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心中狐疑,子麓战场经验丰富,既然已经大胜,怎么还会提议追敌?便问道:“所以,你们便乘胜追击了?”
大皇子道:“儿臣当时也觉得有理,凌王定是比儿臣更了解西戎人的,便同意凌王的提议,与之一起率军追击。谁知,这是西戎人的诱敌之计。儿臣与凌王被早已经埋伏好的西戎军包围,一番冲杀,西戎残军被我军剿杀大半,已经不足为惧,儿臣便率军回营,谁知凌王却没有回来汇合。儿臣又派人去寻找,可寻了数日都没有消息。”
皇上越听越觉得不合理,照大皇子所言,是凌王一意孤行追击敌军,导致他们中计被围。但又成功击败了伏军,大皇子顺利回到大营,但凌王却没有回来。
皇上问道:“这事你为何在奏报中没有提及?”
大皇子本就是故意不说的,这问题他也提前想好了说辞,便道:“回陛下,此次大捷,为我们大周消除了心头大患,儿臣知道父皇最关心的便是此事,便先把此事奏报了。凌王的下落,儿臣也一直派人在查探,本想着,西戎已经战败,不成气数,凌王想必也不会有事,很快便能寻到。到时,一起归京便是,不必再特意惹陛下烦忧。只是,没想到,却一直没能寻到凌王的下落。”
皇上不悦道:“没有寻到,你便就这样自行回来了?”
大皇子恭敬道:“并非儿臣不顾凌王安危。儿臣率大军在边关,既然战事已平,儿臣理应即刻回京,将兵符归还陛下才是。怎能继续拥兵在边关?儿臣已经留了人手,继续在边关寻找凌王的下落,想必很快便会有消息了。”
皇上听他说的不慌不忙、头头是道,想必是已经提前想好了今日问起的对策。凌王失踪这事,疑窦重重,大皇子所言,并不能让皇上尽信。
但现在,凌王下落不明,只有大皇子一人所言,无法对质,皇上决定暂时按下不提。而大皇子此次出征,确实大胜而归,他也必须要行封赏才是。
皇上摆出一副和煦的面容,对大皇子道:“翊儿此行确实辛苦了,朕也看出你确实有所长进。传朕旨意,册封大皇子李翊为定亲王,大皇子正妃沈氏为亲王妃,侧妃苏氏为亲王册妃。着礼部选定吉日,行册封礼。另赐定亲王黄金百两,以示嘉奖。”
说完,皇上又对一旁伺候的常公公道:“你去着人拟旨吧!”
常公公应道:“是。”又对大皇子行礼道:“恭喜定亲王殿下。”
大皇子此时真是大喜过望,册封亲王,是他多年来的夙愿,这次终于实现了,也多亏了沈宁澜劝他上战场,回去要好好犒赏这位亲王妃了。
皇上心中并不甚高兴,虽说此役大获全胜,可凌王下落不明,大皇子所禀报的前因后果,又让他疑虑重重。如今,册封大皇子为定亲王,也不过是权宜行事。
皇上对大皇子道:“好了,不用在我这儿伺候了。去你母妃那里,告诉她这个好消息吧!”
大皇子也迫不及待地想告诉苏贵妃,便叩头谢恩,从御书房退下。
大皇子走后,皇上唤出自己的暗卫首领追风,吩咐道:“你亲自带人去查凌王的下落,务必把人找回来。”
追风领命,迅速消失。
琅华宫,苏贵妃听说大皇子终于封为亲王,喜极而泣道:“翊儿终于苦尽甘来了,母妃也觉得熬出头了!”
