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骁带回的那张残图被火漆封存,送抵旗舰时还带着山间露水的潮气。李震亲手拆开,指腹摩挲过纸面粗糙的笔迹,目光停在“云崖寨”三字上。他未动声色,只将图摊在案头,召来李毅。
“这字迹,不是流民能写的。”李震道。
李毅站在帐中阴影里,袖手而立。“是抄录过的。原稿应出自军中文吏之手,此人只是誊写传递。”
“目的呢?”
“要么是引我们入局,要么——”李毅顿了顿,“真有人想揭闽越的底。”
李震没接话。他取出乾坤万象匣,一道微光闪过,匣中浮现出沿海沙盘,岛屿、港湾、暗礁皆清晰可辨。他指尖轻点南澳岛,沙盘随之放大,几处隐蔽泊口浮现红点。
“派三个人。”李震终于开口,“从五虎门、铜山卫、东引岛分别登陆。天亮前必须回来。”
李毅点头。片刻后,三道黑影自码头潜入海中,身影迅速消失在夜色里。
旗舰大帐内只剩李震一人。烛火摇曳,映着沙盘上的地形起伏。他盯着东引岛许久,忽然伸手调出另一层图谱——那是机关图谱提供的热力推演模型,可显现出近期有人活动的痕迹。岛上东南角,有一片模糊的温区残留,形状像船坞,但规模远超寻常渔船所需。
他正凝神查看,帐外传来极轻的一响,像是布料擦过木桩。
李震不动,手指却缓缓压在案边一把短刃上。
帐帘微掀,一道影子斜斜掠过地面,快得如同风吹烛焰。下一瞬,人已退至十步之外。
李毅的身影几乎同时闪出,刀未出鞘,身形却已如离弦之箭追去。亲卫欲动,被李震抬手拦下。
“让他追。”
他坐回案前,目光仍锁在沙盘。那片温区边缘,似乎还有未标注的小径延伸向内陆。他取出炭笔,在沙盘外围画了一圈虚线,又用红点标出三处可能的伏击位。
半柱香后,李毅归来,靴底无声落地。他站在帐门口,呼吸平稳。
“跟丢了。”
“对方什么路数?”
“轻功走的是岭南穿林步,但步伐间距比常人少两寸,像是刻意压低身形。最后消失在礁石群后,那里有条暗沟通向海下岩洞。”
李震缓缓点头。“不是普通斥候。”
“也不是闽越兵。”李毅走近,声音压低,“他们的巡哨穿铁底靴,踩地会有回音。这人赤足,脚掌宽厚,常年走湿滑石面。”
帐内一时寂静。李震拿起那张残图,对着烛光细看背面。纸纹普通,但在右下角有一道极细的折痕,呈三角形,像是某种暗记。
“你认得这个标记吗?”他问。
李毅看了一眼,眉头微皱。“像旧年海上商帮的货印,用于识别私运货物。后来被官府查禁,剩下来的多流入海寇手中。”
“所以东引岛上的‘赤发夷人’,早就在那儿了。”
李震将图放下,转而翻开一份新报——昨夜水师前哨发现一艘无旗小船漂在铜山卫外海,船上空无一人,只有半袋霉变米粮和一只烧焦的火盆。初步查验,米粮来自楚南节度使辖下的仓廪。
“他们在嫁祸。”李震冷声道,“想让我们以为楚南与闽越联手截粮,实则另有图谋。”
李毅沉默片刻,忽然道:“也许他们本就想让我们知道。”
“什么意思?”
“若敌人真要隐匿行踪,不会留下这么多线索。五虎门设暗桩、南澳岛藏快船、东引岛驻外寇……这些情报太完整,反而像故意放出来的。”
李震眼神一沉。
“你是说,这是个局?”
“是。”李毅直视他,“诱我们分兵去打那些据点。真正的杀招,不在岸上,在海上。”
帐内烛火忽地晃了一下。
李震站起身,走到沙盘前,手指划过几座岛屿之间的航道。“如果我是闽越王,不会指望靠几艘快船挡住主力舰队。我要的是拖延时间,等风向变了,再动手。”
“西南季风月底转北。”李毅接道。
“那时逆流而上,补给船速减三成。”李震低声,“若他们在深海设伏,用火油船突袭,水师首尾难顾。”
两人对视一眼,皆明白对方所想。
就在此时,帐外脚步急促,一名密探浑身湿透跪倒在帘外。
“报——东引岛探子回返!其余二人失联!”
