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贴着墙根走了一圈,回来时袖口沾了灰。他低声说:“后巷有三个人换了靴子,钉底换了软底,想藏脚印。”
李震站在灯下,手里那封无字信已经烧成灰。他没看灰烬,只问:“密道入口确认了?”
“东侧柴房第三块地砖,掀开就能通到地底。”李毅顿了顿,“镇北王的人在下面守着,刀都上了膛。”
李震点头,披上深色外袍。他出门时,夜风正卷着沙粒打在墙上,像细雨敲瓦。李毅紧随其后,两人一前一后,穿过几条窄巷,脚步轻得几乎没声。
柴房门虚掩。李毅先探身进去,片刻后打出暗号。李震迈步而入,脚下砖石一沉,一道暗门滑开。石阶向下延伸,尽头有微光晃动。
走到底,是一间密室。四壁石砌,墙上插着火把,光焰跳动,映着中央一张长桌。桌上铺着沙盘,刻着北境山川、关隘、河道。镇北王站在一侧,披甲未卸,脸色沉得像铁。
另外两人已到。平西王坐在靠墙的位置,手指搭在刀柄上,眼神冷。河东节度使矮胖些,缩在角落,手里捏着一块汗巾,来回搓。
李震进来时,没人起身。镇北王只抬了下眼:“你来了。”
“约了,就得来。”李震走到桌前,目光扫过沙盘。
平西王冷笑:“李大人倒是胆大,朝廷眼皮底下,敢跟我们这些‘边将’碰头?”
“朝廷不给粮,不发令,倒有空盯着谁见了谁。”李震不看他,只指着沙盘上黑水河一线,“铁木真三万骑压境,雪化前十天必动。你们打算等他破关再来分彼此?”
没人接话。
镇北王一掌拍在桌上:“我部粮尽,马瘦一半。朝廷断供,说是‘防我拥兵自重’。可若我不守,蛮族入关,第一个烧的就是你们的城!”
平西王嗤笑:“你守?你拿什么守?饿兵拿草根当干粮,还能挡铁骑?”
“我有粮。”李震开口。
所有人目光都转过来。
“豫州可调五万石灵麦,三日内运抵你营。”他看向镇北王,“但有个条件——新政入军营。每千人设医手,记粮账、查疫病,士兵可申冤。”
镇北王皱眉:“这和朝廷那些‘清吏’不一样?”
“不一样。”李震声音稳,“账目公开,粮到不到,兵自己知道。克扣者,军法处置。我不插手你统兵,但兵要活着,要信你。”
镇北王沉默片刻,点头:“行。只要粮到,我照办。”
平西王却冷笑:“好一个‘为民’。你给镇北王粮,是不是也打算给我?然后让我也搞什么‘医手’‘账本’?你以为我是傻子?等你把我的兵心收了,下一步就是夺我兵权。”
李震没辩解。他从怀里取出一包东西,放在桌上。纸包打开,是一撮雪白的盐粒,在火光下泛着微光。
“此盐纯度十倍于市盐,不潮不结,可存三年。”他说,“豫州每月可出三万石。你们三藩,谁缺盐,谁就拿铁矿、战马换。”
河东节度使眼睛一亮,手里的汗巾停了。
平西王眯眼:“你哪来的盐?”
“我有渠道。”李震不答来源,“盐只是开始。我还能供精铁、火油、改良兵器。”
他从袖中再取一物——一张图纸,缓缓摊开。
图纸上是一具弩机结构,三段连发,机括精密,射程标着“三百步”。
“此弩一人可连射九矢,三段轮替,不歇手。”李震指着关键部位,“可用普通铁料批量造,工匠学三天就能上手。若同盟成立,图纸共享。若拒盟……”他抬眼,“三年后,我军以此器破城,你们不会想知道那是什么场面。”
平西王猛地站起,手指压在图纸上,指尖微微发颤。他盯着那结构看了足足半盏茶时间,才缓缓坐下。
“你不怕我拿了图纸就走?”
