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图边缘那根细若游丝的线,在烛光下微微颤动。李震没有碰它,只是将灯盏挪远了些,让影子不再压在沙盘上。他站起身,走到舱门边,推开一道缝隙。外面风势已稳,浪头不高,正是出航的好时候。
“传令下去,全军起锚。”
传令兵领命而去。不多时,旗舰龙首铜角吹响三声长音,六艘战船依次解缆,缓缓驶离泊位。甲板上的士兵各就其位,火炮舱门打开,炮手蹲伏在铁炮旁,手指搭在引火绳上。
李瑶从侧舱快步走来,手中握着一块刻有刻度的青铜仪,另一只手夹着炭笔记下的潮汐表。她站在李震身侧,声音平稳:“北风持续,流速适中,按计划可抵铜山卫外海。”
李震点头,目光落在远处水面上。闽越舰队已在湾口列阵,三艘大舰居中,两翼散开轻舟,形如钳合之势。但他的视线并未停留太久。昨夜那根丝线提醒他,敌人想让他看的,往往藏着更深的诱饵。
“他们等我们进湾。”他说。
“所以我们不进。”李瑶翻开机关图谱拓印的布面册子,指尖点向其中一页,“连环火炮阵,前置压制,打乱其调度节奏。”
李震看了她一眼。这丫头越来越像她母亲——不动声色间,已把全局捏在手里。
“准。”
号令传出,六艘改装战船缓缓前移。船舷两侧木板翻起,露出黑洞洞的炮口。这些是空间系统解析后改良的“虎蹲重炮”,以精铁铸身,配定量火药包与碎铁弹丸,虽射程不过五百步,但穿透力极强,专破厚甲战船。
敌阵鼓声骤起。
两翼轻舟如箭离弦,直扑主航道而来。与此同时,几艘无旗小船从湾内悄然滑出,尾部拖曳油索,正朝水师主力方向漂来。
“火攻船。”李瑶低声。
“比预想慢了半刻。”李震盯着那几艘小船的轨迹,“他们在等风转向。”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那就别让他们等到。”
李震抬手,红旗挥落。
李瑶立即举起令旗,三连闪。
旗舰甲板轰然震动,六门火炮齐发。炮弹撕裂空气,砸入敌方火船编队之中。一声巨响,火油桶当场引爆,烈焰腾空而起,数艘敌船瞬间焚毁,浓烟滚滚升空,遮蔽半片海面。
残存的轻舟阵型大乱,有的调头回撤,有的失控撞向礁石。闽越中军鼓声戛然而止。
“再射!左翼!”李瑶厉声下令。
第二轮炮火覆盖敌方左翼群船,碎铁弹丸横扫甲板,木屑飞溅,哀嚎四起。一艘敌船桅杆断裂,倾斜沉没。其余船只仓皇后退,阵型彻底崩溃。
岸边高台之上,闽越王猛地站起,手中玉杯摔在地上,碎片四溅。他死死盯着海中那支黑色舰队,声音发抖:“那是……火炮?哪来的火炮?我朝工部从未造过此物!”
左右无人敢应。
一名幕僚颤声道:“殿下,此非霹雳车,乃是能连发的铁炮,射程远、威力猛,恐是……外邦之器?”
“放屁!”闽越王怒吼,“中原之地,岂容外夷插手!”
他咬牙切齿,盯着旗舰方向:“李氏……你藏得好深。”
海中,李瑶并未放松。她站在炮位之间,不断对照罗盘与潮汐表,指挥各船调整角度。火炮发射后需冷却,装填也需时间,她必须精准控制节奏,避免火力断档。
忽然,她眼角一跳。
一艘破损战船逆流而行,非但不退,反而加速冲向主帅旗舰。船身歪斜,吃水极浅,显然舱内已空。更奇怪的是,船头甲板覆盖着厚厚油布,边缘渗出暗红液体。
“不对。”她疾呼,“那船不是逃兵,是冲我们来的!”
李震早已取出沙盘投影镜。镜中清晰映出:油布之下是个铁皮箱状物,连接多条浸油麻绳,内部填满压缩火药与硫磺混合物——一旦引爆,足以炸穿旗舰龙骨。
“自杀冲锋。”
他声音未落,已喝令:“全舰左满舵!弓弩手集火船首!”
