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后,公主府的后院忽然堆起座小山似的羊毛,带着西北草原的膻气。晏无暇派来的亲兵说是刚从牧民手里收的,还带着草屑和泥沙。乐安捏着一把羊毛在阳光下看,纤维粗糙得扎手,不由得咋舌:“这可得洗到猴年马月。”
白纸早已让人备好三口大缸,热水混着皂角煮得冒泡。乐安挽起袖子亲自示范:“先挑出杂草,用温水浸泡半个时辰,再用木槌反复捶打,把油脂和污渍都逼出来。” 她一边说一边动手,雪白的羊毛在她手里渐渐变得蓬松,污水换了七遍才见清亮。
三百斤羊毛折腾了整整五日,晒干后称重竟只剩不到百斤。“看来以后得立下规矩,只收洗干净的羊毛。” 乐安掂量着蓬松的羊毛,分成两堆,“这一半做毛毡,那一半捻毛线。”
做毛毡的法子是她穿越前在某书上看来的。将羊毛铺成薄片,喷湿后卷进竹帘反复揉搓,力道均匀才能让纤维黏合成型。乐安先捏了只巴掌大的雪狮,神态竟与儿时那只白犬有七分像,逗得白纸直笑:“公主这手艺,能去青羊镇开铺子了。”
“开铺子不急。” 她指着铺开的羊毛片,“我要做条‘百福毛毡毯’,每个福字用不同颜色的羊毛,到时候挂在图书馆里当样品。” 她调了赭石和藤黄两种颜料,花了几天功夫,将羊毛染出均匀的颜色。
羊毛染好后,乐安指尖翻飞间,一个个歪歪扭扭却憨态可掬的福字渐渐铺满毡面。从此往后三天内,乐安每日盘腿坐在毡垫上,手里攥着根竹制戳针,对着铺开的羊毛片戳戳戳。阳光晒得羊毛暖融融的,可重复了成百上千次的动作早已让她指尖发酸,肩膀更是僵得像块石头。
“还差七十三个福字……早知道不做这么大了。” 她咬着牙又戳下去,针尖穿过纤维时带起细微的声响,额角的碎发被汗水濡湿,黏在脸上痒痒的。这 “百福毛毡毯” 看着简单,实则每一个字都要先铺出字形,再用戳针反复固定,力道轻了不结实,重了又会戳破底层,光是调整力度就耗去她大半心神。
白纸端着茶水过来时,正见她抬手捶着肩膀,竹针 “当啷” 一声掉在毡面上。“公主歇会儿吧,今日都戳了三个时辰了。”
“我就不信了,更大的我以前都做过。” 乐安嘟嘟囔囔地捡起针,“裴衡那边听说书籍核对的差不多了,印刷出来只是时间问题,我要在图书馆营业前,把这个做好挂到编制区域的墙上去。” 她说着又要往下戳,却被白纸按住了手。
“奴婢看了这些日子,约莫也会了。” 白纸拿起另一根戳针,指尖泛出极淡的白光 —— 那是她动用妖力的征兆。只见她手腕轻转,戳针在羊毛间游走得飞快,快得几乎出现残影,原本松散的纤维像是被无形的力牵引着,迅速黏合成清晰的字形,不过片刻功夫,一个饱满圆润的 “福” 字便跃然毡上。
乐安看得目瞪口呆:“哇……我都忘了你是妖了。”
“宫里不好动用妖力,这么多年我都不习惯用妖力了。” 白纸笑着加快速度,指尖的白光越来越亮,周围的羊毛竟自动飞起,在她身前组成一个个待戳的字模,“公主歇着,这点活计,奴婢一夜就能赶完。”
当晚,后院的烛火亮到天明。乐安半夜醒来,透过窗缝看见白纸端坐毡前,戳针上下翻飞如穿花蝴蝶,百福图案已弄好了大半,羊毛在她周身盘旋,像朵盛开的白梅。乐安满意地点点头,明天她可以提前去织毛线了。
另一堆羊毛早就被绷在特制的木架上,乐安教婢女们将纤维拉长、捻紧,纺成粗细均匀的毛线。“冬天穿毛衣比棉衣轻便,达瓦人住草原,肯定用得上。” 她一边说一边起针,竹针在指间穿梭,很快织出半只袖子,针脚细密得像模子印出来的。
看着婢女们赞叹惊呼的样子,乐安面上云淡风轻,心里却在庆幸:还好以前没少织毛衣,针法都印在脑子里了,不然织的歪歪扭扭可就丢人了。
