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一年八月十九,应天府皇宫。
夜已经深了,可宫里一点没有平日的安静,空气绷得紧紧的,像拉满了的弓弦,压得人喘不过气。
原因无他,两位金贵的皇孙——皇长孙朱雄英和燕王世子朱高炽,同时染上了要命的天花!
东宫和燕王世子住的院子早就被封得严严实实,里面灯火通明,宫女太监们个个用细纱蒙着脸,走路都踮着脚,一点声音不敢出。
太医院所有当家的太医全都留在了宫里,不敢离开半步。每隔一个时辰,院正就得亲自跑到奉天殿侧殿,向守在那里的朱元璋和太子朱标汇报情况。
前两次,院正还能硬着头皮说:“二位殿下高热未退,症状相似,臣等正全力用药控制。”
可等到他第三次走进大殿,所有人的心,都跟着他那沉重的脚步,一起沉了下去。
老院正“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头埋得低低的,声音干巴巴的带着颤:
“陛下,太子殿下……皇长孙殿下……他,他痘疮发得不顺,热毒往里走了,还……还开始抽风了……情况,万分凶险啊!”
他说完这句,顿了顿,才用稍微好一点的语气继续:
“至于燕王世子殿下……身热已经退了一些,痘疮也一颗颗发出来了,形状饱满,颜色也正……这是邪气往外走,身子在好转的吉兆。”
龙椅上的朱元璋眼睛猛地一缩,旁边的朱标脸色“唰”地一下就白了,身子晃了晃,差点没站稳。
等到第四次禀报,消息就更让人心惊了。
院正语气里带着点难以置信:“陛下,燕世子情况稳定,痘浆开始充盈。以臣愚见,世子这回得的……不像是重症,倒像是一次轻微的‘小感染’。”
看到朱元璋眼神陡然变得锋利,院正赶紧解释:
“陛下,天花这病也分轻重。世子染上的,似乎是轻的那种。这么一来,他不但没事,反而……反而算是因祸得福。”
“福?”朱元璋的声音又低又沉,压得人胸口发闷。
“回陛下,人这辈子,通常只得一次天花。世子殿下平安熬过这一遭,身体里就有了‘抗性’。从今往后,再也不怕这天杀的花痘了!就算……就算以后待在痘疹横行的地方,也能平安无事。这……这难道不是福气吗?”
大殿里死一般寂静,只有蜡烛偶尔“噼啪”响一下。
朱元璋的脸色在烛光下明明暗暗,他目光像刀子一样扫过殿里每个角落,好像要把任何可能走漏风声的缝隙都给堵上。
“今天两位皇孙的病况,特别是燕世子好转的事,”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杀意,“谁要是敢传出去半个字,斩!”
太医院正浑身一哆嗦,脑门死死抵着地面:
“臣遵旨!臣已经下令,所有当值太医,在两位殿下凤体完全康健前,谁也不准出宫!所有脉案、药方,全都严加看管,绝不会有丝毫泄露!”
看着院正退出去的背影,朱标转向父亲,声音抖得厉害,里面还带着说不清的复杂情绪:
“父皇……看来,高炽他……他或许真是……天命在身的人。可我家雄英他……”
“闭嘴!”朱元璋猛地打断他,声音严厉,但自己随后也陷入了沉默。
朱元璋把所有人都赶了出去,独自站在空旷的大殿里。
窗外是浓得化不开的夜色,就像他此刻的心情。
自从天上出现那个鬼天幕,他费尽心思,想改变那些已知的糟心未来。他搞掉胡惟庸,想提前清除祸害,结果胡惟庸比天幕说的早死了两年。他不知道这是好是坏,只觉得好像有只无形的手在拨弄命运,让他心里发毛。
现在,他最怕的事情之一——长孙雄英的天花劫,不但没躲过去,反而比天幕预告的洪武十五年,提前了整整四年爆发!而那个天幕里提到的未来皇帝朱高炽,却在这场瘟疫里显出了这么明显的“吉兆”。
难道他做的所有努力,不但没能改变命运,反而像是在逆着水推船,越用力,就被命运的急流冲得更快更远?
一个更深的恐惧,像毒蛇一样咬住了他的心:
雄英的天花提前了四年,那他的妹子——马皇后呢?
天幕和后世的记载都说了,马皇后正是在照顾染了天花的孙子朱雄英时,不幸被传染,最后在洪武十五年九月走的。现在雄英提前四年病危,那他的皇后……是不是也要提前四年离他而去?
