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风掀动檐角残破的布幡,李毅的身影已没入巷口。他没有回头,身后医馆的灯火在冷雾中模糊成一片昏黄光晕,孩童那一声微弱的咳嗽仿佛还悬在耳畔,但他脚步未停。
半个时辰前,李震站在院中下令:“只查不动,先摸线。”话音落下,李毅便接过名单,转身离去。七个人,从药材商到库吏,每一个都可能是浮在水面的叶子,而他要找的是藏在水底的根。
他贴着墙根走,黑袍裹身,帽檐压得极低。城西济仁堂后巷潮湿阴暗,碎石与腐叶混杂在砖缝间。李瑶提供的账册线索在他脑中清晰浮现——那笔五十两白银的“药材鉴定”支出,时间恰好卡在毒药入库的前一天。一个游方郎中的身份,登记信息却与仓曹参军的小厮完全一致。这不是巧合,是掩人耳目的套壳。
李毅蹲在染坊外的断墙后,屏息静候。三更天,街面早已无人行走,只有远处巡更的梆子声断续传来。忽然,济仁堂侧门轻启,一道矮瘦身影闪出,左右张望后,未走正街,反朝废弃染坊绕去。
是那个库吏。
李毅认得他。清查户籍时,此人曾在文书房低头哈腰,手抖得连笔都握不稳。可此刻他步伐沉稳,眼神警觉,显然不是寻常夜出。
李毅悄然尾随,借屋檐与堆垛遮掩身形。染坊院墙塌了半边,那人猫腰钻入,直奔角落一间偏屋。窗纸透出微光,隐约有说话声传出。
“……东西送到了,远老爷说,风头过了再动作。”
另一个声音低哑:“可李家那位指挥使不是好糊弄的。”
“怕什么?他又不能挨家挨户搜。只要上面不松口,咱们这摊子就倒不了。”
李毅伏在墙外,一动未动。话里提到的“远老爷”,八成就是周文远。而“上面”二字,说明背后还有更高层的庇护者。他记下声音特征,又观察院落布局:东墙有一缺口,勉强容一人通过,应是逃遁路径;正门窄小,易守难攻;北侧柴堆高耸,可作掩体。
他悄然退至巷口,召来两名心腹锦衣卫,低声布置:“围三阙一,留东门虚隙。等他想跑,再收网。不准喧哗,不准亮牌,按巡查民宅的规矩进。”
两人领命散开。
李毅重新潜回院外,见屋内油灯晃动,那人正在桌前焚烧纸片。火苗舔舐着纸角,灰烬飘起,却被一阵风卷向角落。李毅眯眼一看——半张未燃尽的信笺滑入对方袖中。
就是它。
他不再等待,翻身跃上断墙,落地无声。右手已扣住铁尺,左手轻推破门。屋内人猛抬头,火光映出一张惊骇的脸。他本能拔刀,李毅却已欺近,一脚踢翻油灯,黑暗瞬间吞没屋内。
火盆倾倒,炭块滚落,火星四溅。
那人挥刀乱砍,李毅侧身避过,铁尺横扫其腕,骨节发出脆响。对方闷哼一声,刀脱手落地。李毅顺势擒臂反拧,膝盖顶其后腰,将人狠狠按在地上。那人挣扎欲咬舌,李毅早有防备,一记肘击落于颈侧,使其昏厥。
门外脚步声响起,两名锦衣卫从东门“闯入”,高声喝问:“何人在此私会?竟敢拒不开门!”
