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皇子又道:“韵诗从小娇生惯养,是舅父、舅母宠着长大的,有点委屈便要回娘家诉苦,完全不能成为我和舅父之间的纽带。但云珠却不同,她懂得审时度势,知道如何帮我获得舅父更多的支持。我若娶了她做侧妃,那我们和舅父的这根线,就能重新绑紧了。”
苏贵妃眼中露出一丝欣喜,问道:“当真?她一个小庶女,能有这样的本事?”
大皇子看苏贵妃的态度已经有些松动,忙又补充道:“确实。母妃,其实说起懂事,庶女不见得就不如嫡女的。就说韵诗吧,她从小在父母手心里捧着长大,反而倒不如云珠更会理解人。”
苏贵妃再次点头,这也确实有理。
只是,她还有些犹疑,问道:“可她一个官家庶女,嫁作亲王侧妃,身份上是不是到底低了些?”
大皇子道:“且不说,我们大周本就不那么在意嫡庶之道。还有就是,母妃有所不知,云珠已经记在了舅母的名下,并州老家那边也更改了族谱。从名分上讲,云珠也是嫡女出身了。”
苏贵妃倒是没有想到还有这个事。
大周确实没有那么在意嫡庶之分,只不过大皇子为亲王之尊,她才更在意了一些。既然族谱已改,苏云珠的身份也就不成问题了。
大皇子看苏贵妃似乎马上就要同意了,又趁机再补充道:“还有一点,母妃想必也明白。之前母妃有意选定司徒氏为正妃,父皇却定了沈家,这说明父皇压根不希望,我通过联姻在朝堂上有所助益。”
苏贵妃皱眉,想起这个事,她就对皇上一肚子怨气!
他的儿子明明年长于太子,可皇上却偏心到如此地步!
大皇子继续道:“我已经娶了苏韵诗为侧妃,另一位侧妃还是苏家女,苏家又是母妃的娘家,父皇那边肯定不会多在意的。这样,也可打消一些父皇对儿臣的提防。”
苏贵妃倒是没想到这一点。她一心希望,能给大皇子寻一个有所助益的婚事。但皇上那边态度明确,实在不好糊弄。
这么看来,纳苏云珠为侧妃,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事既已决定,苏贵妃便道:“既是如此,那母妃便找机会,和你父皇请旨吧!”
大皇子大喜,今日真是喜事一桩接一桩啊!
因晚上还有庆功宴,大皇子便不再宫中多做耽搁,先离宫回府了。
回到大皇子府,府中也早就得到了大皇子封王的消息,沈宁澜带着苏韵诗及其他姬妾,已经在正门恭迎了。
见到大皇子回府,沈宁澜率先上前行礼道:“恭迎王爷凯旋而归,恭喜殿下册封亲王。”
大皇子笑道:“册封典礼还未举行,咱们说话还是要低调些,这‘王爷’二字,在外面可不要说呢!”
嘴上如此说着,大皇子心中却十分高兴。“在外面不要说”,意思就是,在家里可要多多地说!
苏韵诗也不甘落后地上前道:“恭喜王爷,王爷一路辛苦了,快进去歇歇吧!”
