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卷着碎草掠过护林站斑驳的铁皮屋顶,陈默靠在墙角,左手针管刚拔出,指尖还沾着未擦净的药液。他盯着右手中那支钢笔,笔尖微颤,在空中划出一道断续的光痕。
“星轨,调取隧道最后三十秒的数据流。”他的声音低,但每个字都像钉进水泥地。
光痕瞬间延展成一片半透明的符文阵列,悬浮在屋中央。林小满盘腿坐在一张折叠桌前,眼镜滑到鼻梁中段,手指飞快翻动笔记本,嘴里念着一串频率数值。她的手腕上缠着一条自制导线,另一端连着桌上一台改装过的量子缓存仪。
李维趴在工作台边,机械键盘横在胸前,十指敲击时发出轻微的金属摩擦声。他右眼瞳孔收缩如针尖,左眼却扩散开一圈暗灰,像是两种意识在争夺控制权。
“信号屏蔽网已启动,加密通道稳定。”他头也不抬,“但别指望能撑太久,刚才那波Emp反冲烧了三块主板,备用电源只剩四十七分钟。”
陈默没回应。他的意识正顺着星轨构建的信息链逆向追溯——那些从隧道监控残片中提取的波动曲线、屏障铭文的断裂节点、还有林小满共鸣时释放的能量频谱。
“维度锚定协议的核心不是锁定空间,是制造共振偏差。”他忽然开口,“他们用魔法符文模拟科技信号,反过来又用科技场干扰魔法频率,形成闭环反馈。我们之前走的每一步,都被算进了这个系统里。”
林小满停下笔,抬头:“所以那道屏障不是防御,是探测器?它在记录我们的能量特征?”
“不止是记录。”陈默眼神一沉,“是在学习。就像病毒适应宿主。”
屋内短暂沉默。灯管嗡鸣一声,闪了两下。
“那就给它一个学不会的东西。”李维猛地合上键盘外壳,“造个反向脉冲发生器,专打它的频率耦合点。它想靠共振识别我们?我们就让它共振到炸。”
陈默盯着空中符文,片刻后点头:“可以做。但需要三个条件:第一,精准复现基地屏障的编码结构;第二,找到它的非对称破缺点;第三,有人能提供持续的能量输入。”
林小满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第一项我能补全。我在隧道里记下的不只是频率,还有相位偏移曲线。”她翻开笔记本最后一页,上面画着一组螺旋状波纹,“这是它在被我干扰时的应激反应,说明某个频段存在结构性弱点。”
“第二项交给我。”李维接入主机,调出一段从监控日志里剥离的乱码,“这段数据每次读取都会变,像是活体程序。但它逃不过量子回溯——只要我能把它拖进虚拟沙盒,就能逼它暴露原始架构。”
陈默闭眼,星轨开始高速解析。几秒后,他在空中重新勾勒符文,这次不再是完整阵列,而是由七段独立回路拼接而成的不规则结构。
“这就是原型框架。”他说,“叫它‘震荡发生器’。不追求杀伤,只求干扰。一旦激活,会在目标系统内部制造虚假共振,让它的识别逻辑自我冲突。”
林小满起身走到他身边,伸手触碰那道光痕。指尖刚接触,体内那股牵引感再度浮现,皮肤下隐隐发热。
“我能供能。”她说,“就像在隧道里那样。我的能量和它兼容。”
陈默看了她一眼:“代价是什么?”