“怕。”李震点头,“但你更怕三年后,别人拿着这弩,对着你的城门。”
密室里静得能听见火把的噼啪声。
镇北王突然开口:“我信他。他昨夜已血书盟约,今日粮队已在路上。他若骗我,我第一个砍他头。”
平西王盯着李震,许久,吐出一句:“你不是想夺权。”
“我想活。”李震说,“你们也想活。朝廷想削藩,必先拿最强的开刀。我若倒,下一个就是你。”他看向平西王,“你兵最多,最招忌。我若被除,你就是下一个靶子。”
平西王脸色变了。
河东节度使终于开口:“可……可若朝廷问罪,说我们私结盟约,谁担得起?”
“没人担得起。”李震直视三人,“但若不结盟,你们谁都活不到明年春天。蛮族破关,百姓死;朝廷清算,藩王死。我们唯一的机会,是让朝廷不敢动,让蛮族打不进来。”
他顿了顿:“盐铁互供,军事互助。北境三藩加豫州,共守边线。外敌来,联军共御;内乱起,互不侵扰。不称王,不反旗,只求自保。”
镇北王第一个抽出腰刀,割破手掌,血滴入桌上酒碗。
李震紧随其后,划开手指,血落其中。
平西王盯着那碗血酒,手紧握刀柄,指节发白。最终,他长叹一声,拔刀割掌。
河东节度使脸色发白,犹豫片刻,也颤巍巍地割了。
四人举碗,一饮而尽。
酒碗重重放在桌上,发出闷响。
镇北王沉声问:“粮何时到?”
“明早。”李震说,“第一批两万石,走北线小道,不惊动官道守军。”
平西王盯着那张弩图,忽然问:“这图……能改骑兵用吗?”
“能。”李震点头,“轻弩可装马鞍侧,三矢连发,适合追击。”
“我要十张图。”平西王说,“换五百匹战马,三车精铁。”
“成交。”
河东节度使赶紧接话:“我……我有两条盐道,私开的,不走官税。每月能运八千石,换……换两百石精盐?”
“换三百。”李震说,“再加二十张农具改良图。”
“成!”
镇北王看向李震:“医手什么时候派?”
“随粮队来。”李震说,“每营一名,带药箱、账本、训令。士兵若被克扣,可直接上报医手,医手直通我处。”
平西王皱眉:“这不就是安插耳目?”
“是安插活命的人。”李震看着他,“你部去年饿死三百兵,因病死的更多。医手不是来告密的,是来救人命的。人活着,兵才叫兵。人死了,只剩枯骨。”
平西王没再说话。
镇北王拍桌:“从今起,北境四军,遇敌则援,遇粮则分,遇令则核。不奉乱命,不打内战。谁先背盟,众共击之。”
三人齐声应下。
李震最后说:“盟约不立文书,不盖印。信在人心,也在利。利在,盟就在。利失,盟自散。”
他看向平西王:“你信的不是我,是这图纸背后的本事。我也不信你们,我信的是——我们都走投无路了。走投无路的人,才最不容易回头。”
平西王忽然笑了下:“你这人……比我想的狠。”
“我不是狠。”李震收起图纸,放入怀中,“我是没办法。”
密室门开,火光渐远。四人先后走出,身影没入黑暗。
李毅在通道口等他。见李震出来,只问:“成了?”
“血喝了,盐给了,图也交了。”李震拍了拍胸口,那里图纸还在。
“他们信你?”
“信一半。”李震迈步上阶,“剩下的,得看粮到不到,图真不真。”
李毅沉默一瞬:“平西王临走时,多看了你两眼。”
“他知道,这局棋才刚开始。”李震踏上地面,夜风扑面。
他抬头,云层裂开一道缝,月光斜照下来,落在他肩头。
李毅忽然抬手,按住李震后背。他的手停在那儿,没动。
李震也停了。
十步外,巷口石墙上,一道新划的记号——三横一竖,是暗部标记,表示“有人窥视”。
        李震站在灯下,手里那封无字信已经烧成灰。他没看灰烬,只问:“密道入口确认了?”
