刻开了分析会,桌子上摊满了资料:有苏清画的“部落资源分布图”,有黑炎魔君记的“妖族天赋清单”,还有工匠们写的“基础设施改进建议”。
赵承业拿着报告,皱着眉说:“问题不少啊!生产方式太原始,抗风险能力差,一场雪灾就能让他们饿肚子;内部管理也乱,没个章法。但优势也很明显——有铁矿、有灵草,狐妖们还会寻矿、驯兽,这些都是好东西,就是没利用好。”
苏清补充道:“光给粮食铁器治标不治本,这次去我发现,他们不是懒,是不会。比如他们养羊,不知道怎么选种,也不知道怎么防病,一年下来成活率不到六成;还有那皮毛,要是能简单鞣制一下,能多卖三成价钱。”
黑炎魔君也说:“狐妖的鼻子比人族灵多了,能闻出矿石在哪儿,还能分辨灵草的好坏。要是能教他们点勘探知识,再配点简单的工具,说不定能找到更多矿脉和灵草,这可比咱们自己去找省力多了。”
这份详细的调研报告很快送到了周玄手里。他翻了一上午,时不时停下来在纸上画几笔,最后把报告往桌上一放,笑着对王德福说:“这调研没白做!以前只知道他们缺东西,现在才明白,他们真正缺的是‘造血’的本事。光给钱给物,就像给病人输血,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得教他们怎么自己赚钱、自己发展。”
他指着报告上的“养殖”部分说:“你看,他们养羊成活率低,咱们就派畜牧师傅去,教他们选种、建暖棚;皮毛卖不上价,就帮他们建个初级加工厂,教鞣制技术;还有那寻矿的本事,配点勘探工具,再培训一下,让他们自己找矿,咱们再帮着提炼,这不就双赢了?”
王德福笑着点头:“陛下说得是,这样一来,白狐部落自己能发展起来,咱们也能获得更多资源,比单纯的贸易强多了。”
“可不是嘛。”周玄拿起笔,在报告上写了“精准帮扶”四个字,“接下来就让北疆办按这个思路来,先从白狐部落试点,把‘造血’机制建起来。等他们做出成效,其他妖族部落看到了,自然会主动来合作。到时候,北疆的开发就真正走上正轨了。”
而此刻的白狐部落里,胡不为正拿着调研队留下的启蒙书,教部落里的孩子认字。一个小狐妖指着书上的“粮”字,好奇地问:“胡爷爷,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呀?”胡不为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这是‘粮食’的‘粮’,等大周的大人再来,咱们就能种出更多粮食,再也不用饿肚子啦!”
阳光洒在草原上,孩子们的笑声随着风飘得很远。胡不为望着京城的方向,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一场改变部落命运的变化,很快就要来了。
        这支调研队一进白狐部落,就把“客套”俩字扔到了脑后。胡不为带着他们往部落深处走,越走越偏,最后停在一片搭着兽皮帐篷的营地前:“诸位大人,委屈几天,咱们部落没像样的房子,只能住帐篷了。”
苏清看着那半旧的兽皮帐篷,心里犯嘀咕——他在京城住惯了砖瓦房,这帐篷漏不漏风啊?可没等他开口,黑炎魔君已经先一步掀了帐篷帘子:“挺好,比我当年在幽冥教住的山洞舒服多了!”说着就把行李往里放,苏清见状也只能跟着点头:“住哪都一样,正事要紧。”
接下来半个月,调研队彻底过上了“妖族生活”。每天天不亮,就跟着狐妖们去草原上找水源;白天要么跟着狩猎队去看怎么抓雪狐,要么跟着采集队去辨认灵草;晚上围着篝火,听部落长老讲以前的故事,顺便记笔记。刚开始还闹了不少笑话:工匠老王第一次喝部落里的羊奶,没注意里面漂着根羊毛,差点呛着;通译小李把“狩猎”说成了“睡觉”,害得狐妖们以为要带他去补觉,闹了半天误会。
