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跟着三叔,带着三位专家,踏上了进山的路。
晨雾还没散尽,山路两旁的野草上挂着露珠,远处传来清脆的鸟鸣,商务车停在村口,像个忠实的伙伴,静静等待着他们归来。
踏上进山的路,晨雾像一层薄纱笼罩着山林,脚下的石子路被露水打湿,踩上去有些滑。
张凡走在最前面,手里握着磨得锃亮的老砍刀,时不时挥刀劈断挡路的荆棘。
那些长满倒刺的勾藤总爱缠着行人的裤脚,而被劈开的断口会渗出琥珀色的汁液,带着淡淡的松脂香。
刀刃划过枝叶的 “唰唰” 声在寂静的山林里格外清晰,惊得枝头的露珠簌簌落下,打在低处的七叶一枝花上,那轮生的叶片托着顶生的紫色花朵,像举着小伞的精灵。
“大家跟紧点,这山路刚开始还算好走,前面那段‘一线天’得侧着身子过。” 张凡回头叮嘱道,目光扫过跟在后面的专家们。
三叔背着沉重的帐篷,紧随其后,脚边的金毛狗蕨正冒出卷曲的新叶,像只蜷缩的小狗爪,他小心翼翼地绕开:“这可是稀罕物,三爷爷在世时说它能治跌打损伤,现在山里不多见了。”
李教授和王教授并肩走着,手里都拄着张凡准备的木杖。
李教授时不时停下来,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树梢,脚下却没闲着。
他正踩着一片铺满地衣的岩石,那些灰绿色的鳞片像给石头裹了层绒毯,踩上去软乎乎的。
王教授则低头看着脚下的泥土,忽然弯腰捡起株贴着地面生长的植物:“这是独叶草,你看它只有一片叶子,叶脉呈辐射状,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没想到在这阴坡能见到。”
他小心翼翼地用镊子拨开周围的腐叶,“周围还有水晶兰呢,这可是腐生植物,全株雪白,像透明的玻璃制品,得在幽暗潮湿的地方才长得好。”
最兴奋的要数林溪,她背着个装满仪器的双肩包,却一点不觉得累,一会儿跑到前面问张凡:“张大哥,你说朱鹮会不会就在前面那片林子?”
一会儿又举着朵蓝紫色的龙胆花跑回来,花瓣上的纹路像用画笔精心勾勒过:“王教授,这花也太好看了!花瓣边缘还有波浪纹呢!”
“这是条叶龙胆,” 王教授接过花仔细端详,“根部可入药,但现在得保护起来。你看旁边那丛紫斑风铃草,吊着的花朵像小铃铛,斑点是吸引昆虫传粉的标记。”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雾气渐渐散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前方传来潺潺的水声,张凡停下脚步:“前面就是溪涧了,咱们在那儿歇歇脚,喝点水。”
溪边的岩石上长满了石韦,那些披针形的叶片上覆盖着星状绒毛,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叶片背面还藏着褐色的孢子囊,像撒了把细沙。
众人走到溪边,只见溪水清澈见底,水底的鹅卵石上缠着绿色的水绵,几条小鱼在其间悠闲地游着。
林溪蹲在溪边装水时,忽然指着岩壁惊呼:“快看!那是什么?像红色的珊瑚!”
