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侍的脚步声刚消失在御书房外,宫道上的风就卷起了地上的落叶。王令仪站在廊下,手里攥着一道朱批文书,指节微微发白。
她没等多久,一队巡防太监从东侧角门转过,见到她手中的令牌,低头行礼后迅速退开。她抬脚迈步,裙摆扫过青石接缝处的细灰,直奔内务府库房而去。
库房建在偏殿后巷,三面环墙,只有一扇铁皮包边的木门通向主道。门口两名守卫见是贵妃驾到,慌忙跪地。王令仪没停步,径直推门而入。
屋内光线昏暗,几排高架堆满绸缎、药材、香料。空气中飘着陈年木头和干草药混杂的气息。她挥手示意随行女官点灯,火折子“啪”地一声划亮,烛光映出墙上挂着的出入登记簿。
“调近三个月所有出库记录。”她开口,声音不高,却压住了屋里的杂音。
女官应声上前,翻找账册。王令仪走到靠北墙的柜架前,手指抚过一格标着“紫河车”的小抽屉。里面只剩半盒粉末,封口纸已经泛黄。
“这个月初七,又支出去三两?”她问。
掌事太监紧跟在后,躬身答道:“回娘娘,照例送去冷宫偏殿做熏室之用,驱虫避秽。”
“冷宫偏殿?”王令仪回头,“那地方塌了屋顶,三年没人进去过。”
太监脸上闪过一丝僵硬:“……规矩如此,每年春祭前都要清一遍旧物,以防积毒。”
王令仪不接话,转身走向登记台。女官已找出账本,翻开一页递给她。她低头细看,眉心慢慢皱起。
连续三个月,初七那天都有“紫河车三两、冰片五钱”调出,用途一栏统一写着“净室驱秽”。但接收人签名潦草,像是随便画了个钩。
她合上账本,对女官说:“去库里查实物存量,把这三个月同类药材的入库单也拿来。”
女官领命而去。掌事太监站在原地,手垂在袖中,指尖轻轻抖了一下。
王令仪不动声色走到窗边,那里放着一个铜秤。她拿起秤砣掂了掂,又翻开旁边一本旧册子。上面记录着去年冬季的损耗清单,其中一笔写着:“紫河车霉变报废,计四斤六两。”
她盯着那行字看了几秒,忽然转身问:“去年报废四斤六两,今年前三个月又支出去九两,库里还能剩多少?”
太监迟疑一瞬:“这……得再核对。”
“那就现在核。”她说完,不再看他,而是走到门口,亲自监督女官清点库存。
一炷香后,数据报上来:紫河车现存不足一两,远不够支撑每月调拨。冰片同样短缺严重,账面比实际多出近半。
王令仪站在库房中央,目光落在掌事太监脸上。
“你说送去冷宫,可那边连门锁都锈死了。你让人怎么进去熏屋子?”
太监低头:“许是……老规矩忘了改。”
“规矩能忘三年?”她逼近一步,“还是你觉得,没人会查?”
太监额头渗出汗珠:“奴才不敢。只是按上头吩咐办事,不敢多问。”
“上头?”王令仪冷笑,“谁给你的权,每个月固定日子往外送药?”
“这……”他嘴唇动了动,没说出话。
王令仪盯着他,脑中默念口诀。冰冷的声音在她脑海响起:“心镜系统激活,剩余使用次数:九。”
她凝神三秒,目光锁住对方眼睛。
一道念头如针扎般刺进她的意识——“这毒线,莫要被查出来。”
她心头一震,面上却纹丝未动。
收回视线,她淡淡道:“这批货既然已经送出,立刻追回来。冷宫那边的调度全部暂停,所有相关物资封存待查。”
太监脸色微变:“娘娘,这不合流程……若上面问责——”
“我来担。”她打断,“从今天起,凡是涉及冷宫的出库单,必须由我亲批。你若觉得难做,现在就可以换人。”
太监闭了嘴,低头应是。
王令仪转身对女官下令:“把这三个月所有与冷宫有关的调货单全部抄录备份,原件封箱,贴我私印。另外,派人去查那间偏殿最近有没有人进出痕迹。”
女官领命记下。
她最后扫了一眼库架,脚步朝门外走去。走出几步,忽又停下。
“对了。”她回头,“你们这儿管鸽舍吗?”
太监一愣:“回娘娘,鸽舍归巡城营统管,但我们负责喂食登记。”
“最近有黑羽鸽飞出去?”
“前日傍晚有一只,说是往北城方向去了。”
王令仪眼神微动,没再多问,抬脚离开。
身后,掌事太监立在原地,直到她的身影完全消失,才缓缓抬起手,擦去额角冷汗。
他快步走到角落一个暗格前,抽出一张空白纸条,提笔写下几个字,塞进一个小竹筒里。随后悄悄打开后窗,将竹筒放进一只灰羽鸽的腿环中,放飞出去。
那鸽子扑棱着翅膀,掠过宫墙,朝着西市方向飞去。
王令仪走出内务府大门时,天色已暗。她站在台阶上,望着远处宫灯次第亮起。
一名贴身女官靠近:“娘娘,要不要现在就禀报皇后?”
