掖庭局西偏院的门板在重力撞击下发出闷响,第三间绣房的锁扣应声崩裂。李瑶站在门口,目光扫过屋内陈设——一张矮桌,一床薄被,墙角立着半旧绣架,除此之外再无他物。她抬手示意身后的禁军校尉止步,自己径直走入,蹲下身来,指尖沿着绣绷边缘缓缓滑动。
木缝之间有细微凹陷,像是长期开合留下的磨损。她轻轻按压左侧支架底部,一声轻响,夹层弹开。油纸包静静躺在其中,未封口,边缘已泛黄。
“拿出来。”她低声说。
锦衣卫上前取物,刚要递出,角落火盆旁的老妇人突然动作。她抓起炭钳欲扑向火堆,李毅一步跨入,左手扣住其腕,右手顺势将一根银片塞进她口中。老妇人猛地咬合,牙齿磕在金属上发出刺响,舌尖血涌而出,却未能完全闭合。
“别让她咽下去。”李瑶头也不抬,拆开油纸。
绢帛展开,画面清晰。曹瑾坐于案左,对面男子披甲佩刀,肩甲纹饰为狼首侧影,额前一点朱砂印记尤为醒目。背景是山道夜景,石壁刻字隐约可见“南岭三岔口”。右侧题字残缺,仅余“戌时三刻,西华门南巷……货已备齐”数语,墨色深褐,似混了某种不易察觉的矿物粉。
李瑶盯着那行字看了片刻,将绢帛翻转。背面另有细密针脚缝着一行小字:“三月十七,换药匣,张氏代签。”
她眼神微凝。
张氏——原司药局执役,三个月前报卒,葬于北岭乱坟岗。无人收殓。
“这字迹是谁的?”她问。
老妇人被按在地上,嘴中卡着银片,无法言语,只从喉咙深处挤出嘶哑气音。她双目睁大,瞳孔颤动,却不看向李瑶,而是死死盯着那幅画。
李毅抽出腰间短刃,在她面前地面划出一道线痕。“你现在不说,等我们查出来,你就不是审问对象了。”他声音不高,“是尸体。”
老妇人喉头滚动了一下。
李瑶起身,走到床边掀开枕头。一把剪线刀露了出来,刀柄呈匕首形,刃口极薄,明显经过特殊打磨。她捏起刀身,对着光看,刀脊靠近根部处有一道刻痕,像是数字“七”。
“这不是普通绣工用的工具。”她说,“这是信号刀。”
李毅点头:“北境传信常用这类短刃,七道刻痕代表第七批训练完成。”
“所以这些医女,并非临时招募。”李瑶缓缓道,“她们是从掖庭内部一步步替换进去的。张氏死后,立刻有人顶替她的身份继续送药——而真正的死讯,被压了下来。”
她转向老妇人:“你是教她们的人,对不对?你负责让她们学会走路、说话、施针的样子,像真的医女。但你忘了,真正的医者,脚底不会长那种茧。”
老妇人闭上了眼。
李瑶没有再逼问。她将绢帛重新包好,交给身旁校尉。“立刻送去乾坤万象匣做材质比对,重点查墨迹成分和缝线丝料来源。”又对另一人下令:“封锁整个西偏院,所有进出人员登记造册,一个都不能放走。”
李毅仍跪在地上,一手压着老妇人肩膀,一手握着银片未撤。“要不要带回去?”
“不。”李瑶摇头,“就地看管。她若死了,线索就断了。你亲自守着,不准任何人接近,包括太医。”
“明白。”
话音刚落,屋外传来脚步声。一名锦衣卫快步入内,低声道:“公主,东侧洗衣房发现异常——昨夜本该焚毁的三套医女袍,不见了。值守宫人说,有人持令取走,盖的是内侍省副印。”
李瑶眉头一紧。“副印?谁有权调用?”
