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匣中的铜片边缘泛着冷光,李瑶指尖划过其表面,未留下半点指纹。地听仪的铜丝仍悬在半空,波形未平,却已不再传递完整信号。她将记录板翻至最后一页,三日前那组矛盾令引发的对冲数据清晰在列——节点之间不仅未能协同,反而开始互相压制。
“这不是失控。”她低声说,“是有人在强行接管。”
李晨站在她身后,手中握着刚从工坊取回的刻刀。刀柄已被剖开,夹层中的铜片取出后,内壁残留一道细如发丝的银线,连接着微型齿轮组。他将其置于灯下,齿轮缓缓转动,发出极细微的滴答声,与地听仪的脉冲节奏完全错位。
“它现在走自己的时钟。”李晨道,“不是响应主节点,而是等待另一个信号源。”
李瑶点头,将铜片放入“乾坤万象匣”的分析槽。系统启动,蓝光扫过金属表面,一行数据浮现:编码格式匹配大雍内廷密诏符码,校验规则为前朝监国宦官专用。她立即调出过去三个月所有被抄录的废弃文书记录,逐条比对信号回传路径。
结果清晰:凡涉及兵力部署虚实、粮道真假的假令,均被选择性上传至西南方向;而真正关乎民生调度、赋税改革的政令,则从未触发任何节点响应。
“它不关心百姓。”她抬眼,“只盯着军政核心。”
李骁踏入密室,肩甲未卸,掌心仍握着一卷未展开的边防图。他将图拍在案上,声音低沉:“北岭两处节点昨夜同时激活,一个上报‘敌军夜袭’,一个奏称‘无异状’。巡哨按后者行事,结果险些错过一支潜行小队。”
“不是误判。”李瑶将记录板推至他面前,“是两个指令同时下达,一个来自我们设的诱引链,另一个——来自远程操控者。”
李骁皱眉:“若真是人控,为何此前从不干预?任由我们布假局、设迷阵?”
“因为它不需要即时反应。”李悦的声音从角落传来。她盘坐于蒲团之上,双手结印,额间渗出细汗。方才她已启动“天机推演”,消耗精神值回溯因果链。虚影在她眼前流转:洛阳宫城偏殿烛火摇曳,一名宦官手持铜匣低声密语,案上摊开的舆图被朱笔圈出数地——正是李氏领地扩张的关键节点。
“他们在建模。”李悦睁眼,嗓音微哑,“每一份假令、每一次调度,都被记录、分析、归档。他们不是要破坏,是要理解我们的决策逻辑,预判下一步动作。”
李晨猛然抬头:“所以‘影炉’不是独立系统,是情报收集网。真正的目的,是构建‘李氏行为预测模型’,供朝中提前布局绞杀。”
李瑶补充:“而且,他们已掌握我们的情报运作方式。我们用废弃文书设局,他们就利用刻刀接入;我们释放矛盾令,他们便强行注入指令,试图纠正系统偏差。”
李骁拳头紧握:“也就是说,从一开始,他们就知道我们在反制。”
室内一时沉寂。
李毅立于门侧,手中短刃已换了一柄新制的窄锋。他缓缓开口:“王晏已被贬出中枢,曹瑾久居深宫,如何跨越千里,操控机关?”
此问如石落深潭。
李晨取出“灵脉操控”模块的读数图,铺展于案。青牛县西郊一处废矿位置,标记着微弱但持续的龙脉共振波。频率虽低,却与“乾坤万象匣”产生同频干扰,且每隔戌时,波动增强三息。
“龙脉可传讯。”李晨道,“若有人在节点处设下共鸣阵,便能借地气传递指令。”
李瑶立即调阅情报档案。片刻后,她目光锁定一条记录:“该矿原属崔氏旁支产业,三月前以‘香烛供奉’名义转交内廷‘礼器监’打理。经查,礼器监近年并无祭祀需求,唯曹瑾曾亲批一笔‘修缮经费’,用于‘安置旧器’。”
“旧器?”李骁冷笑,“怕是机关核心。”
李悦闭目再推一式,精神力几近枯竭。她看见虚影中,曹瑾将一枚铜符嵌入石台,台下地脉微动,一道无形波纹扩散而出,直指北方。与此同时,王晏在府中展开一卷密报,提笔批注:“李氏北移之令可信,西仓调度疑为诱饵。”
“双重操控。”她睁开眼,“王晏定战略,曹瑾发指令。一人在朝外布局,一人在宫中施术。他们利用龙脉节点作为中继,通过刻刀这类日常器物作为终端,构建了一张跨越千里的远程监控网。”
李震推门而入,身后未带随从。他手中握着一份尚未盖印的军报,目光扫过众人。
“方才李毅送来这份边防巡检令。”他将文书置于案上,“同一份令中,既命北岭驻军加强夜巡,又令其戌时全员休整,灯火尽熄。录吏照常抄录,刻刀信号已传出。”
“他们还在试。”李瑶道,“想看我们会不会纠正。若我们不动,说明系统已乱;若我们动,暴露反制痕迹。”
李震缓缓坐下,手指轻叩案角:“所以,从我们设下第一个假令起,他们就察觉了。但他们不破局,反而顺势而入,借我们的布局,完善他们的模型。”
“正是。”李悦点头,“他们不怕我们设迷雾,只怕我们停止行动。一旦我们停,模型就失去数据源。他们要的,不是胜利,是持续观察。”
李骁猛然起身:“那我们岂非一直在为他们提供情报?”
