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城东门,巍峨的城楼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城墙上的旗帜在微风中猎猎作响。
巳时,日头渐高,朱元璋身着明黄色的龙袍,头戴冕旒,迈着沉稳而威严的步伐,带着太子朱标和一众文武百官登上了城门。
朱标身着太子服饰,神色间既有期待又有一丝紧张,紧跟在朱元璋身后。
今日是征西军大胜而归的日子,整个应天城都沉浸在喜悦的氛围中。
昨日,朱元璋得知征西大军还有百里便到应天后,他当即让传信兵快马加鞭回去告知汤和,让其在距应天府三十里外驻扎。
之后,他迅速召集大臣们召开临时朝会,在朝堂之上,他神情严肃却又难掩激动地安排着今日的接风仪式,从迎接的队伍到赏赐的物品,每一个细节他都亲自过问。
巳时一刻刚过,众人便听到远处传来阵阵马蹄声,那声音由远及近,如同闷雷一般,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
“父皇,大军回来了!”朱标激动得忍不住大喊出声。
看自家傻儿子都已经是太子了还这么不稳重,朱元璋在朱标背后轻轻拍了一下,眼神中带着一丝责备但更多的是宠溺。
朱标其实也知道自己失言了,他的脸微微一红,作为太子他应该更稳重一些。
不过这次征西军毕竟是第一次用枪炮撬开战争的大门,这在大明的军事史上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关乎日后大明的攻城略地和统治地位,朱标不得不重视啊。
又是一会,两骑快马如闪电般当先来到城下。
马上的两人身姿矫健,虽然铠甲上沾染着些许尘土,但依然难掩他们的英武之气。
“臣汤和拜见陛下!”
“臣沐英拜见陛下!”
朱元璋站在城楼上,双手背后,看着下方的汤和和沐英虽然略显疲惫,但很有精神的样子,他哈哈一笑,那笑声爽朗而豪迈,大声道:“好!”
这一个“好”字,包含了他对征西军此次出征的高度认可和对汤和、沐英二人的赞赏。
随后,老朱看向身旁的司礼太监金英说道:“宣旨吧!”
话音一落,金英上前一步,微微躬身,然后用尖细而悠长的嗓音大声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汤和、沐英率征西军攻占吐蕃,为我大明开疆拓土,实乃大功一件。汤和用兵如神,指挥若定,率大军深入敌境,不畏艰险;沐英英勇善战,冲锋在前,以枪炮之力破敌防线,二人功绩卓着。着征西军主帅汤和晋爵信国公,世袭罔替;封征西军副帅沐英为西平侯!余下征西军于我大明有功者,皆有封赏…”
圣旨的篇幅毕竟有限,只能是把这场战争中功劳着重者封赏了一遍,至于其他有功之臣,朱元璋则安排金英稍后代他亲去征西军中进行封赏。
汤和与沐英听到圣旨后,连忙磕头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感谢陛下隆恩!”
朱元璋看着他们,挥了挥手说道:“平身吧!此次征西,你们劳苦功高,朕心里都明白。”
汤和与沐英起身,挺直了腰板,眼神中透露出自豪。
这时,征西军的大部队也缓缓来到城下,整齐的队伍,闪亮的铠甲,让城楼上的众人眼前一亮。
士兵们虽然长途跋涉,但依然精神抖擞,他们高呼着:“吾皇万岁!吾皇万岁!”