“通常是曹瑾亲信轮值签发,但昨晚当值的是个新人,名叫周文通,今早未到岗。”
“查他住处。”李瑶立即道,“顺便翻一遍掖庭近三年的衣物销毁记录,我要知道哪些‘已毁’的东西,其实还在宫里流转。”
那人领命而去。
李瑶踱回绣架前,手指再次抚过夹层开口处。这次她注意到,木框内侧有轻微刮痕,方向一致,像是频繁取出物品时指甲或工具划出的。她掏出随身小刀,轻轻撬动内壁一角,一片薄木脱落,露出下方暗槽。
里面藏着一枚铜牌。
她取出一看,牌面无字,反面却刻着一组符号:一圈点状环形,中间一道斜线贯穿,下方标着“乙卯”。
“这是什么?”禁军校尉凑近。
李瑶没回答。她曾在某份边关密报中见过类似标记——那是平西王私兵夜间联络用的识别符,每旬更换一次。乙卯,正是今日天干地支。
她猛然抬头:“曹瑾今晚还有动作。”
李毅听见这话,立刻收紧对老妇人的压制。“需要通知陛下吗?”
“来不及。”李瑶握紧铜牌,“而且我们现在掌握的只是片段。画像、血书、虎符、药箱、铜扣、档册篡改……现在又多了信号刀、识别牌、失踪医袍。这些线都指向同一个结论——他们不止想控制皇宫,还想借由内廷通道把外部兵力悄悄引入。”
她顿了顿,声音压低:“西华门南巷,离皇城地库最近。如果他们打算从地下动手……”
话未说完,李毅忽然抬手示意安静。
老妇人原本闭目的脸微微抽动,喉间发出短促气音,像是在尝试发音。李毅俯身靠近,发现她嘴唇微启,舌尖抵着银片边缘,艰难地拼出两个字的口型。
“……地道。”
李瑶心头一震。
她迅速打开乾坤万象匣随身终端,调出皇城结构图。西华门南巷下方标注为废弃排水渠,建朝初期曾用于运送建材,后因渗水严重封闭多年。但在图纸边缘,有一条未编号的细线,连接南巷与掖庭西侧围墙外的一座旧庙。
她放大那条线。
路径走向与绢帛上的山道轮廓高度吻合。
“这不是排水渠。”她喃喃道,“是密道。”
李毅松开老妇人一只手,快速写下几个字递给李瑶:“是否派人探查?”
她看着昏迷前仍挣扎欲言的老妇人,摇了摇头。“先不动。他们既然敢用这条道运兵器,必然设有埋伏或监视。贸然进入,只会打草惊蛇。”
她将铜牌收入袖中,转身走向门口。“传令下去,今晚所有通往掖庭的通道加强巡查,尤其注意夜间送炭、运水的车队。另外,找几个身形相近的宫人,换上医女袍,在各路口走动几次。”
“做什么?”
“引蛇。”她说,“让他们以为计划仍在进行。等他们自己把路走通了,我们再收网。”
李毅点头,正要安排人手,忽听屋外一阵骚动。一名锦衣卫冲进来,脸色发白:“大人!我们在周文通屋里搜到了这个!”
