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金门在震荡中发出刺耳的金属摩擦声,卡在半开状态。陈默一脚踹开挡路的碎块,钢笔尖扫过门框边缘,确认没有触发新的连锁反应。他侧身探入,目光迅速扫过前方通道——墙体呈弧形内收,地面铺设防滑纹金属板,左侧有三条岔道,右侧墙壁每隔五米嵌着一盏熄灭的应急灯。
林小满紧跟着跨过门槛,手臂上的旧伤隐隐作痛,像是被细针反复穿刺。她没出声,只是将左手压在右肘下方,稳住身体重心。李维最后一个进来,顺手从背包夹层抽出一张铝箔纸,迅速贴在门缝处,又用一段绝缘胶带固定。那不是为了遮掩,而是利用材料特性干扰可能存在的远程扫描波段。
“装置还能撑多久?”李维低声问,手指已经在机械键盘上滑动,调出便携终端的剩余电量与信号强度图谱。
陈默没立刻回答。他蹲下身,把能量震荡发生器平放在地面,掌心大小的银灰色圆盘表面蓝光微闪,边缘一圈散热孔正缓缓闭合。刚才那一波强震输出让核心模块进入短暂休眠,冷却指示灯由红转黄。他伸手轻触底部接口,温度比预想中高,但未达到熔毁阈值。
“三分钟重启。”他说,“够我们穿过前段区域。”
林小满点头,走到他身边半跪下来,手掌覆在装置背面。一股温热的能量顺着指尖流入,震荡发生器的运行灯重新亮起,频率趋于稳定。她的血脉不是无限能源,可此刻每多一秒输出,就意味着多一分突破机会。
李维盯着终端屏幕:“地下热源还在上升,距离当前层还有两层楼高,速度不快,但方向明确。”
“守卫程序。”陈默站起身,收回钢笔,“他们靠自动系统维持据点运转,一旦主门异常开启,就会启动底层巡逻单元。”
“那就别给他们完全激活的时间。”林小满咬牙站起来,呼吸略显急促,但眼神依旧清明,“你刚才打的是共振点,震荡波应该已经破坏了部分陷阱的同步机制。”
陈默看了她一眼,没再多说。他知道她在忍,也知道她不会退。他按下震荡发生器侧面按钮,切换至脉冲扫频模式,星轨同步推送一组动态参数进入控制芯片。这一次不再是全面压制,而是精准打击——针对残存陷阱的能量谐振节点逐个清除。
蓝光再次浮现,波动呈环状扩散。
前方空气中原本若隐若现的光纹开始扭曲,像是被无形的手撕扯。左侧第二条岔道口的地砖突然翘起一角,露出底下交错的线路网,随即整片区域塌陷下去,形成一道宽约一米的裂隙。与此同时,右侧墙上那排应急灯猛地亮起,又在半秒后集体爆裂,碎片溅落一地。
“走中间。”陈默下令。
三人迅速穿过塌陷区。林小满脚步稍顿,右手贴着墙面掠过,感知残留的能量流向。她能感觉到那股熟悉的波动仍在深处延续,比之前更清晰,也更危险。
刚越过裂隙,地面温度骤升。李维低头一看,脚边金属板已经开始泛红,空气中有种类似塑料燃烧的气味弥漫开来。他立即从背包取出两个小型气罐,拉开拉环扔向两侧角落。白色粉末喷涌而出,在高温下迅速凝结成隔热层,暂时阻断了热量传导。
“惰性气体要来了。”他说。
话音未落,头顶通风口传来轻微气流声。陈默抬头,看见几缕灰白色雾气正从格栅缝隙渗出。这种气体无毒,但会改变呼吸节奏,暴露目标位置。若是普通入侵者,此刻早已因缺氧产生幻觉。
他一把扯下战术背包外侧的防尘罩,抖开后甩向空中。布料展开的瞬间,内层涂覆的吸波材料捕捉到震荡发生器释放的微弱波动,形成一层临时屏蔽场。三人迅速躲入其下,呼吸放缓,动作放轻。
