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缓缓起身,手肘撑在床沿,呼吸平缓。
昨夜内侍报来的消息还在耳边——林嫔侍身边的人招了,说有人在外联络北地商队。这事她没声张,只让雪青压住口风。现在不是追查的时候,今天是祭天大典,举国瞩目,一步都不能错。
她换上玄底金纹的礼服,凤冠沉稳地戴在发髻上,垂旒遮住眉眼。镜中人不再藏锋,也不再试探,她是皇后,是这个国家的主母。
裴砚来得准时。他站在殿门口,一身帝袍未加繁饰,却自有威势。两人对视一眼,没有多话。他知道她昨夜没睡好,她也知道他一夜未合眼处理奏报。
“走吧。”他说。
他们共乘御辇出宫。百姓挤在街道两边,起初没人说话。有老人拄着拐杖站着,眼神里带着犹豫。前几日宫里的事传得快,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皇后狠毒,用计害人滑胎;有人说这是清理内患,早该如此。
御辇缓缓前行。沈知微抬手掀开帘子一角,露出面容。她不笑,只是静静看着人群。裴砚也抬手,示意禁军退开三尺。
百姓离得近了,看得清楚。帝妃并坐,肩并肩,目光相接时有一瞬的停顿。那不是演的,是长久相处才有的默契。
一位老妇人忽然跪下,喊了一声:“明君贤后!”
这一声像打开了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跪下来,有人举着手臂,有人高呼万岁。声音从一条街传到另一条街,最后整座城都在回响。
天地坛前,香火缭绕。钦天监官员早已候在观星台下。少监低头站着,手里攥着一份星图,指尖微微发抖。
沈知微经过观星台时脚步没停,但她启用了心镜系统。三秒内,她听见那个少监的心声:“只要不说凤星同辉,她终究只是宠妃。”
她收回视线,走到裴砚身边,低声说了句:“今夜星轨会偏移半寸,延半个时辰行礼更妥。”
裴砚看了她一眼,点头。他没问为什么,也没让人去核对天文记录。他下令推迟仪式。
众臣面面相觑。有人想反对,但没人敢开口。皇帝已经发话,谁还能质疑?
半个时辰过去,天色渐暗,星辰浮现。紫微帝星高悬中天,旁边一颗明亮的星缓缓升起,与之并列,光辉交映。
钦天监正使抬头望着天空,脸色变了。他猛地转身,一把夺过少监手中的星图,打开一看,果然画的是“帝星独耀”。
他当众将星图扔进火盆。火焰腾起,烧毁了伪造的记录。
“天命昭然!”他跪倒在地,声音发颤,“紫微帝星与凤星同辉,此乃帝后共治之兆!千秋万代,山河永驻!”
百官齐刷刷跪下,齐声高呼:“恭贺陛下!恭贺皇后!”
祭礼继续进行。祝文诵读完毕,裴砚执起沈知微的手,引她登上主祭台右侧。那里历来只有帝王一人站立。
底下有人皱眉。一位宗室老臣站在队列末尾,低声道:“妇人干政,岂合礼法?”
这话没传远,但还是被听见了。
裴砚转过身,面对苍天,声音洪亮:“朕与皇后,同心同德,同治同守。今日祭天,非为一人祈福,乃为山河永驻千秋!”
他顿了顿,松开右手,又紧紧握住她的左手。这一次,他转向她,声音放低,却清晰可闻:
“此生不负。”
台下一片寂静。随即,百姓爆发出震天的欢呼。旗帜挥舞,锣鼓齐鸣。有人喊“明君贤后”,有人哭着叩头。
沈知微站在台上,手被他握得很紧。她没动,也没有回应誓言。但她知道,这一刻会被记入史册。不是因为她用了什么手段,不是因为她赢了哪一场斗,而是因为她站在这里,和他一起,接受天下人的敬拜。
仪式结束,红毯从祭台一直铺到宫门。帝妃携手走下台阶,步伐一致,没有快慢。
沿途百姓仍在高呼。孩子被大人抱起来看,老人流着眼泪挥手。一个穿粗布衣裳的小女孩挤到前排,手里捧着一束野花,颤抖着递上来。
沈知微停下脚步,接过花。那花很普通,是路边常见的蓝紫色小花,连名字都叫不上来。
她弯腰,把花插进小女孩的发间。小女孩愣住了,眼泪一下子涌出来。
周围的人安静了一瞬。
沈知微直起身,继续往前走。她的手依然在裴砚掌中,稳固如初。
回到皇城范围,仪仗解散,百姓被引导离开。钦天监正使亲自送来最终星象记录,盖了印,呈给裴砚。
“自今日起,”他说,“史官将记:癸亥年冬月十八,帝后同祭天地,紫微凤星并耀于中天,其光亘古未有。”
裴砚接过文书,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沈知微站在一旁,目光扫过广场。血迹已经洗去,昨夜那场风波留下的痕迹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记忆——万人拥戴,天地同庆。
她袖中的玉簪贴着手腕,冰凉依旧。但她不再靠它提醒自己是谁。她就是她,不需要任何外物证明。
裴砚看了她一眼。“累了吗?”
