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的路刚修出个模样,周玄就专门给北疆办发了密信,字里行间就一个意思:“路是骨架,教育才是血肉,赶紧把学堂办起来!”这话传到曙光城时,白狐夫人正对着刚运来的农具发愁——族里没人会记账,新买的锄头镰刀堆在仓库,连谁领了多少都记不清。这下她算是明白了,大周的“软件建设”,还真比多修两条路更急。
没半个月,首批“双语学堂”就在曙光城和几个大部落开了张。学堂选在宽敞的帐篷里,地上铺着大周送来的草席,墙上挂着两张大木板——一张写着妖族的象形文字,画着狐狸、雄鹰的图案;另一张则是工工整整的汉字,还标着拼音。教书的先生也分两类:妖族的长者坐在左边,手里拿着兽皮卷,给孩子们讲部落里的古老传说;大周来的先生坐在右边,捧着《千字文》,教孩子们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偶尔还会拿起算盘,教他们怎么算牛羊的数量。
最吸引人的不是学堂的布置,而是大周给的“福利”——不仅不用交学费,每天还管一顿午饭,蒸得喷香的粟米饭配着腌肉,比不少妖族家庭的晚饭还丰盛;要是月考成绩好,还能领“奖学金”,要么是能治病的低阶灵石,要么是结实的麻布、好用的小刀。可即便这样,一开始还是有保守的妖族家长不乐意,熊妖族有个老猎户就梗着脖子说:“学那些弯弯曲曲的汉字有啥用?还不如跟着我学射箭打猎!”
结果没到一个月,这老猎户就自己把孙子送进了学堂。原来他孙子跟着先生学了记账,把家里存的兽皮、腊肉都算得明明白白,连之前被邻居借走没还的两张狐狸皮都记在本子上,上门一说就顺利要了回来;还有个白狐族的小姑娘,学会了看朝廷布告,知道今年冬天大周会送救济粮,提前帮部落统计了人口,领粮时没多等一分钟。这下妖族家长们都醒过神来,学堂门口天天挤满了送孩子的人,连兔妖族的小崽子都背着小布包,蹦蹦跳跳地来上课。
除了办学堂,北疆办还搞起了“文化串门”。人族过中秋时,特意在曙光城搭了赏月台,摆上月饼和桂花酒,请妖族代表来吃。鹿妖族的青禾长老第一次尝月饼,咬了口甜滋滋的莲蓉馅,眼睛都亮了,拉着大周官员问能不能学做;到了白狐族的“狐月节”,妖族也邀请大周官员观礼,还特意叮嘱他们不能穿红衣服、不能大声喧哗——官员们乖乖照着做,看着白狐族围着篝火跳舞,还跟着学了两句妖族的祝祷词,惹得妖族们笑个不停。
更有意思的是北疆办组织人编的新故事集。里面既有大周的“嫦娥奔月”,也有妖族的“狐仙救猎人”,最后还加了个新故事:说有个人族修士和狐妖一起打败了作恶的山怪,还联手在山里修了水渠,让各族都能喝上清水。白狐夫人把故事念给部落里的孩子听,小家伙们听得入了迷,连玩游戏都学着故事里的样子,人族小孩和妖族小孩组队“打山怪”。
远在京城的周玄,看着水镜里学堂孩子们念书的样子,手里还翻着北疆办送来的故事集,忍不住跟身边的太监感叹:“瞧见没?这就是‘从娃娃抓起’的道理!文化融合哪是一朝一夕的事?得慢慢来,让他们先懂彼此的话,再学彼此的本事,最后认同彼此的规矩,这样自治区才能真正长治久安。这可比修十条路还重要!”
太监笑着说:“您看现在妖族家长的积极性,比咱们预想的还高——毕竟孩子学会了本事,能给家里帮上忙,他们自然愿意学。”
周玄点点头,手指在故事集上轻轻敲着:“语言是沟通的基础,你连人家的话都听不懂,怎么谈合作?知识是进步的阶梯,他们光会打猎不行,还得会记账、会种地、会看律法,才能过得更好;法律是秩序的保障,让他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才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靠拳头解决问题。这些基础工作做扎实了,北疆的根才能扎稳。”
他顿了顿,又指着水镜里正在学算盘的孩子们:“你看那熊妖族的小崽子,算得比先生还快!以后这些孩子长大了,就是连接大周和妖族的‘桥梁’,他们既懂妖族的习俗,又懂大周的规矩,北疆的日子,才能越过越顺。告诉北疆办,再添些先生和书本,争取明年把学堂开到偏远的小部落去——钱不够就跟户部要,教育上的投入,咱大周从不小气!”