“东侧柴房第三块地砖,掀开就能通到地底。”李毅顿了顿,“镇北王的人在下面守着,刀都上了膛。”
李震点头,披上深色外袍。他出门时,夜风正卷着沙粒打在墙上,像细雨敲瓦。李毅紧随其后,两人一前一后,穿过几条窄巷,脚步轻得几乎没声。
柴房门虚掩。李毅先探身进去,片刻后打出暗号。李震迈步而入,脚下砖石一沉,一道暗门滑开。石阶向下延伸,尽头有微光晃动。
走到底,是一间密室。四壁石砌,墙上插着火把,光焰跳动,映着中央一张长桌。桌上铺着沙盘,刻着北境山川、关隘、河道。镇北王站在一侧,披甲未卸,脸色沉得像铁。
另外两人已到。平西王坐在靠墙的位置,手指搭在刀柄上,眼神冷。河东节度使矮胖些,缩在角落,手里捏着一块汗巾,来回搓。
李震进来时,没人起身。镇北王只抬了下眼:“你来了。”
“约了,就得来。”李震走到桌前,目光扫过沙盘。
平西王冷笑:“李大人倒是胆大,朝廷眼皮底下,敢跟我们这些‘边将’碰头?”
“朝廷不给粮,不发令,倒有空盯着谁见了谁。”李震不看他,只指着沙盘上黑水河一线,“铁木真三万骑压境,雪化前十天必动。你们打算等他破关再来分彼此?”
没人接话。
镇北王一掌拍在桌上:“我部粮尽,马瘦一半。朝廷断供,说是‘防我拥兵自重’。可若我不守,蛮族入关,第一个烧的就是你们的城!”
平西王嗤笑:“你守?你拿什么守?饿兵拿草根当干粮,还能挡铁骑?”
“我有粮。”李震开口。
所有人目光都转过来。
“豫州可调五万石灵麦,三日内运抵你营。”他看向镇北王,“但有个条件——新政入军营。每千人设医手,记粮账、查疫病,士兵可申冤。”
镇北王皱眉:“这和朝廷那些‘清吏’不一样?”
“不一样。”李震声音稳,“账目公开,粮到不到,兵自己知道。克扣者,军法处置。我不插手你统兵,但兵要活着,要信你。”
镇北王沉默片刻,点头:“行。只要粮到,我照办。”
平西王却冷笑:“好一个‘为民’。你给镇北王粮,是不是也打算给我?然后让我也搞什么‘医手’‘账本’?你以为我是傻子?等你把我的兵心收了,下一步就是夺我兵权。”
李震没辩解。他从怀里取出一包东西,放在桌上。纸包打开,是一撮雪白的盐粒,在火光下泛着微光。
“此盐纯度十倍于市盐,不潮不结,可存三年。”他说,“豫州每月可出三万石。你们三藩,谁缺盐,谁就拿铁矿、战马换。”
河东节度使眼睛一亮,手里的汗巾停了。
平西王眯眼:“你哪来的盐?”
“我有渠道。”李震不答来源,“盐只是开始。我还能供精铁、火油、改良兵器。”
他从袖中再取一物——一张图纸,缓缓摊开。
图纸上是一具弩机结构,三段连发,机括精密,射程标着“三百步”。
“此弩一人可连射九矢,三段轮替,不歇手。”李震指着关键部位,“可用普通铁料批量造,工匠学三天就能上手。若同盟成立,图纸共享。若拒盟……”他抬眼,“三年后,我军以此器破城,你们不会想知道那是什么场面。”
平西王猛地站起,手指压在图纸上,指尖微微发颤。他盯着那结构看了足足半盏茶时间,才缓缓坐下。
“你不怕我拿了图纸就走?”