“暂时性神经震颤,可能伴随短暂失忆。”她笑了笑,“反正我昨晚也没睡,趁现在脑子还清楚,赶紧用。”
李维冷笑一声:“你们两个真是疯得配套。一个拿命当电池,一个把脑子借给外星AI。”他顿了顿,敲下回车键,“行吧,既然都要玩大的,我就把防火墙改成反击信道——等它来扫描我们的时候,顺便送它一份带毒的欢迎礼包。”
三人分工落定。
陈默负责符文刻录与整体校准,钢笔每一次挥动都在消耗残余生物电能。他不得不每隔十分钟注射一次葡萄糖,手臂内侧已布满细小针孔。
林小满将导线接入手腕静脉旁的传感环,开始缓慢释放血脉能量。起初只是指尖发烫,随后整条手臂泛起淡金色光晕,呼吸也变得绵长而深沉。
李维则在后台搭建动态模拟环境,将从基地带回的所有异常信号导入虚拟战场,测试不同频率组合的干扰效果。屏幕上不断跳出错误提示,但他一次次调整参数,直到某次,整个系统突然安静下来。
“找到了。”他低声说,“13.7赫兹,叠加二次谐波0.618倍率。在这个区间,它的防御响应延迟增加了0.4秒——足够我们打出第一击。”
陈默立即修改符文结构,将新参数嵌入第三与第五回路之间。林小满同步引导能量注入,光晕顺着导线流入缓存仪,再转化为可控脉冲送入核心模块。
第一次通能测试开始。
装置外壳轻微震动,中央指示灯由灰转红,随即剧烈闪烁。三秒后,一股焦糊味弥漫开来,接口处冒出黑烟。
“过载!”李维一把切断电源,“能量输入太快,回路承受不住。”
陈默皱眉检查符文:“不是输入问题,是输出模式错了。我们试图一次性释放完整波形,但它需要的是脉冲式扰动。”
“那就改成长短交替脉冲序列。”林小满喘了口气,“像摩尔斯电码那样,用间歇信号制造错觉。”
第二次尝试。
这次他们降低了初始功率,采用五次短促激发加一次长波的方式循环输出。装置再次启动,指示灯稳定为橙色,空气中传来极细微的嗡鸣。
李维紧盯着监测屏:“有效!十米内所有电子设备出现三秒黑屏,包括我的备用终端。”
“不只是黑屏。”陈默盯着远处一台老式收音机,“它重启后的频道自动跳到了102.3mhz,那是本地气象台的频率。说明我们的信号影响了它的底层固件设置。”
李维咧嘴笑了:“这玩意儿不仅能干扰,还能篡改。”
“还不够。”陈默摇头,“它只能作用于被动接收设备。面对主动攻击系统,比如基地里的监控矩阵,还需要更强的穿透力。”
林小满忽然抬头:“如果我把能量输出集中在特定谐波段呢?刚才我注意到,当我调到13.7赫兹时,体内的共鸣最强。也许……我能成为它的增幅器?”
“你打算直接接入主回路?”李维皱眉,“那等于把你变成天线,万一失控——”
“没有万一。”她打断,“我已经计算过安全阈值。只要你们在我出现幻视前切断连接,就不会有事。”
陈默沉默几秒,最终点头:“准备应急熔断机制,李维负责监控生命体征。一旦她心率超过一百二十,立刻断电。”
第三次通能。
林小满深吸一口气,双手按在发生器两侧金属板上。她的皮肤迅速泛起金光,血管在皮下清晰可见,像是流动的熔岩。陈默启动程序,符文阵列缓缓旋转,能量顺着回路逐级攀升。
嗡——
一声低频震响扩散开来。屋内所有金属物件轻微抖动,灯管亮度骤降。监测屏上,波形图猛然拉高,随即稳定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平直区间。
“成功了!”李维盯着数据流,“输出频率锁定13.7赫兹,谐波耦合度达到98.6%!而且……它在自我修正!每次波动都会自动回归基准线!”
