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下了接下来大致的操作后,朱元璋微微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一抹满意之色。
然而,片刻之后,他的眉头却又微微皱起。
此时还有一个苦恼之事萦绕在他心头,那便是大明宝钞的问题!
大明宝钞,乃是洪武八年,也就是三年前发行的。
朱元璋下诏发行宝钞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宝钞能为大明的经济带来新的活力,促进商业的繁荣。
说白了,其实就是前两年老朱穷,他自己没钱了,然后印了宝钞把纸当银子用。
不过在认识高阳秋后,老朱知道了明初的历史,他也很自觉地把宝钞停了。
可宝钞停归停,在发行的将近两年时间里,宝钞数量基本出去有上百万两白银的面额。
因此,在高阳秋刚提出想要组建大明皇家钱庄的时候,朱元璋脑海中就动过宝钞的心思。
在朱元璋的设想中,如果钱庄体系完善的话,宝钞的路子有两种途径。
其中一种最简单的就是在钱庄框架前装同样发行宝钞。到那时候,宝钞就有了官方钱庄做背书,就如同有了一座坚固的靠山,宝钞也就不会存在贬值的现象。
另一种途径,便是利用钱庄把宝钞收回,从此以后大明不再发售任何宝钞。当然了,这种有一个缺点,就是皇家钱庄很可能前两年都赚不到什么钱,都顾着消化宝钞了。
不过按朱元璋想,无论是哪种计划,最起码历史上记载的宝钞崩溃是不会再发生了。最起码,大明的经济不会崩溃,朝廷的信用度也不会受损,百姓们依然会对朝廷充满信任。
把这个想法跟高阳秋一说,高阳秋微微低下头,陷入了沉思。
现在的宝钞还算可以,毕竟刚发行两年多,宝钞的购买力还是杠杠的,不过这个杠杠的只是对于普通来百姓来说。
因为只要是懂一些朝政的大臣,他们涉及的家族势力或者能影响到的家族势力是不认宝钞的。
他们都很清楚,宝钞就是老朱这个皇帝用来收割银子的。
因此,这批人,只认真金白银,不认宝钞。
连带着,就算是有百姓在他们或者他们家族旗下的铺子里消费,宝钞的购买力,也仅相当于正常面额的八九成而已。
不过,这样的话,宝钞的影响并不大。毕竟,朝廷已经停发了宝钞,所以后来宝钞的价值其实是在慢慢回归的。
话归正题,高阳秋之所以在前面一直不提宝钞这件事情,也是因为他觉得大明体量足够大,如果只是百万两宝钞的话,对于大明来说并不算什么。
就如同一片广阔的海洋,偶尔溅起的几朵浪花,并不会影响海洋的平静。
只要日后朱元璋保证不再乱印宝钞,宝钞的坚挺度还是很高的。
可现在朱元璋既然提出了要彻底解决这个事情,那高阳秋觉得,或许能把宝钞当作一个切入点......
心中大致有了成算后,高阳秋望着朱元璋紧锁的眉头,开口说道:
“叔,我之前跟您说过,这宝钞只有百万两的话,其实无所谓的,大明地大物博,这一百万两下去,也就相当于在河里溅起一朵水花。不过既然您想要彻底根除宝钞将来或许会带来的不定性因素,那我这里倒是觉得,宝钞未必是祸,反倒可能是皇家钱庄的‘敲门砖’!”
听到高阳秋这么说,朱元璋懵了。
说实话,他个不懂一点经济知识的大老粗没听明白。
“哦?你说说。”
“如今市面上流通的百万两宝钞,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可要是真说对大明的影响,其实是没什么的。不过叔您想要回收宝钞的同时又不让朝廷的信用受挫,那我倒是有三策,不仅能收回宝钞,还能借此让钱庄彻底立住脚跟。”
“我先说说我的第一策,那便是以钞兑银,锚定信用!”高阳秋说着,让金英找来一张印着“一贯”字样的宝钞,对朱元璋说道,“叔你可有以下旨,皇家钱庄开业半年内,百姓可用宝钞按面值兑换白银或铜钱,一分不折。但有一条——兑换时需登记姓名籍贯,存入钱庄者,额外加息半分。”
朱元璋眯起眼:“按面值兑?咱发行时本就没准备金,这不是亏了?”