但闹归闹,调研队的工作半点没含糊。苏清拿着账本,把部落的“家当”摸得门儿清:多少只羊、多少张皮毛、每年能采多少灵草,甚至连冬天会缺多少粮食,都算得明明白白。他发现部落的日子过得是真苦——狩猎全靠运气,赶上大雪天,连猎物的影子都见不着;采集的灵草不知道怎么保存,放几天就蔫了,只能贱卖给商队;最要命的是,部落里连个正经的管理者都没有,谁采到灵草归谁,有时候还会因为抢地盘吵架。
黑炎魔君则发挥了“异族优势”,跟部落里的勇士们混得风生水起。晚上围着篝火,他一边喝着马奶酒,一边跟狐妖们聊“天赋技能”:“你们说能闻出矿石的味道?快说说,啥味儿?”有个年轻狐妖来了劲,拉着他往后山走,指着一块黑石头说:“这石头闻着发甜,里面有铁!”黑炎魔君赶紧让工匠老王记下来,后来老王一看,还真是块铁矿石,就是纯度不高。
工匠们也没闲着,天天在部落里转来转去,一会儿摸一摸牧民的羊圈,一会儿看一看储存皮毛的地窖。老王跟苏清说:“这羊圈太简陋了,冬天一冷,小羊羔准保活不了多少;还有那皮毛,就堆在地上,潮得很,要是能建个通风的地窖,再教他们用粗盐腌一腌,能多存好几个月。”
半个月后,调研队带着满满几箱子笔记、图纸和样本,回到了京城。北疆办立刻开了分析会,桌子上摊满了资料:有苏清画的“部落资源分布图”,有黑炎魔君记的“妖族天赋清单”,还有工匠们写的“基础设施改进建议”。
赵承业拿着报告,皱着眉说:“问题不少啊!生产方式太原始,抗风险能力差,一场雪灾就能让他们饿肚子;内部管理也乱,没个章法。但优势也很明显——有铁矿、有灵草,狐妖们还会寻矿、驯兽,这些都是好东西,就是没利用好。”
苏清补充道:“光给粮食铁器治标不治本,这次去我发现,他们不是懒,是不会。比如他们养羊,不知道怎么选种,也不知道怎么防病,一年下来成活率不到六成;还有那皮毛,要是能简单鞣制一下,能多卖三成价钱。”
黑炎魔君也说:“狐妖的鼻子比人族灵多了,能闻出矿石在哪儿,还能分辨灵草的好坏。要是能教他们点勘探知识,再配点简单的工具,说不定能找到更多矿脉和灵草,这可比咱们自己去找省力多了。”
这份详细的调研报告很快送到了周玄手里。他翻了一上午,时不时停下来在纸上画几笔,最后把报告往桌上一放,笑着对王德福说:“这调研没白做!以前只知道他们缺东西,现在才明白,他们真正缺的是‘造血’的本事。光给钱给物,就像给病人输血,管得了一时,管不了一世。得教他们怎么自己赚钱、自己发展。”
他指着报告上的“养殖”部分说:“你看,他们养羊成活率低,咱们就派畜牧师傅去,教他们选种、建暖棚;皮毛卖不上价,就帮他们建个初级加工厂,教鞣制技术;还有那寻矿的本事,配点勘探工具,再培训一下,让他们自己找矿,咱们再帮着提炼,这不就双赢了?”
王德福笑着点头:“陛下说得是,这样一来,白狐部落自己能发展起来,咱们也能获得更多资源,比单纯的贸易强多了。”
“可不是嘛。”周玄拿起笔,在报告上写了“精准帮扶”四个字,“接下来就让北疆办按这个思路来,先从白狐部落试点,把‘造血’机制建起来。等他们做出成效,其他妖族部落看到了,自然会主动来合作。到时候,北疆的开发就真正走上正轨了。”
而此刻的白狐部落里,胡不为正拿着调研队留下的启蒙书,教部落里的孩子认字。一个小狐妖指着书上的“粮”字,好奇地问:“胡爷爷,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呀?”胡不为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这是‘粮食’的‘粮’,等大周的大人再来,咱们就能种出更多粮食,再也不用饿肚子啦!”
阳光洒在草原上,孩子们的笑声随着风飘得很远。胡不为望着京城的方向,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一场改变部落命运的变化,很快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