陈默凝视着那道平稳的波形,忽然抬手,在空中补画了一小段逆向符文。
“加上这个。”他说,“下次遇到他们的武器系统,我们就用这一招——先以相同频率接入,再突然反转相位。就像往运转中的齿轮里塞进一根铁丝。”
李维快速录入指令:“远程遥控开关也装好了。按下这个键,它就会自动执行预设程序。”
装置中央的指示灯由橙转绿,微弱却坚定地闪烁着。
屋外夜色浓重,远处山林静谧无声。护林站内灯光通明,三人围站在实验架前,谁都没有说话。
陈默缓缓放下钢笔,笔尖残留的光芒渐渐熄灭。
林小满的手仍搭在装置上,指尖微微发抖。
李维盯着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数字跳动。
突然,监测仪发出一声短促蜂鸣。
波形图上,原本平稳的绿线出现了一个微小缺口,持续不到0.1秒,随即恢复如常。
但那一瞬,所有人都看到了——
那个频率,和他们在隧道尽头感应到的军用履带车信号,完全一致。
        “星轨,调取隧道最后三十秒的数据流。”他的声音低,但每个字都像钉进水泥地。
光痕瞬间延展成一片半透明的符文阵列,悬浮在屋中央。林小满盘腿坐在一张折叠桌前,眼镜滑到鼻梁中段,手指飞快翻动笔记本,嘴里念着一串频率数值。她的手腕上缠着一条自制导线,另一端连着桌上一台改装过的量子缓存仪。
李维趴在工作台边,机械键盘横在胸前,十指敲击时发出轻微的金属摩擦声。他右眼瞳孔收缩如针尖,左眼却扩散开一圈暗灰,像是两种意识在争夺控制权。
“信号屏蔽网已启动,加密通道稳定。”他头也不抬,“但别指望能撑太久,刚才那波Emp反冲烧了三块主板,备用电源只剩四十七分钟。”
陈默没回应。他的意识正顺着星轨构建的信息链逆向追溯——那些从隧道监控残片中提取的波动曲线、屏障铭文的断裂节点、还有林小满共鸣时释放的能量频谱。
“维度锚定协议的核心不是锁定空间,是制造共振偏差。”他忽然开口,“他们用魔法符文模拟科技信号,反过来又用科技场干扰魔法频率,形成闭环反馈。我们之前走的每一步,都被算进了这个系统里。”
林小满停下笔,抬头:“所以那道屏障不是防御,是探测器?它在记录我们的能量特征?”
“不止是记录。”陈默眼神一沉,“是在学习。就像病毒适应宿主。”
屋内短暂沉默。灯管嗡鸣一声,闪了两下。
“那就给它一个学不会的东西。”李维猛地合上键盘外壳,“造个反向脉冲发生器,专打它的频率耦合点。它想靠共振识别我们?我们就让它共振到炸。”
陈默盯着空中符文,片刻后点头:“可以做。但需要三个条件:第一,精准复现基地屏障的编码结构;第二,找到它的非对称破缺点;第三,有人能提供持续的能量输入。”
林小满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第一项我能补全。我在隧道里记下的不只是频率,还有相位偏移曲线。”她翻开笔记本最后一页,上面画着一组螺旋状波纹,“这是它在被我干扰时的应激反应,说明某个频段存在结构性弱点。”
“第二项交给我。”李维接入主机,调出一段从监控日志里剥离的乱码,“这段数据每次读取都会变,像是活体程序。但它逃不过量子回溯——只要我能把它拖进虚拟沙盒,就能逼它暴露原始架构。”
陈默闭眼,星轨开始高速解析。几秒后,他在空中重新勾勒符文,这次不再是完整阵列,而是由七段独立回路拼接而成的不规则结构。
“这就是原型框架。”他说,“叫它‘震荡发生器’。不追求杀伤,只求干扰。一旦激活,会在目标系统内部制造虚假共振,让它的识别逻辑自我冲突。”
林小满起身走到他身边,伸手触碰那道光痕。指尖刚接触,体内那股牵引感再度浮现,皮肤下隐隐发热。
“我能供能。”她说,“就像在隧道里那样。我的能量和它兼容。”
陈默看了她一眼:“代价是什么?”