“叔您想,”高阳秋笑道,“百姓拿着宝钞,本就怕它贬值,如今钱庄肯原价收,他们是不是巴不得赶紧换成银子。可真要换了银子,要么藏家里,要么还得存回钱庄吃利息。这一进一出,宝钞收回来了,钱庄的存款也多了,更重要的是,天下人会相信,皇家钱庄,比金银还靠谱!这是个名声或者说是信用问题!”
“接下俩,我说说第二策,那就是限量回收,造“绝版”噱头。”高阳秋继续道,“半年后,停止全额兑换,但宝钞可按市价折算成两种东西。第一种便是新发行的货币,第二种便是收藏宝钞。”
“什么玩意儿?”
朱元璋更懵了,他完全听不懂高阳秋这是啥意思。
这不是说宝钞问题吗,怎么又说到了新货币?
他有说过发行新货币嘛?
见老朱一脸懵逼,高阳秋摆摆手道:“叔,稍安勿躁,我给您解释一下。”
“我这边有个想法,就是钱庄背书之后,咱们可以把整个大明作为钱庄的信用体系,这样一来,货币发行势在必行。同时配合的,还有您一统全世界的思路......”
在高阳秋的计划中,大明是要占领全世界的。
既然这样的话,那世界上每一个铜板都是大明的,更别提金银那些东西了。
当然,这么说也不对。
大明毕竟只是一家,西方那边最起码也有很多国家已经发展起来了。
不过大明就算占领不下全世界,那就像是历史上永乐朝那般在较远的地方设置宣慰司还是可以的嘛。
因此,高阳秋的想法是,让全世界的钱财往大明流动,然后大明这边要统一货币,货币就是纸币,相当于是大明拿纸币收割全世界的金银。
这样的好处很多,不仅可以把大明打造成最富有的国家,同时也可以制衡将来藩王打下的土地!
        然而,片刻之后,他的眉头却又微微皱起。
此时还有一个苦恼之事萦绕在他心头,那便是大明宝钞的问题!
大明宝钞,乃是洪武八年,也就是三年前发行的。
朱元璋下诏发行宝钞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宝钞能为大明的经济带来新的活力,促进商业的繁荣。
说白了,其实就是前两年老朱穷,他自己没钱了,然后印了宝钞把纸当银子用。
不过在认识高阳秋后,老朱知道了明初的历史,他也很自觉地把宝钞停了。
可宝钞停归停,在发行的将近两年时间里,宝钞数量基本出去有上百万两白银的面额。
因此,在高阳秋刚提出想要组建大明皇家钱庄的时候,朱元璋脑海中就动过宝钞的心思。
在朱元璋的设想中,如果钱庄体系完善的话,宝钞的路子有两种途径。
其中一种最简单的就是在钱庄框架前装同样发行宝钞。到那时候,宝钞就有了官方钱庄做背书,就如同有了一座坚固的靠山,宝钞也就不会存在贬值的现象。
另一种途径,便是利用钱庄把宝钞收回,从此以后大明不再发售任何宝钞。当然了,这种有一个缺点,就是皇家钱庄很可能前两年都赚不到什么钱,都顾着消化宝钞了。
不过按朱元璋想,无论是哪种计划,最起码历史上记载的宝钞崩溃是不会再发生了。最起码,大明的经济不会崩溃,朝廷的信用度也不会受损,百姓们依然会对朝廷充满信任。
把这个想法跟高阳秋一说,高阳秋微微低下头,陷入了沉思。
现在的宝钞还算可以,毕竟刚发行两年多,宝钞的购买力还是杠杠的,不过这个杠杠的只是对于普通来百姓来说。
因为只要是懂一些朝政的大臣,他们涉及的家族势力或者能影响到的家族势力是不认宝钞的。
他们都很清楚,宝钞就是老朱这个皇帝用来收割银子的。
因此,这批人,只认真金白银,不认宝钞。
连带着,就算是有百姓在他们或者他们家族旗下的铺子里消费,宝钞的购买力,也仅相当于正常面额的八九成而已。
不过,这样的话,宝钞的影响并不大。毕竟,朝廷已经停发了宝钞,所以后来宝钞的价值其实是在慢慢回归的。
话归正题,高阳秋之所以在前面一直不提宝钞这件事情,也是因为他觉得大明体量足够大,如果只是百万两宝钞的话,对于大明来说并不算什么。
就如同一片广阔的海洋,偶尔溅起的几朵浪花,并不会影响海洋的平静。
只要日后朱元璋保证不再乱印宝钞,宝钞的坚挺度还是很高的。
可现在朱元璋既然提出了要彻底解决这个事情,那高阳秋觉得,或许能把宝钞当作一个切入点......