这声音,响彻云霄。
朱元璋看着这威武的军队,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有这样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大明打下北元甚至是让周边臣服再开疆拓土都不是梦。
接着,朱元璋走下城楼,来到征西军面前,他亲切地看着士兵们,用豪迈的声音大声道:“你们,都是我大明的英雄,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朕不会忘记你们的付出,日后定会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士兵们听了,更加激动,纷纷表示愿意为大明效死力。
随后,朱元璋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朝堂之上,歌舞升平,美酒佳肴摆满了桌子。
汤和、沐英等将领坐在主桌,与朱元璋、朱标和文武百官一同举杯畅饮。
在宴会上,朱元璋详细地询问了征西的过程,汤和与沐英一一作答,他们讲述着战场上的激烈战斗,枪炮的威力让敌人闻风丧胆,士兵们的英勇无畏让他们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朱元璋听了,不住地点头称赞,他说道:“这枪炮之利看来当真是势不可挡,看来研部和工部的人物还是非常重要的。国师带来的枪炮虽然锋利,可我等毕竟还得自身强硬才可。研部、工部,你等日后定要大力发展,让我大明的军队更加强大。”
坐在另一桌的研部尚书陶成道和工部尚书赵翥当然是满口应承,这些枪炮的威力他们本来就懂,最重要的是老朱大力发展军工业,相当于研部和工部的产业链也会同样吃香,到时候他们获得的可支配收入就更多。
作为这两部的尚书,陶成道和赵翥都明白,想让自家衙门上下一心,那必须要给足底下办事的人足够的利益,官位、银子都算数。
现在,朱元璋虽然对贪腐查的还是很严,可并不会苛责他们用自己衙门的小金库。所以,二人自然是满口答应,心中欢喜。
庆功宴结束后,朱元璋单独召见了汤和与沐英。
他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此次征西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吐蕃之地局势复杂,还有其他的势力对我大明虎视眈眈。你们要做好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征西军只留了一万人驻扎吐蕃还不够,那么大的地盘,暂时先驻扎三万才行,防止吐蕃贵族反扑。之后的事情我会让国师和太子整理一份策划给你们俩人......”
“是,我等谨遵陛下之命!”汤和与沐英连忙点头,表示一定会听从陛下的安排。
其实对于高阳秋这个国师,二人经过这次征西大战,已经是佩服的不行不行了。
毕竟,枪炮营的威力就摆在那里,无论是从任何角度来讲,枪炮营和先锋营的无人机编队都在战场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巳时,日头渐高,朱元璋身着明黄色的龙袍,头戴冕旒,迈着沉稳而威严的步伐,带着太子朱标和一众文武百官登上了城门。
朱标身着太子服饰,神色间既有期待又有一丝紧张,紧跟在朱元璋身后。
今日是征西军大胜而归的日子,整个应天城都沉浸在喜悦的氛围中。
昨日,朱元璋得知征西大军还有百里便到应天后,他当即让传信兵快马加鞭回去告知汤和,让其在距应天府三十里外驻扎。
之后,他迅速召集大臣们召开临时朝会,在朝堂之上,他神情严肃却又难掩激动地安排着今日的接风仪式,从迎接的队伍到赏赐的物品,每一个细节他都亲自过问。
巳时一刻刚过,众人便听到远处传来阵阵马蹄声,那声音由远及近,如同闷雷一般,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
“父皇,大军回来了!”朱标激动得忍不住大喊出声。
看自家傻儿子都已经是太子了还这么不稳重,朱元璋在朱标背后轻轻拍了一下,眼神中带着一丝责备但更多的是宠溺。
朱标其实也知道自己失言了,他的脸微微一红,作为太子他应该更稳重一些。
不过这次征西军毕竟是第一次用枪炮撬开战争的大门,这在大明的军事史上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关乎日后大明的攻城略地和统治地位,朱标不得不重视啊。
又是一会,两骑快马如闪电般当先来到城下。
马上的两人身姿矫健,虽然铠甲上沾染着些许尘土,但依然难掩他们的英武之气。
“臣汤和拜见陛下!”
“臣沐英拜见陛下!”
朱元璋站在城楼上,双手背后,看着下方的汤和和沐英虽然略显疲惫,但很有精神的样子,他哈哈一笑,那笑声爽朗而豪迈,大声道:“好!”
