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同盟稳固,势力鼎盛-《李氏霸业:全家定鼎新朝》

  夜风拂过府前石阶,李震仍立于门前,袖中诏书边缘已被指尖摩挲得微卷。街巷深处灯火未熄,远处仍有百姓低声呼喊“李公”,声音渐弱,却未断绝。他未回头,也未入府,只是将手按在腰侧空着的剑柄位置,那里本该有佩剑垂悬,如今只剩一片虚位。

  赵德快步从侧巷转出,衣袍带起一阵微动。他走近低语:“人都到了。”

  李震微微颔首,抬步踏上三阶,转身面对街口。四王使者已列于道旁,镇北王的青底虎旗在夜风中轻展,平西王密使立于暗处,帽檐压得极低,闽越使臣则捧着一卷布帛,神色谨慎。几名朝中大臣站在稍远处,目光游移,却不敢退走。

  “诸位来得正好。”李震开口,声音不高,却清晰传至每个人耳中,“方才自宫中归来,陛下已允北方六州自治之权。今日在此宣示,非为私利,只为北地能自安、自强、自立。”

  他从袖中取出诏书,展开于掌心。赵德上前半步,执笔准备誊录。

  “税三留七,军政自理,五年一核。”李震逐字念出,语调平稳,无喜无怒,“凡北方赋税,三成上缴朝廷,余者由地方统筹。修渠、筑城、养兵、赈灾,皆不必再请旨。”

  话音落,街面一时寂静。镇北王使者当即出列,抱拳而拜:“幽州愿奉李公号令,自此政令一体,兵粮互通。”言罢,其身后随从将一面铜印置于案上,为归附之证。

  闽越使臣亦趋前,躬身道:“南方战乱未息,商路断绝,若能重开北境通途,我闽越愿以盐铁换粮,共谋安定。”说罢,递上布帛,其上列有可运物资明细。

  众人目光转向平西王使者。那人立在原地,许久未动。终于,他抬手掀去帽檐,露出一双深陷的眼。

  “你拒王爵,却掌实权。”他缓缓道,“天下人争名,你取实。好手段。”

  李震未动怒,只道:“手段不在巧拙,而在能否安民。你若不信,可看三年。”

  使者沉默片刻,终是低头:“平西愿入联席,共议北方大事。”

  赵德迅速将诏书内容抄录三份,分递三方。每一份皆加盖私印,作为凭证。几位朝臣见状,纷纷上前表态,或言愿助粮草,或称可调工匠北上,语气殷切,再无质疑。

  李震收起原诏,正欲转身,忽见李瑶自府内疾步而出,手中握一玉简,表面浮现出细密文字,如水波流转。

  “匣中提示,”她低声禀报,“‘情报分析’功能已解锁,可整合七日内各地动向,预判三日内的异常举动。方才系统自动捕捉到——”她顿了顿,看向人群,“礼部左侍郎昨夜密会三名旧党,商议联名上书,弹劾您‘专权僭越’。”

  众人一震。

  那几名原本站在边缘的大臣脸色骤变,其中一人下意识后退半步。

  李震接过玉简,目光扫过其上文字,随即抬眼,望向那几人:“弹劾之事,尚未发生,但谋划已现。诸位可知,为何我能提前知晓?”

  无人应答。

  “非因耳目众多,而在信息归流。”他将玉简递还李瑶,“自此,凡北方境内,官员调动、军粮出入、商队往来,皆可实时汇总。若有异动,三日内必现端倪。你们大可试试,是否还能瞒得住。”

  李瑶将玉简收入袖中,指尖轻抚表面,一道微光隐没。她低声补充:“系统已与北境十三处暗桩连线,每日自动更新数据,无需人工传递。”

  平西王使者眼神微动,终于低声道:“难怪你敢放权于民。原来,掌控早已不在刀兵,而在无形。”

