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北狄求和亲?知微选才女代嫁-《读心皇后:庶女逆袭凤鸣九天》

  裴砚将北地送来的文书搁在案上,指尖轻点几下。沈知微刚换下祭天的礼服,外袍还未脱,便听见内侍通传北狄使者已在殿外候着。

  她停下脚步,站在屏风旁,听裴砚说:“来得倒是快。”

  她没接话,只整了整袖口,径直走向乾清殿。殿门开启时,冷风卷着雪粒扑进来,那使者跪在阶下,披着厚实貂裘,头低着,姿态恭敬。

  裴砚坐于龙椅之上,声音不高:“北狄新王遣你前来,所为何事?”

  使者抬头,面容冷硬,却挤出一笑:“敝国新主登位,愿与大周修好。特请陛下赐婚,许一位公主远嫁,结两国之盟。”

  殿内寂静。

  沈知微立于侧后方,不动声色地靠近几步。她闭眼一瞬,心镜系统悄然启动。三秒内,她听见那使者心底的声音——“只要娶得大周公主,便可入京探查虚实”。

  她睁开眼,神色未变。

  裴砚冷笑一声:“公主皆朕骨肉,岂能远赴边荒?你们是求和,还是索贡?”

  使者额头触地:“臣不敢。然若无姻亲为凭,我国上下难信大周诚意。边境兵马已备,只待一令。”

  威胁之意,藏于谦辞之下。

  沈知微上前一步,声音平缓:“陛下,公主不可轻动。但邦交之道,不在名分,而在实利。”

  裴砚看向她。

  她继续道:“可择贤女赐姓皇族,封为郡主,代公主出嫁。礼制不废,体面不失,亦可安北狄之心。”

  裴砚沉默片刻,目光扫过使者:“你觉得如何?”

  使者一怔,显然未料到此策。他嘴上应承:“若天朝有此美意,敝国自当敬受。”心里却飞快盘算——“庶女代嫁?倒更易掌控……”

  沈知微捕捉到那一闪而过的念头,唇角微压。

  裴砚终是点头:“准奏。人选由皇后拟定,三日内定夺。”

  使者退下后,裴砚问:“你心中可有人选?”

  “我去女学看看。”她说。

  次日清晨,沈知微换了一身素色衣裙,未带仪仗,只携两名女官前往京畿女学。守门人见她无牌无符,正要阻拦,她取出凤印令牌,淡淡道:“不必惊动官员,我只听一堂课。”

  女学讲堂中,学子济济。先生出题《边塞与民生》,命众人当场作赋。

  纸笔分发下去,墨香渐起。

  有人写胡马南侵之苦,有人叹戍卒离乡之悲,字句工整,却缺少锐气。唯有一女子坐在角落,布衣荆钗,执笔如刀,落字铿锵。

  沈知微踱步至其身后,见纸上写道:“和亲非屈辱,乃教化之始。以礼制夷,方可化干戈为玉帛;以文化俗,方能使远人归心。”

  她驻足良久。

  赋毕,先生点评,众人都望向那位女子。她起身行礼,声音清晰:“学生陈氏,家父为县学教谕。今日所言,出自本心。”

  沈知微启用心镜系统,在她抬头瞬间读取心声——“愿为天下女子开一条路。”

  她转身对女官道:“就是她。”

  三日后,陈氏被接入宫中。宗室中有老妇私下议论:“庶女代嫁,成何体统?”也有人说:“皇后这是安插自己人,图谋深远。”

  流言传到凤仪宫,沈知微只吩咐一句:“召陈氏入宫训礼,全程公开。”

  训练首日,内廷老嬷嬷故意刁难,命她连跪半个时辰,又让她背诵三百条宫规。

  陈氏额头沁汗,膝盖发抖,却始终未吭一声。

  沈知微到场时,正见她扶墙起身,手肘撑地,咬牙站直。

  “疼吗?”沈知微问。

  “忍得住。”她答。

  “你知道我要你做什么吗?”

  “不是去当妾,是去当使臣。”陈氏抬头,“带着盟约,带着规矩,带着大周的脸面。”

  沈知微点头。当晚,她亲自授课,逐条讲解宫廷礼仪,不说繁文缛节,只讲应对分寸。

  “见君不卑,遇权不惧。你要让他们知道,大周送出的女子,不是用来讨好的,是用来立威的。”

  半月过去,陈氏已能从容应对各色仪典。沈知微命人取出一份文书,封面无字,内页却是她亲手拟定的《和亲书》。

  书中明列:两国互市通商,设关卡征税;互派学使,传播典籍;边境各退三十里,共建巡防营;若有战事,须先遣使通告。

  “这不是婚书。”沈知微将文书交到她手中,“是盟约。你带到北狄,当众宣读,一字不许改。”

  陈氏双手接过,重重点头。

  临行前夜,沈知微召她入内殿。殿中无他人,只有烛火摇曳。

  她从发间取下一支白玉簪,递给陈氏:“这支簪子,我戴了三年。今日给你,不是为了像我,而是为了记住——你代表的不是某个人,是这个国家能不能挺直腰说话。”

  陈氏接过,指尖微颤。

  “我会让北狄知道,”她说,“大周的女子,也能定邦交。”

  沈知微看着她,终于露出一丝笑意。

  翌日清晨,宫门大开。圣旨宣读完毕,陈氏正式录入宗籍,赐名“沈婉”,封和硕郡主,享郡主仪仗。

  送嫁队伍列于朱雀门外,红绸铺地,鼓乐齐鸣。百姓围观,有人惊叹:“原来庶女也能封郡主?”

  沈婉身穿大红嫁衣,头戴金冠,肩披锦缎披风。她回头望向宫城高墙,深深拜下三拜。

  沈知微立于城楼之上,目送她登上马车。

  车队启动,缓缓前行。风吹起她的披风,猎猎作响。

  一名女官递上文书:“北狄使者已签押《和亲书》,副本在此,请您过目。”

  沈知微接过,一页页翻看,确认无误后,盖上凤印,封入匣中。

  她走到窗前,天边初阳升起,照在宫殿檐角。远处传来钟声,一声接着一声。

  她将玉匣交给侍卫:“送往兵部存档,另抄三份,分别送至礼部、户部、枢密院。”

  侍卫领命而去。

  她站在原地,手指轻轻抚过窗棂。外面的世界正在变化,有些事已经无法回头。

  这时,一名内侍急步而来,在门外跪报:“东南急件,八百里加急,谍网密信已至乾清殿,请皇后示下。”

  沈知微转身,披上外袍。

  她走出凤仪宫时,晨光正斜照在汉白玉阶上。台阶边缘有一片薄冰,被阳光映出细碎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