这些日子,她几乎泡在后院,偶尔去翰林院看看进度。裴衡将审定好的书册码得整整齐齐,《农桑要术》增补了新的嫁接法子,《医理浅释》附了宁玉以前画的经络图,连《杂艺汇编》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加了纺车图谱和编织技巧。“活字版已备好,只等你点头就能开印。” 裴衡递给她一本样册,墨香混着纸浆的气息格外清爽。
乐安翻到‘毛毡图谱’那页,见上面画着她捏的雪狮和福字毛毡,忍不住笑道:“裴馆长倒是会省事。”
“实用就好。” 裴衡望着她沾着羊毛的指尖,“达瓦使团最多两个月后就到,这些书赶得及。”
一个月后,当最后一根毛线收针时,乐安捧着整套灰蓝色的毛衣毛裤,在阳光下转了个圈。羊毛经过软化处理,摸起来暖融融的,针脚组成的暗纹像流动的云。旁边的 “百福毛毡毯” 已晒得蓬松,一百个福字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几日后的清晨,青竹提着个食盒飞进来,刚踏进后院就被晾衣绳上的毛衣吸引了目光。那灰蓝色的织物挂在阳光下,针脚细密得像鱼鳞,看着就暖和。
“这是什么新奇玩意儿?” 他伸手摸了摸,羊毛的柔软让他眼睛一亮,“比棉袄轻便多了!烟然阁的兄弟冬天出任务总冻得发抖,这个正好!” 他转头看向正在捻毛线的乐安,拍着胸脯道:“公主,这毛衣我预定一百套!钱不是问题,我先付定金!”
乐安被他逗笑:“没问题,我已经让白纸去千织坊教织娘了,等织娘学会了,再让她招批手指灵巧的小妖织给你。对了,顺便让织娘用不同的材料织织看,没准有特殊效果。”
说笑间,乐安的目光落在角落里一团玄色毛线。那是她特意留的上好羊毛,纤维细腻如蚕丝,特意让婢女捻的比正常的毛线细了三分,拿来给玄夜织条围巾正好。
白纸早已让人备好三口大缸,热水混着皂角煮得冒泡。乐安挽起袖子亲自示范:“先挑出杂草,用温水浸泡半个时辰,再用木槌反复捶打,把油脂和污渍都逼出来。” 她一边说一边动手,雪白的羊毛在她手里渐渐变得蓬松,污水换了七遍才见清亮。
三百斤羊毛折腾了整整五日,晒干后称重竟只剩不到百斤。“看来以后得立下规矩,只收洗干净的羊毛。” 乐安掂量着蓬松的羊毛,分成两堆,“这一半做毛毡,那一半捻毛线。”
做毛毡的法子是她穿越前在某书上看来的。将羊毛铺成薄片,喷湿后卷进竹帘反复揉搓,力道均匀才能让纤维黏合成型。乐安先捏了只巴掌大的雪狮,神态竟与儿时那只白犬有七分像,逗得白纸直笑:“公主这手艺,能去青羊镇开铺子了。”
“开铺子不急。” 她指着铺开的羊毛片,“我要做条‘百福毛毡毯’,每个福字用不同颜色的羊毛,到时候挂在图书馆里当样品。” 她调了赭石和藤黄两种颜料,花了几天功夫,将羊毛染出均匀的颜色。
羊毛染好后,乐安指尖翻飞间,一个个歪歪扭扭却憨态可掬的福字渐渐铺满毡面。从此往后三天内,乐安每日盘腿坐在毡垫上,手里攥着根竹制戳针,对着铺开的羊毛片戳戳戳。阳光晒得羊毛暖融融的,可重复了成百上千次的动作早已让她指尖发酸,肩膀更是僵得像块石头。
“还差七十三个福字……早知道不做这么大了。” 她咬着牙又戳下去,针尖穿过纤维时带起细微的声响,额角的碎发被汗水濡湿,黏在脸上痒痒的。这 “百福毛毡毯” 看着简单,实则每一个字都要先铺出字形,再用戳针反复固定,力道轻了不结实,重了又会戳破底层,光是调整力度就耗去她大半心神。
白纸端着茶水过来时,正见她抬手捶着肩膀,竹针 “当啷” 一声掉在毡面上。“公主歇会儿吧,今日都戳了三个时辰了。”
