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丁兰刻木”-《全国各地恐怖民间故事》

  木像前的晨昏叩首 在临澧县的刻木山,流传着一个 “丁兰刻木” 的故事,乍一听,这是个充满温情与孝道的传说,可细细探究,却藏着不为人知的惊悚。

  千年前,刻木山下住着丁兰母子,丁兰自幼丧父,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拉扯大,可他却性情乖张,对母亲非打即骂 ,是远近闻名的逆子。

  一天,丁兰在田间劳作,看到小羊羔跪在地上吮吸母乳,又瞥见树上老鸦飞不动,小鸦叼食喂养,深受触动,意识到自己竟不如禽兽懂得孝道。

  就在此时,母亲来给他送饭,他满心愧疚,急切地想迎接母亲,却忘了放下手中牛鞭。母亲远远看见他拿着鞭子冲过来,以为又要挨打,恐惧之下,一头撞向田边的木子树,当场气绝身亡。

  丁兰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懊悔和自责,他无法原谅自己在母亲生前没有尽到孝道。母亲的离世让他痛不欲生,于是他决定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纪念她。

  丁兰怀着沉痛的心情,亲手将那棵木子树砍倒。这棵树是母亲生前最喜爱的,它见证了母亲的一生。丁兰小心翼翼地将树干锯成合适的尺寸,然后用精湛的技艺将其雕刻成母亲的模样。

  木像栩栩如生,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母亲的慈爱和温柔。丁兰将木像供奉在堂前,每天早晚都会虔诚地向它请安,就像母亲还在世时一样。每餐饭前,他也会先将食物供奉在木像前,以表达对母亲的敬意和思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诡异的事情开始发生。村里有人传言,在深夜路过丁兰家时,曾看到木像的眼睛里闪烁着泪光,仿佛母亲的灵魂在木像中哭泣。还有人说,在祠堂里,能隐隐听到木像发出的叹息声,那声音哀怨而凄凉,让人毛骨悚然。

  这些传言让丁兰感到十分困惑和不安,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够通过木像与母亲沟通。但他始终坚信母亲的灵魂不会伤害他,这些诡异的现象也许只是他过度思念母亲所产生的幻觉。

  随着时间推移,丁兰的事迹被乡民传颂,人们在他生前的原址上建起丁兰祠,又在山顶修建刻木寺,将丁兰母亲的木像供奉其中。千年来,两座庙宇的香火从未断绝,可 “亡母怨灵附于木像” 的传闻也在山间悄然流传。

  孝道背后,是对 “子欲养而亲不待” 的深刻警示,以及那无法消散的亡魂怨念。

  如今,“丁兰刻木” 已成为常德市级非遗项目,其核心在于劝人向善、弘扬孝道。

  但它的诞生背景,却充满了悲剧色彩。母亲的意外死亡、丁兰的木像供奉、庙宇的兴建,这一系列事件在民间口耳相传中不断丰富细节,衍生出诸多恐怖版本。

  有人传言,丁兰在雕刻木像时,因内心悲痛,鲜血滴落在木纹之中,自此木像便有了灵性,能够 “显灵”;还有人信誓旦旦地说,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经过刻木山,能清晰地听见木像与丁兰的对话,一个声音充满悔恨,另一个声音满是哀怨,仿佛阴阳两隔的母子在倾诉着无尽的思念与遗憾。

  这些添加的恐怖元素,让原本纯粹的道德教化故事,变成了乡民夏夜纳凉时的 “惊悚谈资”。

  人们在讲述这个故事时,既感慨丁兰的孝道转变,又对那些超自然现象心怀恐惧,让 “丁兰刻木” 的故事在恐怖与温情之间徘徊,成为常德民间文化中独特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