“不急。”她说,“这事还没到摊牌的时候。”
“可刚才您读到了他的心声,确实是往坏处走的路子。”
“我知道。”王令仪握紧手中账册,“但现在揭出来,只会打草惊蛇。我们要等他们自己把线拉出来。”
女官点头:“那接下来怎么办?”
“盯住西市布庄。”她说,“还有那个送信的陶器摊。另外,查查礼部尚书府最近有没有私下接触内务府的人。”
“会不会太险?万一他们察觉——”
“只要他们还在动,就有破绽。”王令仪目光沉定,“我不怕他们藏,就怕他们不动。”
她转身登上轿辇,帘子落下前,低声补了一句:“明天午时,我要人在西市布庄前后都布好眼线。”
轿辇启动,缓缓前行。
宫道另一头,掌事太监站在偏门阴影里,目送轿影远去。他掏出怀中一块铜牌,摩挲片刻,塞进墙缝。
一块青砖松动了一下,随即恢复原样。
夜风穿过长廊,吹熄了库房门口的灯笼。
屋内一片漆黑,只有登记簿摊开在桌上,那行“冷宫偏殿”的字样,在残光中模糊不清。
王令仪回到居所,将账册锁进柜中。她坐在灯下,取出一张白纸,开始列人名。
第一个写的是“掌事太监赵德安”。
第二个是“礼部文书房张启”。
第三个是“西市布庄掌柜周茂”。
她停笔片刻,又添上一行:“陶器摊贩,姓名不详,常穿灰褐短衣,每日辰时出摊,午时收摊。”
写完,她吹灭蜡烛,屋里陷入黑暗。
窗外,一轮瘦月挂在檐角。
她没有睡,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传来轻微响动。
她睁开眼,听见脚步声由远及近,在门外停下。
女官低声问:“谁?”
外面人答:“巡夜的,例行巡查。”
王令仪没出声,只把手伸进袖中,握住一把薄刃小刀。
脚步声又响了几下,渐渐远去。
她松开刀柄,重新闭眼。
屋外,一片寂静。
但就在她看不见的地方,一条细绳正从宫墙外悄悄攀上屋檐,末端绑着一个小布包。
        她没等多久,一队巡防太监从东侧角门转过,见到她手中的令牌,低头行礼后迅速退开。她抬脚迈步,裙摆扫过青石接缝处的细灰,直奔内务府库房而去。
库房建在偏殿后巷,三面环墙,只有一扇铁皮包边的木门通向主道。门口两名守卫见是贵妃驾到,慌忙跪地。王令仪没停步,径直推门而入。
屋内光线昏暗,几排高架堆满绸缎、药材、香料。空气中飘着陈年木头和干草药混杂的气息。她挥手示意随行女官点灯,火折子“啪”地一声划亮,烛光映出墙上挂着的出入登记簿。
“调近三个月所有出库记录。”她开口,声音不高,却压住了屋里的杂音。
女官应声上前,翻找账册。王令仪走到靠北墙的柜架前,手指抚过一格标着“紫河车”的小抽屉。里面只剩半盒粉末,封口纸已经泛黄。
“这个月初七,又支出去三两?”她问。
掌事太监紧跟在后,躬身答道:“回娘娘,照例送去冷宫偏殿做熏室之用,驱虫避秽。”
“冷宫偏殿?”王令仪回头,“那地方塌了屋顶,三年没人进去过。”
太监脸上闪过一丝僵硬:“……规矩如此,每年春祭前都要清一遍旧物,以防积毒。”
王令仪不接话,转身走向登记台。女官已找出账本,翻开一页递给她。她低头细看,眉心慢慢皱起。
连续三个月,初七那天都有“紫河车三两、冰片五钱”调出,用途一栏统一写着“净室驱秽”。但接收人签名潦草,像是随便画了个钩。
她合上账本,对女官说:“去库里查实物存量,把这三个月同类药材的入库单也拿来。”
女官领命而去。掌事太监站在原地,手垂在袖中,指尖轻轻抖了一下。
王令仪不动声色走到窗边,那里放着一个铜秤。她拿起秤砣掂了掂,又翻开旁边一本旧册子。上面记录着去年冬季的损耗清单,其中一笔写着:“紫河车霉变报废,计四斤六两。”
她盯着那行字看了几秒,忽然转身问:“去年报废四斤六两,今年前三个月又支出去九两,库里还能剩多少?”
