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福一听,心立刻提了起来:“那孩子…… 是哪家的?”
“我不知姓名,只知他穿件灰布袄,是家中独子。” 落水鬼说。
第二天,天刚亮,阿福便揣着颗不安的心,早早来到上游的浅滩。果然,辰时刚到,一群穿着棉袄的孩子便跑了过来,脱了外套,嘻嘻哈哈地跳进水里。其中一个高个子男孩,正是落水鬼说的穿灰布袄的孩子,他在水里游得最欢,一会儿扎猛子,一会儿打水仗。
突然,那男孩身子一沉,像被什么东西拽住了,瞬间没了踪影。周围的孩子吓得尖叫起来,有的哭着往岸上跑,有的站在水里不知所措。阿福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正要跳下去救人,却见水面猛地翻起一个浪花,那男孩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托着,慢慢浮了上来,接着 “噗通” 一声落在岸边,大口喘着气。
阿福连忙跑过去,扶起男孩,刚要问怎么回事,却见落水鬼从水里探出头,朝他摇了摇头。夜里,落水鬼告诉阿福:“我拽住他时,见他脖子上挂着个长命锁,上面刻着‘独子’二字。我想,他若是没了,他爹娘后半辈子便没了指望,岂不是要绝了人家的后?这般缺德事,我实在不忍心做。”
阿福看着落水鬼,眼眶有些发热。他原以为鬼都是阴冷无情的,可眼前这落水鬼,却比许多凡人都要善良。
三、仁心感天地,城隍护故友
落水鬼一次次放弃替身,转眼又过了半年。他本可早早入轮回,却因不忍心伤害他人,始终留在沂河里。而他的善举,终究没能瞒过天地。
青石镇的土地公最先发现了异常 —— 按理说,落水鬼寻替身是天经地义,可这沂河的鬼,却三番五次放过机缘,还总帮着渔夫行善。土地公把这事告诉了镇上的庙王,庙王又传给了周边的大小鬼怪。最后,一群鬼怪联名写了封奏本,托土地公呈给了阎王。
阎王坐在森罗殿上,翻开奏本,越看越动容。“此鬼虽为鬼身,却有仁心,不伤孕妇,不害独子,这般德行,远超世间许多自私自利的凡人。” 阎王拍了拍案,“传我旨意,封他为青石镇城隍庙主,掌管青石镇的阴阳事务,即刻上任!”
旨意传到沂河时,落水鬼正在帮阿福赶鱼。他接到旨意,又喜又愧,连忙去跟阿福告别:“老丈,上天念我有仁心,封我为青石镇城隍庙主。我这便要去上任,不能再帮您赶鱼了。您若日后有难处,可去城隍庙找我,或许我能帮上忙。”
阿福虽舍不得,却也为他高兴,连忙倒了杯酒,送他离去。看着落水鬼的身影消失在雾中,阿福心里空落落的,却也替他庆幸 —— 这般好的鬼,终究得了好归宿。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福渐渐老了,背驼了,眼睛也花了。没有了落水鬼的帮助,他捕鱼越来越难,有时一整天都只能捕到几条小鱼,日子渐渐拮据起来。后来,他连小木船都划不动了,只能靠变卖家里的旧物度日,常常饿得肚子咕咕叫。
某天,阿福躺在破床上,想起落水鬼临走前的话,心里燃起一丝希望:“或许,他真能帮我?” 于是,他收拾了个小包袱,装了几件旧衣服,拄着根拐杖,一步步朝青石镇的城隍庙走去。
从阿福住的河边小屋到青石镇,要走三天的路。阿福年纪大了,走得慢,白天靠讨些干粮充饥,晚上就睡在破庙里。等他终于走到青石镇时,身上的包袱早已空了,盘缠也一分不剩。他找到城隍庙,却见庙门紧闭,门口的小鬼说:“城隍老爷正在处理事务,外人不得入内。”
阿福只好坐在城隍庙对面的客栈屋檐下,又饿又累,不知不觉便睡着了。夜里,寒风刺骨,他缩在屋檐下,迷迷糊糊中,见几个穿着黑衣的小鬼举着灯笼巡街,看到他,便围了上来。
“你是谁?为何睡在此处?” 一个小鬼厉声问。
阿福冻得牙齿打颤,断断续续地说:“我…… 我找城隍庙主,他…… 他曾是沂河的落水鬼,我是他的故人阿福。”
小鬼们一听,不敢怠慢,连忙跑回庙里禀报。城隍老爷正在批阅文书,听闻 “阿福” 二字,手里的笔猛地一顿,眼里闪过一丝怀念。他连忙起身:“快,把老丈请进来!”