一想到这个,朱元璋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脑门,瞬间冻透了全身。他控制不住地打了个冷颤。那是面对未知、面对强大无形的“天命”时,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恐慌。他头一次觉得,自己这个坐拥天下的皇帝,在命运这玩意面前,竟然是这么的渺小,这么的无力。
夜更深了,应天府里没人知道皇宫中这场惊心动魄的变故,更没人能体会到,这位杀伐果断的洪武大帝,此刻心里正翻涌着怎样的惊涛骇浪,以及那深不见底的恐惧。历史的轮子,好像正用一种更残酷的方式,碾过他试图反抗的、那点微薄的努力。
皇宫深处,药味尚未完全散去。皇长孙朱雄英的病榻前,气氛比夜色更沉。尽管太医院用尽了手段,小皇孙的身子还是一天天虚弱下去,痘毒内陷,反复高热,小小的身躯在锦被中几乎看不出起伏。
相反,燕王世子朱高炽(自病后,宫里宫外仿佛约定俗成,再无人提起“朱玄炜”这个大名)已然大好,痘痂褪尽,虽还有些体虚,但已能在院内走动,脸上也恢复了孩童的红润。这鲜明的对比,像一根无形的刺,扎在东宫和某些人的心头。
天幕准时亮起,但画面却让所有人都愣了一下。
镜头里不再是那个整洁宽敞的“宾馆”房间,而是一个逼仄得多的地方。朱及第的脸出现在画面中,背景是一面白墙和一个小小的窗户,他稍微伸开手臂,似乎就能碰到两边的墙壁。
“各位老铁晚上好,”朱及第的声音带着点疲惫,他转动了一下手机镜头,尽可能展示这个狭小的空间,“看到了吗?猜猜这地方多大?八平米!就这,我租半个月,三千块!没错,人民币!”
他话音刚落,天幕上那些跳跃的文字评论瞬间就炸开了锅:
【多少?!半个月三千?抢钱啊!】
【楼上大惊小怪,这价格在三亚算良心了好吧!】
【三亚?我看是北京吧!只有帝都才配得上这鸽笼价!】
【我们这小县城,三千块买米够全家吃一年了……不敢想,不敢想。】
【破防了,原来我连个八平米的落脚地都租不起半个月。】
【说便宜的一定是住在大城市的土豪,我等小县城居民瑟瑟发抖。】
【(苦笑)在北京,这价格真可能算便宜的了……】
天幕下的应天府百姓看得目瞪口呆。八平米?半个月三千块?他们抬头看看自己住的屋子,虽然可能也不大,有些甚至简陋,但怎么也不至于如此昂贵。一些心思活络的北平人先是心头一热——乖乖,这后世的首都,连住个巴掌大的地方都这么值钱?那要是……那要是真像天幕之前隐约透露的,以后都城会迁到北平,现在赶紧多盖几间瓦房,到时候岂不是……
但这念头刚冒出来,就被更现实的恐惧压了下去。迁都?那可是天大的事!到时候官府一声令下,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别说靠房子发财了,能不能保住现在的栖身之所都难说,搞不好直接被清理出城了。想到这里,那点刚刚燃起的热火苗瞬间被浇灭,只剩下对未知变迁的惶惑。
夜已经深了,可宫里一点没有平日的安静,空气绷得紧紧的,像拉满了的弓弦,压得人喘不过气。
原因无他,两位金贵的皇孙——皇长孙朱雄英和燕王世子朱高炽,同时染上了要命的天花!
东宫和燕王世子住的院子早就被封得严严实实,里面灯火通明,宫女太监们个个用细纱蒙着脸,走路都踮着脚,一点声音不敢出。
太医院所有当家的太医全都留在了宫里,不敢离开半步。每隔一个时辰,院正就得亲自跑到奉天殿侧殿,向守在那里的朱元璋和太子朱标汇报情况。
前两次,院正还能硬着头皮说:“二位殿下高热未退,症状相似,臣等正全力用药控制。”
可等到他第三次走进大殿,所有人的心,都跟着他那沉重的脚步,一起沉了下去。
老院正“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头埋得低低的,声音干巴巴的带着颤:
“陛下,太子殿下……皇长孙殿下……他,他痘疮发得不顺,热毒往里走了,还……还开始抽风了……情况,万分凶险啊!”
他说完这句,顿了顿,才用稍微好一点的语气继续:
“至于燕王世子殿下……身热已经退了一些,痘疮也一颗颗发出来了,形状饱满,颜色也正……这是邪气往外走,身子在好转的吉兆。”
龙椅上的朱元璋眼睛猛地一缩,旁边的朱标脸色“唰”地一下就白了,身子晃了晃,差点没站稳。
等到第四次禀报,消息就更让人心惊了。
院正语气里带着点难以置信:“陛下,燕世子情况稳定,痘浆开始充盈。以臣愚见,世子这回得的……不像是重症,倒像是一次轻微的‘小感染’。”
看到朱元璋眼神陡然变得锋利,院正赶紧解释:
“陛下,天花这病也分轻重。世子染上的,似乎是轻的那种。这么一来,他不但没事,反而……反而算是因祸得福。”
“福?”朱元璋的声音又低又沉,压得人胸口发闷。
“回陛下,人这辈子,通常只得一次天花。世子殿下平安熬过这一遭,身体里就有了‘抗性’。从今往后,再也不怕这天杀的花痘了!就算……就算以后待在痘疹横行的地方,也能平安无事。这……这难道不是福气吗?”
大殿里死一般寂静,只有蜡烛偶尔“噼啪”响一下。
朱元璋的脸色在烛光下明明暗暗,他目光像刀子一样扫过殿里每个角落,好像要把任何可能走漏风声的缝隙都给堵上。
“今天两位皇孙的病况,特别是燕世子好转的事,”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杀意,“谁要是敢传出去半个字,斩!”
