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快马送来消息,户部小吏脸色发白地冲进值房。李瑶正将最后一册军资账目合上,听见脚步声抬眼,笔未搁下。
“幽州急报,蛮族骑兵已越界三十里,前锋营请求增援物资。”小吏喘着气,双手呈上火漆封印的战情简牍。
李瑶接过,拆开扫了一眼,随即起身:“把陈砚叫来。”
片刻后,陈砚疾步进门,衣襟沾着墨痕,显然是从抄录现场直接赶来。他站定,等她示下。
“南渠刚稳住,北境又紧。”李瑶将简牍递过去,“三万石粮草、五千副新甲、两百车箭矢,七日内必须到位。你算过没有,户部现有库存能撑几线?”
陈砚低头翻动手中的细册:“若只供幽州一线,勉强够用;但边军冬衣尚未全发,内地三州又报旱情,若再调拨,后续周转怕要断档。”
李瑶没说话,指尖轻叩案角。就在这时,案头那只玉匣忽然震了一下。
她目光一凝。
玉匣通体青灰,表面刻着细密纹路,原是家族初起时所得,平日静置无异。此刻却自内透出金光,一道细纹沿着匣身缓缓裂开,像是被某种力量从内部撑开。
“系统……升级了?”陈砚退了半步,声音压低。
李瑶伸手覆上匣盖,掌心传来温热脉动,仿佛有活物在其中呼吸。她闭眼一瞬,意识沉入。
眼前景象骤变。
原本狭小的空间如潮水般向四面退去,地面铺展成广袤平原,头顶升起无形穹顶。五片区域自地底隆起:东侧堆叠如山的粮袋泛着谷香,西侧铁架林立,挂满刀枪矛戟,南面甲胄层层叠放,北面圈栏中影影绰绰似有战马走动,中央一片池水澄澈,浮着数株药草嫩芽。
【国库空间·初成】
【权限确认:李氏血脉】
【功能开放:千亩储容,万人同步存取,分区调度,跨域直连】
【消耗历史修正值:五万】
李瑶猛然睁眼,额角渗出细汗。那五万点,是家族多年积攒,曾用于救人性命、解锁医典、推演战局,从未一次性动用。这一击,几乎掏空储备。
她立刻转身:“我去见父亲。”
政事堂西侧密室,烛火稳定。
李震听完禀报,盯着玉匣良久,才问:“代价清楚了?”
“五万点。”李瑶站在阶前,“全用了。医疗模块未来三个月无法升级,天机推演冷却期延长至十日。”
李震点头:“值得。”
他伸手按上玉匣,口中默念血脉密令。金光顺着他的指缝蔓延,整座密室微微震动。片刻后,一声清鸣自匣中传出,如同钟磬相击。
“成了。”他说。
密室外,陈砚守候已久。门开时,李震手中多了一枚铜牌,正面刻“国库出入令”四字,背面嵌一小块玉片,与玉匣同源。
“从今日起,国库调度归你二人共管。”他将铜牌交到李瑶手中,“你主账目流转,陈砚协理文书传递与跨州联络。凡调粮调械,须三方核验——你、兵部、工部各派一人,签字画押,方可开启空间通道。”
李瑶接过,沉甸甸的。
“第一批任务。”李震走向沙盘,“幽州前线十万大军,七日内需补给三万石粟米、五千副新式铁甲、两百车破甲弩箭。你安排怎么送?”
“空间直投最稳。”李瑶答,“但首次大规模启用,需测试通道稳定性。我建议先试运五百石粮,定点投放至幽州军仓,确认无误后再批量输送。”
“准。”李震落子沙盘,“另加一条——所有物资出入,记入《国库实录》,每日汇总报我。这不是私库,是国本所在。”
“是。”
当夜,政事堂西侧值房灯火未熄。
李瑶摊开新绘的结构图,五大区域清晰标注。她执笔在粮仓区写下第一条规则:**每批入库粮食,须附产地、运输人、检验官三签**。
陈砚在一旁誊写调度令草稿,忽然抬头:“大人,若有人伪造文书,冒领物资呢?”
“铜牌认主。”李瑶指向玉匣,“每次开启,都会留下气息印记。谁动了,动了多少,系统自动记录。上次查宦官余党,就是靠这个揪出内鬼。”
陈砚低头继续写,笔尖顿了顿:“可若……有人联合多方,串通作假?”