“暂时性神经震颤,可能伴随短暂失忆。”她笑了笑,“反正我昨晚也没睡,趁现在脑子还清楚,赶紧用。”
李维冷笑一声:“你们两个真是疯得配套。一个拿命当电池,一个把脑子借给外星AI。”他顿了顿,敲下回车键,“行吧,既然都要玩大的,我就把防火墙改成反击信道——等它来扫描我们的时候,顺便送它一份带毒的欢迎礼包。”
三人分工落定。
陈默负责符文刻录与整体校准,钢笔每一次挥动都在消耗残余生物电能。他不得不每隔十分钟注射一次葡萄糖,手臂内侧已布满细小针孔。
林小满将导线接入手腕静脉旁的传感环,开始缓慢释放血脉能量。起初只是指尖发烫,随后整条手臂泛起淡金色光晕,呼吸也变得绵长而深沉。
李维则在后台搭建动态模拟环境,将从基地带回的所有异常信号导入虚拟战场,测试不同频率组合的干扰效果。屏幕上不断跳出错误提示,但他一次次调整参数,直到某次,整个系统突然安静下来。
“找到了。”他低声说,“13.7赫兹,叠加二次谐波0.618倍率。在这个区间,它的防御响应延迟增加了0.4秒——足够我们打出第一击。”
陈默立即修改符文结构,将新参数嵌入第三与第五回路之间。林小满同步引导能量注入,光晕顺着导线流入缓存仪,再转化为可控脉冲送入核心模块。
第一次通能测试开始。
装置外壳轻微震动,中央指示灯由灰转红,随即剧烈闪烁。三秒后,一股焦糊味弥漫开来,接口处冒出黑烟。
“过载!”李维一把切断电源,“能量输入太快,回路承受不住。”
陈默皱眉检查符文:“不是输入问题,是输出模式错了。我们试图一次性释放完整波形,但它需要的是脉冲式扰动。”
“那就改成长短交替脉冲序列。”林小满喘了口气,“像摩尔斯电码那样,用间歇信号制造错觉。”
第二次尝试。
这次他们降低了初始功率,采用五次短促激发加一次长波的方式循环输出。装置再次启动,指示灯稳定为橙色,空气中传来极细微的嗡鸣。
李维紧盯着监测屏:“有效!十米内所有电子设备出现三秒黑屏,包括我的备用终端。”
“不只是黑屏。”陈默盯着远处一台老式收音机,“它重启后的频道自动跳到了102.3mhz,那是本地气象台的频率。说明我们的信号影响了它的底层固件设置。”
李维咧嘴笑了:“这玩意儿不仅能干扰,还能篡改。”
“还不够。”陈默摇头,“它只能作用于被动接收设备。面对主动攻击系统,比如基地里的监控矩阵,还需要更强的穿透力。”
林小满忽然抬头:“如果我把能量输出集中在特定谐波段呢?刚才我注意到,当我调到13.7赫兹时,体内的共鸣最强。也许……我能成为它的增幅器?”
“你打算直接接入主回路?”李维皱眉,“那等于把你变成天线,万一失控——”
“没有万一。”她打断,“我已经计算过安全阈值。只要你们在我出现幻视前切断连接,就不会有事。”
陈默沉默几秒,最终点头:“准备应急熔断机制,李维负责监控生命体征。一旦她心率超过一百二十,立刻断电。”
第三次通能。
林小满深吸一口气,双手按在发生器两侧金属板上。她的皮肤迅速泛起金光,血管在皮下清晰可见,像是流动的熔岩。陈默启动程序,符文阵列缓缓旋转,能量顺着回路逐级攀升。
嗡——
一声低频震响扩散开来。屋内所有金属物件轻微抖动,灯管亮度骤降。监测屏上,波形图猛然拉高,随即稳定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平直区间。
“成功了!”李维盯着数据流,“输出频率锁定13.7赫兹,谐波耦合度达到98.6%!而且……它在自我修正!每次波动都会自动回归基准线!”
陈默凝视着那道平稳的波形,忽然抬手,在空中补画了一小段逆向符文。
“加上这个。”他说,“下次遇到他们的武器系统,我们就用这一招——先以相同频率接入,再突然反转相位。就像往运转中的齿轮里塞进一根铁丝。”
李维快速录入指令:“远程遥控开关也装好了。按下这个键,它就会自动执行预设程序。”
装置中央的指示灯由橙转绿,微弱却坚定地闪烁着。
屋外夜色浓重,远处山林静谧无声。护林站内灯光通明,三人围站在实验架前,谁都没有说话。
陈默缓缓放下钢笔,笔尖残留的光芒渐渐熄灭。
林小满的手仍搭在装置上,指尖微微发抖。
李维盯着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数字跳动。
突然,监测仪发出一声短促蜂鸣。
波形图上,原本平稳的绿线出现了一个微小缺口,持续不到0.1秒,随即恢复如常。
但那一瞬,所有人都看到了——
那个频率,和他们在隧道尽头感应到的军用履带车信号,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