没半个月,首批“双语学堂”就在曙光城和几个大部落开了张。学堂选在宽敞的帐篷里,地上铺着大周送来的草席,墙上挂着两张大木板——一张写着妖族的象形文字,画着狐狸、雄鹰的图案;另一张则是工工整整的汉字,还标着拼音。教书的先生也分两类:妖族的长者坐在左边,手里拿着兽皮卷,给孩子们讲部落里的古老传说;大周来的先生坐在右边,捧着《千字文》,教孩子们念“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偶尔还会拿起算盘,教他们怎么算牛羊的数量。
最吸引人的不是学堂的布置,而是大周给的“福利”——不仅不用交学费,每天还管一顿午饭,蒸得喷香的粟米饭配着腌肉,比不少妖族家庭的晚饭还丰盛;要是月考成绩好,还能领“奖学金”,要么是能治病的低阶灵石,要么是结实的麻布、好用的小刀。可即便这样,一开始还是有保守的妖族家长不乐意,熊妖族有个老猎户就梗着脖子说:“学那些弯弯曲曲的汉字有啥用?还不如跟着我学射箭打猎!”
结果没到一个月,这老猎户就自己把孙子送进了学堂。原来他孙子跟着先生学了记账,把家里存的兽皮、腊肉都算得明明白白,连之前被邻居借走没还的两张狐狸皮都记在本子上,上门一说就顺利要了回来;还有个白狐族的小姑娘,学会了看朝廷布告,知道今年冬天大周会送救济粮,提前帮部落统计了人口,领粮时没多等一分钟。这下妖族家长们都醒过神来,学堂门口天天挤满了送孩子的人,连兔妖族的小崽子都背着小布包,蹦蹦跳跳地来上课。
除了办学堂,北疆办还搞起了“文化串门”。人族过中秋时,特意在曙光城搭了赏月台,摆上月饼和桂花酒,请妖族代表来吃。鹿妖族的青禾长老第一次尝月饼,咬了口甜滋滋的莲蓉馅,眼睛都亮了,拉着大周官员问能不能学做;到了白狐族的“狐月节”,妖族也邀请大周官员观礼,还特意叮嘱他们不能穿红衣服、不能大声喧哗——官员们乖乖照着做,看着白狐族围着篝火跳舞,还跟着学了两句妖族的祝祷词,惹得妖族们笑个不停。
更有意思的是北疆办组织人编的新故事集。里面既有大周的“嫦娥奔月”,也有妖族的“狐仙救猎人”,最后还加了个新故事:说有个人族修士和狐妖一起打败了作恶的山怪,还联手在山里修了水渠,让各族都能喝上清水。白狐夫人把故事念给部落里的孩子听,小家伙们听得入了迷,连玩游戏都学着故事里的样子,人族小孩和妖族小孩组队“打山怪”。
远在京城的周玄,看着水镜里学堂孩子们念书的样子,手里还翻着北疆办送来的故事集,忍不住跟身边的太监感叹:“瞧见没?这就是‘从娃娃抓起’的道理!文化融合哪是一朝一夕的事?得慢慢来,让他们先懂彼此的话,再学彼此的本事,最后认同彼此的规矩,这样自治区才能真正长治久安。这可比修十条路还重要!”
太监笑着说:“您看现在妖族家长的积极性,比咱们预想的还高——毕竟孩子学会了本事,能给家里帮上忙,他们自然愿意学。”
周玄点点头,手指在故事集上轻轻敲着:“语言是沟通的基础,你连人家的话都听不懂,怎么谈合作?知识是进步的阶梯,他们光会打猎不行,还得会记账、会种地、会看律法,才能过得更好;法律是秩序的保障,让他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才不会再像以前那样,靠拳头解决问题。这些基础工作做扎实了,北疆的根才能扎稳。”
他顿了顿,又指着水镜里正在学算盘的孩子们:“你看那熊妖族的小崽子,算得比先生还快!以后这些孩子长大了,就是连接大周和妖族的‘桥梁’,他们既懂妖族的习俗,又懂大周的规矩,北疆的日子,才能越过越顺。告诉北疆办,再添些先生和书本,争取明年把学堂开到偏远的小部落去——钱不够就跟户部要,教育上的投入,咱大周从不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