李瑶停笔,看了他一眼:“那就不是制度能防的了。那是人心。”
她合上图纸,走到窗边。夜风穿廊,吹动案上纸页。远处禁军巡街鼓声响起,一下一下,规律而沉稳。
“明天一早,召工部、兵部、户部三方主事,开国库调度首议。”她说,“先把流程跑通。”
次日辰时,政事堂东厅。
三方官员陆续到场。户部郎中捧着账本,工部员外郎带着器械清单,兵部参军则列明前线需求。李瑶主持,陈砚记录。
会议开始不到一刻钟,问题便浮现。
“空间传送,可保粮草不霉?”户部问。
“铁甲批量投送,是否统一规格?”工部疑。
“若敌军突袭仓库,瞬间调出百万斤军械,会不会引发灵气震荡?”兵部忧。
李瑶逐一回应:“粮有药池熏养,三年不腐;甲依标准制式,误差不过毫厘;空间通道独立于天地灵脉,不会扰动外界。”
话音未落,玉匣忽又微亮。
她神色不变,抬手示意稍等,随即闭目接入系统。
画面中,五百石粟米已成功落入幽州指定仓区,守将亲自查验,回传“颗粒饱满,无损无潮”。同时,系统提示:**首次跨域调度完成,稳定性评级:优**。
她睁眼:“幽州回讯,五百石已到位,质量无误。”
厅内众人松了口气。
“那……何时启动全量输送?”兵部参军追问。
“今日午时。”李瑶翻开调度册,“第一波三万石粮,分三批,间隔半个时辰;第二批铁甲五千副,随行配备维修工具箱;第三波箭矢两百车,含破甲、燃火、穿云三种类型,按前线配比装填。”
陈砚迅速记录,末了提笔问道:“是否需要加派暗部护送?”
“不必。”李瑶摇头,“空间直达,无人能截。真正的防线,不在路上,而在审批环节。每一单,都得三人签字,缺一不可。”
散会后,李震在政事堂中央接过首批调度令草案。他逐条审阅,提笔批了“可行”二字,又加一句:“令下即行,不得延误。”
李瑶接过批复,转交陈砚:“拟文,加盖印信,一个时辰内发往各部。”
陈砚应声而去。
李震站在沙盘前,望着幽州方位,忽然道:“这不只是送粮。”
“是。”李瑶立于侧后,“是在立规矩。谁都能伸手的时代过去了。”
“以后这样的事会越来越多。”李震看着她,“你要撑得住。”
“我已经准备好了。”她说。
暮色渐沉,政事堂西廊灯火通明。陈砚伏案誊抄,笔尖沙沙作响。桌角,那张新绘的国库结构图被风吹起一角,露出下方密密麻麻的细则条款。
粮仓区、兵器架、甲胄库、战马饲场、应急药材池——五区名称熠熠生辉,像是刻进了新的秩序。
李瑶站在廊下,手中铜牌微微发烫。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陈砚写完最后一行,抬头问:“大人,若将来……有人想毁掉这套制度呢?”
李瑶没有回头。
她的手指轻轻抚过铜牌边缘。
夜风卷着纸页翻动的声音。
一支未盖帽的毛笔从案头滚落,砸在青砖上,溅起细微墨点。
        “幽州急报,蛮族骑兵已越界三十里,前锋营请求增援物资。”小吏喘着气,双手呈上火漆封印的战情简牍。
李瑶接过,拆开扫了一眼,随即起身:“把陈砚叫来。”
片刻后,陈砚疾步进门,衣襟沾着墨痕,显然是从抄录现场直接赶来。他站定,等她示下。
“南渠刚稳住,北境又紧。”李瑶将简牍递过去,“三万石粮草、五千副新甲、两百车箭矢,七日内必须到位。你算过没有,户部现有库存能撑几线?”
陈砚低头翻动手中的细册:“若只供幽州一线,勉强够用;但边军冬衣尚未全发,内地三州又报旱情,若再调拨,后续周转怕要断档。”
李瑶没说话,指尖轻叩案角。就在这时,案头那只玉匣忽然震了一下。
她目光一凝。
玉匣通体青灰,表面刻着细密纹路,原是家族初起时所得,平日静置无异。此刻却自内透出金光,一道细纹沿着匣身缓缓裂开,像是被某种力量从内部撑开。
“系统……升级了?”陈砚退了半步,声音压低。
李瑶伸手覆上匣盖,掌心传来温热脉动,仿佛有活物在其中呼吸。她闭眼一瞬,意识沉入。
眼前景象骤变。
原本狭小的空间如潮水般向四面退去,地面铺展成广袤平原,头顶升起无形穹顶。五片区域自地底隆起:东侧堆叠如山的粮袋泛着谷香,西侧铁架林立,挂满刀枪矛戟,南面甲胄层层叠放,北面圈栏中影影绰绰似有战马走动,中央一片池水澄澈,浮着数株药草嫩芽。
【国库空间·初成】
【权限确认:李氏血脉】
【功能开放:千亩储容,万人同步存取,分区调度,跨域直连】
【消耗历史修正值:五万】
李瑶猛然睁眼,额角渗出细汗。那五万点,是家族多年积攒,曾用于救人性命、解锁医典、推演战局,从未一次性动用。这一击,几乎掏空储备。
她立刻转身:“我去见父亲。”
政事堂西侧密室,烛火稳定。
李震听完禀报,盯着玉匣良久,才问:“代价清楚了?”
