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中的核心结构震颤了一下,随即恢复平静。但那不到半秒的波动被终端捕捉下来,波形图上留下一道尖锐的凸起,像一根刺扎进原本规律的节奏里。
陈默盯着那条曲线,手指在断裂钢笔的符文槽边缘划过。血已经干了,留下暗红的痕迹,但他没擦。刚才那一瞬的裂痕不是幻觉,护盾确实出现了结构性破损——而系统的反常反应,说明它开始害怕某种东西。
“它怕的是我们还没掌握的东西。”李维低声说,指尖敲在机械键盘外壳上,“刚才的能量缺口虽然闭合了,但残留频率还在震荡。我在想……是不是有信息藏在里面?”
陈默没答话,而是从校服内袋取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封面写着《量子场论推导笔记》,字迹工整得近乎刻板。这是他平时用来伪装研究进度的本子,可只有他自己知道,里面夹着一页从未示人的纸张,上面布满扭曲的符号,像是某种语言,又像是电路与星图的混合体。
“这是你早年整理的符文对照表?”林小满靠墙坐着,声音虚弱,却努力睁着眼睛,“你说过这些是‘伪理论模型’,是为了骗过自己大脑的认知屏障……”
“现在要用真本事了。”陈默翻开最后几页,将那些符号逐一对照投影中残存的能量波纹。没有星轨辅助,每一次匹配都像在黑暗中摸索断崖边缘。他的太阳穴突突跳动,意识不断回溯前世实验室事故前夜的记忆——那时他在模拟器里输入的最后一段代码,竟和眼前的某个字符序列惊人相似。
“等等。”李维突然抬头,“你记录的第三列符号,是不是按照十二音律排列的?我刚把共振频率转成声谱,发现它们和林小满项链激发时的基频完全吻合。”
陈默眼神一凝。他迅速翻到另一页,那里画着一个环形阵列,标注着类似“c#”、“E?”的标记。当然,那不是音符,而是他对高维振动模式的音阶化映射。当时只是为了方便记忆,没想到竟成了破译钥匙。
“你是说,这些文字本身就是一种能量频率指令?”林小满挣扎着坐直身体,“就像……语音命令?”
“不只是语音。”李维调出离线终端里的数据流,“你看这个叠加层——当我们将血脉共鸣图谱与符文拓扑结构对齐时,出现了一个三维语法树。名词代表空间锚点,动词对应能量流向,修饰词则是时间延迟参数。这不是人类语言,是直接作用于现实规则的操作系统指令。”
空气仿佛沉了一寸。
陈默沉默地合上笔记本,又缓缓打开,停在那行从未解释过的符号序列上。笔尖轻轻点在第一个字符下方。
“终焉之语。”
三个字出口,投影中的核心结构再次震颤,比上次更剧烈。护盾边缘泛起涟漪,修复周期从0.07秒压缩至0.04,防御机制明显进入预警状态。
“它听到了。”李维的声音压得很低,“这串字符触发了底层协议响应。如果我们能完整复现,就能下达关闭指令。”
“前提是,我们知道怎么‘念’。”林小满喘了口气,“那种语言不属于声带振动范畴,必须用精神波段同步,稍有偏差就会引发反噬。”
陈默看着眉心前三寸那枚静止的光核。星轨依旧毫无反应,可就在他默读第一个音节的瞬间,光核内部闪过一丝极淡的蓝芒,如同沉睡者睫毛下的梦境。
他知道,那不是错觉。
“我来记。”他说,“你们负责执行条件。”
李维皱眉:“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旦开始吟诵,你就不能再参与坐标锁定或频率调节。整个过程必须无缝衔接,差一秒都不行。”
“所以我才要把钢笔交给你。”陈默将断裂的笔递过去,“三次轻敲,是启动信号。你在确认坐标无误后动手,不能早,也不能晚。”
李维接过钢笔,指腹摩挲着裂口处的金属毛边。他知道这支笔的意义远不止信号装置那么简单——它是陈默唯一能随身携带的魔法增幅器,是无数次逆转局势的关键道具。现在,却被当作信物交到了别人手中。