“不。”李震抬手,“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知道了他们在看。”
室内气氛骤变。
李晨沉声道:“若主谋是王晏与曹瑾,那‘影炉’并非独立机关网,而是依附于旧朝权力结构的监视工具。他们的目的不是颠覆,而是维持——维持旧秩序对新势力的压制。”
李瑶补充:“他们不需要摧毁我们,只要能预判我们的每一步,就能在朝中提前设局。比如否决我们的赋税改革,比如调走我们的粮道许可,比如在我们出兵时,让朝廷‘恰巧’断供军械。”
“软刀子杀人。”李骁咬牙。
李震凝视沙盘,良久未语。他伸手,将一枚黑子轻轻放在北岭位置,又取一枚白子,置于西仓。两子相距七寸,中间空无一物。
“我们一直以为,对手是机器。”他声音低沉,“可机器不会贪婪,不会恐惧,不会急于纠正偏差。只有人才会。”
李悦点头:“昨夜节点对冲,不是系统崩溃,是远程操控者发现模型偏离,强行干预的结果。他们怕了。怕我们走出他们预测的轨道。”
李晨忽然道:“那刻刀上的银线,不是为了传输信号,是为了接收反馈。他们不仅要发令,还要知道我们有没有反应。”
“闭环监控。”李瑶冷笑,“他们想做我们的影子,永远走在我们前面。”
李震缓缓起身,走到“乾坤万象匣”前。他将手掌覆于匣面,启动家族权限最高指令。系统嗡鸣,蓝光流转,一道加密日志弹出——记录显示,过去三个月内,共有十七次外部信号尝试接入家族情报链路,均被标记为“低优先级干扰”而自动屏蔽。
“他们早就开始。”李震道,“从我们第一次用废弃文书设局时,他们就接入了。我们以为在演戏,其实台下一直坐着观众。”
李骁拳头砸在案上:“现在怎么办?继续放饵?还是直接斩断源头?”
“都不。”李震转身,目光扫过众人,“从今日起,我们不再演给任何人看。”
他取出一枚新制铜片,交予李瑶:“拟一道令,内容为‘主力将于十日内秘密移防西南,接应流民安置’。用七品签押,同源纸张,墨色一致。但——”他顿了顿,“在令文中埋入真实兵力编制、真实调度时间,唯独地点为假。”
李瑶立刻明白:“让他们以为抓到了真数据。”
“不止。”李震道,“再拟一道‘内务自查令’,宣布即日起收缴所有金属文具,改用陶木制品。全城张贴,广而告之。”
李晨皱眉:“这是在告诉他们,我们发现了?”
“正是。”李震嘴角微动,“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在台下看戏,而我们——已经看见了他们。”
李骁眼中燃起战意:“他们若慌了,必会加大干预。节点对冲会更频繁。”
“那就让他们对冲。”李震道,“我们不阻,不修,只看。看他们自己把自己的网撕碎。”
李毅低声道:“若他们切断龙脉节点,另起新网?”
