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玄总说“光靠救济填不饱肚子,得让妖族自己长出‘造血’的本事”,这话传到北疆时,白狐夫人正对着仓库里堆成山的生皮毛发愁——以前妖族猎到野兽,要么自己穿,要么换点粮食,好皮毛也卖不上价,现在聚居点里存的皮毛多到快发霉,她正愁没处处理。没等她想出办法,大周派来的商队和工匠就带着家伙事儿进了曙光城,一开口就说要建“皮毛处理工坊”,把生皮毛变成能卖大价钱的好东西。
工坊选在曙光城郊外,大周的工匠们一到就忙开了——有的搭起高大的晾架,有的砌起鞣制用的大池子,还带来了各种颜色的染料,红的像枫叶,蓝的像天空,看得妖族猎户们直咋舌。工匠头李师傅拿着一张粗糙的狼皮,给围过来的妖族演示:“你们看,这生皮硬得能当盾牌,咱们用鞣制的法子一泡,再用木槌捶打,最后染上色,就能变成又软又亮的皮料,做出来的皮裘,在京城能卖十两银子一件!”
妖族们一开始还不信,直到第一批处理好的狐狸皮摆出来——原本暗沉沉的毛色变得油亮,摸上去跟云朵似的软,还被裁成了合身的袄子样式,领口绣着精致的花纹。白狐族的姑娘们围着看,眼睛都直了,连黑鬃长老都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嘴里念叨:“这还是咱们打的狐狸皮吗?咋变得这么好看!”
工坊一开工,妖族猎户们就乐坏了——以前卖一张生熊皮只能换两袋粮食,现在送到工坊处理后,能换五袋粮食还加一把新镰刀。有个老猎户一次送了十张雪狐皮,换回来的东西装了满满一马车,回家后对着老婆孩子直喊:“以后再也不用愁冬天没吃的了!”
除了皮毛工坊,大周还帮自治区搞起了“特色养殖”。在水草丰美的地方,搭起了圈养棚,教妖族用干草和谷物喂牛羊,冬天也能保证有肉吃;在背阴的山谷里,建起了“雪参培育基地”,大周来的农技师教妖族分辨土壤、控制温度,还说这种雪参在京城的药铺里很抢手,一根就能换半袋灵石;甚至在曙光城旁边搞了个“驯兽园”,专门驯化温顺的妖兽——比如能驮东西的雪驼、能送信的灵鸽,驯化好的妖兽不仅能自己用,还能卖给内地的商队,又是一笔收入。
最让白狐夫人高兴的,是“北疆大道”通了之后,商队一辆接一辆地来。他们拉着内地的盐巴、布匹、农具,换走自治区的皮毛、雪参、驯化好的妖兽,有时候还会带来京城的新鲜玩意儿——比如能照出人影的铜镜、写着字的话本。有一次,一个商队把北疆的雪狐皮卖到了南边的越国,回来时带了满满一车越国的丝绸,白狐夫人看着那些光滑的丝绸,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咱们北疆的东西,能卖到那么远的地方!”
远在京城的周玄,看着北疆办送来的贸易报表,上面的收入数字一天比一天高,忍不住拍了下桌子,对着身边的太监笑道:“瞧瞧!这就是‘精准扶贫’的成效!帮妖族把没人要的生皮毛变成值钱的商品,把埋在山里的雪参变成真金白银,这才是真本事!”
太监凑过来看报表,笑着说:“您之前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看来,北疆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啊!”
周玄点点头,拿起茶杯抿了一口,眼里满是得意:“可不是嘛!只要找对了产业方向,脱贫致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以前妖族靠天吃饭,打猎打得少了就饿肚子,现在有了工坊、有了培育基地,不管天好天坏,都能有稳定的收入。这样一来,他们日子过好了,自然会更拥护咱们大周,北疆才能真正安稳下来。”
他顿了顿,又指着报表上“雪参销量”那一项:“告诉北疆办,再派些农技师过去,把雪参的种植技术教给更多妖族部落;另外,让商队多找些路子,把北疆的特产卖到更远的地方——比如西边的西域诸国,说不定还能赚些西域的宝石回来!”
