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炒茶-《辞职回家上山下海》

  张凡忍不住摘了一颗放进嘴里,牙齿刚咬破果皮,清甜的汁水便瞬间在舌尖爆开。

  没有寻常樱桃的微酸,只有纯粹的甘润,带着一丝草木的清香,顺着喉咙滑下时,竟还隐隐有股淡淡的灵气萦绕,让人心头一阵舒泰。

  这滋味,比起市面上最顶级的车厘子还要醇厚数倍,简直是天然的灵果。

  “倒忘了还有这茬。” 张凡笑着咂咂嘴,顺手从旁边折了根柔韧的细枝,简单编了个小篮,小心翼翼地开始采摘。

  红果太过饱满,稍一用力便会破皮,他只得轻捏果柄,逐个摘下。

  不过片刻,小篮便装了个半满,艳红的果子堆在一起,像一团跳动的火焰。

  将小篮挂在手腕上,另一只手拎着装满茶叶的竹篮,张凡看了眼定海珠内日渐丰盈的景象。

  出去前,张凡看了看外面没有人进来,才转身穿过屏障。

  他低头看了看腕间的樱桃,想着炒完茶泡上一壶,配上这清甜的野果,倒也是难得的惬意时光。

  张凡坐在客厅的竹椅上,指尖还残留着定海珠灵茶的清润气息,心里头盘算着炒茶的事。

  自己那点三脚猫功夫怕是糟蹋了这定海珠长出来的好茶,不如去找奶奶学学真本事。

  他起身刚要走,就见老妈端着一盘草莓从外面走了回来,目光落在他放在桌上的竹篮上,眼睛一亮:“你这茶叶哪来的?看着成色倒是不错,叶片厚实,还带着股清香味儿。”

  张凡突然想到茶树还在定海珠呢,看样子以后拿出什么东西必须要注意,得把茶树移栽到果树园旁边。

  张凡心里想好说辞,笑着拿起一片茶叶递过去:“今天去后山溜达来这,正好看着这茶不错就多弄了点,想着炒好了给您和爸尝尝。”

  “野茶?” 老妈凑近闻了闻,眉头舒展不少,“这味儿正,比镇上茶铺卖的好闻多了。对了,你这是要去哪儿?”

  “去找奶奶,她以前不是在茶厂当当家炒茶工吗?想让她教教我怎么炒,别浪费了这好茶叶。”

  老妈闻言点点头,把草莓往他面前推了推:“去吧去吧,你奶奶炒的茶可是咱们村的招牌,当年多少人专门跑来买她炒的明前茶。让她多指点指点你,炒好了留两罐给你姥姥送去。”

  “知道啦。” 张凡拎起竹篮,又顺手抓了把草莓塞进嘴里,甜丝丝的汁水混着茶香在舌尖打转。

  走到门口时,他忽然想起小篮里的野樱桃,回头冲老妈说了句:“对了妈,这个给你尝尝,山里摘的,可甜了。我准备过几天也给移栽过来!”没办法,总要有说辞,只能把定海珠中的一棵移栽出来。

  说着把半篮樱桃递过去,那艳红饱满的果子一露面,果然让老妈吃了一惊:“这野樱桃怎么长这么好?跟玛瑙似的!”

  “运气好碰上了呗。” 张凡笑着摆摆手,拎着少半篮子的樱桃,转身快步往奶奶家走去。

  阳光透过院子里的老树洒下来,他心里琢磨着,等会儿炒茶时,说不定还能让奶奶尝尝这灵果的滋味。

  张凡刚走到奶奶家院门口,就见奶奶正坐在葡萄架下择菜。

  竹编的簸箕里摊着翠绿的豆角,阳光透过叶片的缝隙落在她银白的发丝上,泛着柔和的光。

  “奶奶!” 他扬声喊了一句,拎着竹篮快步进门。

  奶奶抬头看见是他,眼睛笑成了月牙:“今天怎么有空过来?快坐,我刚晾了绿豆汤。”

  “不渴奶奶,” 张凡把半篮子樱桃和竹篮往石桌上一放:“奶奶,你尝尝这个,我刚从山上摘下来的。”

  奶奶接过樱桃,捏起一颗放进嘴里,眼睛顿时亮了:“这果子真稀罕,比罐头还甜!哪儿来的?”

  “山里碰着的,回头再给您摘点。” 张凡笑着说。

  张凡掀开竹篮的盖子,露出里面新鲜的茶叶,“奶奶我今天想让您教教我炒茶呢。”

  奶奶放下手里的豆角,凑近仔细打量那些茶叶。

  她枯瘦的手指轻轻捻起一片,放在鼻尖闻了闻,又对着光看了看叶片的纹路,半晌才点点头:“好东西啊,这茶叶里藏着股活气,比当年茶厂收的特级料还精神。这好白茶真是好多年没见过了!”

  “您老眼光就是准!”

  张凡赶紧给奶奶搬了张竹凳,“您快教教我,我只知道白茶和别的茶做法不一样,具体步骤记不太清了。”

  奶奶站起身拍拍围裙:“白茶讲究‘不炒不揉’,最看重萎凋和干燥。跟我来东厢房,那儿通风好,适合晾茶。”

  东厢房里摆着几张竹制晾架,奶奶让张凡把茶叶均匀摊在竹匾上:“你看这摊放的厚度,不能超过三寸,得让每片叶子都能透气。萎凋的时候要盯着,既不能让阳光直射,又得保证空气流通。”

  她指着窗外的树荫,“就像这样,让散射光慢慢烘着,等叶片变软,颜色从鲜绿变成暗绿,梗子能轻轻弯折不断,这第一步就成了。”

  张凡蹲在晾架旁,看着那些带着白毫的芽叶在微风中轻轻颤动,鼻尖萦绕着清冽的草木香。

  奶奶搬来小板凳坐在旁边,一边择着新摘的豆角,一边讲解:“当年在茶厂做白茶,最讲究看天做茶。阴雨天得用炭火慢慢烘,大晴天就靠自然萎凋,不同天气出来的茶味儿,差着十里地呢。”

  等茶叶萎凋得差不多,奶奶才带着张凡进了灶房。

  她往灶膛里添了几根栗木炭,火苗 “噼啪” 地跳着,却不像炒绿茶那样旺:“白茶干燥要用‘低温慢烘’,锅温不能太高,手放上去能坚持五秒才合适。”

  她让张凡把萎凋好的茶叶轻轻铺在锅里,用竹制茶筅温柔地翻动:“记住,动作要轻,别把芽头的白毫蹭掉了。你看这茶叶在锅里慢慢舒展,白毫随着热气浮起来,像撒了把银粉似的。”

  张凡看得认真,接过茶筅试着翻动。

  刚开始总不小心碰掉芽叶上的白毫,奶奶就在一旁轻声指点:“手腕得像拈绣花针似的,带着茶叶在锅面轻轻滑过。对,就是这样,让每片叶子都均匀受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