“五万点。”李瑶站在阶前,“全用了。医疗模块未来三个月无法升级,天机推演冷却期延长至十日。”
李震点头:“值得。”
他伸手按上玉匣,口中默念血脉密令。金光顺着他的指缝蔓延,整座密室微微震动。片刻后,一声清鸣自匣中传出,如同钟磬相击。
“成了。”他说。
密室外,陈砚守候已久。门开时,李震手中多了一枚铜牌,正面刻“国库出入令”四字,背面嵌一小块玉片,与玉匣同源。
“从今日起,国库调度归你二人共管。”他将铜牌交到李瑶手中,“你主账目流转,陈砚协理文书传递与跨州联络。凡调粮调械,须三方核验——你、兵部、工部各派一人,签字画押,方可开启空间通道。”
李瑶接过,沉甸甸的。
“第一批任务。”李震走向沙盘,“幽州前线十万大军,七日内需补给三万石粟米、五千副新式铁甲、两百车破甲弩箭。你安排怎么送?”
“空间直投最稳。”李瑶答,“但首次大规模启用,需测试通道稳定性。我建议先试运五百石粮,定点投放至幽州军仓,确认无误后再批量输送。”
“准。”李震落子沙盘,“另加一条——所有物资出入,记入《国库实录》,每日汇总报我。这不是私库,是国本所在。”
“是。”
当夜,政事堂西侧值房灯火未熄。
李瑶摊开新绘的结构图,五大区域清晰标注。她执笔在粮仓区写下第一条规则:**每批入库粮食,须附产地、运输人、检验官三签**。
陈砚在一旁誊写调度令草稿,忽然抬头:“大人,若有人伪造文书,冒领物资呢?”
“铜牌认主。”李瑶指向玉匣,“每次开启,都会留下气息印记。谁动了,动了多少,系统自动记录。上次查宦官余党,就是靠这个揪出内鬼。”
陈砚低头继续写,笔尖顿了顿:“可若……有人联合多方,串通作假?”
李瑶停笔,看了他一眼:“那就不是制度能防的了。那是人心。”
她合上图纸,走到窗边。夜风穿廊,吹动案上纸页。远处禁军巡街鼓声响起,一下一下,规律而沉稳。
“明天一早,召工部、兵部、户部三方主事,开国库调度首议。”她说,“先把流程跑通。”
次日辰时,政事堂东厅。
三方官员陆续到场。户部郎中捧着账本,工部员外郎带着器械清单,兵部参军则列明前线需求。李瑶主持,陈砚记录。
会议开始不到一刻钟,问题便浮现。
“空间传送,可保粮草不霉?”户部问。
“铁甲批量投送,是否统一规格?”工部疑。
“若敌军突袭仓库,瞬间调出百万斤军械,会不会引发灵气震荡?”兵部忧。
李瑶逐一回应:“粮有药池熏养,三年不腐;甲依标准制式,误差不过毫厘;空间通道独立于天地灵脉,不会扰动外界。”
话音未落,玉匣忽又微亮。
她神色不变,抬手示意稍等,随即闭目接入系统。
画面中,五百石粟米已成功落入幽州指定仓区,守将亲自查验,回传“颗粒饱满,无损无潮”。同时,系统提示:**首次跨域调度完成,稳定性评级:优**。
她睁眼:“幽州回讯,五百石已到位,质量无误。”
厅内众人松了口气。
“那……何时启动全量输送?”兵部参军追问。
“今日午时。”李瑶翻开调度册,“第一波三万石粮,分三批,间隔半个时辰;第二批铁甲五千副,随行配备维修工具箱;第三波箭矢两百车,含破甲、燃火、穿云三种类型,按前线配比装填。”
陈砚迅速记录,末了提笔问道:“是否需要加派暗部护送?”
“不必。”李瑶摇头,“空间直达,无人能截。真正的防线,不在路上,而在审批环节。每一单,都得三人签字,缺一不可。”
散会后,李震在政事堂中央接过首批调度令草案。他逐条审阅,提笔批了“可行”二字,又加一句:“令下即行,不得延误。”
李瑶接过批复,转交陈砚:“拟文,加盖印信,一个时辰内发往各部。”
陈砚应声而去。
李震站在沙盘前,望着幽州方位,忽然道:“这不只是送粮。”
“是。”李瑶立于侧后,“是在立规矩。谁都能伸手的时代过去了。”
“以后这样的事会越来越多。”李震看着她,“你要撑得住。”
“我已经准备好了。”她说。
暮色渐沉,政事堂西廊灯火通明。陈砚伏案誊抄,笔尖沙沙作响。桌角,那张新绘的国库结构图被风吹起一角,露出下方密密麻麻的细则条款。
粮仓区、兵器架、甲胄库、战马饲场、应急药材池——五区名称熠熠生辉,像是刻进了新的秩序。
李瑶站在廊下,手中铜牌微微发烫。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陈砚写完最后一行,抬头问:“大人,若将来……有人想毁掉这套制度呢?”
李瑶没有回头。
她的手指轻轻抚过铜牌边缘。
夜风卷着纸页翻动的声音。
一支未盖帽的毛笔从案头滚落,砸在青砖上,溅起细微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