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知微的手刚握上剑柄,指节还扣着冷铁的边缘,帐外马蹄声又起。她没动,只将目光转向掀帘而入的斥候。那人脸色发青,膝盖一弯就跪了下去。
“娘娘,西线火势未熄,李将军营地粮库全毁。”
她没说话,剑也没松。
就在这时,帐门再次被推开。一道身影快步进来,脚步沉稳,衣摆不乱。来人一身黑袍,面上无饰,只在左耳垂有一枚银环,在烛光下闪了一下。她走到案前,单膝点地,双手呈上一封密函。
沈知微接过,拆开。纸面只有三行字:
“昭党残部七日前登岛。倭船靠岸,交接火油与弩机。图谋内河航道。”
她抬眼看向那女子:“你亲眼所见?”
“夜莺代号属下,奉命驻守东海暗哨。七日前亲见三艘黑帆船靠岸,卸货百箱。交接时有人高呼‘昭王千秋’。”
沈知微把信纸放下,转头唤人:“铺海防图。”
两名亲卫立刻抬来一张大幅舆图,压在沙盘四角。图上山川河流清晰,沿海标注了十余处要塞。她的手指从北往南划过,停在一处名为“老柳渡”的河口。这里水道狭窄,两侧礁石林立,寻常船只难行。
她闭上眼。
【心镜系统启动】
【目标:谍网女官】
【心声读取中……】
“属实。他们要在春汛前打通水路,运兵入漕河。”
三秒结束。她睁眼,声音很轻:“不是劫粮这么简单。他们在布局一条退路。”
帐外风声骤紧,吹得灯焰晃了几下。
裴砚这时走进来,身上还带着夜露的气息。他看了眼桌上的密报,又看向沈知微:“你说的是真的?”
“倭寇已有准备,火油、兵器都到了。裴昭的人给他们当向导,要借这条水路直扑江南漕运中枢。”
裴砚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忽然问:“你能确定位置?”
“能。”她指尖落在老柳渡,“这里的主航道被暗礁夹着,大船只能走中间二十丈宽的水道。只要沉两艘装满石料的旧船,卡住口子,他们的舰队进不来。”
“可要是他们改走别的河口呢?”
“不会。”她说,“其他水道太浅,吃水深的战船过不了。而且他们选老柳渡,是因为这里有废弃码头,方便卸兵。更重要的是——”她顿了顿,“裴昭的人熟悉这条路。当年他押送私盐,走过三次。”
裴砚沉默片刻,终于点头:“传令水师提督,调两艘旧船,装满条石,明日启程赴老柳渡。”
“不能等明日。”她说,“他们已经在路上。我们必须比他们快。”
“那你打算怎么办?”
“现在就派人去,带密令。让当地守军先把小船炸沉,堵住支流,逼他们只能走主道。等我们的船到,直接封口。”
裴砚看着她,忽然上前一步,伸手握住她执笔的手。
那只手很凉。
“朕陪你去。”
她猛地抬头。
这不是一句命令,也不是权衡利弊后的决策。这是承诺。是他在说,这一仗,他不再让她一个人扛。
她没抽回手。
就在那一刻,脑中响起冰冷的声音:
【检测到裴昭核心据点,触发“最终决战”任务】
她呼吸一顿。
这是系统第一次主动提示任务。以前它只回应使用指令,从不额外发声。
这意味着什么?
她来不及细想。裴砚已经松开手,转身下令:“调前锋营随行,备马车,一个时辰内出发。”
“陛下。”她开口,“您不能离京太久。朝中那些人,不会放过机会。”
“那就让他们闹。”他说,“我走了,你也知道怎么压住局面。再说了——”他回头看着她,“你不是一直说我该信你一次?”
她没答。
但眼神变了。
从前是防备,是试探,是步步为营的算计。现在那一层冰裂开了一道缝。
谍网女官这时低声禀报:“娘娘,岛上还有我们的人没撤回来。他们传回最后一条消息——裴昭残部不止勾结倭寇,还在招募海盗,许诺攻下江南后分城而治。”
沈知微冷笑:“他想当海上皇帝?”
“恐怕是。”
“那就别让他出海。”她说,“沉船不够,还得烧船。”
“怎么烧?”
“用火油罐。”她想起那块染血的布巾,“你们带回的火油罐上有编号,查出来历了吗?”
“查到了。是北狄商队经辽东转运的禁品,但通关文书盖的是户部侍郎周通的印。”
“又是他。”沈知微眯起眼。
周通是裴昭的暗桩,表面中立,实则一直在替他打通关防。上次科场舞弊案就牵出他的名字,但证据不足,只被申斥了事。
“把这个消息也传出去。”她说,“就说朝廷已掌握火油流向,凡是窝藏此类物资者,一律以通敌论处。”
裴砚点头:“这招能吓退一部分摇摆的商人。”
“不止商人。”她说,“还有那些等着看热闹的大人们。”
两人对视一眼,都明白对方的意思。
这场局,不只是打倭寇,更是清朝堂。
裴砚再次看向地图:“老柳渡距此八百里,快马三天。你身体撑得住吗?”
