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菜上桌,院里的气氛再次热络起来。
上了年纪的人一边喝酒,一边给周围年纪小的后生说着老李头的一些事。
当然,这其中大家都很是自觉的规避掉了李相爻。
毕竟在北尧,谁都知道在李家门前,尤其是李越山的跟前不能提说那人,不然老李家这后生真会翻脸。
“嘿,你说我这是吃洋性了还是嘴瓢了,我咋感觉山子她娘做的这菜,比二虎子带回来的城里那大酒楼的菜还香?”
其中一个正在席面上的爷们吃了一口炖肉,皱眉冲着旁边的人疑惑的问道。
“别说,还真是这样,我也感觉这饭比那酒楼的要有滋味。”
另一个爷们也咂吧了下嘴,接着话回道。
去过二虎家混过一筷子的人,闻言都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这饭菜滋味足,虽然花样没有二虎子带来的多,但味道确实比那所谓县长都要排队的酒楼要好的多。
这也难怪,李越山老娘的手艺本来就不错,而且那二虎带来的饭菜这一道上过来都成二出锅了,除了油水足之外,味道真称不上有多好。
其实对于村里人来说,就二虎带来的那些菜,别说口味,光油水就比他们过年吃的还要足。
只是饭菜这玩意,最怕的就是比较。
酒过三巡,众人按照年纪大小,都去正堂里屋给老李头和马二炮道喜。
“山子,这么大的喜事,怎么没个记礼的?”
一个喝的满脸通红的老头从正堂走了出来,摇摇晃晃的来到李越山跟前,拍着李越山的肩膀问道。
这拜师进艺的事,在如今的农村可是一件不亚于娶亲的大喜事,既然上席,那上礼就是理所应当的。
可一来李越山没有想到机缘巧合之下会来这么多人,二来,不是李越山夸富,现在的他还真就看不上这三瓜俩枣的。
有句话老李头说得对,人不可能和所有人都针锋相对,尤其是他李越山这种懒得往外挪的性子。
周围多一个念好的,总好过多一个惦仇的。
所以现在的李越山,只要村里人别像赵二虎那哥几个一样,他都不至于上赶着去找人麻烦。
以命相搏?
那是在一无所有被逼入绝境之后,才会干的绝事。
现在的李越山有家有业有钱,所以没必要和个乌眼鸡似的,逮谁怼谁。
“二大爷,村里爷们能来热闹热闹就是给老李家脸了,况且今年这个年景,这些虚头巴脑的还是能免就免了吧。”
李越山扶着老头走下正堂台阶,笑着回道。
周围原本竖起耳朵等着的人,听到李越山的回答也悄悄的松了口气。
今年不景气,原本还能撑个年关的松果子,现在也耷拉在了打谷场里。
虽然农村上礼没有多少,但那也是看席面和场面的。
就李越山家这场面和席面,一般的随礼肯定不够数,但多了却又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负担。
“那哪成啊,那咱爷们不就成吃俏食的了?”二大爷明显是喝高了,这绿林道上的黑话都飙出来了。
“那不能够,在汉水镇这一块,谁不知道二大爷您最敞亮!”李越山就着赵二爷的话,笑着回道。
“哈哈哈……”周围爷们听到李越山的话,都跟着笑了起来。
李越山顺着院道,将赵二爷扶到了东厢房。
“山子,有啥事就直说。”
进门之后,身形有些不稳当的赵二爷坐在炕沿上,点上一锅子旱烟之后,笑着看向李越山说道。
“二爷,您没醉啊?”
李越山看着脸色都喝红了的赵二爷,有些诧异的问道。
“醉是醉了点,但你小子那点鬼心思还是看得出来,说吧,有啥事需要二爷我出面的?”