他摊开手掌。
是一块湿透的布巾,上面沾着褐色污渍,气味刺鼻。
李瑶接过细看,指尖捻了捻布料纤维。“这不是普通的脏污。”她嗅了一下,“是药渣混合动物油脂——用来掩盖血腥味的。”
她忽然想起什么,疾步走出房间,直奔院中水井。井沿边有几道新鲜刮痕,像是重物拖拽所致。她蹲下身,伸手探入井口边缘缝隙,摸出一小片布角。
灰蓝色。
和医女袍的颜色一模一样。
“他们已经动手了。”她站起身,声音冷了下来,“不是今晚,是现在。”
李毅立刻下令封锁全院,同时派两队人分别搜查周文通住所和井底暗道。李瑶则快步返回绣房,将绢帛再次铺开,目光锁定画中背景的山壁刻字。
南岭三岔口。
她记得,那里曾有一座废弃驿站,距皇宫不足五里。若有人从地道出发,一个时辰内便可抵达。
她正欲下令调兵围控,忽然感到袖中断续震动——乾坤万象匣发出低频警报,代表系统检测到异常能量波动。
她打开终端。
投影刚刚浮现,红光骤闪。
地图上,皇城西南区域出现一条新生轨迹,呈螺旋状向下延伸,终点不明。
        木缝之间有细微凹陷,像是长期开合留下的磨损。她轻轻按压左侧支架底部,一声轻响,夹层弹开。油纸包静静躺在其中,未封口,边缘已泛黄。
“拿出来。”她低声说。
锦衣卫上前取物,刚要递出,角落火盆旁的老妇人突然动作。她抓起炭钳欲扑向火堆,李毅一步跨入,左手扣住其腕,右手顺势将一根银片塞进她口中。老妇人猛地咬合,牙齿磕在金属上发出刺响,舌尖血涌而出,却未能完全闭合。
“别让她咽下去。”李瑶头也不抬,拆开油纸。
绢帛展开,画面清晰。曹瑾坐于案左,对面男子披甲佩刀,肩甲纹饰为狼首侧影,额前一点朱砂印记尤为醒目。背景是山道夜景,石壁刻字隐约可见“南岭三岔口”。右侧题字残缺,仅余“戌时三刻,西华门南巷……货已备齐”数语,墨色深褐,似混了某种不易察觉的矿物粉。
李瑶盯着那行字看了片刻,将绢帛翻转。背面另有细密针脚缝着一行小字:“三月十七,换药匣,张氏代签。”
她眼神微凝。
张氏——原司药局执役,三个月前报卒,葬于北岭乱坟岗。无人收殓。
“这字迹是谁的?”她问。
老妇人被按在地上,嘴中卡着银片,无法言语,只从喉咙深处挤出嘶哑气音。她双目睁大,瞳孔颤动,却不看向李瑶,而是死死盯着那幅画。
李毅抽出腰间短刃,在她面前地面划出一道线痕。“你现在不说,等我们查出来,你就不是审问对象了。”他声音不高,“是尸体。”
老妇人喉头滚动了一下。
李瑶起身,走到床边掀开枕头。一把剪线刀露了出来,刀柄呈匕首形,刃口极薄,明显经过特殊打磨。她捏起刀身,对着光看,刀脊靠近根部处有一道刻痕,像是数字“七”。
“这不是普通绣工用的工具。”她说,“这是信号刀。”
李毅点头:“北境传信常用这类短刃,七道刻痕代表第七批训练完成。”
“所以这些医女,并非临时招募。”李瑶缓缓道,“她们是从掖庭内部一步步替换进去的。张氏死后,立刻有人顶替她的身份继续送药——而真正的死讯,被压了下来。”
她转向老妇人:“你是教她们的人,对不对?你负责让她们学会走路、说话、施针的样子,像真的医女。但你忘了,真正的医者,脚底不会长那种茧。”
老妇人闭上了眼。
李瑶没有再逼问。她将绢帛重新包好,交给身旁校尉。“立刻送去乾坤万象匣做材质比对,重点查墨迹成分和缝线丝料来源。”又对另一人下令:“封锁整个西偏院,所有进出人员登记造册,一个都不能放走。”
李毅仍跪在地上,一手压着老妇人肩膀,一手握着银片未撤。“要不要带回去?”
“不。”李瑶摇头,“就地看管。她若死了,线索就断了。你亲自守着,不准任何人接近,包括太医。”
“明白。”
话音刚落,屋外传来脚步声。一名锦衣卫快步入内,低声道:“公主,东侧洗衣房发现异常——昨夜本该焚毁的三套医女袍,不见了。值守宫人说,有人持令取走,盖的是内侍省副印。”
李瑶眉头一紧。“副印?谁有权调用?”