太监迟疑一瞬:“这……得再核对。”
“那就现在核。”她说完,不再看他,而是走到门口,亲自监督女官清点库存。
一炷香后,数据报上来:紫河车现存不足一两,远不够支撑每月调拨。冰片同样短缺严重,账面比实际多出近半。
王令仪站在库房中央,目光落在掌事太监脸上。
“你说送去冷宫,可那边连门锁都锈死了。你让人怎么进去熏屋子?”
太监低头:“许是……老规矩忘了改。”
“规矩能忘三年?”她逼近一步,“还是你觉得,没人会查?”
太监额头渗出汗珠:“奴才不敢。只是按上头吩咐办事,不敢多问。”
“上头?”王令仪冷笑,“谁给你的权,每个月固定日子往外送药?”
“这……”他嘴唇动了动,没说出话。
王令仪盯着他,脑中默念口诀。冰冷的声音在她脑海响起:“心镜系统激活,剩余使用次数:九。”
她凝神三秒,目光锁住对方眼睛。
一道念头如针扎般刺进她的意识——“这毒线,莫要被查出来。”
她心头一震,面上却纹丝未动。
收回视线,她淡淡道:“这批货既然已经送出,立刻追回来。冷宫那边的调度全部暂停,所有相关物资封存待查。”
太监脸色微变:“娘娘,这不合流程……若上面问责——”
“我来担。”她打断,“从今天起,凡是涉及冷宫的出库单,必须由我亲批。你若觉得难做,现在就可以换人。”
太监闭了嘴,低头应是。
王令仪转身对女官下令:“把这三个月所有与冷宫有关的调货单全部抄录备份,原件封箱,贴我私印。另外,派人去查那间偏殿最近有没有人进出痕迹。”
女官领命记下。
她最后扫了一眼库架,脚步朝门外走去。走出几步,忽又停下。
“对了。”她回头,“你们这儿管鸽舍吗?”
太监一愣:“回娘娘,鸽舍归巡城营统管,但我们负责喂食登记。”
“最近有黑羽鸽飞出去?”
“前日傍晚有一只,说是往北城方向去了。”
王令仪眼神微动,没再多问,抬脚离开。
身后,掌事太监立在原地,直到她的身影完全消失,才缓缓抬起手,擦去额角冷汗。
他快步走到角落一个暗格前,抽出一张空白纸条,提笔写下几个字,塞进一个小竹筒里。随后悄悄打开后窗,将竹筒放进一只灰羽鸽的腿环中,放飞出去。
那鸽子扑棱着翅膀,掠过宫墙,朝着西市方向飞去。
王令仪走出内务府大门时,天色已暗。她站在台阶上,望着远处宫灯次第亮起。
一名贴身女官靠近:“娘娘,要不要现在就禀报皇后?”
“不急。”她说,“这事还没到摊牌的时候。”
“可刚才您读到了他的心声,确实是往坏处走的路子。”
“我知道。”王令仪握紧手中账册,“但现在揭出来,只会打草惊蛇。我们要等他们自己把线拉出来。”
女官点头:“那接下来怎么办?”
“盯住西市布庄。”她说,“还有那个送信的陶器摊。另外,查查礼部尚书府最近有没有私下接触内务府的人。”
“会不会太险?万一他们察觉——”
“只要他们还在动,就有破绽。”王令仪目光沉定,“我不怕他们藏,就怕他们不动。”
她转身登上轿辇,帘子落下前,低声补了一句:“明天午时,我要人在西市布庄前后都布好眼线。”
轿辇启动,缓缓前行。
宫道另一头,掌事太监站在偏门阴影里,目送轿影远去。他掏出怀中一块铜牌,摩挲片刻,塞进墙缝。
一块青砖松动了一下,随即恢复原样。
夜风穿过长廊,吹熄了库房门口的灯笼。
屋内一片漆黑,只有登记簿摊开在桌上,那行“冷宫偏殿”的字样,在残光中模糊不清。
王令仪回到居所,将账册锁进柜中。她坐在灯下,取出一张白纸,开始列人名。
第一个写的是“掌事太监赵德安”。
第二个是“礼部文书房张启”。
第三个是“西市布庄掌柜周茂”。
她停笔片刻,又添上一行:“陶器摊贩,姓名不详,常穿灰褐短衣,每日辰时出摊,午时收摊。”
写完,她吹灭蜡烛,屋里陷入黑暗。
窗外,一轮瘦月挂在檐角。
她没有睡,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
不知过了多久,外面传来轻微响动。
她睁开眼,听见脚步声由远及近,在门外停下。
女官低声问:“谁?”
外面人答:“巡夜的,例行巡查。”
王令仪没出声,只把手伸进袖中,握住一把薄刃小刀。
脚步声又响了几下,渐渐远去。
她松开刀柄,重新闭眼。
屋外,一片寂静。
但就在她看不见的地方,一条细绳正从宫墙外悄悄攀上屋檐,末端绑着一个小布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