赵二爷拿起烟锅子,隔空笑着点了点李越山说道。
都说老而不死是为妖,这老家伙别看已经喝的五迷三道的,但这眼神是真的毒啊。
“行啊二爷,火眼金睛啊!”李越山冲着赵二爷竖起大拇指。
“少给我来这套,有话说有屁放。”
赵二爷没好气的瞪了一眼李越山,笑骂道。
李越山长出一口气,这才凑到炕沿边上,开口说道:“今天这事,后续还有一个换徒礼要上,按道理呢,得找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作个见证。”
“我和二老太爷家的关系,您也心知肚明,所以这不想着让您老来给做个见证,只是二老太爷那边……”
话说到一半,李越山停下来看向赵二爷。
二老太爷那是赵二爷的亲二叔,这种越俎代庖而且还帮着对头家的这种事,在农村就是典型的吃里扒外。
这里头可只讲究内外,不分对错的。
赵二爷自然也明白这其中的关系,所以在李越山说完之后,并没有立刻给出回应,只是一口接一口的吧嗒着烟锅子。
李越山也没有着急让赵二爷给出个答复。
说实在的,就按照李越山的本性,有没有这个见证真的不重要。
可话虽这么说,事却不能这么办。
人总是说着要活出自我,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说法。
只是这种看着好像至理名言一样的道理,听听就行了,千万别当真。
人活一世,活出自我的有,但别人可以不代表着自己也就可以。
衣锦还乡荣归故里,说到底还不是活在别人的眼光和评判当中?
如若不然,也就不会有类似于‘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这样的老话了。
李越山可以无所顾忌,但他毕竟是老李头的孙子,是吴慧的儿子还是云秀的亲大哥。
他可以不在乎外人的看法,但是却不得不顾忌这些至亲之人的颜面。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院外的酒席也逐渐落下帷幕,很多爷们也在去正堂屋里恭喜过老李头之后离开了老李家。
“山子,这事我应下了。”
一烟锅子抽完,赵二爷转头看向李越山,声音轻的几乎听不到。
听闻赵二爷松口的李越山,神情却没有任何的变化,只是抬头看到赵二爷。
他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赵二爷在北尧活了一辈子,自然也明白这是胳膊肘朝外拐的勾当。
所以赵二爷的这句话后面,肯定还跟着‘但是’。
上了年纪的人一边喝酒,一边给周围年纪小的后生说着老李头的一些事。
当然,这其中大家都很是自觉的规避掉了李相爻。
毕竟在北尧,谁都知道在李家门前,尤其是李越山的跟前不能提说那人,不然老李家这后生真会翻脸。
“嘿,你说我这是吃洋性了还是嘴瓢了,我咋感觉山子她娘做的这菜,比二虎子带回来的城里那大酒楼的菜还香?”
其中一个正在席面上的爷们吃了一口炖肉,皱眉冲着旁边的人疑惑的问道。
“别说,还真是这样,我也感觉这饭比那酒楼的要有滋味。”
另一个爷们也咂吧了下嘴,接着话回道。
去过二虎家混过一筷子的人,闻言都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
这饭菜滋味足,虽然花样没有二虎子带来的多,但味道确实比那所谓县长都要排队的酒楼要好的多。
这也难怪,李越山老娘的手艺本来就不错,而且那二虎带来的饭菜这一道上过来都成二出锅了,除了油水足之外,味道真称不上有多好。
其实对于村里人来说,就二虎带来的那些菜,别说口味,光油水就比他们过年吃的还要足。
只是饭菜这玩意,最怕的就是比较。
酒过三巡,众人按照年纪大小,都去正堂里屋给老李头和马二炮道喜。
“山子,这么大的喜事,怎么没个记礼的?”
一个喝的满脸通红的老头从正堂走了出来,摇摇晃晃的来到李越山跟前,拍着李越山的肩膀问道。
这拜师进艺的事,在如今的农村可是一件不亚于娶亲的大喜事,既然上席,那上礼就是理所应当的。
可一来李越山没有想到机缘巧合之下会来这么多人,二来,不是李越山夸富,现在的他还真就看不上这三瓜俩枣的。
有句话老李头说得对,人不可能和所有人都针锋相对,尤其是他李越山这种懒得往外挪的性子。
周围多一个念好的,总好过多一个惦仇的。
所以现在的李越山,只要村里人别像赵二虎那哥几个一样,他都不至于上赶着去找人麻烦。
以命相搏?