李震立即示意入帐。
那人颤抖着从怀中掏出一块防水油布包,打开后是一张手绘草图,线条凌乱却清晰标出了三处船坞位置,并注明:“敌舰藏于海洞,洞口以浮藻遮掩,内有火油舱六,可顺潮喷射。另见赤发夷人数十,持异形弩,射程逾三百步。”
李震盯着那图,瞳孔微缩。
“他们连弩机都带来了。”
“这不是普通海寇。”李毅沉声,“是专门训练过的水上死士。”
李震当即提笔写下三道命令:命工营连夜改造战船隔板,加装防火泥层;令前锋舰队改道绕行外洋,避开近岛水域;调李瑶掌控的情报网启动三级警戒,封锁所有通往闽越的商路。
写完,他抬头看向李毅。“你还记得刚才那个黑影走的路线吗?”
“从哨塔侧绕过,避开了所有明岗,直逼帅帐三十步内。”
“他不是来杀我的。”李震缓缓道,“是来看我有没有看懂这张图。”
李毅眼神一凛。
“所以他会回去报信。”
“那就让他带话。”李震将那张残图折好,放入一个空药瓶中,递给李毅,“把这个塞进他下次可能出现的地方——礁石群入口左侧第三块石壁夹缝。别封口,让他能轻易取出来。”
“您想引他们出手?”
“不。”李震摇头,“我想让他们以为,我已经慌了。”
李毅接过药瓶,转身欲出。
“等等。”李震忽然叫住他,“让留守的工匠再检查一遍船体龙骨。我总觉得,这海太静了,静得不像开战前的样子。”
李毅点头,身影再次没入夜色。
帐内只剩李震一人。他重新俯身沙盘,指尖停留在东引岛深处,久久未移。远处海浪轻拍船身,一声一声,像是某种倒计时。
忽然,他察觉沙盘边缘有一粒细沙移动,极轻微,落在代表潮线的刻度上。他眯起眼,用指甲轻轻拨开那粒沙——下面压着一根几乎看不见的丝线,一端连着沙盘支架,另一端延伸向帐外地底。
他没有扯动它。
而是慢慢坐直身体,吹熄了最近的一盏灯。
        “这字迹,不是流民能写的。”李震道。
李毅站在帐中阴影里,袖手而立。“是抄录过的。原稿应出自军中文吏之手,此人只是誊写传递。”
“目的呢?”
“要么是引我们入局,要么——”李毅顿了顿,“真有人想揭闽越的底。”
李震没接话。他取出乾坤万象匣,一道微光闪过,匣中浮现出沿海沙盘,岛屿、港湾、暗礁皆清晰可辨。他指尖轻点南澳岛,沙盘随之放大,几处隐蔽泊口浮现红点。
“派三个人。”李震终于开口,“从五虎门、铜山卫、东引岛分别登陆。天亮前必须回来。”
李毅点头。片刻后,三道黑影自码头潜入海中,身影迅速消失在夜色里。
旗舰大帐内只剩李震一人。烛火摇曳,映着沙盘上的地形起伏。他盯着东引岛许久,忽然伸手调出另一层图谱——那是机关图谱提供的热力推演模型,可显现出近期有人活动的痕迹。岛上东南角,有一片模糊的温区残留,形状像船坞,但规模远超寻常渔船所需。
他正凝神查看,帐外传来极轻的一响,像是布料擦过木桩。
李震不动,手指却缓缓压在案边一把短刃上。
帐帘微掀,一道影子斜斜掠过地面,快得如同风吹烛焰。下一瞬,人已退至十步之外。
李毅的身影几乎同时闪出,刀未出鞘,身形却已如离弦之箭追去。亲卫欲动,被李震抬手拦下。
“让他追。”
他坐回案前,目光仍锁在沙盘。那片温区边缘,似乎还有未标注的小径延伸向内陆。他取出炭笔,在沙盘外围画了一圈虚线,又用红点标出三处可能的伏击位。
半柱香后,李毅归来,靴底无声落地。他站在帐门口,呼吸平稳。
“跟丢了。”
“对方什么路数?”
