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的早朝,御书房的气氛比往常凝重了几分。崔琰穿着一身铁青官服,捧着厚厚一叠年度工作报告,步伐沉稳地走上大殿,那卷宗厚得像块金砖,看得朝臣们眼皮直跳——谁都知道,这是魔道事务司成立以来的第一份年度总结,关乎着陛下力推的“魔教上岸”政策到底是成是败。
保守派大臣们悄悄交换着眼色,户部尚书捋着胡子,嘴角带着一丝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收纳一群魔修,无非是养着一群祸根,能不惹事就不错了,还指望他们创造价值?
“陛下,臣奉魔道事务司之命,现将本年度魔教转化工作成效,向诸位同僚汇报。”崔琰的声音透过扩音符箓,清晰地传遍大殿,他翻开卷宗,一字一句地念了起来:“本年度,共接收转化魔教势力七宗,吸纳魔修公务员三千二百七十一名,其中金丹修士二十七名,筑基修士一千五百余名……”
开篇的数字就让大殿安静了几分,保守派大臣们脸上的不以为然淡了些——三千多名魔修,居然真的被朝廷收编了,还没出大乱子?
崔琰继续念道:“截至年末,境内魔患发生率较上年下降百分之九十五,原西域边境作乱频发区域,现已实现零叛乱;由魔修参与完成的高危、特殊任务共计一百零七项,涵盖清剿流寇、资源勘探、抢险救灾等领域,成功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较纯官兵或纯修士执行任务,效率提升百分之六十……”
这串数字一出来,朝臣们彻底坐不住了。兵部尚书猛地直起身,眼神里满是震惊——他太清楚边境清剿的难度了,以前官兵围剿一伙流寇,往往要付出几倍的伤亡,现在魔修出手,成功率居然这么高?
“再看经济成效。”崔琰翻到下一页,声音依旧平稳,“魔改技术转化成果共计十九项,其中高效污水处理技术已在十二州推广,节省治污成本折合灵石八十万块;强效驱虫剂、矿物勘探术等应用,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折合灵石二百三十万块;因魔修纳入体系,新增灵矿开采、技术服务等税收,共计白银一百五十万两,已全部入库……”
“嘶——”大殿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户部尚书瞪大眼睛,手指下意识地算了起来——一百五十万两白银,相当于三个中等州府的年度税收,这还不算那些折合灵石的效益!他原本以为收纳魔修会增加国库开支,没想到居然成了赚钱的买卖?
崔琰合起卷宗,最后总结道:“综上,魔教转化工作不仅未消耗国力,反而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力增长点,既稳定了西域局势,又充实了国库,利远大于弊。”
话音刚落,大殿里一片死寂。当初强烈反对“魔教上岸”政策的保守派大臣们,一个个面红耳赤,哑口无言。他们之前总以“正邪有别”“恐生祸端”为由,屡次上书反对,可眼前这一串串无可辩驳的数字,像一记记耳光,打在了他们脸上。
老丞相李纲缓缓站起身,他须发皆白,脸上满是感慨,对着周玄躬身一拜:“老臣……老臣昔日迂腐,未能体察陛下深意,总以旧有眼光看待魔修,担忧此举会引火烧身。如今观之,陛下此策实乃安邦定国之良方,既化解了魔道隐患,又为大周增添助力,老臣……心服口服!”
说完,他又对着崔琰拱了拱手:“崔司长执法有度,教化有方,功不可没!”
有了李纲带头,其他保守派大臣也纷纷起身请罪:“臣等昔日目光短浅,未能明辨是非,恳请陛下恕罪!”
周玄坐在龙椅上,看着台下态度转变的群臣,脸上露出了从容的笑容。他抬手示意众人平身:“诸位爱卿请起,朕知道你们当初的担忧,皆是为了大周江山。只是,凡事不能只看表面,正邪之辩固然重要,可国计民生才是根本。”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全场,语气带着一丝豪情:“事实胜于雄辩!用业绩说话,才是最好的说服方式!朕当初力推此事,就是坚信,只要引导得当,化害为利,再桀骜的魔修,也能成为大周的助力。”
周玄顿了顿,声音更加洪亮:“搞经济,促发展,保稳定!这才是硬道理!什么正邪之分,什么门户之见,在实实在在的国力提升、百姓安居面前,都得让路!”
朝臣们纷纷点头称是,之前的异议彻底烟消云散。兵部尚书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英明!臣恳请将特别行动队的魔修纳入边防体系,充实边境战力!”
户部尚书也跟着说道:“臣建议加大对魔改技术的投入,鼓励更多魔修参与技术研发,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看着群臣踊跃建言的场面,周玄心中豪情万丈。他知道,朝堂之上,终于就“魔教上岸”政策达成了空前共识。这不仅仅是对一项政策的认可,更是对他打破常规、务实治国理念的肯定。
散朝后,李纲特意留下,对周玄感慨道:“陛下当年力排众议,坚持收纳魔修,老臣如今才明白,您看重的从来不是什么正邪之名,而是魔修背后的力量。能将隐患转化为助力,这份远见,老臣自愧不如。”
周玄笑着拍了拍李纲的肩膀:“丞相过奖了。治理天下,就该不拘一格降人才,不管是仙门修士,还是魔教弟子,只要能为大周做事,为百姓谋福,朕就会重用他们。”
夕阳透过御书房的窗户,洒在君臣二人身上。大周的“魔教上岸”工程,在朝堂的全面认可下,终于走上了坦途,而这个融合了仙、魔、凡的王朝,也正朝着前所未有的方向,稳步前行。
保守派大臣们悄悄交换着眼色,户部尚书捋着胡子,嘴角带着一丝不以为然——在他看来,收纳一群魔修,无非是养着一群祸根,能不惹事就不错了,还指望他们创造价值?