“通常是曹瑾亲信轮值签发,但昨晚当值的是个新人,名叫周文通,今早未到岗。”
“查他住处。”李瑶立即道,“顺便翻一遍掖庭近三年的衣物销毁记录,我要知道哪些‘已毁’的东西,其实还在宫里流转。”
那人领命而去。
李瑶踱回绣架前,手指再次抚过夹层开口处。这次她注意到,木框内侧有轻微刮痕,方向一致,像是频繁取出物品时指甲或工具划出的。她掏出随身小刀,轻轻撬动内壁一角,一片薄木脱落,露出下方暗槽。
里面藏着一枚铜牌。
她取出一看,牌面无字,反面却刻着一组符号:一圈点状环形,中间一道斜线贯穿,下方标着“乙卯”。
“这是什么?”禁军校尉凑近。
李瑶没回答。她曾在某份边关密报中见过类似标记——那是平西王私兵夜间联络用的识别符,每旬更换一次。乙卯,正是今日天干地支。
她猛然抬头:“曹瑾今晚还有动作。”
李毅听见这话,立刻收紧对老妇人的压制。“需要通知陛下吗?”
“来不及。”李瑶握紧铜牌,“而且我们现在掌握的只是片段。画像、血书、虎符、药箱、铜扣、档册篡改……现在又多了信号刀、识别牌、失踪医袍。这些线都指向同一个结论——他们不止想控制皇宫,还想借由内廷通道把外部兵力悄悄引入。”
她顿了顿,声音压低:“西华门南巷,离皇城地库最近。如果他们打算从地下动手……”
话未说完,李毅忽然抬手示意安静。
老妇人原本闭目的脸微微抽动,喉间发出短促气音,像是在尝试发音。李毅俯身靠近,发现她嘴唇微启,舌尖抵着银片边缘,艰难地拼出两个字的口型。
“……地道。”
李瑶心头一震。
她迅速打开乾坤万象匣随身终端,调出皇城结构图。西华门南巷下方标注为废弃排水渠,建朝初期曾用于运送建材,后因渗水严重封闭多年。但在图纸边缘,有一条未编号的细线,连接南巷与掖庭西侧围墙外的一座旧庙。
她放大那条线。
路径走向与绢帛上的山道轮廓高度吻合。
“这不是排水渠。”她喃喃道,“是密道。”
李毅松开老妇人一只手,快速写下几个字递给李瑶:“是否派人探查?”
她看着昏迷前仍挣扎欲言的老妇人,摇了摇头。“先不动。他们既然敢用这条道运兵器,必然设有埋伏或监视。贸然进入,只会打草惊蛇。”
她将铜牌收入袖中,转身走向门口。“传令下去,今晚所有通往掖庭的通道加强巡查,尤其注意夜间送炭、运水的车队。另外,找几个身形相近的宫人,换上医女袍,在各路口走动几次。”
“做什么?”
“引蛇。”她说,“让他们以为计划仍在进行。等他们自己把路走通了,我们再收网。”
李毅点头,正要安排人手,忽听屋外一阵骚动。一名锦衣卫冲进来,脸色发白:“大人!我们在周文通屋里搜到了这个!”
他摊开手掌。
是一块湿透的布巾,上面沾着褐色污渍,气味刺鼻。
李瑶接过细看,指尖捻了捻布料纤维。“这不是普通的脏污。”她嗅了一下,“是药渣混合动物油脂——用来掩盖血腥味的。”
她忽然想起什么,疾步走出房间,直奔院中水井。井沿边有几道新鲜刮痕,像是重物拖拽所致。她蹲下身,伸手探入井口边缘缝隙,摸出一小片布角。
灰蓝色。
和医女袍的颜色一模一样。
“他们已经动手了。”她站起身,声音冷了下来,“不是今晚,是现在。”
李毅立刻下令封锁全院,同时派两队人分别搜查周文通住所和井底暗道。李瑶则快步返回绣房,将绢帛再次铺开,目光锁定画中背景的山壁刻字。
南岭三岔口。
她记得,那里曾有一座废弃驿站,距皇宫不足五里。若有人从地道出发,一个时辰内便可抵达。
她正欲下令调兵围控,忽然感到袖中断续震动——乾坤万象匣发出低频警报,代表系统检测到异常能量波动。
她打开终端。
投影刚刚浮现,红光骤闪。
地图上,皇城西南区域出现一条新生轨迹,呈螺旋状向下延伸,终点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