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透,承天门的城砖尚带着夜露的微凉。李震立于高台之上,手中那朵布花已被他轻轻折角,收进内襟贴身藏着。脚下不再是沙盘上的墨线,而是真实铺展的街巷——青石板路沿渠而走,两侧坊市已有商贩支起摊位,炊烟自屋脊间袅袅升起。
苏婉穿过东坊长街时,明心书院门前已聚了不少百姓。六十余名学童列队而立,三成是女子,还有几个残弱孩童坐在特设的矮凳上。她当众为一名跛脚女童换药,纱布一圈圈缠上旧伤,动作轻稳。围观者起初交头接耳,待听见那孩子怯生生说出“我也能读书”时,人群安静下来。有人低声说:“这学堂,真收这样的孩子?”旁边老妇抹了把眼角:“我孙女昨夜背了一宿《千字文》,就等着今日报名。”
消息顺着街巷传开,连原本反对的乡老也未再出声。一名老者拄杖走近,从怀中掏出半块干粮塞给一个瘦小女童,转身离去时喃喃道:“若早有这般路,我那闺女也不至于一辈子困在灶前。”
与此同时,北境快马传回军报:蛮族游骑曾逼近互市边界,但见守关将士严查契书、不放一人擅入,又见市集内商旅往来如常,便自行退去。李骁并未追击,而是率百骑巡边三日,亲自查验牲畜登记簿,铁木真部首领遣使致意,称愿守约通商。
返程途中,山洪冲垮驿道。李骁下令就地修桥,士兵与民夫一同扛木运石。三日后桥成,无人知晓带队将领身份,只在桥基发现一枚嵌入的功绩积分牌。消息传至洛阳,百姓争相传看,有人说:“那是太子亲手埋下的。”也有人说:“将军们如今不坐轿,反倒和我们一块抬梁。”
天机阁内,李瑶正俯身查看一幅绢图。三维图谱上,一条红色轨迹自西域蜿蜒而来,止步于边境关卡。她指尖点动,调出疾疫预警模块,发现一支商队试图夹带染疫药材入境。指令即刻发出,“五行密文”传至各地稽查组,医馆系统同步封锁可疑药行。
不到七日,三人落网,八百斤劣药被焚于城外空地。苏婉亲临现场监督处理,确认无一遗漏。此后,各地药材进出皆需双重核验,账册与物流数据实时对接天机阁。一名地方官私下调换药材样本,刚动手便被系统标记异常,次日即遭罢免。
营造司工地上,一名年轻工匠因使用非标砖块被工头举报贪墨,面临重罚。李毅巡查至此,见其神情惶然却不辩解,命人调阅流程记录。经查,该批砖实为试验新品,编号尚未录入系统,而工头为掩盖自身管理疏漏,故意嫁祸下属。
当日下午,李毅亲自主持宣判。真凶当场下狱,冤屈工匠跪地叩首,声音哽咽。李毅扶他起身,对四周工匠朗声道:“自此,每一块砖刻编号,每一笔账入天机档,凡冤必查,凡贪必究。”话音落下,众人齐声应诺,声震坊区。
夕阳西下,承天门城楼灯火渐次点亮。李震登上高台,身后陆续传来脚步声。苏婉率先抵达,发梢沾着药房的艾草香;李骁披甲未卸,肩头还残留着边尘;李瑶手持最新简报,边走边翻看明日科举改革草案;李毅最后现身,悄然立于角落,目光扫过楼下人群。
城下已是人潮涌动。百姓自发聚集,大臣们也纷纷前来观望。整座洛阳如棋盘铺展,街市井然,渠水穿坊,灯火映着新栽的柳影。
李震望着远方,缓缓开口:“我们不是为了建一座城,是为了立一个理——民可安,法可依,人人有路可走。”
苏婉轻声道:“这才刚开始。”
李骁握拳:“路再难,也有人走下去。”
李瑶翻开简报:“明年春,科举将首次向贱籍开放。”
李毅沉默片刻,低语:“我会守住这条路。”
五人并肩而立,身影投在晚霞之中。城下欢呼渐起,如潮水般涌向四方。
一名孩童挣脱母亲的手,踮脚指向城楼:“娘,那是皇帝一家人吗?”
妇人点头:“是啊,他们一起站得这么高,看得远哩。”
孩子仰着脸,忽然大声问:“那我也能上去看看吗?”