信任,从来不是口头承诺。
林小满抬起手,项链贴在掌心。银纹尚未完全恢复光泽,但她已经尝试调动体内残余的能量。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灼热感,像是肺叶被细沙摩擦,可她没有停下。
“我能稳住至少十五秒。”她说,“只要你们不拖太久。”
陈默点头,转身走向阵心位置。他蹲下身,用指尖在地上重新勾勒出一个简化版的符文阵,不为增幅,只为稳定自身的精神通道。随后,他闭上眼,开始逐段构建咒语音节的精神模型。
第一段字符浮现脑海:由七个嵌套的几何形态组成,对应七种基本力的归一化节点。他以心跳为节拍,在意识深处模拟其振动频率。每推进一个音节,太阳穴就传来一阵钝痛,像是有针在颅骨内缓慢穿行。
第二段涉及空间折叠逻辑,需同步想象月球背面基地的引力分布。他调取记忆中的地形图,将量子锚点一一对应。这一次,喉咙深处泛起一股腥甜,但他咽了回去。
第三段最难。它没有固定形态,只有一道流动的轨迹,要求施术者在思维中同时维持十一维度的信息流。陈默咬住后槽牙,强迫自己进入深度冥想状态。就在这一刻,眉心的光核忽然轻微震动,释放出一丝微弱却清晰的反馈信号。
星轨仍在沉睡,但它留下了本能的回应路径。
“坐标锁定了。”李维的声音传来,“量子锚点与月球引力节点共振率98.6%,误差在可接受范围。”
“频率……也差不多。”林小满的声音有些发抖,但语气坚定,“我已经把输出调到最低阈值,只要你们准备好,随时可以接入。”
陈默睁开眼,目光扫过两人。
“等我说开始。”
他深吸一口气,翻开笔记本最后一页,目光落在那行被称为“终焉之语”的符号上。这一次,他不再只是阅读,而是准备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意志。
李维握紧钢笔,指节微微发白。
林小满双手交叠于胸前,项链泛起淡淡微光。
陈默举起右手,食指悬停在空中,仿佛即将按下某个不存在的开关。
“开始。”
        陈默盯着那条曲线,手指在断裂钢笔的符文槽边缘划过。血已经干了,留下暗红的痕迹,但他没擦。刚才那一瞬的裂痕不是幻觉,护盾确实出现了结构性破损——而系统的反常反应,说明它开始害怕某种东西。
“它怕的是我们还没掌握的东西。”李维低声说,指尖敲在机械键盘外壳上,“刚才的能量缺口虽然闭合了,但残留频率还在震荡。我在想……是不是有信息藏在里面?”
陈默没答话,而是从校服内袋取出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封面写着《量子场论推导笔记》,字迹工整得近乎刻板。这是他平时用来伪装研究进度的本子,可只有他自己知道,里面夹着一页从未示人的纸张,上面布满扭曲的符号,像是某种语言,又像是电路与星图的混合体。
“这是你早年整理的符文对照表?”林小满靠墙坐着,声音虚弱,却努力睁着眼睛,“你说过这些是‘伪理论模型’,是为了骗过自己大脑的认知屏障……”
“现在要用真本事了。”陈默翻开最后几页,将那些符号逐一对照投影中残存的能量波纹。没有星轨辅助,每一次匹配都像在黑暗中摸索断崖边缘。他的太阳穴突突跳动,意识不断回溯前世实验室事故前夜的记忆——那时他在模拟器里输入的最后一段代码,竟和眼前的某个字符序列惊人相似。
“等等。”李维突然抬头,“你记录的第三列符号,是不是按照十二音律排列的?我刚把共振频率转成声谱,发现它们和林小满项链激发时的基频完全吻合。”
陈默眼神一凝。他迅速翻到另一页,那里画着一个环形阵列,标注着类似“c#”、“E?”的标记。当然,那不是音符,而是他对高维振动模式的音阶化映射。当时只是为了方便记忆,没想到竟成了破译钥匙。
“你是说,这些文字本身就是一种能量频率指令?”林小满挣扎着坐直身体,“就像……语音命令?”