心中大致有了成算后,高阳秋望着朱元璋紧锁的眉头,开口说道:
“叔,我之前跟您说过,这宝钞只有百万两的话,其实无所谓的,大明地大物博,这一百万两下去,也就相当于在河里溅起一朵水花。不过既然您想要彻底根除宝钞将来或许会带来的不定性因素,那我这里倒是觉得,宝钞未必是祸,反倒可能是皇家钱庄的‘敲门砖’!”
听到高阳秋这么说,朱元璋懵了。
说实话,他个不懂一点经济知识的大老粗没听明白。
“哦?你说说。”
“如今市面上流通的百万两宝钞,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可要是真说对大明的影响,其实是没什么的。不过叔您想要回收宝钞的同时又不让朝廷的信用受挫,那我倒是有三策,不仅能收回宝钞,还能借此让钱庄彻底立住脚跟。”
“我先说说我的第一策,那便是以钞兑银,锚定信用!”高阳秋说着,让金英找来一张印着“一贯”字样的宝钞,对朱元璋说道,“叔你可有以下旨,皇家钱庄开业半年内,百姓可用宝钞按面值兑换白银或铜钱,一分不折。但有一条——兑换时需登记姓名籍贯,存入钱庄者,额外加息半分。”
朱元璋眯起眼:“按面值兑?咱发行时本就没准备金,这不是亏了?”
“叔您想,”高阳秋笑道,“百姓拿着宝钞,本就怕它贬值,如今钱庄肯原价收,他们是不是巴不得赶紧换成银子。可真要换了银子,要么藏家里,要么还得存回钱庄吃利息。这一进一出,宝钞收回来了,钱庄的存款也多了,更重要的是,天下人会相信,皇家钱庄,比金银还靠谱!这是个名声或者说是信用问题!”
“接下俩,我说说第二策,那就是限量回收,造“绝版”噱头。”高阳秋继续道,“半年后,停止全额兑换,但宝钞可按市价折算成两种东西。第一种便是新发行的货币,第二种便是收藏宝钞。”
“什么玩意儿?”
朱元璋更懵了,他完全听不懂高阳秋这是啥意思。
这不是说宝钞问题吗,怎么又说到了新货币?
他有说过发行新货币嘛?
见老朱一脸懵逼,高阳秋摆摆手道:“叔,稍安勿躁,我给您解释一下。”
“我这边有个想法,就是钱庄背书之后,咱们可以把整个大明作为钱庄的信用体系,这样一来,货币发行势在必行。同时配合的,还有您一统全世界的思路......”
在高阳秋的计划中,大明是要占领全世界的。
既然这样的话,那世界上每一个铜板都是大明的,更别提金银那些东西了。
当然,这么说也不对。
大明毕竟只是一家,西方那边最起码也有很多国家已经发展起来了。
不过大明就算占领不下全世界,那就像是历史上永乐朝那般在较远的地方设置宣慰司还是可以的嘛。
因此,高阳秋的想法是,让全世界的钱财往大明流动,然后大明这边要统一货币,货币就是纸币,相当于是大明拿纸币收割全世界的金银。
这样的好处很多,不仅可以把大明打造成最富有的国家,同时也可以制衡将来藩王打下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