“不会。”李悦摇头,“龙脉共振需长时间培育,临时更换节点,模型数据将断层。他们宁可冒险维持现有系统,也不会轻易重建。”
李震最后道:“从今日起,所有政令,皆按双轨制执行。真令走明线,假令走暗径,矛盾令居中诱导。但我们不再隐藏意图——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我们在设局,而他们,只能被动应对。”
他抬手,将那枚黑子轻轻放在沙盘中央。
指尖微松——
子落半途,被另一枚白子截住。
        “这不是失控。”她低声说,“是有人在强行接管。”
李晨站在她身后,手中握着刚从工坊取回的刻刀。刀柄已被剖开,夹层中的铜片取出后,内壁残留一道细如发丝的银线,连接着微型齿轮组。他将其置于灯下,齿轮缓缓转动,发出极细微的滴答声,与地听仪的脉冲节奏完全错位。
“它现在走自己的时钟。”李晨道,“不是响应主节点,而是等待另一个信号源。”
李瑶点头,将铜片放入“乾坤万象匣”的分析槽。系统启动,蓝光扫过金属表面,一行数据浮现:编码格式匹配大雍内廷密诏符码,校验规则为前朝监国宦官专用。她立即调出过去三个月所有被抄录的废弃文书记录,逐条比对信号回传路径。
结果清晰:凡涉及兵力部署虚实、粮道真假的假令,均被选择性上传至西南方向;而真正关乎民生调度、赋税改革的政令,则从未触发任何节点响应。
“它不关心百姓。”她抬眼,“只盯着军政核心。”
李骁踏入密室,肩甲未卸,掌心仍握着一卷未展开的边防图。他将图拍在案上,声音低沉:“北岭两处节点昨夜同时激活,一个上报‘敌军夜袭’,一个奏称‘无异状’。巡哨按后者行事,结果险些错过一支潜行小队。”
“不是误判。”李瑶将记录板推至他面前,“是两个指令同时下达,一个来自我们设的诱引链,另一个——来自远程操控者。”
李骁皱眉:“若真是人控,为何此前从不干预?任由我们布假局、设迷阵?”
“因为它不需要即时反应。”李悦的声音从角落传来。她盘坐于蒲团之上,双手结印,额间渗出细汗。方才她已启动“天机推演”,消耗精神值回溯因果链。虚影在她眼前流转:洛阳宫城偏殿烛火摇曳,一名宦官手持铜匣低声密语,案上摊开的舆图被朱笔圈出数地——正是李氏领地扩张的关键节点。
“他们在建模。”李悦睁眼,嗓音微哑,“每一份假令、每一次调度,都被记录、分析、归档。他们不是要破坏,是要理解我们的决策逻辑,预判下一步动作。”
李晨猛然抬头:“所以‘影炉’不是独立系统,是情报收集网。真正的目的,是构建‘李氏行为预测模型’,供朝中提前布局绞杀。”
李瑶补充:“而且,他们已掌握我们的情报运作方式。我们用废弃文书设局,他们就利用刻刀接入;我们释放矛盾令,他们便强行注入指令,试图纠正系统偏差。”
李骁拳头紧握:“也就是说,从一开始,他们就知道我们在反制。”
室内一时沉寂。
李毅立于门侧,手中短刃已换了一柄新制的窄锋。他缓缓开口:“王晏已被贬出中枢,曹瑾久居深宫,如何跨越千里,操控机关?”
此问如石落深潭。
李晨取出“灵脉操控”模块的读数图,铺展于案。青牛县西郊一处废矿位置,标记着微弱但持续的龙脉共振波。频率虽低,却与“乾坤万象匣”产生同频干扰,且每隔戌时,波动增强三息。
“龙脉可传讯。”李晨道,“若有人在节点处设下共鸣阵,便能借地气传递指令。”
李瑶立即调阅情报档案。片刻后,她目光锁定一条记录:“该矿原属崔氏旁支产业,三月前以‘香烛供奉’名义转交内廷‘礼器监’打理。经查,礼器监近年并无祭祀需求,唯曹瑾曾亲批一笔‘修缮经费’,用于‘安置旧器’。”
“旧器?”李骁冷笑,“怕是机关核心。”
李悦闭目再推一式,精神力几近枯竭。她看见虚影中,曹瑾将一枚铜符嵌入石台,台下地脉微动,一道无形波纹扩散而出,直指北方。与此同时,王晏在府中展开一卷密报,提笔批注:“李氏北移之令可信,西仓调度疑为诱饵。”
“双重操控。”她睁开眼,“王晏定战略,曹瑾发指令。一人在朝外布局,一人在宫中施术。他们利用龙脉节点作为中继,通过刻刀这类日常器物作为终端,构建了一张跨越千里的远程监控网。”
李震推门而入,身后未带随从。他手中握着一份尚未盖印的军报,目光扫过众人。
“方才李毅送来这份边防巡检令。”他将文书置于案上,“同一份令中,既命北岭驻军加强夜巡,又令其戌时全员休整,灯火尽熄。录吏照常抄录,刻刀信号已传出。”
“他们还在试。”李瑶道,“想看我们会不会纠正。若我们不动,说明系统已乱;若我们动,暴露反制痕迹。”
李震缓缓坐下,手指轻叩案角:“所以,从我们设下第一个假令起,他们就察觉了。但他们不破局,反而顺势而入,借我们的布局,完善他们的模型。”
“正是。”李悦点头,“他们不怕我们设迷雾,只怕我们停止行动。一旦我们停,模型就失去数据源。他们要的,不是胜利,是持续观察。”
李骁猛然起身:“那我们岂非一直在为他们提供情报?”