“我能走。”她说,“只要还能骑马,就能指挥。”
“好。”他伸手拍了下案角,“那就定下来。前锋营护送,水师接应,密令今夜发出。明日天亮前,我们必须动身。”
帐内一时安静。
谍网女官低头抱拳:“属下告退。”
她转身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夜色里。
沈知微走到沙盘前,重新审视老柳渡的地势。她拿起一支小旗,插在主航道中央。
“这里。”她说,“必须卡死。”
裴砚站到她身边,看着那面小旗。
“你觉得他们会派多少人?”
“不少于三千。”她说,“倭寇善水战,但不耐陆攻。他们需要裴昭的人带路,也需要内应打开城门。所以人数不会太多,但装备精良。”
“那你打算怎么守?”
“不守。”她说,“我们主动出击。等他们船队靠近,先炸礁石,激起水浪扰乱阵型,再用火船顺流冲撞。只要烧掉领航的大船,后面的就会乱。”
裴砚盯着沙盘看了很久,忽然笑了。
“你比我还狠。”
“这不是狠。”她说,“这是唯一的办法。让他们知道,犯我疆土者,哪怕逃到海上,也别想活着回去。”
他没再说话,只是伸手扶住她的肩。
很轻的一下。
但她感觉到了。
外面传来整队的号令声,士兵开始集结。马匹嘶鸣,铁甲碰撞。大战将至的气氛一点点压上来。
她拿起佩剑,系在腰间。
剑柄还是冷的。
但她手心有了温度。
裴砚最后看了眼地图,转身走向帐外。
“走吧。”他说,“该出发了。”
她跟上去,脚步稳定。
两人并肩走出中军帐,迎面是漆黑的夜空。远处营地灯火连成一片,像一条燃烧的线。
前锋营已在校场列队。马匹整齐,刀枪出鞘。
一名将领策马上前:“陛下,皇后,人马已备妥。”
裴砚翻身上马。
沈知微也上了自己的黑马。
她回头看了一眼中军帐。桌上那张海防图还在,一角被风吹得起伏。
她收回视线,勒紧缰绳。
马蹄抬起,落下。
队伍开始移动。
风从背后吹来,带着沙尘和铁锈的味道。
她抬起手,摸了摸耳侧。
系统还没恢复。
但她不需要了。
这一次,她看得清楚。
“娘娘,西线火势未熄,李将军营地粮库全毁。”
她没说话,剑也没松。
就在这时,帐门再次被推开。一道身影快步进来,脚步沉稳,衣摆不乱。来人一身黑袍,面上无饰,只在左耳垂有一枚银环,在烛光下闪了一下。她走到案前,单膝点地,双手呈上一封密函。
沈知微接过,拆开。纸面只有三行字:
“昭党残部七日前登岛。倭船靠岸,交接火油与弩机。图谋内河航道。”
她抬眼看向那女子:“你亲眼所见?”
“夜莺代号属下,奉命驻守东海暗哨。七日前亲见三艘黑帆船靠岸,卸货百箱。交接时有人高呼‘昭王千秋’。”
沈知微把信纸放下,转头唤人:“铺海防图。”
两名亲卫立刻抬来一张大幅舆图,压在沙盘四角。图上山川河流清晰,沿海标注了十余处要塞。她的手指从北往南划过,停在一处名为“老柳渡”的河口。这里水道狭窄,两侧礁石林立,寻常船只难行。
她闭上眼。
【心镜系统启动】
【目标:谍网女官】
【心声读取中……】
“属实。他们要在春汛前打通水路,运兵入漕河。”
三秒结束。她睁眼,声音很轻:“不是劫粮这么简单。他们在布局一条退路。”
帐外风声骤紧,吹得灯焰晃了几下。
裴砚这时走进来,身上还带着夜露的气息。他看了眼桌上的密报,又看向沈知微:“你说的是真的?”
“倭寇已有准备,火油、兵器都到了。裴昭的人给他们当向导,要借这条水路直扑江南漕运中枢。”
裴砚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忽然问:“你能确定位置?”
“能。”她指尖落在老柳渡,“这里的主航道被暗礁夹着,大船只能走中间二十丈宽的水道。只要沉两艘装满石料的旧船,卡住口子,他们的舰队进不来。”
“可要是他们改走别的河口呢?”
“不会。”她说,“其他水道太浅,吃水深的战船过不了。而且他们选老柳渡,是因为这里有废弃码头,方便卸兵。更重要的是——”她顿了顿,“裴昭的人熟悉这条路。当年他押送私盐,走过三次。”
裴砚沉默片刻,终于点头:“传令水师提督,调两艘旧船,装满条石,明日启程赴老柳渡。”
“不能等明日。”她说,“他们已经在路上。我们必须比他们快。”
“那你打算怎么办?”