舵手猛转方向,战船急速转向。同时,数十名弓手齐射,火箭如雨落下。那敌船尚未近身,甲板已被点燃,火势迅速蔓延至隐藏装置。
就在即将撞上的一瞬,轰然一声闷响,燃烧弹提前炸开。船体中部塌陷,整船沉入波涛。
海面归于短暂寂静。
李震缓缓收起显影镜,眼神沉静。这等战术,已非闽越旧军所能设想。寻常士卒宁死也不愿驾空船赴死,除非有人许以重利,或以家人性命相胁。更重要的是,那火药配方——硫磺比例精准,压缩严密,绝非民间私制可得。
必有外力介入。
但他未言明。此时动摇军心,只会授人以隙。
“传令各舰,保持警戒阵型,原地待命。”他对传令兵道,“今夜,恐怕还有动静。”
李瑶站在他身后,默默收起炭笔记板。她知道父亲在想什么。火炮初鸣,震慑敌胆,但这只是开始。敌人不会就此罢休,尤其当他们发现自己精心布置的火攻之计被一眼看穿。
她低头看向手中图纸,指尖划过“连环火炮阵”的最后一行批注:**“备用引信双套,防潮处理完毕。”**
这是她亲自监督工匠加装的。
风从海上吹来,带着咸腥与焦糊的气息。旗舰甲板上,炮手们正清理炮膛,准备下一轮装填。远处,闽越残舰已退入湾内,只留下几具浮尸随浪起伏。
李震立于船首,披风猎猎。他望着那片被炸毁的海域,忽然开口:“你母亲临行前,给你留了什么话?”
李瑶一怔。
“她说,打仗不是比谁杀得多,是比谁活得久。”
李震嘴角微动,终未笑出来。
“记住了。”
他转身走向舱室,脚步沉稳。刚踏下两级台阶,忽听了望哨一声高喊:“右舷发现浮物!”
众人抬头。
海面漂来一只木箱,被浪推着靠近船身。箱体完整,表面刻有模糊纹路,像是某种商号标记。
李瑶皱眉:“别靠太近,用钩竿拉过来。”
士兵依令行事。木箱被打捞上甲板,外壳潮湿,但未泡水。一名亲卫上前检查,刚要撬开,李震却抬手制止。
他蹲下身,手指抚过箱角。那里有一道极细的划痕,呈三角形。
和昨夜沙盘下那张残图右下角的折痕,一模一样。
他缓缓站起身,对李瑶说:“打开它。”
        “传令下去,全军起锚。”
传令兵领命而去。不多时,旗舰龙首铜角吹响三声长音,六艘战船依次解缆,缓缓驶离泊位。甲板上的士兵各就其位,火炮舱门打开,炮手蹲伏在铁炮旁,手指搭在引火绳上。
李瑶从侧舱快步走来,手中握着一块刻有刻度的青铜仪,另一只手夹着炭笔记下的潮汐表。她站在李震身侧,声音平稳:“北风持续,流速适中,按计划可抵铜山卫外海。”
李震点头,目光落在远处水面上。闽越舰队已在湾口列阵,三艘大舰居中,两翼散开轻舟,形如钳合之势。但他的视线并未停留太久。昨夜那根丝线提醒他,敌人想让他看的,往往藏着更深的诱饵。
“他们等我们进湾。”他说。
“所以我们不进。”李瑶翻开机关图谱拓印的布面册子,指尖点向其中一页,“连环火炮阵,前置压制,打乱其调度节奏。”
李震看了她一眼。这丫头越来越像她母亲——不动声色间,已把全局捏在手里。
“准。”
号令传出,六艘改装战船缓缓前移。船舷两侧木板翻起,露出黑洞洞的炮口。这些是空间系统解析后改良的“虎蹲重炮”,以精铁铸身,配定量火药包与碎铁弹丸,虽射程不过五百步,但穿透力极强,专破厚甲战船。
敌阵鼓声骤起。
两翼轻舟如箭离弦,直扑主航道而来。与此同时,几艘无旗小船从湾内悄然滑出,尾部拖曳油索,正朝水师主力方向漂来。
“火攻船。”李瑶低声。
“比预想慢了半刻。”李震盯着那几艘小船的轨迹,“他们在等风转向。”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那就别让他们等到。”
李震抬手,红旗挥落。
李瑶立即举起令旗,三连闪。
旗舰甲板轰然震动,六门火炮齐发。炮弹撕裂空气,砸入敌方火船编队之中。一声巨响,火油桶当场引爆,烈焰腾空而起,数艘敌船瞬间焚毁,浓烟滚滚升空,遮蔽半片海面。
残存的轻舟阵型大乱,有的调头回撤,有的失控撞向礁石。闽越中军鼓声戛然而止。
“再射!左翼!”李瑶厉声下令。
第二轮炮火覆盖敌方左翼群船,碎铁弹丸横扫甲板,木屑飞溅,哀嚎四起。一艘敌船桅杆断裂,倾斜沉没。其余船只仓皇后退,阵型彻底崩溃。
岸边高台之上,闽越王猛地站起,手中玉杯摔在地上,碎片四溅。他死死盯着海中那支黑色舰队,声音发抖:“那是……火炮?哪来的火炮?我朝工部从未造过此物!”