不一会儿,阿福被小鬼们扶进了城隍庙。大殿里灯火通明,一个穿着红色官服、面容威严却依旧温和的人坐在正中,正是当年的落水鬼。“老丈!” 城隍主连忙走下来,扶起阿福,“多年未见,您老可还好?”
阿福看着他,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连连点头。城隍主吩咐手下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有红烧肉、清蒸鱼,还有阿福最爱喝的米酒。席间,城隍主细细说了自己上任后的事:他掌管青石镇后,惩治了作恶的恶鬼,保佑镇上的百姓风调雨顺,百姓们都很敬重他。
阿福听了,心里又高兴又自豪。临走时,城隍主递给阿福一袋银子:“老丈,您年纪大了,捕鱼太辛苦。不如用这些银子开家药店,既能糊口,也能帮着镇上的百姓。” 他还悄悄告诉阿福:“我会暗中护着您的药店,保您生意兴隆。”
阿福拿着银子,感动得老泪纵横。回到河边后,他用银子租了间铺面,开了家小小的药店,卖些常见的草药。他为人诚实,药价公道,遇到穷苦人买不起药,还会免费赠送。加上城隍主暗中相助 —— 每当药店的药材快卖完时,总会有药商恰好送来新鲜的草药;遇到有人来捣乱,也会莫名其妙地被吓跑 —— 药店的生意越来越好。
后来,阿福收了个徒弟,把自己的医术和经营药店的法子都教给了他。他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每日坐在药店里,晒着太阳,喝着米酒,偶尔还会想起沂河里的落水鬼,想起那些载满鱼鲜的日子。而青石镇的百姓们,也常常念叨:“阿福老掌柜是个好人,他的药店,是积德行善的好地方啊!”
直到阿福九十岁那年,无病无灾地寿终正寝。人们说,他去世那天,城隍庙上空飘着五彩的云,像是有人在迎接他。或许,是城隍主接他去了好地方,继续那段跨越阴阳的情谊吧。
“我不知姓名,只知他穿件灰布袄,是家中独子。” 落水鬼说。
第二天,天刚亮,阿福便揣着颗不安的心,早早来到上游的浅滩。果然,辰时刚到,一群穿着棉袄的孩子便跑了过来,脱了外套,嘻嘻哈哈地跳进水里。其中一个高个子男孩,正是落水鬼说的穿灰布袄的孩子,他在水里游得最欢,一会儿扎猛子,一会儿打水仗。
突然,那男孩身子一沉,像被什么东西拽住了,瞬间没了踪影。周围的孩子吓得尖叫起来,有的哭着往岸上跑,有的站在水里不知所措。阿福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正要跳下去救人,却见水面猛地翻起一个浪花,那男孩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托着,慢慢浮了上来,接着 “噗通” 一声落在岸边,大口喘着气。
阿福连忙跑过去,扶起男孩,刚要问怎么回事,却见落水鬼从水里探出头,朝他摇了摇头。夜里,落水鬼告诉阿福:“我拽住他时,见他脖子上挂着个长命锁,上面刻着‘独子’二字。我想,他若是没了,他爹娘后半辈子便没了指望,岂不是要绝了人家的后?这般缺德事,我实在不忍心做。”
阿福看着落水鬼,眼眶有些发热。他原以为鬼都是阴冷无情的,可眼前这落水鬼,却比许多凡人都要善良。
三、仁心感天地,城隍护故友
落水鬼一次次放弃替身,转眼又过了半年。他本可早早入轮回,却因不忍心伤害他人,始终留在沂河里。而他的善举,终究没能瞒过天地。
青石镇的土地公最先发现了异常 —— 按理说,落水鬼寻替身是天经地义,可这沂河的鬼,却三番五次放过机缘,还总帮着渔夫行善。土地公把这事告诉了镇上的庙王,庙王又传给了周边的大小鬼怪。最后,一群鬼怪联名写了封奏本,托土地公呈给了阎王。
阎王坐在森罗殿上,翻开奏本,越看越动容。“此鬼虽为鬼身,却有仁心,不伤孕妇,不害独子,这般德行,远超世间许多自私自利的凡人。” 阎王拍了拍案,“传我旨意,封他为青石镇城隍庙主,掌管青石镇的阴阳事务,即刻上任!”
