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北狄求和,毒弩心声显杀意-《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晨光刚透进殿角,沈知微被抬进正殿时,呼吸仍有些滞涩。产后的虚弱未消,每走一步都像踩在棉絮上,但她挺直了背脊,任步辇停在御座侧畔。裴砚看了她一眼,没说话,只将手边暖炉往她方向推了半寸。

  她低头接过,指尖触到铜壁微温,不动声色地松了口气。

  今日北狄使团入宫,说是求和,送来一件“神器”为信物。朝臣们议论纷纷,说这是开国以来头一遭,北狄低头,边患可解。她听着,只觉气氛太顺,反倒不祥。

  使者一身灰褐皮袍,高鼻深目,躬身行礼,口音生硬:“大周天子仁德广布,我王愿去兵戈,永结盟好。”他挥手,两名随从抬出一具铁弩,通体乌黑,雕着狼首纹路,置于御前案上。

  “此乃‘和平弩’,射程三百步,穿甲如纸。献于陛下,以表诚心。”

  满殿皆惊。工部官员上前细看,连称精巧。礼部尚书已准备拟表,奏报四方归附之喜。

  沈知微垂眸,手指轻轻搭在膝上,掌心微微出汗。她闭了闭眼,心镜系统冷却已毕。

  就在那使者退后一步的瞬间,她悄然启动——目标锁定那具弩机。

  三秒静默。

  【射程三百步,专取帝王首级……机关一触即发,血溅五步……】

  她睫毛轻颤,随即抬起眼,唇角浮起一抹笑意,温婉如初。

  “果然非凡。”她轻声道,伸手抚过弩身,动作柔缓,“北狄能造此等利器,足见诚意。”

  她转头看向裴砚,声音柔和:“陛下,如此重礼,不如收下陈列太庙,让天下人都知道,四夷宾服,海晏河清。”

  裴砚坐在龙椅上,目光沉静,扫过那弩,又落在她脸上。两人视线相接,极短一瞬,他几不可察地点了下头。

  她收回目光,似不经意地招来内侍总管,低语几句:“贡品需登记入库,这弩拆解三件主件,另存偏库,莫与寻常兵器混放。”

  内侍总管道:“娘娘,这……是否当众拆解?”

  “不必。”她淡淡道,“既是神器,更要小心保管。弓弦易损,机括精密,若误触伤人,反失和气。”

  话合情合理,无人质疑。内侍领命而去,两名禁军上前,依令拆解。弓弦卸下,换作备用丝弦;机括中嵌入铜钉,阻其发力;箭槽内壁暗刻斜纹,确保箭矢偏移。

  整个过程不过片刻,殿中话题早已转回外交礼仪。唯有沈知微,指尖在袖中轻轻掐了一下掌心,提醒自己不能松懈。

  那使者站在殿角,目光几次扫向御案,见弩已被拆分运走,嘴角微不可察地扬了扬,眼中掠过一丝得意。

  她看见了。

  但她只是低头咳了一声,仿佛体力不支,靠向软垫。这一动,引得裴砚皱眉。

  “你不必勉强。”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压住全场喧哗。

  “臣妾无碍。”她微笑,“能亲见四海归心,是福分。”

  他说完便不再言语,但右手缓缓抚过龙椅扶手,指尖在某处顿了顿——那是他们之间才懂的信号:**你主,我守。**

  仪式继续。北狄使者呈上国书,宣读和议条款:停战五年,互开边市,遣使常驻京城。条条听来皆利,唯有一项隐晦——北狄要求大周撤出雁门关外三营驻军,理由是“避免误会”。

  沈知微听得清楚,心头一紧。

  雁门关外是边境缓冲地,三营兵马扼守要道,一旦撤离,北狄骑兵三日可达腹地。这不是求和,是试探。

  她不动声色,只在使者说到此处时,再次闭目,启动心镜——目标转为那使者本人。

  三秒静默。

  【撤军是第一步……只要他们敢应,半月后大军南下……那弩若不成,还有毒茶……】

  她猛地睁开眼,心跳几乎撞上喉头。

  但脸上依旧平静,甚至带笑:“贵使所言极是。不过军务重大,需兵部详议后再复。眼下天寒,不如先安排驿馆歇息,待明日再续商谈?”

  语气温和,却把决定权拖到了明天。

  裴砚立即接话:“准。”

  使者略显迟疑,但无法强求,只得行礼退下。

  殿门关闭那一刻,沈知微终于松开一直攥着的帕子,掌心湿了一片。

  “你还撑得住?”裴砚低声问。

  她点头:“能。”

  “你刚才……是不是听见了什么?”