  李震未接话,只转身面向府门,朗声道:“即日起,设立‘北方政务联席会’。四王各派两名代表,朝廷亲信大臣三人,李氏三人,共议赋税、防务、屯田、商路诸事。每月初一议事,决策当场公示。”

  他又道:“三年内,北方所有盟属领地,商税减半,官道修通至州府,每州设义仓一座,备荒年之需。军械由千机坊统一供给,伤病由药灵堂优先救治。”

  镇北王使者当即应诺:“若真能如此,百姓必感念李公之德。”

  “非感念我。”李震纠正,“是感念秩序得以重建。你们与我,皆为此中一环。”

  话毕,他抬手示意散去。众人陆续退离,脚步比来时轻快许多。赵德留下整理文书,李瑶则快步回府,着手建立情报归档体系。

  李震仍立于阶上,未动。

  夜更深,街灯渐稀。远处传来打更声,两下,悠长而平静。

  片刻后,李瑶再次出府,手中多了一册薄册,封皮无字,质地似革非革,触手温润。

  “这是?”他问。

  “匣中新出的‘政务推演簿’。”她答,“可录入各地现状,模拟政令推行后果。比如减免商税,系统预判三年内商旅增长四成,但州县税吏需增派两百人。”

  李震接过,翻开第一页,纸上字迹缓缓浮现,如同有人在背后书写。

  “还能预判人心?”他问。

  “不能。”李瑶摇头,“但能分析过往行为模式。比如某位官员曾三次拖延粮款发放,系统会标记其执行风险为‘高’。”

  他合上册子,交还:“先试用于幽州与凉州,若有效,再推广。”

  李瑶点头,正欲离去,忽又停步:“还有一事。方才推演时,系统提示——北方龙脉修复进度已达四成七,药灵分支完成扩建,机关图谱新解锁‘连发弩机’设计图。”

  李震目光微闪。

  “让李晨接手图纸,优先试制。”他吩咐,“另外,通知王芳,药田扩建后,立刻启动‘寒疫防治计划’,明年开春前,必须备足十万份药剂。”

  “是。”

  李瑶退下。

  赵德走来,手中捧着一份名单:“这是联席会初步人选,您看是否需要调整?”

  李震接过,扫了一眼,提笔划去一人姓名,换上另一人。

  “换他进来。”他说,“此人曾在灾年开仓放粮,虽被贬斥,但民心未失。”

  赵德记下,低声问:“您不进府歇息?”

  “再等等。”

  “等什么?”

  “等这街上的灯火,彻底安静下来。”他说,“只有当百姓不再议论政局,只关心明日米价、孩子学业,才算真正安稳。”

  赵德沉默片刻,点头:“那我陪您等。”

  两人并立阶前,未再言语。

  远处最后一盏灯熄灭,整条长街陷入昏暗。唯有府前两盏灯笼依旧亮着,映出石阶上两道笔直的身影。

  忽然,李瑶第三次奔出,手中紧握玉简,面色微变。

  “出事了?”李震问。

  她摇头,却语气急促:“不是外患。是匣中刚刚弹出一条提示——【检测到因果扰动,疑似历史修正值异常波动】。”

  李震眉头微皱:“具体位置?”

  “指向……北境龙脉主节点,地下三百丈。”

  “何时发生?”

  “已经持续六个时辰,但直到此刻才被系统捕捉。”她抬头,“以前从没漏报过。”

  李震接过玉简,指尖触及表面瞬间,一行小字浮现:【扰动源未识别,建议立即核查】。

  他将玉简递还,声音沉稳:“通知李明,调一队军魂卫,明日寅时出发,探查龙脉深层。”

  “要不要先告知其他人?”

  “先查清。”他说,“未明之事,不必惊动众人。”

  李瑶应声退下。

  赵德望着她背影,低声道:“会不会是……有人动了龙脉?”

  李震未答,只望向府内方向,那里有间密室,墙角供着一个古朴木匣,此刻正微微发烫,表面裂开一道极细的纹路,如同皮肤下的血管突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