大皇子满面堆笑,看着苏韵诗道:“还是诗诗最为体贴。”
苏韵诗故作娇羞地垂下头,心里暗暗得意:表哥心里还是更在意她的。
三位姬妾也都行礼,恭喜大皇子凯旋封王。
大皇子心情极佳,因是刚刚回府,他便先与沈宁澜去了正院。
晚上还要进宫参加庆功宴,苏韵诗便回自己院里好生梳妆准备。
申时正,大皇子带着沈宁澜和苏韵诗入宫,宫中设宴,姬妾是没有资格参加的,赵姬等人便留在府中。
边关大捷,普天同庆。
这场庆功宴便办的极为盛大,除了宫中个嫔妃、皇子、公主参加,各部官员及家眷也都获准参加,就连多日被禁足于府中的庆国公一家,也都入宫了。
在宫门口,大皇子一行人便遇到了庆国公一家人。
庆国公向大皇子行礼道:“臣参加大皇子,恭贺大皇子册封亲王。”
大皇子微微颔首道:“庆国公免礼。”
二人看神情,似乎很不熟悉的样子。
高氏也跟着庆国公向大皇子行礼,恭贺大皇子封王。
接下来是梁承泽带着弟弟妹妹们行礼。
大皇子的神情一直是淡淡的,这宫门口耳目众多,他不能让任何人看出来,自己和庆国公一家有何特别之处。
向大皇子行礼后,梁家众人又分别向沈宁澜和苏韵诗行礼。
看着往日高高在上的安平县主,此时已经只是个普通的官家小姐,苏韵诗心中十分满意。
以前是自己要向她行礼。现在,风水轮流转,也轮到她向自己行礼了。
只是,现在还未举行册封礼,梁如雪还不能按照亲王侧妃的礼仪,向自己行礼,苏韵诗心中不免觉得有些遗憾。
不过,来日方长。
以后她苏韵诗,将永远地踩在她梁如雪的头上了!
庆国公一家行礼后,大皇子也不再多言,便入宫了。庆国公等人也跟在后面入宫。
这次的庆功宴,设在了太极殿,以示隆重。
申时末,入宫参加宫宴的各府官员及家眷,便已经都入席坐好了。
大皇子的座位在御座下首的西侧,对面则是太子的座位。此时,太子还没有入席。
苏韵诗和沈宁澜坐在大皇子的身后,她看着下面的众臣和家眷,她的父母和弟妹都坐在了她的下首,整个大周,地位比她尊贵的女人,已屈指可数。
就连苏云瑶,也同样要屈居她的下首。
哪怕她以后嫁给了凌王,座位也要在她的下面——毕竟凌王只是异姓王,怎么能比的过大皇子是陛下亲生?
说到苏云瑶,怎么没在苏家那边坐着?
算了,不管了!可能是母亲怕她丢人,故意没带她入宫吧!
大皇子看时辰差不多了,对身后的沈宁澜和苏韵诗道:“我去迎一下母妃。”
随后,大皇子起身,离开了座位。
苏韵诗只顾着得意于坐在上首这件事,完全没有注意,下面的苏云珠也起身离席了。
苏贵妃眼中露出一丝欣喜,问道:“当真?她一个小庶女,能有这样的本事?”
大皇子看苏贵妃的态度已经有些松动,忙又补充道:“确实。母妃,其实说起懂事,庶女不见得就不如嫡女的。就说韵诗吧,她从小在父母手心里捧着长大,反而倒不如云珠更会理解人。”
苏贵妃再次点头,这也确实有理。
只是,她还有些犹疑,问道:“可她一个官家庶女,嫁作亲王侧妃,身份上是不是到底低了些?”
大皇子道:“且不说,我们大周本就不那么在意嫡庶之道。还有就是,母妃有所不知,云珠已经记在了舅母的名下,并州老家那边也更改了族谱。从名分上讲,云珠也是嫡女出身了。”
苏贵妃倒是没有想到还有这个事。
大周确实没有那么在意嫡庶之分,只不过大皇子为亲王之尊,她才更在意了一些。既然族谱已改,苏云珠的身份也就不成问题了。
大皇子看苏贵妃似乎马上就要同意了,又趁机再补充道:“还有一点,母妃想必也明白。之前母妃有意选定司徒氏为正妃,父皇却定了沈家,这说明父皇压根不希望,我通过联姻在朝堂上有所助益。”
苏贵妃皱眉,想起这个事,她就对皇上一肚子怨气!
他的儿子明明年长于太子,可皇上却偏心到如此地步!
大皇子继续道:“我已经娶了苏韵诗为侧妃,另一位侧妃还是苏家女,苏家又是母妃的娘家,父皇那边肯定不会多在意的。这样,也可打消一些父皇对儿臣的提防。”
苏贵妃倒是没想到这一点。她一心希望,能给大皇子寻一个有所助益的婚事。但皇上那边态度明确,实在不好糊弄。
这么看来,纳苏云珠为侧妃,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事既已决定,苏贵妃便道:“既是如此,那母妃便找机会,和你父皇请旨吧!”
