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不要赎金的绑架案(14)-《许长生探案III之海泊河碎尸》

  许长生站在办公室的金海市地图前,眼睛紧紧盯着城阳区罗田板块那片空白区域。

  旧案侦破,难就难在时光流逝,很多关键痕迹早已被岁月冲刷殆尽,证人记忆模糊,物证也可能因保存不当失去价值。

  但旧案也有优势,前人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当年警方对张长庚的人际关系、社会背景,以及案发前后的人员活动轨迹都做了详细调查,受害者和潜在嫌疑人的基本情况梳理得十分周全。

  案子之所以三十年未破,一方面是因为绑匪狡猾,反侦察意识极强;另一方面,也是受限于当年的刑侦技术,没有监控录像,DNA 鉴定技术也未普及,很多线索只能靠人工排查,难免会有遗漏。

  如今许长生重启调查,无需从头开始梳理基本情况,只需聚焦那些当年被忽略或遗忘的细节。

  而眼前这张地图上,城阳区罗田板块这片被红色图钉包围的空白区域,就是他锁定的关键——这片区域没有纸条,恰恰就有可能是绑匪的窝所在之地!

  这片区域面积不小,有十几平方公里,除了几个老旧居民小区,还有两所学校 —— 金海市第十三中学和金海市职业技术大学。

  “老师……” 许长生喃喃自语,脑海里浮现出吴忠义之前的判断——绑匪大概率是有文化、经常写 “阅” 字的人,老师正是重点怀疑对象之一。

  这两所学校里有大量教师,显然,接下来的调查工作会像大海捞针一样繁琐,但哪怕只有一丝希望,也不能放过。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马卫国和孙怡的分机:“你们俩马上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有紧急任务。”

  没过多久,马卫国和孙怡就快步走了进来。

  “许队,是不是有新线索了?” 马卫国急切地问道。

  许长生指着地图上的城阳区罗田板块,说道:“你们看,这片区域是当年绑匪刻意避开的地方,很可能是他日常活动的范围。

  这里有两所学校,金海市第十三中学和金海市职业技术大学。

  吴老之前判断老师可能是绑匪的身份之一,所以你们两人各带一组人,下午就去这两所学校调查。”

  他顿了顿,从抽屉里拿出两份介绍信,递给两人:“你们跟学校教务处说明情况,出示介绍信,要求他们配合收集从 1989 年以来所有男性教职工的字迹。

  重点关注 1989 年时年龄在二十到五十岁之间的人,这些人现在可能已经退休,但只要在学校工作过,就一定有字迹留存。

  不管是当年的任课教案、学生试卷批改痕迹,还是述职报告、工作总结,只要能找到字迹样本,都收集起来,带回局里让吴老进行比对。”

  “明白!” 马卫国和孙怡齐声应道,接过介绍信,转身就要出发。

  “等等!” 许长生叫住他们,叮嘱道,“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引起不必要的恐慌,也不要打草惊蛇。如果遇到阻力,及时跟我联系。”

  “放心吧,许队!” 两人说完,快步离开了办公室。

  下午,孙怡带着一组人来到了金海市第十三中学。

  学校教务处主任李敏接待了他们,得知是为了三十年前的一起悬案收集线索,李敏十分配合:“警察同志,你们放心,我们一定全力配合。1989 年以来的教职工档案都在档案室保存着,我这就带你们过去。”

  在档案室,档案员马上根据李主任的要求查阅历年教职工的档案.......,里面有他们的入职登记表、述职报告,还有部分教案和试卷样本。

  她根据 1989 年时二十到五十岁之间的男性教职工条件,做着仔细的筛选........

  与此同时,马卫国带着另一组人来到了金海市职业技术大学。

  教务处主任韩建是位五十多岁的老教师,得知他们的来意后,叹了口气:“三十年前的案子啊…… 时间过得真快。我 1985 年就来这所学校工作了,对当年的情况还有些印象。你们跟我来档案室,我帮你们去找资料。”

  职业技术大学的档案室比第十三中学的大得多,档案分类也更细致。

  韩建一边让里面的两名档案员去找 1989 年以来的教职工档案柜,一边对马卫国说道:“我们学校的档案保存得比较完整,不仅有教职工的个人资料和工作记录,还有当年的会议纪要、教学评估报告,里面很多都有教职工的字迹。”

  在这过程中,韩建还回忆起当年的一些人和事,和马卫国聊着。

  就在大家忙碌的时候,韩建突然说道:“警察同志,我想起一件事,不知道跟你们要查的案子有没有关系。大概是 199 几年的时候,我们学校的华国轩副校长曾经收到过一封恐吓信。”

  “恐吓信?” 马卫国心里一动,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问道,“韩主任,您能详细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韩建回忆道:“具体哪一年我记不太清了,大概是 1992 年或 1993 年。那封恐吓信是匿名的,上面写着‘位济贫,向你借款 1000 元,希望你照办,我们不必动杀机’。

  华副校长收到信后很担心,马上报告给了校保卫科。保卫科调查了一番,没找到送信的人,也没发现其他线索,最后就当作恶作剧不了了之了。”

  马卫国停了这个消息很重视,于是马上打电话把这一情况汇报给了许长生。

  当许长生听到恐吓信里那句:“我们不必.......”的时候,一种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

  没错,在那18张字条中也有一张出现过这样的表述方式。于是他感到一阵兴奋,马上让马卫国问问那封恐吓信还在不在。

  “韩主任,那封恐吓信现在还在吗?”马卫国问道。

  “应该还在。” 韩建肯定地说道,“我们学校保卫科有存档的习惯,当年的案件材料都会整理归档,放在保卫科的档案室里。我这就带你们去找。”

  在韩建的带领下,马卫国一行人来到了校保卫科。

  保卫科科长听说了情况,立刻打开档案室,找到了当年的存档资料。

  在一个标注着 “1993 年恐吓信事件” 的档案袋里,果然存放着一张泛黄的信纸。

  马卫国小心翼翼地取出信纸,展开一看,上面的字迹虽然有些模糊,但 “位济贫,向你借款 1000 元,希望你照办,我们不必动杀机” 这句话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