“轻功走的是岭南穿林步,但步伐间距比常人少两寸,像是刻意压低身形。最后消失在礁石群后,那里有条暗沟通向海下岩洞。”
李震缓缓点头。“不是普通斥候。”
“也不是闽越兵。”李毅走近,声音压低,“他们的巡哨穿铁底靴,踩地会有回音。这人赤足,脚掌宽厚,常年走湿滑石面。”
帐内一时寂静。李震拿起那张残图,对着烛光细看背面。纸纹普通,但在右下角有一道极细的折痕,呈三角形,像是某种暗记。
“你认得这个标记吗?”他问。
李毅看了一眼,眉头微皱。“像旧年海上商帮的货印,用于识别私运货物。后来被官府查禁,剩下来的多流入海寇手中。”
“所以东引岛上的‘赤发夷人’,早就在那儿了。”
李震将图放下,转而翻开一份新报——昨夜水师前哨发现一艘无旗小船漂在铜山卫外海,船上空无一人,只有半袋霉变米粮和一只烧焦的火盆。初步查验,米粮来自楚南节度使辖下的仓廪。
“他们在嫁祸。”李震冷声道,“想让我们以为楚南与闽越联手截粮,实则另有图谋。”
李毅沉默片刻,忽然道:“也许他们本就想让我们知道。”
“什么意思?”
“若敌人真要隐匿行踪,不会留下这么多线索。五虎门设暗桩、南澳岛藏快船、东引岛驻外寇……这些情报太完整,反而像故意放出来的。”
李震眼神一沉。
“你是说,这是个局?”
“是。”李毅直视他,“诱我们分兵去打那些据点。真正的杀招,不在岸上,在海上。”
帐内烛火忽地晃了一下。
李震站起身,走到沙盘前,手指划过几座岛屿之间的航道。“如果我是闽越王,不会指望靠几艘快船挡住主力舰队。我要的是拖延时间,等风向变了,再动手。”
“西南季风月底转北。”李毅接道。
“那时逆流而上,补给船速减三成。”李震低声,“若他们在深海设伏,用火油船突袭,水师首尾难顾。”
两人对视一眼,皆明白对方所想。
就在此时,帐外脚步急促,一名密探浑身湿透跪倒在帘外。
“报——东引岛探子回返!其余二人失联!”
李震立即示意入帐。
那人颤抖着从怀中掏出一块防水油布包,打开后是一张手绘草图,线条凌乱却清晰标出了三处船坞位置,并注明:“敌舰藏于海洞,洞口以浮藻遮掩,内有火油舱六,可顺潮喷射。另见赤发夷人数十,持异形弩,射程逾三百步。”
李震盯着那图,瞳孔微缩。
“他们连弩机都带来了。”
“这不是普通海寇。”李毅沉声,“是专门训练过的水上死士。”
李震当即提笔写下三道命令:命工营连夜改造战船隔板,加装防火泥层;令前锋舰队改道绕行外洋,避开近岛水域;调李瑶掌控的情报网启动三级警戒,封锁所有通往闽越的商路。
写完,他抬头看向李毅。“你还记得刚才那个黑影走的路线吗?”
“从哨塔侧绕过,避开了所有明岗,直逼帅帐三十步内。”
“他不是来杀我的。”李震缓缓道,“是来看我有没有看懂这张图。”
李毅眼神一凛。
“所以他会回去报信。”
“那就让他带话。”李震将那张残图折好,放入一个空药瓶中,递给李毅,“把这个塞进他下次可能出现的地方——礁石群入口左侧第三块石壁夹缝。别封口,让他能轻易取出来。”
“您想引他们出手?”
“不。”李震摇头,“我想让他们以为,我已经慌了。”
李毅接过药瓶,转身欲出。
“等等。”李震忽然叫住他,“让留守的工匠再检查一遍船体龙骨。我总觉得,这海太静了,静得不像开战前的样子。”
李毅点头,身影再次没入夜色。
帐内只剩李震一人。他重新俯身沙盘,指尖停留在东引岛深处,久久未移。远处海浪轻拍船身,一声一声,像是某种倒计时。
忽然,他察觉沙盘边缘有一粒细沙移动,极轻微,落在代表潮线的刻度上。他眯起眼,用指甲轻轻拨开那粒沙——下面压着一根几乎看不见的丝线,一端连着沙盘支架,另一端延伸向帐外地底。
他没有扯动它。
而是慢慢坐直身体,吹熄了最近的一盏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