原来是株生长在湿润岩壁上的掌叶铁线蕨,深紫色的叶柄纤细如铁丝,叶片分裂成手掌状,在阳光下泛着红光。
李教授坐在一块长满苔藓的大石头上,看着对岸崖壁上垂下来的岩松,那些肉质的叶片紧紧贴在岩石上,像给石壁镶了层绿宝石:“这种景天科植物耐旱得很,就算半个月不下雨也能活,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三叔在一旁捡干柴时,拨开腐叶发现了几丛鸡油菌,亮黄色的菌盖像涂了层黄油,散发着淡淡的杏仁香:“这玩意儿炖肉最香,等晚上找着营地,咱采点回去加餐。”
他又指着旁边的灵芝,“这是赤芝,你看它菌盖边缘有圈嫩黄色的生长线,说明还在长呢,可不能碰。”
休息了片刻,众人继续赶路。
翻过山梁时,一片开阔的草地突然出现在眼前,草地上除了各色野花,还零星生长着几株野大豆,细细的藤蔓缠绕在蒿草上,豆荚鼓鼓囊囊的,这可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远处的芦苇荡边,几株水烛正举着褐色的花序,像一根根蜡烛立在水边,王教授说这是重要的湿地植物,嫩茎还能当菜吃。
张凡指着草地中央:“我上次就是在这儿看到朱鹮的,一共三只,羽毛白得发亮,飞起来的时候翅膀下面是红色的,特别好看。”
他脚边的绶草正开着螺旋状的小花,粉紫色的花朵排列成紧密的穗状,像系在草茎上的小彩带。
李教授架红外相机时,特意选了棵长满槲寄生的老橡树,那些常绿的小灌木寄生在树枝上,结着红色的浆果,是冬季鸟类重要的食物来源:“朱鹮冬天可能也会来吃这些浆果,把相机架在这儿说不定能拍到。”
阳光渐渐升高,山林里的植被愈发显得生机勃勃。
张凡看着王教授对着一株柴胡认真记录,林溪则蹲在地上给一株开着白色小花的徐长卿拍照,觉得这进山的第一天,光是这些奇特的植物就已经让人目不暇接。
“大伙儿累了吧?” 张凡抹了把额头的汗,指着草地边缘的大树,“就在这儿歇歇脚,中午就在这儿做饭。”
三叔一听这话,立刻把背上的帐篷卸下来放在地上,从背包里掏出铁锅往溪边走去:“我先去把锅刷干净,凡子,跟我去采点野菜,咱今儿改善改善伙食。”
“好嘞!” 张凡应着,跟李教授打了声招呼,便跟着三叔往草地深处走去。
刚走没几步,三叔就弯腰掐了把嫩绿的植物:“这是马齿苋,凉拌着吃最爽口,消炎还治拉肚子。”
他又指着旁边一丛带着锯齿的叶子,“这是荠菜,包包子包饺子都香,咱今儿拿它炖肉。”
张凡也没闲着,在溪边发现了几株刚冒头的蒲公英,挖起来抖掉泥土:“这根炖肉也好吃,带着点苦味,解腻。”
两人不多时就采了半篮子野菜,绿油油的看着就喜人。
晨雾还没散尽,山路两旁的野草上挂着露珠,远处传来清脆的鸟鸣,商务车停在村口,像个忠实的伙伴,静静等待着他们归来。
踏上进山的路,晨雾像一层薄纱笼罩着山林,脚下的石子路被露水打湿,踩上去有些滑。
张凡走在最前面,手里握着磨得锃亮的老砍刀,时不时挥刀劈断挡路的荆棘。
那些长满倒刺的勾藤总爱缠着行人的裤脚,而被劈开的断口会渗出琥珀色的汁液,带着淡淡的松脂香。
刀刃划过枝叶的 “唰唰” 声在寂静的山林里格外清晰,惊得枝头的露珠簌簌落下,打在低处的七叶一枝花上,那轮生的叶片托着顶生的紫色花朵,像举着小伞的精灵。
“大家跟紧点,这山路刚开始还算好走,前面那段‘一线天’得侧着身子过。” 张凡回头叮嘱道,目光扫过跟在后面的专家们。
三叔背着沉重的帐篷,紧随其后,脚边的金毛狗蕨正冒出卷曲的新叶,像只蜷缩的小狗爪,他小心翼翼地绕开:“这可是稀罕物,三爷爷在世时说它能治跌打损伤,现在山里不多见了。”
李教授和王教授并肩走着,手里都拄着张凡准备的木杖。
李教授时不时停下来,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树梢,脚下却没闲着。
他正踩着一片铺满地衣的岩石,那些灰绿色的鳞片像给石头裹了层绒毯,踩上去软乎乎的。
王教授则低头看着脚下的泥土,忽然弯腰捡起株贴着地面生长的植物:“这是独叶草,你看它只有一片叶子,叶脉呈辐射状,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没想到在这阴坡能见到。”
他小心翼翼地用镊子拨开周围的腐叶,“周围还有水晶兰呢,这可是腐生植物,全株雪白,像透明的玻璃制品,得在幽暗潮湿的地方才长得好。”
最兴奋的要数林溪,她背着个装满仪器的双肩包,却一点不觉得累,一会儿跑到前面问张凡:“张大哥,你说朱鹮会不会就在前面那片林子?”