“不只是语音。”李维调出离线终端里的数据流,“你看这个叠加层——当我们将血脉共鸣图谱与符文拓扑结构对齐时,出现了一个三维语法树。名词代表空间锚点,动词对应能量流向,修饰词则是时间延迟参数。这不是人类语言,是直接作用于现实规则的操作系统指令。”
空气仿佛沉了一寸。
陈默沉默地合上笔记本,又缓缓打开,停在那行从未解释过的符号序列上。笔尖轻轻点在第一个字符下方。
“终焉之语。”
三个字出口,投影中的核心结构再次震颤,比上次更剧烈。护盾边缘泛起涟漪,修复周期从0.07秒压缩至0.04,防御机制明显进入预警状态。
“它听到了。”李维的声音压得很低,“这串字符触发了底层协议响应。如果我们能完整复现,就能下达关闭指令。”
“前提是,我们知道怎么‘念’。”林小满喘了口气,“那种语言不属于声带振动范畴,必须用精神波段同步,稍有偏差就会引发反噬。”
陈默看着眉心前三寸那枚静止的光核。星轨依旧毫无反应,可就在他默读第一个音节的瞬间,光核内部闪过一丝极淡的蓝芒,如同沉睡者睫毛下的梦境。
他知道,那不是错觉。
“我来记。”他说,“你们负责执行条件。”
李维皱眉:“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旦开始吟诵,你就不能再参与坐标锁定或频率调节。整个过程必须无缝衔接,差一秒都不行。”
“所以我才要把钢笔交给你。”陈默将断裂的笔递过去,“三次轻敲,是启动信号。你在确认坐标无误后动手,不能早,也不能晚。”
李维接过钢笔,指腹摩挲着裂口处的金属毛边。他知道这支笔的意义远不止信号装置那么简单——它是陈默唯一能随身携带的魔法增幅器,是无数次逆转局势的关键道具。现在,却被当作信物交到了别人手中。
信任,从来不是口头承诺。
林小满抬起手,项链贴在掌心。银纹尚未完全恢复光泽,但她已经尝试调动体内残余的能量。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灼热感,像是肺叶被细沙摩擦,可她没有停下。
“我能稳住至少十五秒。”她说,“只要你们不拖太久。”
陈默点头,转身走向阵心位置。他蹲下身,用指尖在地上重新勾勒出一个简化版的符文阵,不为增幅,只为稳定自身的精神通道。随后,他闭上眼,开始逐段构建咒语音节的精神模型。
第一段字符浮现脑海:由七个嵌套的几何形态组成,对应七种基本力的归一化节点。他以心跳为节拍,在意识深处模拟其振动频率。每推进一个音节,太阳穴就传来一阵钝痛,像是有针在颅骨内缓慢穿行。
第二段涉及空间折叠逻辑,需同步想象月球背面基地的引力分布。他调取记忆中的地形图,将量子锚点一一对应。这一次,喉咙深处泛起一股腥甜,但他咽了回去。
第三段最难。它没有固定形态,只有一道流动的轨迹,要求施术者在思维中同时维持十一维度的信息流。陈默咬住后槽牙,强迫自己进入深度冥想状态。就在这一刻,眉心的光核忽然轻微震动,释放出一丝微弱却清晰的反馈信号。
星轨仍在沉睡,但它留下了本能的回应路径。
“坐标锁定了。”李维的声音传来,“量子锚点与月球引力节点共振率98.6%,误差在可接受范围。”
“频率……也差不多。”林小满的声音有些发抖,但语气坚定,“我已经把输出调到最低阈值,只要你们准备好,随时可以接入。”
陈默睁开眼,目光扫过两人。
“等我说开始。”
他深吸一口气,翻开笔记本最后一页,目光落在那行被称为“终焉之语”的符号上。这一次,他不再只是阅读,而是准备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意志。
李维握紧钢笔,指节微微发白。
林小满双手交叠于胸前,项链泛起淡淡微光。
陈默举起右手,食指悬停在空中,仿佛即将按下某个不存在的开关。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