大皇子道:“父皇已经着人拟旨,由礼部选定吉日,进行册封礼了。”
苏贵妃欣慰道:“太好了,看来你此次西戎之行,一切顺利。”
大皇子道:“正如母妃所言,一切顺利,西戎依计佯败退兵了,凌王也已经中了圈套,现在应该已经被带往仞雪峰了。”
苏贵妃掩饰不住的喜悦:“太好了,没有了凌王的阻碍,我们便可以轻易除去太子了。你封为亲王,没有了太子挡路,后面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等你得到了这江山,他们西戎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大皇子笑道:“以后母妃也将是这大周最尊贵的女人了。”
苏贵妃思索道:“按照规制,你封为亲王后,是可以有两个侧妃的,母妃要再给你物色一个合适的人选。”
大皇子面色一滞道:“儿臣其实有心仪的女子了。”
苏贵妃“哦?”了一声,脸上有些疑惑,这孩子又看上谁了?
大皇子迟疑了一下,终于说了出来:“儿臣喜欢苏云珠,想娶她为侧妃。”
苏贵妃听到“苏云珠”这个名字,一时还没想起来是谁,思索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苏云珠不就是哥哥家那个小庶女?
苏贵妃不满道:“一个姨娘生的孩子,对你能有什么助益?你若真的喜欢,娶来做个姬妾也就行了。你贵为亲王,她一个庶女,做你的姬妾也是不错了。”
大皇子正对苏云珠在兴头上,怎么能愿意她做姬妾?便又劝说道:“母妃,儿臣觉得她若是做姬妾可能不太妥。”
苏贵妃不悦道:“有何不妥?他日你登上皇位,她便是后宫嫔妃,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大皇子道:“母妃请听儿臣细说:舅父与我们毕竟是血亲,我们是不能失去他的支持的。自从上次书院起火的事情之后,舅父对我也有所不满,之前在朝堂上,他便与我作对。”
苏贵妃听大皇子说起,之前苏守仁和他在朝堂上作对的事情,也不禁皱起了眉头。
她当时就对哥哥心生不满了,怎么能和自己的亲外甥,在朝堂上如此针锋相对呢?
大皇子继续道:“若舅父真与我们反目,转而支持太子,以他在朝堂上的影响力,那将对我们大大不利啊!”
苏贵妃道:“可他是我的亲哥哥,怎么能去支持太子呢?”
大皇子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若舅父觉得从我们这里讨不到好处,怎么就不能转而支持太子呢?权力之争,血亲又算得了什么?”
苏贵妃缓缓点头,这话说的没错。
        大皇子道:“儿臣当时也觉得有理,凌王定是比儿臣更了解西戎人的,便同意凌王的提议,与之一起率军追击。谁知,这是西戎人的诱敌之计。儿臣与凌王被早已经埋伏好的西戎军包围,一番冲杀,西戎残军被我军剿杀大半,已经不足为惧,儿臣便率军回营,谁知凌王却没有回来汇合。儿臣又派人去寻找,可寻了数日都没有消息。”
皇上越听越觉得不合理,照大皇子所言,是凌王一意孤行追击敌军,导致他们中计被围。但又成功击败了伏军,大皇子顺利回到大营,但凌王却没有回来。
皇上问道:“这事你为何在奏报中没有提及?”
大皇子本就是故意不说的,这问题他也提前想好了说辞,便道:“回陛下,此次大捷,为我们大周消除了心头大患,儿臣知道父皇最关心的便是此事,便先把此事奏报了。凌王的下落,儿臣也一直派人在查探,本想着,西戎已经战败,不成气数,凌王想必也不会有事,很快便能寻到。到时,一起归京便是,不必再特意惹陛下烦忧。只是,没想到,却一直没能寻到凌王的下落。”
皇上不悦道:“没有寻到,你便就这样自行回来了?”
大皇子恭敬道:“并非儿臣不顾凌王安危。儿臣率大军在边关,既然战事已平,儿臣理应即刻回京,将兵符归还陛下才是。怎能继续拥兵在边关?儿臣已经留了人手,继续在边关寻找凌王的下落,想必很快便会有消息了。”
皇上听他说的不慌不忙、头头是道,想必是已经提前想好了今日问起的对策。凌王失踪这事,疑窦重重,大皇子所言,并不能让皇上尽信。
但现在,凌王下落不明,只有大皇子一人所言,无法对质,皇上决定暂时按下不提。而大皇子此次出征,确实大胜而归,他也必须要行封赏才是。
皇上摆出一副和煦的面容,对大皇子道:“翊儿此行确实辛苦了,朕也看出你确实有所长进。传朕旨意,册封大皇子李翊为定亲王,大皇子正妃沈氏为亲王妃,侧妃苏氏为亲王册妃。着礼部选定吉日,行册封礼。另赐定亲王黄金百两,以示嘉奖。”
说完,皇上又对一旁伺候的常公公道:“你去着人拟旨吧!”