太医院正浑身一哆嗦,脑门死死抵着地面:
“臣遵旨!臣已经下令,所有当值太医,在两位殿下凤体完全康健前,谁也不准出宫!所有脉案、药方,全都严加看管,绝不会有丝毫泄露!”
看着院正退出去的背影,朱标转向父亲,声音抖得厉害,里面还带着说不清的复杂情绪:
“父皇……看来,高炽他……他或许真是……天命在身的人。可我家雄英他……”
“闭嘴!”朱元璋猛地打断他,声音严厉,但自己随后也陷入了沉默。
朱元璋把所有人都赶了出去,独自站在空旷的大殿里。
窗外是浓得化不开的夜色,就像他此刻的心情。
自从天上出现那个鬼天幕,他费尽心思,想改变那些已知的糟心未来。他搞掉胡惟庸,想提前清除祸害,结果胡惟庸比天幕说的早死了两年。他不知道这是好是坏,只觉得好像有只无形的手在拨弄命运,让他心里发毛。
现在,他最怕的事情之一——长孙雄英的天花劫,不但没躲过去,反而比天幕预告的洪武十五年,提前了整整四年爆发!而那个天幕里提到的未来皇帝朱高炽,却在这场瘟疫里显出了这么明显的“吉兆”。
难道他做的所有努力,不但没能改变命运,反而像是在逆着水推船,越用力,就被命运的急流冲得更快更远?
一个更深的恐惧,像毒蛇一样咬住了他的心:
雄英的天花提前了四年,那他的妹子——马皇后呢?
天幕和后世的记载都说了,马皇后正是在照顾染了天花的孙子朱雄英时,不幸被传染,最后在洪武十五年九月走的。现在雄英提前四年病危,那他的皇后……是不是也要提前四年离他而去?
一想到这个,朱元璋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脑门,瞬间冻透了全身。他控制不住地打了个冷颤。那是面对未知、面对强大无形的“天命”时,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恐慌。他头一次觉得,自己这个坐拥天下的皇帝,在命运这玩意面前,竟然是这么的渺小,这么的无力。
夜更深了,应天府里没人知道皇宫中这场惊心动魄的变故,更没人能体会到,这位杀伐果断的洪武大帝,此刻心里正翻涌着怎样的惊涛骇浪,以及那深不见底的恐惧。历史的轮子,好像正用一种更残酷的方式,碾过他试图反抗的、那点微薄的努力。
皇宫深处,药味尚未完全散去。皇长孙朱雄英的病榻前,气氛比夜色更沉。尽管太医院用尽了手段,小皇孙的身子还是一天天虚弱下去,痘毒内陷,反复高热,小小的身躯在锦被中几乎看不出起伏。
相反,燕王世子朱高炽(自病后,宫里宫外仿佛约定俗成,再无人提起“朱玄炜”这个大名)已然大好,痘痂褪尽,虽还有些体虚,但已能在院内走动,脸上也恢复了孩童的红润。这鲜明的对比,像一根无形的刺,扎在东宫和某些人的心头。
天幕准时亮起,但画面却让所有人都愣了一下。
镜头里不再是那个整洁宽敞的“宾馆”房间,而是一个逼仄得多的地方。朱及第的脸出现在画面中,背景是一面白墙和一个小小的窗户,他稍微伸开手臂,似乎就能碰到两边的墙壁。
“各位老铁晚上好,”朱及第的声音带着点疲惫,他转动了一下手机镜头,尽可能展示这个狭小的空间,“看到了吗?猜猜这地方多大?八平米!就这,我租半个月,三千块!没错,人民币!”
他话音刚落,天幕上那些跳跃的文字评论瞬间就炸开了锅:
【多少?!半个月三千?抢钱啊!】
【楼上大惊小怪,这价格在三亚算良心了好吧!】
【三亚?我看是北京吧!只有帝都才配得上这鸽笼价!】
【我们这小县城,三千块买米够全家吃一年了……不敢想,不敢想。】
【破防了,原来我连个八平米的落脚地都租不起半个月。】
【说便宜的一定是住在大城市的土豪,我等小县城居民瑟瑟发抖。】
【(苦笑)在北京,这价格真可能算便宜的了……】
天幕下的应天府百姓看得目瞪口呆。八平米?半个月三千块?他们抬头看看自己住的屋子,虽然可能也不大,有些甚至简陋,但怎么也不至于如此昂贵。一些心思活络的北平人先是心头一热——乖乖,这后世的首都,连住个巴掌大的地方都这么值钱?那要是……那要是真像天幕之前隐约透露的,以后都城会迁到北平,现在赶紧多盖几间瓦房,到时候岂不是……
但这念头刚冒出来,就被更现实的恐惧压了下去。迁都?那可是天大的事!到时候官府一声令下,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别说靠房子发财了,能不能保住现在的栖身之所都难说,搞不好直接被清理出城了。想到这里,那点刚刚燃起的热火苗瞬间被浇灭,只剩下对未知变迁的惶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