一会儿又举着朵蓝紫色的龙胆花跑回来,花瓣上的纹路像用画笔精心勾勒过:“王教授,这花也太好看了!花瓣边缘还有波浪纹呢!”
“这是条叶龙胆,” 王教授接过花仔细端详,“根部可入药,但现在得保护起来。你看旁边那丛紫斑风铃草,吊着的花朵像小铃铛,斑点是吸引昆虫传粉的标记。”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雾气渐渐散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前方传来潺潺的水声,张凡停下脚步:“前面就是溪涧了,咱们在那儿歇歇脚,喝点水。”
溪边的岩石上长满了石韦,那些披针形的叶片上覆盖着星状绒毛,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叶片背面还藏着褐色的孢子囊,像撒了把细沙。
众人走到溪边,只见溪水清澈见底,水底的鹅卵石上缠着绿色的水绵,几条小鱼在其间悠闲地游着。
林溪蹲在溪边装水时,忽然指着岩壁惊呼:“快看!那是什么?像红色的珊瑚!”
原来是株生长在湿润岩壁上的掌叶铁线蕨,深紫色的叶柄纤细如铁丝,叶片分裂成手掌状,在阳光下泛着红光。
李教授坐在一块长满苔藓的大石头上,看着对岸崖壁上垂下来的岩松,那些肉质的叶片紧紧贴在岩石上,像给石壁镶了层绿宝石:“这种景天科植物耐旱得很,就算半个月不下雨也能活,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
三叔在一旁捡干柴时,拨开腐叶发现了几丛鸡油菌,亮黄色的菌盖像涂了层黄油,散发着淡淡的杏仁香:“这玩意儿炖肉最香,等晚上找着营地,咱采点回去加餐。”
他又指着旁边的灵芝,“这是赤芝,你看它菌盖边缘有圈嫩黄色的生长线,说明还在长呢,可不能碰。”
休息了片刻,众人继续赶路。
翻过山梁时,一片开阔的草地突然出现在眼前,草地上除了各色野花,还零星生长着几株野大豆,细细的藤蔓缠绕在蒿草上,豆荚鼓鼓囊囊的,这可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远处的芦苇荡边,几株水烛正举着褐色的花序,像一根根蜡烛立在水边,王教授说这是重要的湿地植物,嫩茎还能当菜吃。
张凡指着草地中央:“我上次就是在这儿看到朱鹮的,一共三只,羽毛白得发亮,飞起来的时候翅膀下面是红色的,特别好看。”
他脚边的绶草正开着螺旋状的小花,粉紫色的花朵排列成紧密的穗状,像系在草茎上的小彩带。
李教授架红外相机时,特意选了棵长满槲寄生的老橡树,那些常绿的小灌木寄生在树枝上,结着红色的浆果,是冬季鸟类重要的食物来源:“朱鹮冬天可能也会来吃这些浆果,把相机架在这儿说不定能拍到。”
阳光渐渐升高,山林里的植被愈发显得生机勃勃。
张凡看着王教授对着一株柴胡认真记录,林溪则蹲在地上给一株开着白色小花的徐长卿拍照,觉得这进山的第一天,光是这些奇特的植物就已经让人目不暇接。
“大伙儿累了吧?” 张凡抹了把额头的汗,指着草地边缘的大树,“就在这儿歇歇脚,中午就在这儿做饭。”
三叔一听这话,立刻把背上的帐篷卸下来放在地上,从背包里掏出铁锅往溪边走去:“我先去把锅刷干净,凡子,跟我去采点野菜,咱今儿改善改善伙食。”
“好嘞!” 张凡应着,跟李教授打了声招呼,便跟着三叔往草地深处走去。
刚走没几步,三叔就弯腰掐了把嫩绿的植物:“这是马齿苋,凉拌着吃最爽口,消炎还治拉肚子。”
他又指着旁边一丛带着锯齿的叶子,“这是荠菜,包包子包饺子都香,咱今儿拿它炖肉。”
张凡也没闲着,在溪边发现了几株刚冒头的蒲公英,挖起来抖掉泥土:“这根炖肉也好吃,带着点苦味,解腻。”
两人不多时就采了半篮子野菜,绿油油的看着就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