那是在一无所有被逼入绝境之后,才会干的绝事。
现在的李越山有家有业有钱,所以没必要和个乌眼鸡似的,逮谁怼谁。
“二大爷,村里爷们能来热闹热闹就是给老李家脸了,况且今年这个年景,这些虚头巴脑的还是能免就免了吧。”
李越山扶着老头走下正堂台阶,笑着回道。
周围原本竖起耳朵等着的人,听到李越山的回答也悄悄的松了口气。
今年不景气,原本还能撑个年关的松果子,现在也耷拉在了打谷场里。
虽然农村上礼没有多少,但那也是看席面和场面的。
就李越山家这场面和席面,一般的随礼肯定不够数,但多了却又对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负担。
“那哪成啊,那咱爷们不就成吃俏食的了?”二大爷明显是喝高了,这绿林道上的黑话都飙出来了。
“那不能够,在汉水镇这一块,谁不知道二大爷您最敞亮!”李越山就着赵二爷的话,笑着回道。
“哈哈哈……”周围爷们听到李越山的话,都跟着笑了起来。
李越山顺着院道,将赵二爷扶到了东厢房。
“山子,有啥事就直说。”
进门之后,身形有些不稳当的赵二爷坐在炕沿上,点上一锅子旱烟之后,笑着看向李越山说道。
“二爷,您没醉啊?”
李越山看着脸色都喝红了的赵二爷,有些诧异的问道。
“醉是醉了点,但你小子那点鬼心思还是看得出来,说吧,有啥事需要二爷我出面的?”
赵二爷拿起烟锅子,隔空笑着点了点李越山说道。
都说老而不死是为妖,这老家伙别看已经喝的五迷三道的,但这眼神是真的毒啊。
“行啊二爷,火眼金睛啊!”李越山冲着赵二爷竖起大拇指。
“少给我来这套,有话说有屁放。”
赵二爷没好气的瞪了一眼李越山,笑骂道。
李越山长出一口气,这才凑到炕沿边上,开口说道:“今天这事,后续还有一个换徒礼要上,按道理呢,得找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作个见证。”
“我和二老太爷家的关系,您也心知肚明,所以这不想着让您老来给做个见证,只是二老太爷那边……”
话说到一半,李越山停下来看向赵二爷。
二老太爷那是赵二爷的亲二叔,这种越俎代庖而且还帮着对头家的这种事,在农村就是典型的吃里扒外。
这里头可只讲究内外,不分对错的。
赵二爷自然也明白这其中的关系,所以在李越山说完之后,并没有立刻给出回应,只是一口接一口的吧嗒着烟锅子。
李越山也没有着急让赵二爷给出个答复。
说实在的,就按照李越山的本性,有没有这个见证真的不重要。
可话虽这么说,事却不能这么办。
人总是说着要活出自我,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说法。
只是这种看着好像至理名言一样的道理,听听就行了,千万别当真。
人活一世,活出自我的有,但别人可以不代表着自己也就可以。
衣锦还乡荣归故里,说到底还不是活在别人的眼光和评判当中?
如若不然,也就不会有类似于‘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这样的老话了。
李越山可以无所顾忌,但他毕竟是老李头的孙子,是吴慧的儿子还是云秀的亲大哥。
他可以不在乎外人的看法,但是却不得不顾忌这些至亲之人的颜面。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院外的酒席也逐渐落下帷幕,很多爷们也在去正堂屋里恭喜过老李头之后离开了老李家。
“山子,这事我应下了。”
一烟锅子抽完,赵二爷转头看向李越山,声音轻的几乎听不到。
听闻赵二爷松口的李越山,神情却没有任何的变化,只是抬头看到赵二爷。
他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赵二爷在北尧活了一辈子,自然也明白这是胳膊肘朝外拐的勾当。
所以赵二爷的这句话后面,肯定还跟着‘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