“现在就派人去,带密令。让当地守军先把小船炸沉,堵住支流,逼他们只能走主道。等我们的船到,直接封口。”
裴砚看着她,忽然上前一步,伸手握住她执笔的手。
那只手很凉。
“朕陪你去。”
她猛地抬头。
这不是一句命令,也不是权衡利弊后的决策。这是承诺。是他在说,这一仗,他不再让她一个人扛。
她没抽回手。
就在那一刻,脑中响起冰冷的声音:
【检测到裴昭核心据点,触发“最终决战”任务】
她呼吸一顿。
这是系统第一次主动提示任务。以前它只回应使用指令,从不额外发声。
这意味着什么?
她来不及细想。裴砚已经松开手,转身下令:“调前锋营随行,备马车,一个时辰内出发。”
“陛下。”她开口,“您不能离京太久。朝中那些人,不会放过机会。”
“那就让他们闹。”他说,“我走了,你也知道怎么压住局面。再说了——”他回头看着她,“你不是一直说我该信你一次?”
她没答。
但眼神变了。
从前是防备,是试探,是步步为营的算计。现在那一层冰裂开了一道缝。
谍网女官这时低声禀报:“娘娘,岛上还有我们的人没撤回来。他们传回最后一条消息——裴昭残部不止勾结倭寇,还在招募海盗,许诺攻下江南后分城而治。”
沈知微冷笑:“他想当海上皇帝?”
“恐怕是。”
“那就别让他出海。”她说,“沉船不够,还得烧船。”
“怎么烧?”
“用火油罐。”她想起那块染血的布巾,“你们带回的火油罐上有编号,查出来历了吗?”
“查到了。是北狄商队经辽东转运的禁品,但通关文书盖的是户部侍郎周通的印。”
“又是他。”沈知微眯起眼。
周通是裴昭的暗桩,表面中立,实则一直在替他打通关防。上次科场舞弊案就牵出他的名字,但证据不足,只被申斥了事。
“把这个消息也传出去。”她说,“就说朝廷已掌握火油流向,凡是窝藏此类物资者,一律以通敌论处。”
裴砚点头:“这招能吓退一部分摇摆的商人。”
“不止商人。”她说,“还有那些等着看热闹的大人们。”
两人对视一眼,都明白对方的意思。
这场局,不只是打倭寇,更是清朝堂。
裴砚再次看向地图:“老柳渡距此八百里,快马三天。你身体撑得住吗?”
“我能走。”她说,“只要还能骑马,就能指挥。”
“好。”他伸手拍了下案角,“那就定下来。前锋营护送,水师接应,密令今夜发出。明日天亮前,我们必须动身。”
帐内一时安静。
谍网女官低头抱拳:“属下告退。”
她转身离去,身影很快消失在夜色里。
沈知微走到沙盘前,重新审视老柳渡的地势。她拿起一支小旗,插在主航道中央。
“这里。”她说,“必须卡死。”
裴砚站到她身边,看着那面小旗。
“你觉得他们会派多少人?”
“不少于三千。”她说,“倭寇善水战,但不耐陆攻。他们需要裴昭的人带路,也需要内应打开城门。所以人数不会太多,但装备精良。”
“那你打算怎么守?”
“不守。”她说,“我们主动出击。等他们船队靠近,先炸礁石,激起水浪扰乱阵型,再用火船顺流冲撞。只要烧掉领航的大船,后面的就会乱。”
裴砚盯着沙盘看了很久,忽然笑了。
“你比我还狠。”
“这不是狠。”她说,“这是唯一的办法。让他们知道,犯我疆土者,哪怕逃到海上,也别想活着回去。”
他没再说话,只是伸手扶住她的肩。
很轻的一下。
但她感觉到了。
外面传来整队的号令声,士兵开始集结。马匹嘶鸣,铁甲碰撞。大战将至的气氛一点点压上来。
她拿起佩剑,系在腰间。
剑柄还是冷的。
但她手心有了温度。
裴砚最后看了眼地图,转身走向帐外。
“走吧。”他说,“该出发了。”
她跟上去,脚步稳定。
两人并肩走出中军帐,迎面是漆黑的夜空。远处营地灯火连成一片,像一条燃烧的线。
前锋营已在校场列队。马匹整齐,刀枪出鞘。
一名将领策马上前:“陛下,皇后,人马已备妥。”
裴砚翻身上马。
沈知微也上了自己的黑马。
她回头看了一眼中军帐。桌上那张海防图还在,一角被风吹得起伏。
她收回视线,勒紧缰绳。
马蹄抬起,落下。
队伍开始移动。
风从背后吹来,带着沙尘和铁锈的味道。
她抬起手,摸了摸耳侧。
系统还没恢复。
但她不需要了。
这一次,她看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