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盛世长歌?万世基业传-《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书声从宫墙外隐隐传来,像春风吹过麦田。沈知微站在大殿高台之上,手还扶着铁锹的柄,指尖沾着黄土。她没有动,只是望着远处新立的学堂轮廓,耳边是百姓齐声呼喊的“女子当学”。

  裴砚走到她身边,接过她手中的铁锹,轻轻放在一旁。

  “该回了。”他说。

  她点头,将袖中凤印握紧了些,转身随他步入正殿。阳光落在青石阶上,映出两人并行的身影。

  今日是皇长子首次在百官面前捧玺宣誓的日子。大殿内已备好礼器,玉玺置于红绸托盘中央,四周焚香缭绕。文武官员分列两旁,静候帝后入座。

  沈知微坐于凤位,目光扫过殿中。她在人群中看到了王令仪,对方微微低头,神情恭敬。惠妃也在,垂着眼,不再有往日倨傲。

  一切已不同。

  钟鼓声起,皇长子从侧门走入。他穿着明黄蟒袍,头戴束发金冠,双手捧着一方锦盒,步伐缓慢却坚定。可当他走到大殿中央时,脚步忽然停了一下。

  他的手在抖。

  沈知微起身走下台阶。她没有责备,也没有催促,只是一步步走近儿子。

  孩子抬起头,眼里有慌乱,也有倔强。

  她伸手覆上他握盒的手背,掌心传去温度。“这盒子不重。”她说,“里面装的不是权,是责任。”

  少年咬住嘴唇,点了点头。

  裴砚也走了下来,站到他们身旁。他弯下腰,让视线与儿子平齐。“朕十三岁那年,第一次执笔批奏折,手抖得写不成字。”他说,“你母后告诉我一句话——治国不是压人,是护人。”

  他指向殿外。“刚才你在路上听到的读书声,就是民心。只要记得为这些人活着,你就不会走错。”

  少年深吸一口气,重新挺直脊背。

  他走上高台,双膝跪地,打开锦盒,露出那方传国玉玺。他声音清亮:“父皇、母后,儿臣今日立誓,必守江山社稷,不负列祖列宗,不负万民所托!”

  满殿寂静。

  片刻后,裴砚上前扶起他,一手搭在他肩上。沈知微也走上来,轻轻抚了抚他的头顶。

  “记住今天的话。”她说,“不是说给百官听的,是说给你自己听的。”

  少年郑重地点头。

  文武百官依次上前,向皇长子行礼。这是储君之礼,也是未来的君臣之约。

  礼毕,群臣退至殿外等候训示。大殿内只剩下三人。

  沈知微望向窗外。城南方向仍有诵读声随风飘来,一声接一声,连成一片。她想起那个叫柳含春的女孩,想起她念诗时颤抖又坚定的声音。

  “我们做的这些事,”她轻声说,“二十年后才会真正见效。”

  裴砚握住她的手。“那就让他们从现在开始等。”

  少年站在他们身后,看着父母并肩而立的背影。他忽然开口:“母后,我也想去学堂看看。”

  沈知微回头看他。

  “不是以皇子的身份,是以学生。”他说,“我想知道她们读什么,怎么想问题。”

  她笑了。“明日就安排。你可以和柳含春同席听课。”

  少年眼睛亮了一下,随即收敛神色,认真点头。

  这时,一名内侍快步进来,在殿门口跪下:“启禀陛下,北疆急报——沈清瑶被俘后押入狄营,拒不归降,昨夜绝食身亡。”

  殿内一时无声。

  沈知微没有意外。那个人,骨子里比谁都骄傲,哪怕走错了路,也不会低头求生。

  她只问了一句:“遗体可寻?”

  “已被火化,灰烬撒于荒原。”

  她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已平静。“派人去收拢残部,安置流民。另,立碑一座,不刻名,只写‘误入歧途者’五字。”

  内侍领命退下。

  裴砚看了她一眼。他知道她在想什么。那个女人曾害她至死,也曾搅动朝局动荡。可如今,一切都成了过去。

  “旧账清了。”他说。

  “是。”她答,“该往前走了。”

  少年静静听着,没说话。但他记住了母亲处理仇敌的方式——不泄愤,不张扬,只留一道底线。

  这才是真正的掌权者姿态。

  香炉中的烟缓缓升起,绕过梁柱,缠上匾额上的“正大光明”四字。

  沈知微拉着裴砚的手走到高台边缘。外面是整座宫城,再远处是京城街巷,百姓往来,书声不绝。

  “你说过要共守江山。”她看着远方,“现在,它真的活了。”

  他反握紧她的手。“你也说过,不想只做个皇后。”

  “我不想。”她说,“我想做这个时代的一部分。”

  少年走上前,站到他们中间。三人并肩而立,面向宫门之外。

  这一刻,没有诏书,没有仪式,也没有钟鼓齐鸣。只有风穿过廊柱,带着外面世界的气息吹拂而来。

  一名小宦官匆匆跑进殿内,手里抱着一幅卷轴。“陛下,这是工部刚送来的天下舆图,已按新政划区分好州县,新增女子学堂七十三所,皆标于图上。”

  裴砚接过地图,展开在案几上。山河纵横,道路交错,密密麻麻的小点标注着各地学堂数目。

  沈知微俯身细看。她手指滑过江南一带,停在一个标记上。“这里,明年要增设医女班。”

  “准。”裴砚提笔在一旁写下批注。

  少年也凑近来看。“父皇,儿臣想亲自巡查三州学堂,带回实情再议课纲。”

  “去吧。”裴砚点头,“带上你的老师,但不要带仪仗。”

  “儿臣明白。”

  沈知微直起身,望向殿外。一群女童正从宫墙外经过,手里抱着书本,边走边背诵《千字文》。她们的声音清脆响亮,穿透晨光。

  她转头对裴砚说:“我们的孩子出生在一个不一样的天下。”

  他看着她,眼神温柔。“因为你改变了它。”

  她没说话,只是把手放进他掌心。

  少年站在他们身后,看着父母交握的手,又低头看向地图上那一片片红色标记。

  那是新生的痕迹。

  风掀动地图一角,恰好落在“京师女子第一学堂”的位置。

  沈知微伸手压住图纸边缘。

  她的手指稳稳地按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