水镜里传来北疆工坊忙碌的画面——工匠们正在给皮毛染色,妖族猎户们排队送皮毛,商队的马车装满了货物准备出发。周玄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里踏实了不少——自治区有了自己的产业,就像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往后的日子,只会越过越红火。他拿起笔,在报表上批了个“赏”字,笑着说:“给北疆办的官员们发些奖金,他们把北疆的产业搞得这么好,值得嘉奖!”
工坊选在曙光城郊外,大周的工匠们一到就忙开了——有的搭起高大的晾架,有的砌起鞣制用的大池子,还带来了各种颜色的染料,红的像枫叶,蓝的像天空,看得妖族猎户们直咋舌。工匠头李师傅拿着一张粗糙的狼皮,给围过来的妖族演示:“你们看,这生皮硬得能当盾牌,咱们用鞣制的法子一泡,再用木槌捶打,最后染上色,就能变成又软又亮的皮料,做出来的皮裘,在京城能卖十两银子一件!”
妖族们一开始还不信,直到第一批处理好的狐狸皮摆出来——原本暗沉沉的毛色变得油亮,摸上去跟云朵似的软,还被裁成了合身的袄子样式,领口绣着精致的花纹。白狐族的姑娘们围着看,眼睛都直了,连黑鬃长老都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嘴里念叨:“这还是咱们打的狐狸皮吗?咋变得这么好看!”
工坊一开工,妖族猎户们就乐坏了——以前卖一张生熊皮只能换两袋粮食,现在送到工坊处理后,能换五袋粮食还加一把新镰刀。有个老猎户一次送了十张雪狐皮,换回来的东西装了满满一马车,回家后对着老婆孩子直喊:“以后再也不用愁冬天没吃的了!”
除了皮毛工坊,大周还帮自治区搞起了“特色养殖”。在水草丰美的地方,搭起了圈养棚,教妖族用干草和谷物喂牛羊,冬天也能保证有肉吃;在背阴的山谷里,建起了“雪参培育基地”,大周来的农技师教妖族分辨土壤、控制温度,还说这种雪参在京城的药铺里很抢手,一根就能换半袋灵石;甚至在曙光城旁边搞了个“驯兽园”,专门驯化温顺的妖兽——比如能驮东西的雪驼、能送信的灵鸽,驯化好的妖兽不仅能自己用,还能卖给内地的商队,又是一笔收入。
最让白狐夫人高兴的,是“北疆大道”通了之后,商队一辆接一辆地来。他们拉着内地的盐巴、布匹、农具,换走自治区的皮毛、雪参、驯化好的妖兽,有时候还会带来京城的新鲜玩意儿——比如能照出人影的铜镜、写着字的话本。有一次,一个商队把北疆的雪狐皮卖到了南边的越国,回来时带了满满一车越国的丝绸,白狐夫人看着那些光滑的丝绸,笑得合不拢嘴:“没想到咱们北疆的东西,能卖到那么远的地方!”
远在京城的周玄,看着北疆办送来的贸易报表,上面的收入数字一天比一天高,忍不住拍了下桌子,对着身边的太监笑道:“瞧瞧!这就是‘精准扶贫’的成效!帮妖族把没人要的生皮毛变成值钱的商品,把埋在山里的雪参变成真金白银,这才是真本事!”
太监凑过来看报表,笑着说:“您之前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现在看来,北疆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啊!”
周玄点点头,拿起茶杯抿了一口,眼里满是得意:“可不是嘛!只要找对了产业方向,脱贫致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以前妖族靠天吃饭,打猎打得少了就饿肚子,现在有了工坊、有了培育基地,不管天好天坏,都能有稳定的收入。这样一来,他们日子过好了,自然会更拥护咱们大周,北疆才能真正安稳下来。”
他顿了顿,又指着报表上“雪参销量”那一项:“告诉北疆办,再派些农技师过去,把雪参的种植技术教给更多妖族部落;另外,让商队多找些路子,把北疆的特产卖到更远的地方——比如西边的西域诸国,说不定还能赚些西域的宝石回来!”
水镜里传来北疆工坊忙碌的画面——工匠们正在给皮毛染色,妖族猎户们排队送皮毛,商队的马车装满了货物准备出发。周玄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里踏实了不少——自治区有了自己的产业,就像有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往后的日子,只会越过越红火。他拿起笔,在报表上批了个“赏”字,笑着说:“给北疆办的官员们发些奖金,他们把北疆的产业搞得这么好,值得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