这一个“好”字,包含了他对征西军此次出征的高度认可和对汤和、沐英二人的赞赏。
随后,老朱看向身旁的司礼太监金英说道:“宣旨吧!”
话音一落,金英上前一步,微微躬身,然后用尖细而悠长的嗓音大声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汤和、沐英率征西军攻占吐蕃,为我大明开疆拓土,实乃大功一件。汤和用兵如神,指挥若定,率大军深入敌境,不畏艰险;沐英英勇善战,冲锋在前,以枪炮之力破敌防线,二人功绩卓着。着征西军主帅汤和晋爵信国公,世袭罔替;封征西军副帅沐英为西平侯!余下征西军于我大明有功者,皆有封赏…”
圣旨的篇幅毕竟有限,只能是把这场战争中功劳着重者封赏了一遍,至于其他有功之臣,朱元璋则安排金英稍后代他亲去征西军中进行封赏。
汤和与沐英听到圣旨后,连忙磕头谢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感谢陛下隆恩!”
朱元璋看着他们,挥了挥手说道:“平身吧!此次征西,你们劳苦功高,朕心里都明白。”
汤和与沐英起身,挺直了腰板,眼神中透露出自豪。
这时,征西军的大部队也缓缓来到城下,整齐的队伍,闪亮的铠甲,让城楼上的众人眼前一亮。
士兵们虽然长途跋涉,但依然精神抖擞,他们高呼着:“吾皇万岁!吾皇万岁!”
这声音,响彻云霄。
朱元璋看着这威武的军队,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有这样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大明打下北元甚至是让周边臣服再开疆拓土都不是梦。
接着,朱元璋走下城楼,来到征西军面前,他亲切地看着士兵们,用豪迈的声音大声道:“你们,都是我大明的英雄,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朕不会忘记你们的付出,日后定会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士兵们听了,更加激动,纷纷表示愿意为大明效死力。
随后,朱元璋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朝堂之上,歌舞升平,美酒佳肴摆满了桌子。
汤和、沐英等将领坐在主桌,与朱元璋、朱标和文武百官一同举杯畅饮。
在宴会上,朱元璋详细地询问了征西的过程,汤和与沐英一一作答,他们讲述着战场上的激烈战斗,枪炮的威力让敌人闻风丧胆,士兵们的英勇无畏让他们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朱元璋听了,不住地点头称赞,他说道:“这枪炮之利看来当真是势不可挡,看来研部和工部的人物还是非常重要的。国师带来的枪炮虽然锋利,可我等毕竟还得自身强硬才可。研部、工部,你等日后定要大力发展,让我大明的军队更加强大。”
坐在另一桌的研部尚书陶成道和工部尚书赵翥当然是满口应承,这些枪炮的威力他们本来就懂,最重要的是老朱大力发展军工业,相当于研部和工部的产业链也会同样吃香,到时候他们获得的可支配收入就更多。
作为这两部的尚书,陶成道和赵翥都明白,想让自家衙门上下一心,那必须要给足底下办事的人足够的利益,官位、银子都算数。
现在,朱元璋虽然对贪腐查的还是很严,可并不会苛责他们用自己衙门的小金库。所以,二人自然是满口答应,心中欢喜。
庆功宴结束后,朱元璋单独召见了汤和与沐英。
他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此次征西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吐蕃之地局势复杂,还有其他的势力对我大明虎视眈眈。你们要做好准备,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征西军只留了一万人驻扎吐蕃还不够,那么大的地盘,暂时先驻扎三万才行,防止吐蕃贵族反扑。之后的事情我会让国师和太子整理一份策划给你们俩人......”
“是,我等谨遵陛下之命!”汤和与沐英连忙点头,表示一定会听从陛下的安排。
其实对于高阳秋这个国师,二人经过这次征西大战,已经是佩服的不行不行了。
毕竟,枪炮营的威力就摆在那里,无论是从任何角度来讲,枪炮营和先锋营的无人机编队都在战场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