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秋最近天天往返于大明与现代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时空之间,就像是一位严格遵守时间的上班族,每天按时打卡。
因为朱元璋郑重地向高阳秋交代,要尽快把皇家钱庄搞定。
作为老朱最忠实的拥趸,高阳秋自然是要全力以赴,尽快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不过,若说高阳秋只是单纯为了忠诚而如此拼命,那也不尽然。其实说这么高尚的理由,多少有点自吹自擂的成分。
毕竟,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老朱和高阳秋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每次高阳秋为大明办这些事情,都会得到一些股份或者丰厚的赏赐。
就拿钻石坊来说吧,随着钻石品牌逐渐在大明打响,钻石的销量越来越好,原本属于高阳秋的那份收益也变得更加充实。钻石坊才开了仅仅一周的时间,高阳秋大致估算了一下,已经从老朱这里拿到了折合现代货币三百万的巨额收益。
这一次的大明皇家钱庄亦是如此,高阳秋明白,只要自己能让这个钱庄正常运转起来,帮助老朱稳定大明的经济,让老朱挣到钱,老朱肯定不会吝啬赏赐。
自从决定把皇家钱庄定义为归属皇帝直管后,朱元璋便让自己身边伺候的大总管金英随时配合高阳秋的工作。
高阳秋这段时间一直在努力研究现代银行的操作模式,把其中的要点大致吃透后,便找到金英,认真地说起了钱庄选址的事情。
金英不敢怠慢,经过一番仔细的考察和筛选,最终带高阳秋来到了繁华热闹的玄武大街上。
站在金英身旁,看着前方一处楼高三层的临街铺子,高阳秋开口问道:“金总管,这处铺子位置不错啊,这是属于宫里的产业?”
“是啊,陛下的意思说,这里可拿出来作为皇家钱庄地址。”金英恭敬回道。
这处铺子其实是属于司礼监的产业。
没错,就是那个在大明历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司礼监。
本来司礼监不应该是洪武年间出现,可朱元璋他在了解了明史后,除了废除宰相,设立了内阁七部外,然后又特意设置了司礼监。
不过这个时候的司礼监和后来的大明司礼监有着很大的不同。
朱元璋可是最烦阉人涉政的皇帝,他对太监参政有着深深的警惕,因此,司礼监的实权其实朱元璋是没有给放的。
说白了,司礼监对于朱元璋更大的用处,可能只是帮他处理一些他不便亲自出手的事情,同时,还有对抗文人集团的一些作用。
太监是不被允许经商的群体,所以这间铺子平时只是被司礼监租了出去,挣些外快。现在高阳秋要用,朱元璋也做出了承诺,让司礼监出人,成立皇家钱庄监察司,并每年获取钱庄收益的一成分红。
因此,金英这才带着高阳秋来到这儿,打算把这家司礼监手里最大的铺子拿出来当钱庄。
“国师大人,这铺子地段极佳,每日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在此开设钱庄,定能吸引众多百姓前来。”
听了金英的解释,高阳秋点了点头,围着铺子转了一圈,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他发现,铺子的位置确实优越,不远处就是集市,商业氛围十分浓厚。
“只是这铺子内部格局还需好好规划一番。”高阳秋摸着下巴,思索着说道,“咱们得把它改造成适合钱庄运营的样子,要有接待客户的大堂,存放金银的库房,还有办公的区域。”
金英连忙点头称是,说道:“高先生放心,一切都听您的安排,司礼监定会全力配合。”
接下来的日子里,高阳秋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皇家钱庄的筹备工作中。
他亲自绘制了铺子的改造图纸,详细地标注出每个区域的功能和布局。
司礼监的太监们也按照他的要求,忙碌地进行着改造工作。
与此同时,高阳秋开始着手制定皇家钱庄的规章制度。
他借鉴了现代银行的管理模式,结合大明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完善的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体系。
他规定,钱庄可以接受百姓的存款,给予一定的利息,同时,也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贷款,但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担保。
把这些规定拿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非常认真的看了起来。
“利息?百姓存钱还能拿好处?这法子倒是也不错!朝廷拿银子可以用来建设其他或者是做一些生意,相当于是拿百姓的钱挣钱,给些利息倒是不错!”