旨意传到沂河时,落水鬼正在帮阿福赶鱼。他接到旨意,又喜又愧,连忙去跟阿福告别:“老丈,上天念我有仁心,封我为青石镇城隍庙主。我这便要去上任,不能再帮您赶鱼了。您若日后有难处,可去城隍庙找我,或许我能帮上忙。”
阿福虽舍不得,却也为他高兴,连忙倒了杯酒,送他离去。看着落水鬼的身影消失在雾中,阿福心里空落落的,却也替他庆幸 —— 这般好的鬼,终究得了好归宿。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福渐渐老了,背驼了,眼睛也花了。没有了落水鬼的帮助,他捕鱼越来越难,有时一整天都只能捕到几条小鱼,日子渐渐拮据起来。后来,他连小木船都划不动了,只能靠变卖家里的旧物度日,常常饿得肚子咕咕叫。
某天,阿福躺在破床上,想起落水鬼临走前的话,心里燃起一丝希望:“或许,他真能帮我?” 于是,他收拾了个小包袱,装了几件旧衣服,拄着根拐杖,一步步朝青石镇的城隍庙走去。
从阿福住的河边小屋到青石镇,要走三天的路。阿福年纪大了,走得慢,白天靠讨些干粮充饥,晚上就睡在破庙里。等他终于走到青石镇时,身上的包袱早已空了,盘缠也一分不剩。他找到城隍庙,却见庙门紧闭,门口的小鬼说:“城隍老爷正在处理事务,外人不得入内。”
阿福只好坐在城隍庙对面的客栈屋檐下,又饿又累,不知不觉便睡着了。夜里,寒风刺骨,他缩在屋檐下,迷迷糊糊中,见几个穿着黑衣的小鬼举着灯笼巡街,看到他,便围了上来。
“你是谁?为何睡在此处?” 一个小鬼厉声问。
阿福冻得牙齿打颤,断断续续地说:“我…… 我找城隍庙主,他…… 他曾是沂河的落水鬼,我是他的故人阿福。”
小鬼们一听,不敢怠慢,连忙跑回庙里禀报。城隍老爷正在批阅文书,听闻 “阿福” 二字,手里的笔猛地一顿,眼里闪过一丝怀念。他连忙起身:“快,把老丈请进来!”
不一会儿,阿福被小鬼们扶进了城隍庙。大殿里灯火通明,一个穿着红色官服、面容威严却依旧温和的人坐在正中,正是当年的落水鬼。“老丈!” 城隍主连忙走下来,扶起阿福,“多年未见,您老可还好?”
阿福看着他,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连连点头。城隍主吩咐手下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有红烧肉、清蒸鱼,还有阿福最爱喝的米酒。席间,城隍主细细说了自己上任后的事:他掌管青石镇后,惩治了作恶的恶鬼,保佑镇上的百姓风调雨顺,百姓们都很敬重他。
阿福听了,心里又高兴又自豪。临走时,城隍主递给阿福一袋银子:“老丈,您年纪大了,捕鱼太辛苦。不如用这些银子开家药店,既能糊口,也能帮着镇上的百姓。” 他还悄悄告诉阿福:“我会暗中护着您的药店,保您生意兴隆。”
阿福拿着银子,感动得老泪纵横。回到河边后,他用银子租了间铺面,开了家小小的药店,卖些常见的草药。他为人诚实,药价公道,遇到穷苦人买不起药,还会免费赠送。加上城隍主暗中相助 —— 每当药店的药材快卖完时,总会有药商恰好送来新鲜的草药;遇到有人来捣乱,也会莫名其妙地被吓跑 —— 药店的生意越来越好。
后来,阿福收了个徒弟,把自己的医术和经营药店的法子都教给了他。他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每日坐在药店里,晒着太阳,喝着米酒,偶尔还会想起沂河里的落水鬼,想起那些载满鱼鲜的日子。而青石镇的百姓们,也常常念叨:“阿福老掌柜是个好人,他的药店,是积德行善的好地方啊!”
直到阿福九十岁那年,无病无灾地寿终正寝。人们说,他去世那天,城隍庙上空飘着五彩的云,像是有人在迎接他。或许,是城隍主接他去了好地方,继续那段跨越阴阳的情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