左右无人敢应。
一名幕僚颤声道:“殿下,此非霹雳车,乃是能连发的铁炮,射程远、威力猛,恐是……外邦之器?”
“放屁!”闽越王怒吼,“中原之地,岂容外夷插手!”
他咬牙切齿,盯着旗舰方向:“李氏……你藏得好深。”
海中,李瑶并未放松。她站在炮位之间,不断对照罗盘与潮汐表,指挥各船调整角度。火炮发射后需冷却,装填也需时间,她必须精准控制节奏,避免火力断档。
忽然,她眼角一跳。
一艘破损战船逆流而行,非但不退,反而加速冲向主帅旗舰。船身歪斜,吃水极浅,显然舱内已空。更奇怪的是,船头甲板覆盖着厚厚油布,边缘渗出暗红液体。
“不对。”她疾呼,“那船不是逃兵,是冲我们来的!”
李震早已取出沙盘投影镜。镜中清晰映出:油布之下是个铁皮箱状物,连接多条浸油麻绳,内部填满压缩火药与硫磺混合物——一旦引爆,足以炸穿旗舰龙骨。
“自杀冲锋。”
他声音未落,已喝令:“全舰左满舵!弓弩手集火船首!”
舵手猛转方向,战船急速转向。同时,数十名弓手齐射,火箭如雨落下。那敌船尚未近身,甲板已被点燃,火势迅速蔓延至隐藏装置。
就在即将撞上的一瞬,轰然一声闷响,燃烧弹提前炸开。船体中部塌陷,整船沉入波涛。
海面归于短暂寂静。
李震缓缓收起显影镜,眼神沉静。这等战术,已非闽越旧军所能设想。寻常士卒宁死也不愿驾空船赴死,除非有人许以重利,或以家人性命相胁。更重要的是,那火药配方——硫磺比例精准,压缩严密,绝非民间私制可得。
必有外力介入。
但他未言明。此时动摇军心,只会授人以隙。
“传令各舰,保持警戒阵型,原地待命。”他对传令兵道,“今夜,恐怕还有动静。”
李瑶站在他身后,默默收起炭笔记板。她知道父亲在想什么。火炮初鸣,震慑敌胆,但这只是开始。敌人不会就此罢休,尤其当他们发现自己精心布置的火攻之计被一眼看穿。
她低头看向手中图纸,指尖划过“连环火炮阵”的最后一行批注:**“备用引信双套,防潮处理完毕。”**
这是她亲自监督工匠加装的。
风从海上吹来,带着咸腥与焦糊的气息。旗舰甲板上,炮手们正清理炮膛,准备下一轮装填。远处,闽越残舰已退入湾内,只留下几具浮尸随浪起伏。
李震立于船首,披风猎猎。他望着那片被炸毁的海域,忽然开口:“你母亲临行前,给你留了什么话?”
李瑶一怔。
“她说,打仗不是比谁杀得多,是比谁活得久。”
李震嘴角微动,终未笑出来。
“记住了。”
他转身走向舱室,脚步沉稳。刚踏下两级台阶,忽听了望哨一声高喊:“右舷发现浮物!”
众人抬头。
海面漂来一只木箱,被浪推着靠近船身。箱体完整,表面刻有模糊纹路,像是某种商号标记。
李瑶皱眉:“别靠太近,用钩竿拉过来。”
士兵依令行事。木箱被打捞上甲板,外壳潮湿,但未泡水。一名亲卫上前检查,刚要撬开,李震却抬手制止。
他蹲下身,手指抚过箱角。那里有一道极细的划痕,呈三角形。
和昨夜沙盘下那张残图右下角的折痕,一模一样。
他缓缓站起身,对李瑶说:“打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