“我就不信了,更大的我以前都做过。” 乐安嘟嘟囔囔地捡起针,“裴衡那边听说书籍核对的差不多了,印刷出来只是时间问题,我要在图书馆营业前,把这个做好挂到编制区域的墙上去。” 她说着又要往下戳,却被白纸按住了手。
“奴婢看了这些日子,约莫也会了。” 白纸拿起另一根戳针,指尖泛出极淡的白光 —— 那是她动用妖力的征兆。只见她手腕轻转,戳针在羊毛间游走得飞快,快得几乎出现残影,原本松散的纤维像是被无形的力牵引着,迅速黏合成清晰的字形,不过片刻功夫,一个饱满圆润的 “福” 字便跃然毡上。
乐安看得目瞪口呆:“哇……我都忘了你是妖了。”
“宫里不好动用妖力,这么多年我都不习惯用妖力了。” 白纸笑着加快速度,指尖的白光越来越亮,周围的羊毛竟自动飞起,在她身前组成一个个待戳的字模,“公主歇着,这点活计,奴婢一夜就能赶完。”
当晚,后院的烛火亮到天明。乐安半夜醒来,透过窗缝看见白纸端坐毡前,戳针上下翻飞如穿花蝴蝶,百福图案已弄好了大半,羊毛在她周身盘旋,像朵盛开的白梅。乐安满意地点点头,明天她可以提前去织毛线了。
另一堆羊毛早就被绷在特制的木架上,乐安教婢女们将纤维拉长、捻紧,纺成粗细均匀的毛线。“冬天穿毛衣比棉衣轻便,达瓦人住草原,肯定用得上。” 她一边说一边起针,竹针在指间穿梭,很快织出半只袖子,针脚细密得像模子印出来的。
看着婢女们赞叹惊呼的样子,乐安面上云淡风轻,心里却在庆幸:还好以前没少织毛衣,针法都印在脑子里了,不然织的歪歪扭扭可就丢人了。
这些日子,她几乎泡在后院,偶尔去翰林院看看进度。裴衡将审定好的书册码得整整齐齐,《农桑要术》增补了新的嫁接法子,《医理浅释》附了宁玉以前画的经络图,连《杂艺汇编》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加了纺车图谱和编织技巧。“活字版已备好,只等你点头就能开印。” 裴衡递给她一本样册,墨香混着纸浆的气息格外清爽。
乐安翻到‘毛毡图谱’那页,见上面画着她捏的雪狮和福字毛毡,忍不住笑道:“裴馆长倒是会省事。”
“实用就好。” 裴衡望着她沾着羊毛的指尖,“达瓦使团最多两个月后就到,这些书赶得及。”
一个月后,当最后一根毛线收针时,乐安捧着整套灰蓝色的毛衣毛裤,在阳光下转了个圈。羊毛经过软化处理,摸起来暖融融的,针脚组成的暗纹像流动的云。旁边的 “百福毛毡毯” 已晒得蓬松,一百个福字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
几日后的清晨,青竹提着个食盒飞进来,刚踏进后院就被晾衣绳上的毛衣吸引了目光。那灰蓝色的织物挂在阳光下,针脚细密得像鱼鳞,看着就暖和。
“这是什么新奇玩意儿?” 他伸手摸了摸,羊毛的柔软让他眼睛一亮,“比棉袄轻便多了!烟然阁的兄弟冬天出任务总冻得发抖,这个正好!” 他转头看向正在捻毛线的乐安,拍着胸脯道:“公主,这毛衣我预定一百套!钱不是问题,我先付定金!”
乐安被他逗笑:“没问题,我已经让白纸去千织坊教织娘了,等织娘学会了,再让她招批手指灵巧的小妖织给你。对了,顺便让织娘用不同的材料织织看,没准有特殊效果。”
说笑间,乐安的目光落在角落里一团玄色毛线。那是她特意留的上好羊毛,纤维细腻如蚕丝,特意让婢女捻的比正常的毛线细了三分,拿来给玄夜织条围巾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