常公公应道:“是。”又对大皇子行礼道:“恭喜定亲王殿下。”
大皇子此时真是大喜过望,册封亲王,是他多年来的夙愿,这次终于实现了,也多亏了沈宁澜劝他上战场,回去要好好犒赏这位亲王妃了。
皇上心中并不甚高兴,虽说此役大获全胜,可凌王下落不明,大皇子所禀报的前因后果,又让他疑虑重重。如今,册封大皇子为定亲王,也不过是权宜行事。
皇上对大皇子道:“好了,不用在我这儿伺候了。去你母妃那里,告诉她这个好消息吧!”
大皇子也迫不及待地想告诉苏贵妃,便叩头谢恩,从御书房退下。
大皇子走后,皇上唤出自己的暗卫首领追风,吩咐道:“你亲自带人去查凌王的下落,务必把人找回来。”
追风领命,迅速消失。
琅华宫,苏贵妃听说大皇子终于封为亲王,喜极而泣道:“翊儿终于苦尽甘来了,母妃也觉得熬出头了!”
大皇子道:“父皇已经着人拟旨,由礼部选定吉日,进行册封礼了。”
苏贵妃欣慰道:“太好了,看来你此次西戎之行,一切顺利。”
大皇子道:“正如母妃所言,一切顺利,西戎依计佯败退兵了,凌王也已经中了圈套,现在应该已经被带往仞雪峰了。”
苏贵妃掩饰不住的喜悦:“太好了,没有了凌王的阻碍,我们便可以轻易除去太子了。你封为亲王,没有了太子挡路,后面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等你得到了这江山,他们西戎也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大皇子笑道:“以后母妃也将是这大周最尊贵的女人了。”
苏贵妃思索道:“按照规制,你封为亲王后,是可以有两个侧妃的,母妃要再给你物色一个合适的人选。”
大皇子面色一滞道:“儿臣其实有心仪的女子了。”
苏贵妃“哦?”了一声,脸上有些疑惑,这孩子又看上谁了?
大皇子迟疑了一下,终于说了出来:“儿臣喜欢苏云珠,想娶她为侧妃。”
苏贵妃听到“苏云珠”这个名字,一时还没想起来是谁,思索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苏云珠不就是哥哥家那个小庶女?
苏贵妃不满道:“一个姨娘生的孩子,对你能有什么助益?你若真的喜欢,娶来做个姬妾也就行了。你贵为亲王,她一个庶女,做你的姬妾也是不错了。”
大皇子正对苏云珠在兴头上,怎么能愿意她做姬妾?便又劝说道:“母妃,儿臣觉得她若是做姬妾可能不太妥。”
苏贵妃不悦道:“有何不妥?他日你登上皇位,她便是后宫嫔妃,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大皇子道:“母妃请听儿臣细说:舅父与我们毕竟是血亲,我们是不能失去他的支持的。自从上次书院起火的事情之后,舅父对我也有所不满,之前在朝堂上,他便与我作对。”
苏贵妃听大皇子说起,之前苏守仁和他在朝堂上作对的事情,也不禁皱起了眉头。
她当时就对哥哥心生不满了,怎么能和自己的亲外甥,在朝堂上如此针锋相对呢?
大皇子继续道:“若舅父真与我们反目,转而支持太子,以他在朝堂上的影响力,那将对我们大大不利啊!”
苏贵妃道:“可他是我的亲哥哥,怎么能去支持太子呢?”
大皇子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若舅父觉得从我们这里讨不到好处,怎么就不能转而支持太子呢?权力之争,血亲又算得了什么?”
苏贵妃缓缓点头,这话说的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