“怕。”李震点头,“但你更怕三年后,别人拿着这弩,对着你的城门。”
密室里静得能听见火把的噼啪声。
镇北王突然开口:“我信他。他昨夜已血书盟约,今日粮队已在路上。他若骗我,我第一个砍他头。”
平西王盯着李震,许久,吐出一句:“你不是想夺权。”
“我想活。”李震说,“你们也想活。朝廷想削藩,必先拿最强的开刀。我若倒,下一个就是你。”他看向平西王,“你兵最多,最招忌。我若被除,你就是下一个靶子。”
平西王脸色变了。
河东节度使终于开口:“可……可若朝廷问罪,说我们私结盟约,谁担得起?”
“没人担得起。”李震直视三人,“但若不结盟,你们谁都活不到明年春天。蛮族破关,百姓死;朝廷清算,藩王死。我们唯一的机会,是让朝廷不敢动,让蛮族打不进来。”
他顿了顿:“盐铁互供,军事互助。北境三藩加豫州,共守边线。外敌来,联军共御;内乱起,互不侵扰。不称王,不反旗,只求自保。”
镇北王第一个抽出腰刀,割破手掌,血滴入桌上酒碗。
李震紧随其后,划开手指,血落其中。
平西王盯着那碗血酒,手紧握刀柄,指节发白。最终,他长叹一声,拔刀割掌。
河东节度使脸色发白,犹豫片刻,也颤巍巍地割了。
四人举碗,一饮而尽。
酒碗重重放在桌上,发出闷响。
镇北王沉声问:“粮何时到?”
“明早。”李震说,“第一批两万石,走北线小道,不惊动官道守军。”
平西王盯着那张弩图,忽然问:“这图……能改骑兵用吗?”
“能。”李震点头,“轻弩可装马鞍侧,三矢连发,适合追击。”
“我要十张图。”平西王说,“换五百匹战马,三车精铁。”
“成交。”
河东节度使赶紧接话:“我……我有两条盐道,私开的,不走官税。每月能运八千石,换……换两百石精盐?”
“换三百。”李震说,“再加二十张农具改良图。”
“成!”
镇北王看向李震:“医手什么时候派?”
“随粮队来。”李震说,“每营一名,带药箱、账本、训令。士兵若被克扣,可直接上报医手,医手直通我处。”
平西王皱眉:“这不就是安插耳目?”
“是安插活命的人。”李震看着他,“你部去年饿死三百兵,因病死的更多。医手不是来告密的,是来救人命的。人活着,兵才叫兵。人死了,只剩枯骨。”
平西王没再说话。
镇北王拍桌:“从今起,北境四军,遇敌则援,遇粮则分,遇令则核。不奉乱命,不打内战。谁先背盟,众共击之。”
三人齐声应下。
李震最后说:“盟约不立文书,不盖印。信在人心,也在利。利在,盟就在。利失,盟自散。”
他看向平西王:“你信的不是我,是这图纸背后的本事。我也不信你们,我信的是——我们都走投无路了。走投无路的人,才最不容易回头。”
平西王忽然笑了下:“你这人……比我想的狠。”
“我不是狠。”李震收起图纸,放入怀中,“我是没办法。”
密室门开,火光渐远。四人先后走出,身影没入黑暗。
李毅在通道口等他。见李震出来,只问:“成了?”
“血喝了,盐给了,图也交了。”李震拍了拍胸口,那里图纸还在。
“他们信你?”
“信一半。”李震迈步上阶,“剩下的,得看粮到不到,图真不真。”
李毅沉默一瞬:“平西王临走时,多看了你两眼。”
“他知道,这局棋才刚开始。”李震踏上地面,夜风扑面。
他抬头,云层裂开一道缝,月光斜照下来,落在他肩头。
李毅忽然抬手,按住李震后背。他的手停在那儿,没动。
李震也停了。
十步外,巷口石墙上,一道新划的记号——三横一竖,是暗部标记,表示“有人窥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