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微指尖还沾着纸灰的余温,案上“清查田”三字已化作焦痕残片,散落在炭盆边缘。她闭了闭眼,耳边是宫人轻手轻脚收拾产房的声音。稳婆刚退下,低声道:“娘娘耗得狠了,双胎落地,气血两亏。”
她没应声,只将掌心贴在小腹上,感受那阵空落后的钝痛。孩子已经抱来见过一面,小小的脸皱成一团,呼吸轻得像风掠过纱帘。她用尽最后力气抬起手,系统悄然启动——目标是守在门口的小宫女。
三秒静默。
【贵妃生龙凤胎,真是天佑大周……陛下定会高兴……】
她松了口气,手指缓缓收拢。不是裴昭的人,也不是旧党残羽。这宫里,终于干净了。
“去告诉陛下,”她声音微哑,“孩子平安。”
话音落下不久,外头传来急促脚步,靴底踏在青砖上,一声比一声重。殿门被猛地推开,冷风卷着雪粒扑进来,裴砚大步跨入,玄色常服未换,袖口还沾着批阅奏折时磨出的墨渍。他一眼望向床榻,快步走到榻前,目光扫过沈知微苍白的脸,又落在她身旁两个襁褓上。
“都好?”他问,嗓音压得很低。
她点头,抬手示意乳母把孩子抱近些。他俯身看去,长子紧闭双眼,鼻梁高挺,眉心一点红痣;次女蜷着手指,轻轻一碰便攥住他的拇指不放。
裴砚怔住,喉结动了动。
“你累坏了。”他伸手替她掖了掖被角,动作笨拙却仔细。
她笑了笑,没说话。这一笑牵动唇角裂开的小口子,有些疼,但她不在乎。她看着他低头凝视孩子的侧脸,忽然道:“给他们取个名字吧。”
他没立刻答,只是盯着那对婴孩看了许久,才缓缓开口:“朕的儿子,该立为太子。”
话音落地,满殿宫人都屏住了呼吸。自开国以来,从未有双胎同诞,更无即日立储之例。可他说得平静,仿佛这不是一道惊动朝野的诏令,而是一句再自然不过的话。
“明日设祭天坛,昭告天下。”他转身对外吩咐,“礼部拟旨,立长子为太子。”
内侍领命退下。裴砚回身坐下,握住她的手:“你可愿意?”
她反握回去,指尖冰凉,却有力:“他是你的儿子,也是大周的未来。”
他笑了,眼角浮起细纹,是这些年难得的轻松。他凑近她耳边,低声道:“我想叫他‘裴昭’。”
她猛地睁眼。
那一瞬,心镜系统自动触发——目标锁定裴砚。
三秒静默。
【昭,是光,是明。我要让这个名字,从此不再代表背叛与杀戮……我要它成为新朝的开端。】
她懂了。他不是在纪念那个人,是在终结那段过往。可她仍轻轻摇头,握紧他的手:“陛下……那人的名字,不必用来镇魂。”
裴砚顿住。
她望着他,目光清明:“这孩子要承的是江山,不是仇恨。他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开始。”
殿内烛火跳了一下,映在他眸中,忽明忽暗。他沉默片刻,忽然低笑出声:“是朕执念了。”
他起身走向书案,提笔蘸墨,写下一字:**熙**。
“裴承熙。”他念出声,笔锋沉稳,“承江山之重,启太平之始。”
她望着那三个字,嘴角慢慢扬起。这一次,是真的安心了。
消息传出去不到半个时辰,宫门内外已是灯火通明。礼乐司奉命筹备祭天仪式,太常寺连夜缮写玉牒,连户部都被惊动,调拨金帛用于赏赐百官。
裴砚没有离开椒房殿。他坐在榻边,看着乳母喂奶,偶尔伸手碰碰儿子的小脸,又怕弄疼他,赶紧缩回手。沈知微靠在软垫上,看他手足无措的样子,忍不住笑:“陛下也会怕?”
“怕什么?”
“怕弄坏了他们。”
他一顿,低声说:“从前不怕。现在怕了。”
她没再问。她知道,那个曾经孤身走完夺位之路的男人,终于有了不敢失去的东西。
夜渐深,宫人们陆续退下,只留两名老嬷嬷在偏室候着。殿内安静下来,唯有婴儿细微的吮吸声和炉火噼啪作响。
裴砚忽然问:“你早就算到了,是不是?”
她不解。
“清查田。”他看向案上那张烧了一角的纸,“你在查什么?”
她沉默片刻,答:“土地兼并。豪强吞田,百姓流离,若不早治,必成大患。”
他盯着她,眼神锐利:“你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等孩子满月。”她直视他,“那时,你也该腾出手了。”
他没反对,只点了点头:“朕准你牵头。”
她微微一怔。后宫不得干政,这是祖训。可他竟亲口允了。
“你不担心我越界?”