说着,他又翻到贷款那一页,眉头一挑:“放贷要审?得有三个保人?嗯,咱懂了,这是防着那些奸猾之徒耍花样。各地官府也可以借钱?哎呦,这个也好,官府跟皇家钱庄两套系统,互不钳制,官府还可以借钱搞建设,优化当地营商环境?阳秋啊,要不就说呢,还得是你们现代人的思维活络,比户部那帮老顽固活络多了!”
高阳秋站在一旁,心里暗笑:这可是他辛辛苦苦好几天结合现代银行的基础玩法与大明实情搞出来的。
但他嘴上却恭敬道:“叔过奖了。这都是在叔的英明领导下,我这才能想出来。而且我觉得,钱流动起来才能生钱。就像秦淮河的河水,堵着会臭,疏通了才能滋养两岸。”
朱元璋哈哈大笑,忽然他话锋一转,对一旁的金英说道:“金英,司礼监驻监察司的人,你得多盯着点。咱给监察司一成分红你也知道,相当于是给你司礼监的,不过咱可是要干活之人,不是要伸手捞钱之人。如果让咱发现,你的脑袋也不用要了!”
金英心里一凛,忙应下:“老奴明白,陛下放心,钱庄的账本,老奴每五天都会让负责监察之人抄一份拿来给陛下过目!”
按照正常高阳秋制定的规则里,钱庄每个月都要交账,每一季度都要查账。
可金英是个聪明的,同时,他也是个狠人,竟然能做到让监察司的人每五天抄录账本拿回来。
见这家伙这般保证,高阳秋心中不由想到后世网络上有一句话:真正成大事者,还得身无一物......
        因为朱元璋郑重地向高阳秋交代,要尽快把皇家钱庄搞定。
作为老朱最忠实的拥趸,高阳秋自然是要全力以赴,尽快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不过,若说高阳秋只是单纯为了忠诚而如此拼命,那也不尽然。其实说这么高尚的理由,多少有点自吹自擂的成分。
毕竟,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老朱和高阳秋已经形成了一种默契。每次高阳秋为大明办这些事情,都会得到一些股份或者丰厚的赏赐。
就拿钻石坊来说吧,随着钻石品牌逐渐在大明打响,钻石的销量越来越好,原本属于高阳秋的那份收益也变得更加充实。钻石坊才开了仅仅一周的时间,高阳秋大致估算了一下,已经从老朱这里拿到了折合现代货币三百万的巨额收益。
这一次的大明皇家钱庄亦是如此,高阳秋明白,只要自己能让这个钱庄正常运转起来,帮助老朱稳定大明的经济,让老朱挣到钱,老朱肯定不会吝啬赏赐。
自从决定把皇家钱庄定义为归属皇帝直管后,朱元璋便让自己身边伺候的大总管金英随时配合高阳秋的工作。
高阳秋这段时间一直在努力研究现代银行的操作模式,把其中的要点大致吃透后,便找到金英,认真地说起了钱庄选址的事情。
金英不敢怠慢,经过一番仔细的考察和筛选,最终带高阳秋来到了繁华热闹的玄武大街上。
站在金英身旁,看着前方一处楼高三层的临街铺子,高阳秋开口问道:“金总管,这处铺子位置不错啊,这是属于宫里的产业?”