周围人一愣,随即有人笑出声,也有老人轻叹:“从前连宫墙都看不见,如今孩子竟想着能登城……”
话未说完,楼上李瑶似有所感,低头望来。她没说话,只是朝那方向微微颔首。
城楼下,那孩子怔了一下,猛地跳起来挥手。
李骁看见了,嘴角微动,抬手回敬了一个军礼。
苏婉从袖中取出一朵新折的布花,递给身旁的小侍女:“送去给她。”
侍女接过,挤入人群奔去。
李毅目光掠过喧闹的人海,忽然注意到西街拐角有个男子驻足良久,衣着普通却始终不发声,也不随人群移动。他不动声色,右手缓缓按住腰间佩刀。
李震仍望着远方,风吹动他的衣袍。他伸手入怀,摸到那朵干枯的布花,指尖摩挲着粗糙的布面。
城下灯火连成一片,映得地面如镀银光。
        苏婉穿过东坊长街时,明心书院门前已聚了不少百姓。六十余名学童列队而立,三成是女子,还有几个残弱孩童坐在特设的矮凳上。她当众为一名跛脚女童换药,纱布一圈圈缠上旧伤,动作轻稳。围观者起初交头接耳,待听见那孩子怯生生说出“我也能读书”时,人群安静下来。有人低声说:“这学堂,真收这样的孩子?”旁边老妇抹了把眼角:“我孙女昨夜背了一宿《千字文》,就等着今日报名。”
消息顺着街巷传开,连原本反对的乡老也未再出声。一名老者拄杖走近,从怀中掏出半块干粮塞给一个瘦小女童,转身离去时喃喃道:“若早有这般路,我那闺女也不至于一辈子困在灶前。”
与此同时,北境快马传回军报:蛮族游骑曾逼近互市边界,但见守关将士严查契书、不放一人擅入,又见市集内商旅往来如常,便自行退去。李骁并未追击,而是率百骑巡边三日,亲自查验牲畜登记簿,铁木真部首领遣使致意,称愿守约通商。
返程途中,山洪冲垮驿道。李骁下令就地修桥,士兵与民夫一同扛木运石。三日后桥成,无人知晓带队将领身份,只在桥基发现一枚嵌入的功绩积分牌。消息传至洛阳,百姓争相传看,有人说:“那是太子亲手埋下的。”也有人说:“将军们如今不坐轿,反倒和我们一块抬梁。”
天机阁内,李瑶正俯身查看一幅绢图。三维图谱上,一条红色轨迹自西域蜿蜒而来,止步于边境关卡。她指尖点动,调出疾疫预警模块,发现一支商队试图夹带染疫药材入境。指令即刻发出,“五行密文”传至各地稽查组,医馆系统同步封锁可疑药行。
不到七日,三人落网,八百斤劣药被焚于城外空地。苏婉亲临现场监督处理,确认无一遗漏。此后,各地药材进出皆需双重核验,账册与物流数据实时对接天机阁。一名地方官私下调换药材样本,刚动手便被系统标记异常,次日即遭罢免。
营造司工地上,一名年轻工匠因使用非标砖块被工头举报贪墨,面临重罚。李毅巡查至此,见其神情惶然却不辩解,命人调阅流程记录。经查,该批砖实为试验新品,编号尚未录入系统,而工头为掩盖自身管理疏漏,故意嫁祸下属。
当日下午,李毅亲自主持宣判。真凶当场下狱,冤屈工匠跪地叩首,声音哽咽。李毅扶他起身,对四周工匠朗声道:“自此,每一块砖刻编号,每一笔账入天机档,凡冤必查,凡贪必究。”话音落下,众人齐声应诺,声震坊区。
夕阳西下,承天门城楼灯火渐次点亮。李震登上高台,身后陆续传来脚步声。苏婉率先抵达,发梢沾着药房的艾草香;李骁披甲未卸,肩头还残留着边尘;李瑶手持最新简报,边走边翻看明日科举改革草案;李毅最后现身,悄然立于角落,目光扫过楼下人群。
城下已是人潮涌动。百姓自发聚集,大臣们也纷纷前来观望。整座洛阳如棋盘铺展,街市井然,渠水穿坊,灯火映着新栽的柳影。
李震望着远方,缓缓开口:“我们不是为了建一座城,是为了立一个理——民可安,法可依,人人有路可走。”
苏婉轻声道:“这才刚开始。”
李骁握拳:“路再难,也有人走下去。”
李瑶翻开简报:“明年春,科举将首次向贱籍开放。”
李毅沉默片刻,低语:“我会守住这条路。”
五人并肩而立,身影投在晚霞之中。城下欢呼渐起,如潮水般涌向四方。
一名孩童挣脱母亲的手,踮脚指向城楼:“娘,那是皇帝一家人吗?”
妇人点头:“是啊,他们一起站得这么高,看得远哩。”
孩子仰着脸,忽然大声问:“那我也能上去看看吗?”
周围人一愣,随即有人笑出声,也有老人轻叹:“从前连宫墙都看不见,如今孩子竟想着能登城……”
话未说完,楼上李瑶似有所感,低头望来。她没说话,只是朝那方向微微颔首。
城楼下,那孩子怔了一下,猛地跳起来挥手。
李骁看见了,嘴角微动,抬手回敬了一个军礼。
苏婉从袖中取出一朵新折的布花,递给身旁的小侍女:“送去给她。”
侍女接过,挤入人群奔去。
李毅目光掠过喧闹的人海,忽然注意到西街拐角有个男子驻足良久,衣着普通却始终不发声,也不随人群移动。他不动声色,右手缓缓按住腰间佩刀。
李震仍望着远方,风吹动他的衣袍。他伸手入怀,摸到那朵干枯的布花,指尖摩挲着粗糙的布面。
城下灯火连成一片,映得地面如镀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