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想陆琪了-《辞职回家上山下海》

  海面被夕阳铺成了一条金色的路,从岸边一直延伸到天边,波光粼粼的,每片浪尖都沾着橘红的光,晃得人眼睛都软下来。

  几只白鸟贴着水面低飞,翅膀掠过波光时,像是把夕阳的碎片都带了起来,又轻轻洒回海里。

  他找了块干净的石头坐下,看着夕阳慢慢往苍山后面沉,余晖把天空染得越来越红。

  不远处,几个村民正坐在小马扎上钓鱼,鱼竿轻轻垂在水里,偶尔有鱼上钩,传来阵阵笑声。

  这场景跟小时候很像,只是那时姥爷还能带着他驾船在洱海上转,现在虽不能捕鱼,却多了几分悠闲的惬意。

  不少游客正围着洱海拍照,有人举着手机蹲在岸边,镜头对准波光粼粼的湖面,试图捕捉夕阳落在水面的碎金。

  有人背着相机,对着远处的苍山连连按下快门,嘴里念叨着 “这雪痕配夕阳也太绝了”。

  还有几个年轻人互相帮忙,站在湖边的芦苇丛旁拍合影,亮色的外套在橘红的暮色里格外显眼。

  如今网络发达了,越来越多人知道这处美景,带着相机来记录,连姥姥绣的 “尔海仓山图”,都成了游客们喜欢的伴手礼样式。

  看着游客们三三两两结伴说笑,他忽然觉得自己孤零零的,手不自觉地摸出手机,翻到陆琪的号码。

  之前陆琪说最近在忙项目,一直没敢打扰,现在想着她或许忙完了,指尖犹豫了几秒,还是按下了拨号键。

  “喂,小凡?” 电话接通得很快,陆琪的声音带着点刚忙完的轻喘,却依旧清亮,“姥姥那边怎么样了?之前一直没好意思问。”

  “姥姥好多了,今天刚出院,精神着呢!”

  张凡笑着说,声音不自觉放柔,“我现在在尔海边看夕阳,这边的景色特别好,仓山的雪痕配着晚霞,比照片里还美。”

  他顿了顿,鼓起勇气说:“你之前说的项目,忙完了吗?要是不忙的话,要不要来这边待几天?我带你逛逛尔海,看看姥姥绣的‘尔海仓山图’,姥爷做的昆明大酱鱼也特别好吃,咱们还能一起去村里的集市逛一逛。”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接着传来陆琪带着笑意的声音:“巧了!项目今天刚收尾,正想着找个地方放松呢!你那边住得方便吗?我明天订机票行不行?”

  张凡心里一下子亮了,看着远处渐渐沉下去的夕阳,嘴角忍不住上扬:“方便!姥姥家有闲置的房间,收拾得干净,你直接来就行,我去机场接你。”

  “那太好了!” 陆琪的声音里满是期待,“我早就想看看仓山尔洱海了,之前看你发的老照片,就觉得特别美。对了,姥姥喜欢什么?我带点礼物过去。”

  “不用带太多,姥姥就喜欢热闹,你来了她肯定高兴。” 张凡笑着说,又跟她聊了几句尔海的天气,叮嘱她带件薄外套,才恋恋不舍地挂了电话。

  挂完电话,他心里的孤独感一扫而空,连夕阳都显得更暖了。

  不远处,村民的鱼竿动了动,钓上一条小鲫鱼,游客们凑过去笑着起哄。

  风里传来远处村里的炊烟味,混着淡淡的草木香。

  张凡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往姥姥家的方向走。

  刚走到院门口,就闻到厨房里飘来的菜香,姥爷正系着围裙炒青菜,老妈蹲在院角收拾刚摘的薄荷,姥姥则坐在石凳上缝补张凡小时候穿的旧棉袄。

  “回来啦?快洗手,晚饭马上好!” 老妈抬头看见他,笑着挥了挥手。

  张凡走过去,挨着姥姥坐下,挠了挠头,语气带着点雀跃:“姥姥,妈,姥爷,跟你们说个事 —— 陆琪明天要过来,她项目忙完了,想来看看仓山尔海,也来看看你们。”

  这话刚落,老妈就惊讶的说道:“陆琪?她忙完了?明天就来?”

  姥姥也停下了手里的针线,凑过来拉着张凡的手,声音都有点发颤:“真的呀?那姑娘愿意来咱们这小村子?太好了!太好了!”

  姥爷也从厨房探出头,手里还拿着锅铲:“来好!来好!我明天再去钓几条鲫鱼,给她做昆明大酱鱼!”

  没等张凡再说句话,姥姥已经摸出床头的老年机,手指飞快地按号码,嘴里还念叨:“得让你大舅二舅小舅都来!家里得好好收拾收拾,给姑娘留个好印象!”

  电话很快接通,是大舅的声音,姥姥对着电话喊:“老大!你赶紧过来!凡凡的对象明天要来!带着你弟们一起,把院子扫扫,把西屋的闲置房间收拾出来,窗户擦擦,再买点新鲜的花摆着!”

  电话那头的大舅也激动起来:“真的啊妈?行!我这就来,保证给收拾得干干净净!”

  挂了大舅的电话,姥姥又拨通二舅的号码,连语气都比平时急了三分:“老二!明天凡凡的对象来家里,你过来帮忙收拾卫生,顺便从你家茶园摘点新鲜的茶叶,给姑娘泡水喝!”

  二舅在那头一口应下:“妈您放心,我这就去摘茶叶,一会儿就到!”

  最后打给小舅时,姥姥还特意叮嘱:“老三,你年轻,知道姑娘们喜欢啥,去集市买两盆开得艳的三角梅,再买点水果,别让姑娘来了觉得冷清!”

  小舅在电话里笑:“妈,我知道!我这就去集市,保证买最新鲜的!小凡这可是大事,咱们得重视!”

  挂完电话,姥姥才满意地把手机揣回兜里,转头就催张凡:“凡凡,你快去把西屋的被子拿出来晒一晒,晚上收回来就软和了!你姥爷去把院子的石板路再扫一遍!”

  一时间,整个小院都忙了起来 —— 老妈端着盆去井边洗苹果,姥爷拿着扫帚扫石板路,姥姥则翻出家里最好看的桌布,准备铺在西屋的桌子上。

  没一会儿,大舅二舅小舅就都来了:大舅扛着梯子,要去擦房檐下的灰尘。

  二舅拎着一袋子新鲜茶叶,还带了块新的毛巾。

  小舅则抱着两盆开得正艳的三角梅,手里还拎着一串香蕉和一筐橘子。

  几个人进了院,没等歇口气就忙活起来 —— 大舅爬梯子擦窗户,二舅扫院子,小舅则去西屋收拾房间,连铺床都要反复拉平被角,生怕有褶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