  她没直接答,只道:“那弩不是用来陈列的,是冲你来的。今天若让它完整留在殿上,怕有人会忍不住试射。”

  他眼神一冷:“谁给他们的胆子?”

  “北狄王未必知情,但这位使者,绝非善类。”她顿了顿,“他还打算用毒茶,时间就在明日宴席。”

  裴砚沉默片刻,忽然道:“你为何不现在揭穿?”

  “揭穿容易,开战就快。”她望着殿外风雪,“我们现在最缺的,不是敌人,是时间。孩子刚生,新政未稳,田亩清查才刚开始。这时候打仗,百姓最先遭殃。”

  他盯着她,良久才道:“所以你调换了零件?”

  “对。明日当众试弩,它射不出十步就会断弦偏箭。他们会以为是工匠失职,不会怀疑我们识破。”她缓缓吸了口气,“等他们颜面尽失,再提撤军事宜,气势就弱了三分。”

  裴砚低笑一声:“你比朝中那些老臣想得远。”

  “我只是不想让承熙长大时,面对一个战火不断的天下。”

  提到孩子,他神情微动,但很快收敛。

  “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先让他们以为计划顺利。”她说,“等他们放松警惕,再顺藤摸瓜,查清他们在京中的联络点。这次不只是使者,背后一定有人接应。”

  他点头:“禁军由你调用,影鸦也可配合,但别冒险。”

  “我知道分寸。”

  话音未落,殿外传来脚步声,内侍匆匆进来,捧着一块木匣:“启禀陛下,娘娘,那弩的部件已入库,按您吩咐,做了标记。”

  沈知微接过,打开一看,正是那根被替换的丝弦。她指尖轻拨,弦声哑涩,根本承受不了强力拉扯。

  她合上匣子,交还内侍:“好生保管,明日要用。”

  内侍退下。

  殿内一时安静,只有炉火偶尔噼啪作响。

  裴砚忽然问:“你说他想用毒茶……可有证据?”

  “没有实证。”她坦然道,“但心声不会骗人。我可以提前安排试菜太监,也可以换掉茶具,但不能明说来源。否则,他们会反咬一口,说我们污蔑求和使团,破坏邦交。”

  “那就等。”他冷冷道,“让他们先演完这场戏。”

  她点头,正要说话,忽觉胸口一阵闷痛,像是有钝器在肋骨间碾压。产后本就虚,方才强行运用心镜两次,身体已到极限。

  她咬住内唇,没出声,只将手悄悄压在腹部。

  裴砚察觉不对,立刻起身:“传太医。”

  “不必。”她抬手拦住,“只是累了些,歇会就好。”

  “你别硬撑。”

  “我不是撑。”她抬头看他,眼神清明,“我是知道现在不能倒。只要我还坐在这里,他们就不敢轻举妄动。我一走,局面就变了。”

  他看着她,终于没再坚持,只命人加了炭盆,又亲自将暖炉移到她手边。

  她靠在软垫上,闭目养神,实则脑中飞速盘算:明日试弩、茶宴设防、三营驻军如何回应、是否该提前通知边关戒备……

  思绪翻涌,却始终有一根线牢牢牵着——不能乱,不能急,更不能让敌人看出破绽。

  不知过了多久,殿外传来更鼓声。

  她睁开眼,见裴砚仍在批阅奏折,眉头未展。

  “你去休息吧。”她说,“这里有我。”

  “你比我更需要休息。”

  “可我现在清醒。”她轻声道,“而你,已经站了一整天。”

  他抬眼看她,忽然笑了下:“什么时候起,你开始管我了?”

  “从你把江山交我一半那天起。”她也笑,“你说的,记得吗?”

  他没答,只是放下笔,走到她身边坐下。

  两人并肩而坐,殿内烛火高燃,映得龙纹屏风上的云海翻腾如活物。

  她忽然道:“明日试弩时,你离那东西远些。”

  他点头:“好。”

  “还有……若我突然咳嗽,或是碰茶杯,你就下令搜身。”

  “明白。”

  她不再多言,只静静望着殿门方向,仿佛已看到明日那一幕——弩机嘶鸣,箭矢坠地,使者脸色骤变。

  而真正的杀局,才刚刚开始。

  殿外风雪未歇,一道黑影闪过檐角,旋即消失在宫墙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