李毅拖着昏迷之人走出,低声道:“带走,封口,不得透露行踪。”
尸体般的男人被迅速抬走,现场只余一地灰烬与倾倒的桌椅。李毅蹲下身,在那人身上仔细搜查。袖中无物,怀中空空,鞋带也未夹藏。他伸手探入靴底,指尖触到一层薄革,轻轻一揭——夹层内藏着一封蜡封信笺。
他取出,借着远处微弱天光看了一眼。信封未署名,但右下角印着一枚暗记:三片竹叶围成环形,中间一点朱砂。青阳商会的私印。
李毅将信收入怀中,起身离开。
半个时辰后,州城西南角一处不起眼的旧货铺后院,地下石门缓缓开启。这里是锦衣卫设立的秘密地牢,入口伪装成腌菜窖,平日由亲信轮班看守。李毅亲自押人入内,下令锁链加身,蒙眼堵嘴,严禁任何人探视。
地牢深处,烛火幽微。被捕者被绑在铁架上,额头渗血,呼吸微弱。李毅站在他面前,一言不发,只是从怀中取出那封密信,放在桌上。蜡封完好,竹叶印记清晰可见。
他盯着那人苍白的脸,终于开口:“你想死,我不拦。但你得先告诉我,谁让你烧信?谁让你冒充郎中?又是谁,把断肠草塞进归脾丸?”
那人牙关紧咬,喉结滚动,似在吞咽什么。
李毅目光一凛,猛地探手插入其口中,抠出一团湿软纸团。纸上墨迹未干,写着两个字:“灭口”。
他冷笑一声,将纸团扔在一旁。“你主子不想你活着,我偏要你多活几刻。”
他转身走向门口,对守卫下令:“每隔一刻钟喂一次清水,不准让他昏过去。若他吐出半个字,立刻来报。”
石门关闭,走廊只剩他一人缓步前行。地牢深处传来铁链轻响,又被厚重石壁隔绝。
李毅走上地面,推开货铺后门。夜色依旧浓重,远处医馆的灯火仍未熄灭,几道人影还在忙碌。他知道苏婉还在那里,一剂一剂调配解毒药,一针一针救回性命。
而他的战场不在光下。
他摸了摸胸前衣袋,密信静静躺着。竹叶印记硌着指尖,像一根刺,扎向那层尚未揭开的幕布。
他还记得李震的话:“我要的是根,不是叶。”
现在,线头已经攥在手里。
他迈步走入暗巷,身影被夜色吞没。
地牢铁门内,那名男子突然剧烈抽搐,嘴角溢出白沫,双眼翻白。守卫急忙上前查看,却发现他脖颈处有一道极细的红痕,像是被什么锐器划过。
李毅刚走到巷口,身后传来急促脚步。一名锦衣卫追上来,脸色发紧:“大人,那人……开始吐血了!”
        半个时辰前,李震站在院中下令:“只查不动,先摸线。”话音落下,李毅便接过名单,转身离去。七个人,从药材商到库吏,每一个都可能是浮在水面的叶子,而他要找的是藏在水底的根。
他贴着墙根走,黑袍裹身,帽檐压得极低。城西济仁堂后巷潮湿阴暗,碎石与腐叶混杂在砖缝间。李瑶提供的账册线索在他脑中清晰浮现——那笔五十两白银的“药材鉴定”支出,时间恰好卡在毒药入库的前一天。一个游方郎中的身份,登记信息却与仓曹参军的小厮完全一致。这不是巧合,是掩人耳目的套壳。
李毅蹲在染坊外的断墙后,屏息静候。三更天,街面早已无人行走,只有远处巡更的梆子声断续传来。忽然,济仁堂侧门轻启,一道矮瘦身影闪出,左右张望后,未走正街,反朝废弃染坊绕去。
是那个库吏。
李毅认得他。清查户籍时,此人曾在文书房低头哈腰,手抖得连笔都握不稳。可此刻他步伐沉稳,眼神警觉,显然不是寻常夜出。
李毅悄然尾随,借屋檐与堆垛遮掩身形。染坊院墙塌了半边,那人猫腰钻入,直奔角落一间偏屋。窗纸透出微光,隐约有说话声传出。
“……东西送到了,远老爷说,风头过了再动作。”
另一个声音低哑:“可李家那位指挥使不是好糊弄的。”
“怕什么?他又不能挨家挨户搜。只要上面不松口,咱们这摊子就倒不了。”