“你若只为私利,朕第一个斩你。”他语气平淡,却字字千钧,“可你若为天下,这江山,本就该有你一半。”
她心头一震,眼底泛起薄雾。她低下头,掩去情绪,只轻轻“嗯”了一声。
外头传来更鼓,已是四更天。雪还在下,簌簌落在屋檐上,积了厚厚一层。
裴砚起身踱步至窗前,推开一条缝。寒气涌入,吹得烛火摇曳。他望着宫墙深处,忽然道:“今日之后,再无人敢动你。”
她没接话。她知道,真正的安宁不在宫墙之内,而在民心所向。但她也知道,此刻的平静来之不易——是血洗出来的路,是算计换来的局,是无数人在黑暗中倒下,才托起这对婴孩的降生。
乳母轻手轻脚将孩子抱回暖阁。裴砚回来坐下,握住她的手:“睡一会儿。”
她闭上眼,意识渐沉。就在即将入梦之际,他忽然低语:“你说得对。名字不能背负过去。”
她没睁眼,只微微颔首。
他停顿片刻,又道:“次女的名字,我也想好了。”
她睁开一条缝。
“裴明柔。”他轻声说,“光明之柔,以安四方。”
她终于笑了。
这一笑,像是冰雪初融,像是晨光破云。
宫灯高照,雪落无声。椒房殿内,三代同处一室,帝王坐于榻畔,皇后半倚软枕,龙凤双胎安卧暖阁。铜盆里的炭火正旺,火星偶尔蹦出,落在地砖上,转瞬熄灭。
裴砚低头看她,见她睫毛轻颤,似有话说。
她果然开口:“承熙长大后,别让他走你的老路。”
他皱眉:“什么意思?”
“别让他一个人活到登顶。”她声音很轻,“别让他,连一个能信的人都没有。”
他怔住。
良久,他伸手抚过她发间那支白玉簪,指尖微颤。
“不会的。”他说,“他有你这样的母亲。”
她闭上眼,嘴角仍挂着笑。
殿外,天边泛起鱼肚白,第一缕晨光爬上宫檐,照进窗棂,落在那对襁褓之上。
裴承熙在梦中动了动嘴唇,像要说什么。
裴砚俯身靠近。
孩子没出声,只是轻轻吐出一口气,湿润的唇瓣颤了颤。
        她没应声,只将掌心贴在小腹上,感受那阵空落后的钝痛。孩子已经抱来见过一面,小小的脸皱成一团,呼吸轻得像风掠过纱帘。她用尽最后力气抬起手,系统悄然启动——目标是守在门口的小宫女。
三秒静默。
【贵妃生龙凤胎,真是天佑大周……陛下定会高兴……】
她松了口气,手指缓缓收拢。不是裴昭的人,也不是旧党残羽。这宫里,终于干净了。
“去告诉陛下,”她声音微哑,“孩子平安。”
话音落下不久,外头传来急促脚步,靴底踏在青砖上,一声比一声重。殿门被猛地推开,冷风卷着雪粒扑进来,裴砚大步跨入,玄色常服未换,袖口还沾着批阅奏折时磨出的墨渍。他一眼望向床榻,快步走到榻前,目光扫过沈知微苍白的脸,又落在她身旁两个襁褓上。
“都好?”他问,嗓音压得很低。
她点头,抬手示意乳母把孩子抱近些。他俯身看去,长子紧闭双眼,鼻梁高挺,眉心一点红痣;次女蜷着手指,轻轻一碰便攥住他的拇指不放。
裴砚怔住,喉结动了动。
“你累坏了。”他伸手替她掖了掖被角,动作笨拙却仔细。
她笑了笑,没说话。这一笑牵动唇角裂开的小口子,有些疼,但她不在乎。她看着他低头凝视孩子的侧脸,忽然道:“给他们取个名字吧。”
他没立刻答,只是盯着那对婴孩看了许久,才缓缓开口:“朕的儿子,该立为太子。”
话音落地,满殿宫人都屏住了呼吸。自开国以来,从未有双胎同诞,更无即日立储之例。可他说得平静,仿佛这不是一道惊动朝野的诏令,而是一句再自然不过的话。
“明日设祭天坛,昭告天下。”他转身对外吩咐,“礼部拟旨,立长子为太子。”
内侍领命退下。裴砚回身坐下,握住她的手:“你可愿意?”