大皇子大喜,今日真是喜事一桩接一桩啊!
因晚上还有庆功宴,大皇子便不再宫中多做耽搁,先离宫回府了。
回到大皇子府,府中也早就得到了大皇子封王的消息,沈宁澜带着苏韵诗及其他姬妾,已经在正门恭迎了。
见到大皇子回府,沈宁澜率先上前行礼道:“恭迎王爷凯旋而归,恭喜殿下册封亲王。”
大皇子笑道:“册封典礼还未举行,咱们说话还是要低调些,这‘王爷’二字,在外面可不要说呢!”
嘴上如此说着,大皇子心中却十分高兴。“在外面不要说”,意思就是,在家里可要多多地说!
苏韵诗也不甘落后地上前道:“恭喜王爷,王爷一路辛苦了,快进去歇歇吧!”
大皇子满面堆笑,看着苏韵诗道:“还是诗诗最为体贴。”
苏韵诗故作娇羞地垂下头,心里暗暗得意:表哥心里还是更在意她的。
三位姬妾也都行礼,恭喜大皇子凯旋封王。
大皇子心情极佳,因是刚刚回府,他便先与沈宁澜去了正院。
晚上还要进宫参加庆功宴,苏韵诗便回自己院里好生梳妆准备。
申时正,大皇子带着沈宁澜和苏韵诗入宫,宫中设宴,姬妾是没有资格参加的,赵姬等人便留在府中。
边关大捷,普天同庆。
这场庆功宴便办的极为盛大,除了宫中个嫔妃、皇子、公主参加,各部官员及家眷也都获准参加,就连多日被禁足于府中的庆国公一家,也都入宫了。
在宫门口,大皇子一行人便遇到了庆国公一家人。
庆国公向大皇子行礼道:“臣参加大皇子,恭贺大皇子册封亲王。”
大皇子微微颔首道:“庆国公免礼。”
二人看神情,似乎很不熟悉的样子。
高氏也跟着庆国公向大皇子行礼,恭贺大皇子封王。
接下来是梁承泽带着弟弟妹妹们行礼。
大皇子的神情一直是淡淡的,这宫门口耳目众多,他不能让任何人看出来,自己和庆国公一家有何特别之处。
向大皇子行礼后,梁家众人又分别向沈宁澜和苏韵诗行礼。
看着往日高高在上的安平县主,此时已经只是个普通的官家小姐,苏韵诗心中十分满意。
以前是自己要向她行礼。现在,风水轮流转,也轮到她向自己行礼了。
只是,现在还未举行册封礼,梁如雪还不能按照亲王侧妃的礼仪,向自己行礼,苏韵诗心中不免觉得有些遗憾。
不过,来日方长。
以后她苏韵诗,将永远地踩在她梁如雪的头上了!
庆国公一家行礼后,大皇子也不再多言,便入宫了。庆国公等人也跟在后面入宫。
这次的庆功宴,设在了太极殿,以示隆重。
申时末,入宫参加宫宴的各府官员及家眷,便已经都入席坐好了。
大皇子的座位在御座下首的西侧,对面则是太子的座位。此时,太子还没有入席。
苏韵诗和沈宁澜坐在大皇子的身后,她看着下面的众臣和家眷,她的父母和弟妹都坐在了她的下首,整个大周,地位比她尊贵的女人,已屈指可数。
就连苏云瑶,也同样要屈居她的下首。
哪怕她以后嫁给了凌王,座位也要在她的下面——毕竟凌王只是异姓王,怎么能比的过大皇子是陛下亲生?
说到苏云瑶,怎么没在苏家那边坐着?
算了,不管了!可能是母亲怕她丢人,故意没带她入宫吧!
大皇子看时辰差不多了,对身后的沈宁澜和苏韵诗道:“我去迎一下母妃。”
随后,大皇子起身,离开了座位。
苏韵诗只顾着得意于坐在上首这件事,完全没有注意,下面的苏云珠也起身离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