“不累。”她说。
“那陪我去趟乾清殿。北地刚送来文书,说是想谈点事。”
她点头,跟在他身侧。
两人并肩走入宫门时,阳光正好照在汉白玉阶上。影子拉得很长,叠在一起,分不清彼此。
一名内侍匆匆迎上来,在裴砚耳边低语几句。裴砚脚步没停,只淡淡应了声“知道了”。
沈知微听见了那句话。
她说:“让他们等一会儿。”
裴砚侧头看她。
她继续往前走,声音平静:“先把今天的礼服换了。然后再谈别的。”
        昨夜内侍报来的消息还在耳边——林嫔侍身边的人招了,说有人在外联络北地商队。这事她没声张,只让雪青压住口风。现在不是追查的时候,今天是祭天大典,举国瞩目,一步都不能错。
她换上玄底金纹的礼服,凤冠沉稳地戴在发髻上,垂旒遮住眉眼。镜中人不再藏锋,也不再试探,她是皇后,是这个国家的主母。
裴砚来得准时。他站在殿门口,一身帝袍未加繁饰,却自有威势。两人对视一眼,没有多话。他知道她昨夜没睡好,她也知道他一夜未合眼处理奏报。
“走吧。”他说。
他们共乘御辇出宫。百姓挤在街道两边,起初没人说话。有老人拄着拐杖站着,眼神里带着犹豫。前几日宫里的事传得快,说什么的都有。有人说皇后狠毒,用计害人滑胎;有人说这是清理内患,早该如此。
御辇缓缓前行。沈知微抬手掀开帘子一角,露出面容。她不笑,只是静静看着人群。裴砚也抬手,示意禁军退开三尺。
百姓离得近了,看得清楚。帝妃并坐,肩并肩,目光相接时有一瞬的停顿。那不是演的,是长久相处才有的默契。
一位老妇人忽然跪下,喊了一声:“明君贤后!”
这一声像打开了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跪下来,有人举着手臂,有人高呼万岁。声音从一条街传到另一条街,最后整座城都在回响。
天地坛前,香火缭绕。钦天监官员早已候在观星台下。少监低头站着,手里攥着一份星图,指尖微微发抖。
沈知微经过观星台时脚步没停,但她启用了心镜系统。三秒内,她听见那个少监的心声:“只要不说凤星同辉,她终究只是宠妃。”
她收回视线,走到裴砚身边,低声说了句:“今夜星轨会偏移半寸,延半个时辰行礼更妥。”
裴砚看了她一眼,点头。他没问为什么,也没让人去核对天文记录。他下令推迟仪式。
众臣面面相觑。有人想反对,但没人敢开口。皇帝已经发话,谁还能质疑?
半个时辰过去,天色渐暗,星辰浮现。紫微帝星高悬中天,旁边一颗明亮的星缓缓升起,与之并列,光辉交映。
钦天监正使抬头望着天空,脸色变了。他猛地转身,一把夺过少监手中的星图,打开一看,果然画的是“帝星独耀”。
他当众将星图扔进火盆。火焰腾起,烧毁了伪造的记录。
“天命昭然!”他跪倒在地,声音发颤,“紫微帝星与凤星同辉,此乃帝后共治之兆!千秋万代,山河永驻!”
百官齐刷刷跪下,齐声高呼:“恭贺陛下!恭贺皇后!”
祭礼继续进行。祝文诵读完毕,裴砚执起沈知微的手,引她登上主祭台右侧。那里历来只有帝王一人站立。
底下有人皱眉。一位宗室老臣站在队列末尾,低声道:“妇人干政,岂合礼法?”
这话没传远,但还是被听见了。
裴砚转过身,面对苍天,声音洪亮:“朕与皇后,同心同德,同治同守。今日祭天,非为一人祈福,乃为山河永驻千秋!”
他顿了顿,松开右手,又紧紧握住她的左手。这一次,他转向她,声音放低,却清晰可闻:
“此生不负。”
台下一片寂静。随即,百姓爆发出震天的欢呼。旗帜挥舞,锣鼓齐鸣。有人喊“明君贤后”,有人哭着叩头。
沈知微站在台上,手被他握得很紧。她没动,也没有回应誓言。但她知道,这一刻会被记入史册。不是因为她用了什么手段,不是因为她赢了哪一场斗,而是因为她站在这里,和他一起,接受天下人的敬拜。
仪式结束,红毯从祭台一直铺到宫门。帝妃携手走下台阶,步伐一致,没有快慢。
沿途百姓仍在高呼。孩子被大人抱起来看,老人流着眼泪挥手。一个穿粗布衣裳的小女孩挤到前排,手里捧着一束野花,颤抖着递上来。
沈知微停下脚步,接过花。那花很普通,是路边常见的蓝紫色小花,连名字都叫不上来。
她弯腰,把花插进小女孩的发间。小女孩愣住了,眼泪一下子涌出来。
周围的人安静了一瞬。
沈知微直起身,继续往前走。她的手依然在裴砚掌中,稳固如初。
回到皇城范围,仪仗解散,百姓被引导离开。钦天监正使亲自送来最终星象记录,盖了印,呈给裴砚。
“自今日起,”他说,“史官将记:癸亥年冬月十八,帝后同祭天地,紫微凤星并耀于中天,其光亘古未有。”
裴砚接过文书,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沈知微站在一旁,目光扫过广场。血迹已经洗去,昨夜那场风波留下的痕迹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的记忆——万人拥戴,天地同庆。
她袖中的玉簪贴着手腕,冰凉依旧。但她不再靠它提醒自己是谁。她就是她,不需要任何外物证明。
裴砚看了她一眼。“累了吗?”
“不累。”她说。
“那陪我去趟乾清殿。北地刚送来文书,说是想谈点事。”
她点头,跟在他身侧。
两人并肩走入宫门时,阳光正好照在汉白玉阶上。影子拉得很长,叠在一起,分不清彼此。
一名内侍匆匆迎上来,在裴砚耳边低语几句。裴砚脚步没停,只淡淡应了声“知道了”。
沈知微听见了那句话。
她说:“让他们等一会儿。”
裴砚侧头看她。
她继续往前走,声音平静:“先把今天的礼服换了。然后再谈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