“是啊,陛下的意思说,这里可拿出来作为皇家钱庄地址。”金英恭敬回道。
这处铺子其实是属于司礼监的产业。
没错,就是那个在大明历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司礼监。
本来司礼监不应该是洪武年间出现,可朱元璋他在了解了明史后,除了废除宰相,设立了内阁七部外,然后又特意设置了司礼监。
不过这个时候的司礼监和后来的大明司礼监有着很大的不同。
朱元璋可是最烦阉人涉政的皇帝,他对太监参政有着深深的警惕,因此,司礼监的实权其实朱元璋是没有给放的。
说白了,司礼监对于朱元璋更大的用处,可能只是帮他处理一些他不便亲自出手的事情,同时,还有对抗文人集团的一些作用。
太监是不被允许经商的群体,所以这间铺子平时只是被司礼监租了出去,挣些外快。现在高阳秋要用,朱元璋也做出了承诺,让司礼监出人,成立皇家钱庄监察司,并每年获取钱庄收益的一成分红。
因此,金英这才带着高阳秋来到这儿,打算把这家司礼监手里最大的铺子拿出来当钱庄。
“国师大人,这铺子地段极佳,每日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在此开设钱庄,定能吸引众多百姓前来。”
听了金英的解释,高阳秋点了点头,围着铺子转了一圈,仔细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他发现,铺子的位置确实优越,不远处就是集市,商业氛围十分浓厚。
“只是这铺子内部格局还需好好规划一番。”高阳秋摸着下巴,思索着说道,“咱们得把它改造成适合钱庄运营的样子,要有接待客户的大堂,存放金银的库房,还有办公的区域。”
金英连忙点头称是,说道:“高先生放心,一切都听您的安排,司礼监定会全力配合。”
接下来的日子里,高阳秋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皇家钱庄的筹备工作中。
他亲自绘制了铺子的改造图纸,详细地标注出每个区域的功能和布局。
司礼监的太监们也按照他的要求,忙碌地进行着改造工作。
与此同时,高阳秋开始着手制定皇家钱庄的规章制度。
他借鉴了现代银行的管理模式,结合大明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套完善的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体系。
他规定,钱庄可以接受百姓的存款,给予一定的利息,同时,也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贷款,但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担保。
把这些规定拿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非常认真的看了起来。
“利息?百姓存钱还能拿好处?这法子倒是也不错!朝廷拿银子可以用来建设其他或者是做一些生意,相当于是拿百姓的钱挣钱,给些利息倒是不错!”
说着,他又翻到贷款那一页,眉头一挑:“放贷要审?得有三个保人?嗯,咱懂了,这是防着那些奸猾之徒耍花样。各地官府也可以借钱?哎呦,这个也好,官府跟皇家钱庄两套系统,互不钳制,官府还可以借钱搞建设,优化当地营商环境?阳秋啊,要不就说呢,还得是你们现代人的思维活络,比户部那帮老顽固活络多了!”
高阳秋站在一旁,心里暗笑:这可是他辛辛苦苦好几天结合现代银行的基础玩法与大明实情搞出来的。
但他嘴上却恭敬道:“叔过奖了。这都是在叔的英明领导下,我这才能想出来。而且我觉得,钱流动起来才能生钱。就像秦淮河的河水,堵着会臭,疏通了才能滋养两岸。”
朱元璋哈哈大笑,忽然他话锋一转,对一旁的金英说道:“金英,司礼监驻监察司的人,你得多盯着点。咱给监察司一成分红你也知道,相当于是给你司礼监的,不过咱可是要干活之人,不是要伸手捞钱之人。如果让咱发现,你的脑袋也不用要了!”
金英心里一凛,忙应下:“老奴明白,陛下放心,钱庄的账本,老奴每五天都会让负责监察之人抄一份拿来给陛下过目!”
按照正常高阳秋制定的规则里,钱庄每个月都要交账,每一季度都要查账。
可金英是个聪明的,同时,他也是个狠人,竟然能做到让监察司的人每五天抄录账本拿回来。
见这家伙这般保证,高阳秋心中不由想到后世网络上有一句话:真正成大事者,还得身无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