她反握回去,指尖冰凉,却有力:“他是你的儿子,也是大周的未来。”
他笑了,眼角浮起细纹,是这些年难得的轻松。他凑近她耳边,低声道:“我想叫他‘裴昭’。”
她猛地睁眼。
那一瞬,心镜系统自动触发——目标锁定裴砚。
三秒静默。
【昭,是光,是明。我要让这个名字,从此不再代表背叛与杀戮……我要它成为新朝的开端。】
她懂了。他不是在纪念那个人,是在终结那段过往。可她仍轻轻摇头,握紧他的手:“陛下……那人的名字,不必用来镇魂。”
裴砚顿住。
她望着他,目光清明:“这孩子要承的是江山,不是仇恨。他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开始。”
殿内烛火跳了一下,映在他眸中,忽明忽暗。他沉默片刻,忽然低笑出声:“是朕执念了。”
他起身走向书案,提笔蘸墨,写下一字:**熙**。
“裴承熙。”他念出声,笔锋沉稳,“承江山之重,启太平之始。”
她望着那三个字,嘴角慢慢扬起。这一次,是真的安心了。
消息传出去不到半个时辰,宫门内外已是灯火通明。礼乐司奉命筹备祭天仪式,太常寺连夜缮写玉牒,连户部都被惊动,调拨金帛用于赏赐百官。
裴砚没有离开椒房殿。他坐在榻边,看着乳母喂奶,偶尔伸手碰碰儿子的小脸,又怕弄疼他,赶紧缩回手。沈知微靠在软垫上,看他手足无措的样子,忍不住笑:“陛下也会怕?”
“怕什么?”
“怕弄坏了他们。”
他一顿,低声说:“从前不怕。现在怕了。”
她没再问。她知道,那个曾经孤身走完夺位之路的男人,终于有了不敢失去的东西。
夜渐深,宫人们陆续退下,只留两名老嬷嬷在偏室候着。殿内安静下来,唯有婴儿细微的吮吸声和炉火噼啪作响。
裴砚忽然问:“你早就算到了,是不是?”
她不解。
“清查田。”他看向案上那张烧了一角的纸,“你在查什么?”
她沉默片刻,答:“土地兼并。豪强吞田,百姓流离,若不早治,必成大患。”
他盯着她,眼神锐利:“你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等孩子满月。”她直视他,“那时,你也该腾出手了。”
他没反对,只点了点头:“朕准你牵头。”
她微微一怔。后宫不得干政,这是祖训。可他竟亲口允了。
“你不担心我越界?”
“你若只为私利,朕第一个斩你。”他语气平淡,却字字千钧,“可你若为天下,这江山,本就该有你一半。”
她心头一震,眼底泛起薄雾。她低下头,掩去情绪,只轻轻“嗯”了一声。
外头传来更鼓,已是四更天。雪还在下,簌簌落在屋檐上,积了厚厚一层。
裴砚起身踱步至窗前,推开一条缝。寒气涌入,吹得烛火摇曳。他望着宫墙深处,忽然道:“今日之后,再无人敢动你。”
她没接话。她知道,真正的安宁不在宫墙之内,而在民心所向。但她也知道,此刻的平静来之不易——是血洗出来的路,是算计换来的局,是无数人在黑暗中倒下,才托起这对婴孩的降生。
乳母轻手轻脚将孩子抱回暖阁。裴砚回来坐下,握住她的手:“睡一会儿。”
她闭上眼,意识渐沉。就在即将入梦之际,他忽然低语:“你说得对。名字不能背负过去。”
她没睁眼,只微微颔首。
他停顿片刻,又道:“次女的名字,我也想好了。”
她睁开一条缝。
“裴明柔。”他轻声说,“光明之柔,以安四方。”
她终于笑了。
这一笑,像是冰雪初融,像是晨光破云。
宫灯高照,雪落无声。椒房殿内,三代同处一室,帝王坐于榻畔,皇后半倚软枕,龙凤双胎安卧暖阁。铜盆里的炭火正旺,火星偶尔蹦出,落在地砖上,转瞬熄灭。
裴砚低头看她,见她睫毛轻颤,似有话说。
她果然开口:“承熙长大后,别让他走你的老路。”
他皱眉:“什么意思?”
“别让他一个人活到登顶。”她声音很轻,“别让他,连一个能信的人都没有。”
他怔住。
良久,他伸手抚过她发间那支白玉簪,指尖微颤。
“不会的。”他说,“他有你这样的母亲。”
她闭上眼,嘴角仍挂着笑。
殿外,天边泛起鱼肚白,第一缕晨光爬上宫檐,照进窗棂,落在那对襁褓之上。
裴承熙在梦中动了动嘴唇,像要说什么。
裴砚俯身靠近。
孩子没出声,只是轻轻吐出一口气,湿润的唇瓣颤了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