李毅伏在墙外,一动未动。话里提到的“远老爷”,八成就是周文远。而“上面”二字,说明背后还有更高层的庇护者。他记下声音特征,又观察院落布局:东墙有一缺口,勉强容一人通过,应是逃遁路径;正门窄小,易守难攻;北侧柴堆高耸,可作掩体。
他悄然退至巷口,召来两名心腹锦衣卫,低声布置:“围三阙一,留东门虚隙。等他想跑,再收网。不准喧哗,不准亮牌,按巡查民宅的规矩进。”
两人领命散开。
李毅重新潜回院外,见屋内油灯晃动,那人正在桌前焚烧纸片。火苗舔舐着纸角,灰烬飘起,却被一阵风卷向角落。李毅眯眼一看——半张未燃尽的信笺滑入对方袖中。
就是它。
他不再等待,翻身跃上断墙,落地无声。右手已扣住铁尺,左手轻推破门。屋内人猛抬头,火光映出一张惊骇的脸。他本能拔刀,李毅却已欺近,一脚踢翻油灯,黑暗瞬间吞没屋内。
火盆倾倒,炭块滚落,火星四溅。
那人挥刀乱砍,李毅侧身避过,铁尺横扫其腕,骨节发出脆响。对方闷哼一声,刀脱手落地。李毅顺势擒臂反拧,膝盖顶其后腰,将人狠狠按在地上。那人挣扎欲咬舌,李毅早有防备,一记肘击落于颈侧,使其昏厥。
门外脚步声响起,两名锦衣卫从东门“闯入”,高声喝问:“何人在此私会?竟敢拒不开门!”
李毅拖着昏迷之人走出,低声道:“带走,封口,不得透露行踪。”
尸体般的男人被迅速抬走,现场只余一地灰烬与倾倒的桌椅。李毅蹲下身,在那人身上仔细搜查。袖中无物,怀中空空,鞋带也未夹藏。他伸手探入靴底,指尖触到一层薄革,轻轻一揭——夹层内藏着一封蜡封信笺。
他取出,借着远处微弱天光看了一眼。信封未署名,但右下角印着一枚暗记:三片竹叶围成环形,中间一点朱砂。青阳商会的私印。
李毅将信收入怀中,起身离开。
半个时辰后,州城西南角一处不起眼的旧货铺后院,地下石门缓缓开启。这里是锦衣卫设立的秘密地牢,入口伪装成腌菜窖,平日由亲信轮班看守。李毅亲自押人入内,下令锁链加身,蒙眼堵嘴,严禁任何人探视。
地牢深处,烛火幽微。被捕者被绑在铁架上,额头渗血,呼吸微弱。李毅站在他面前,一言不发,只是从怀中取出那封密信,放在桌上。蜡封完好,竹叶印记清晰可见。
他盯着那人苍白的脸,终于开口:“你想死,我不拦。但你得先告诉我,谁让你烧信?谁让你冒充郎中?又是谁,把断肠草塞进归脾丸?”
那人牙关紧咬,喉结滚动,似在吞咽什么。
李毅目光一凛,猛地探手插入其口中,抠出一团湿软纸团。纸上墨迹未干,写着两个字:“灭口”。
他冷笑一声,将纸团扔在一旁。“你主子不想你活着,我偏要你多活几刻。”
他转身走向门口,对守卫下令:“每隔一刻钟喂一次清水,不准让他昏过去。若他吐出半个字,立刻来报。”
石门关闭,走廊只剩他一人缓步前行。地牢深处传来铁链轻响,又被厚重石壁隔绝。
李毅走上地面,推开货铺后门。夜色依旧浓重,远处医馆的灯火仍未熄灭,几道人影还在忙碌。他知道苏婉还在那里,一剂一剂调配解毒药,一针一针救回性命。
而他的战场不在光下。
他摸了摸胸前衣袋,密信静静躺着。竹叶印记硌着指尖,像一根刺,扎向那层尚未揭开的幕布。
他还记得李震的话:“我要的是根,不是叶。”
现在,线头已经攥在手里。
他迈步走入暗巷,身影被夜色吞没。
地牢铁门内,那名男子突然剧烈抽搐,嘴角溢出白沫,双眼翻白。守卫急忙上前查看,却发现他脖颈处有一道极细的红痕,像是被什么锐器划过。
李毅刚走到巷口,身后传来急促脚步。一名锦衣卫追上来,脸色发紧:“大人,那人……开始吐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