“陛下,臣奉魔道事务司之命,现将本年度魔教转化工作成效,向诸位同僚汇报。”崔琰的声音透过扩音符箓,清晰地传遍大殿,他翻开卷宗,一字一句地念了起来:“本年度,共接收转化魔教势力七宗,吸纳魔修公务员三千二百七十一名,其中金丹修士二十七名,筑基修士一千五百余名……”
开篇的数字就让大殿安静了几分,保守派大臣们脸上的不以为然淡了些——三千多名魔修,居然真的被朝廷收编了,还没出大乱子?
崔琰继续念道:“截至年末,境内魔患发生率较上年下降百分之九十五,原西域边境作乱频发区域,现已实现零叛乱;由魔修参与完成的高危、特殊任务共计一百零七项,涵盖清剿流寇、资源勘探、抢险救灾等领域,成功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较纯官兵或纯修士执行任务,效率提升百分之六十……”
这串数字一出来,朝臣们彻底坐不住了。兵部尚书猛地直起身,眼神里满是震惊——他太清楚边境清剿的难度了,以前官兵围剿一伙流寇,往往要付出几倍的伤亡,现在魔修出手,成功率居然这么高?
“再看经济成效。”崔琰翻到下一页,声音依旧平稳,“魔改技术转化成果共计十九项,其中高效污水处理技术已在十二州推广,节省治污成本折合灵石八十万块;强效驱虫剂、矿物勘探术等应用,创造直接经济效益折合灵石二百三十万块;因魔修纳入体系,新增灵矿开采、技术服务等税收,共计白银一百五十万两,已全部入库……”
“嘶——”大殿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户部尚书瞪大眼睛,手指下意识地算了起来——一百五十万两白银,相当于三个中等州府的年度税收,这还不算那些折合灵石的效益!他原本以为收纳魔修会增加国库开支,没想到居然成了赚钱的买卖?
崔琰合起卷宗,最后总结道:“综上,魔教转化工作不仅未消耗国力,反而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战力增长点,既稳定了西域局势,又充实了国库,利远大于弊。”
话音刚落,大殿里一片死寂。当初强烈反对“魔教上岸”政策的保守派大臣们,一个个面红耳赤,哑口无言。他们之前总以“正邪有别”“恐生祸端”为由,屡次上书反对,可眼前这一串串无可辩驳的数字,像一记记耳光,打在了他们脸上。
老丞相李纲缓缓站起身,他须发皆白,脸上满是感慨,对着周玄躬身一拜:“老臣……老臣昔日迂腐,未能体察陛下深意,总以旧有眼光看待魔修,担忧此举会引火烧身。如今观之,陛下此策实乃安邦定国之良方,既化解了魔道隐患,又为大周增添助力,老臣……心服口服!”
说完,他又对着崔琰拱了拱手:“崔司长执法有度,教化有方,功不可没!”
有了李纲带头,其他保守派大臣也纷纷起身请罪:“臣等昔日目光短浅,未能明辨是非,恳请陛下恕罪!”
周玄坐在龙椅上,看着台下态度转变的群臣,脸上露出了从容的笑容。他抬手示意众人平身:“诸位爱卿请起,朕知道你们当初的担忧,皆是为了大周江山。只是,凡事不能只看表面,正邪之辩固然重要,可国计民生才是根本。”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全场,语气带着一丝豪情:“事实胜于雄辩!用业绩说话,才是最好的说服方式!朕当初力推此事,就是坚信,只要引导得当,化害为利,再桀骜的魔修,也能成为大周的助力。”
周玄顿了顿,声音更加洪亮:“搞经济,促发展,保稳定!这才是硬道理!什么正邪之分,什么门户之见,在实实在在的国力提升、百姓安居面前,都得让路!”
朝臣们纷纷点头称是,之前的异议彻底烟消云散。兵部尚书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英明!臣恳请将特别行动队的魔修纳入边防体系,充实边境战力!”
户部尚书也跟着说道:“臣建议加大对魔改技术的投入,鼓励更多魔修参与技术研发,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看着群臣踊跃建言的场面,周玄心中豪情万丈。他知道,朝堂之上,终于就“魔教上岸”政策达成了空前共识。这不仅仅是对一项政策的认可,更是对他打破常规、务实治国理念的肯定。
散朝后,李纲特意留下,对周玄感慨道:“陛下当年力排众议,坚持收纳魔修,老臣如今才明白,您看重的从来不是什么正邪之名,而是魔修背后的力量。能将隐患转化为助力,这份远见,老臣自愧不如。”
周玄笑着拍了拍李纲的肩膀:“丞相过奖了。治理天下,就该不拘一格降人才,不管是仙门修士,还是魔教弟子,只要能为大周做事,为百姓谋福,朕就会重用他们。”
夕阳透过御书房的窗户,洒在君臣二人身上。大周的“魔教上岸”工程,在朝堂的全面认可下,终于走上了坦途,而这个融合了仙、魔、凡的王朝,也正朝着前所未有的方向,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