“不。”李震抬手,“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知道了他们在看。”
室内气氛骤变。
李晨沉声道:“若主谋是王晏与曹瑾,那‘影炉’并非独立机关网,而是依附于旧朝权力结构的监视工具。他们的目的不是颠覆,而是维持——维持旧秩序对新势力的压制。”
李瑶补充:“他们不需要摧毁我们,只要能预判我们的每一步,就能在朝中提前设局。比如否决我们的赋税改革,比如调走我们的粮道许可,比如在我们出兵时,让朝廷‘恰巧’断供军械。”
“软刀子杀人。”李骁咬牙。
李震凝视沙盘,良久未语。他伸手,将一枚黑子轻轻放在北岭位置,又取一枚白子,置于西仓。两子相距七寸,中间空无一物。
“我们一直以为,对手是机器。”他声音低沉,“可机器不会贪婪,不会恐惧,不会急于纠正偏差。只有人才会。”
李悦点头:“昨夜节点对冲,不是系统崩溃,是远程操控者发现模型偏离,强行干预的结果。他们怕了。怕我们走出他们预测的轨道。”
李晨忽然道:“那刻刀上的银线,不是为了传输信号,是为了接收反馈。他们不仅要发令,还要知道我们有没有反应。”
“闭环监控。”李瑶冷笑,“他们想做我们的影子,永远走在我们前面。”
李震缓缓起身,走到“乾坤万象匣”前。他将手掌覆于匣面,启动家族权限最高指令。系统嗡鸣,蓝光流转,一道加密日志弹出——记录显示,过去三个月内,共有十七次外部信号尝试接入家族情报链路,均被标记为“低优先级干扰”而自动屏蔽。
“他们早就开始。”李震道,“从我们第一次用废弃文书设局时,他们就接入了。我们以为在演戏,其实台下一直坐着观众。”
李骁拳头砸在案上:“现在怎么办?继续放饵?还是直接斩断源头?”
“都不。”李震转身,目光扫过众人,“从今日起,我们不再演给任何人看。”
他取出一枚新制铜片,交予李瑶:“拟一道令,内容为‘主力将于十日内秘密移防西南,接应流民安置’。用七品签押,同源纸张,墨色一致。但——”他顿了顿,“在令文中埋入真实兵力编制、真实调度时间,唯独地点为假。”
李瑶立刻明白:“让他们以为抓到了真数据。”
“不止。”李震道,“再拟一道‘内务自查令’,宣布即日起收缴所有金属文具,改用陶木制品。全城张贴,广而告之。”
李晨皱眉:“这是在告诉他们,我们发现了?”
“正是。”李震嘴角微动,“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在台下看戏,而我们——已经看见了他们。”
李骁眼中燃起战意:“他们若慌了,必会加大干预。节点对冲会更频繁。”
“那就让他们对冲。”李震道,“我们不阻,不修,只看。看他们自己把自己的网撕碎。”
李毅低声道:“若他们切断龙脉节点,另起新网?”
“不会。”李悦摇头,“龙脉共振需长时间培育,临时更换节点,模型数据将断层。他们宁可冒险维持现有系统,也不会轻易重建。”
李震最后道:“从今日起,所有政令,皆按双轨制执行。真令走明线,假令走暗径,矛盾令居中诱导。但我们不再隐藏意图——我们要让他们知道,我们在设局,而他们,只能被动应对。”
他抬手,将那枚黑子轻轻放在沙盘中央。
指尖微松——
子落半途,被另一枚白子截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