雾气弥漫而下,接触到屏蔽场边缘时竟被微微偏折,如同水流绕石。星轨在意识中提示:干扰持续时间预计一百四十秒。
“趁现在。”陈默低声道。
他重新启动震荡发生器,改为短促爆发模式。三次间隔零点六秒的强震波接连释放,目标直指门后控制模块与陷阱中枢。每一次震动都像是一记重锤敲击在精密齿轮上,引发连锁反馈。
地下埋设的环形阵列开始逆向共振,电磁场强度急剧下降。那些曾让人真假难辨的幻象彻底消散,连带着隐藏的探测网也陷入瘫痪。远处传来一阵低沉的警报声,但只响了两声便戛然而止——系统正在自我保护性关闭。
合金门发出最后一声闷响,彻底卡死在半开位置。
“成了。”李维喘了口气,收起终端,“外围防御瓦解,至少十分钟内不会有新的自动响应。”
陈默没有放松警惕。他弯腰拾起震荡发生器,发现外壳已有细微裂痕,核心模块温度仍未回落。这东西完成了首战验证,但也暴露出续航与稳定性的问题。它不是万能钥匙,而是一把只能用一次的破门锤。
但他不在乎。只要打开这条路就够了。
林小满靠在墙边,额角渗出冷汗,手臂上的疼痛越来越明显。她知道自己不能再强行供能,可也没有提出停下。她看着陈默把装置收回背包,轻声问:“接下来呢?”
“进去。”陈默说,“一直往前,直到找到他们不想让我们看到的东西。”
他率先迈步,钢笔握在手中,笔尖微光闪烁。通道尽头是一段向下的斜坡,坡道两侧墙壁逐渐变得粗糙,像是直接在岩体中凿刻而成。空气变得更冷,湿度上升,脚步声有了回音。
李维跟上,一边走一边重新配置设备。他拆下键盘底端的数据线,接入震荡发生器预留的辅助端口,试图读取最后一次输出时捕获的反向信号。屏幕上跳出几组乱码,随后拼接出一段不完整的坐标序列。
“这些数字……”他皱眉,“和我们之前截获的暗鸦组织通信协议有关联。”
“发给星轨。”陈默头也不回,“让它解析是否指向内部结构图。”
信息传入瞬间,星轨开始运算。陈默感到太阳穴一阵胀痛,这是高维数据流冲击神经系统的正常反应。他咬牙承受,没有减速。
林小满忽然停下。
“怎么了?”李维回头。
她抬起手,指向斜坡下方某处:“那里……有人待过。”
不是尸体,也不是痕迹。是气息。一种极其微弱的、属于活体生命的能量残留。就像风吹过水面留下的涟漪,虽已平息,却仍能被感知。
陈默也感觉到了。他放慢脚步,右手缓缓抬起,钢笔尖对准前方黑暗。星轨同步投射出一段预警波形——三十米外,有非自然的生命信号波动,极不稳定,像是被强行维持的状态。
“不是巡逻单位。”他说,“是囚禁者。”
李维快速检查终端:“电力供应集中在斜坡底部右侧区域,独立回路,和其他系统隔离。”
“救人?”林小满问。
“先确认情况。”陈默声音沉稳,“我们不知道对方是谁,也不知道是不是陷阱。”
三人继续前进,速度放缓。越接近底部,空气中的压迫感越强。墙壁上出现了划痕,有些像是指甲抠出来的,有些则是金属工具反复撞击留下的凹槽。一道铁门横在右侧通道口,门锁已被破坏,门缝里透出一丝微弱的蓝光。
陈默示意两人停下。他蹲下身,从背包取出一枚未激活的符文手雷,轻轻滚向门前。手雷停在距离门框约两米的位置,没有任何反应。
他起身,一步步靠近。
就在他伸手触碰门框的刹那,门内突然传出一声极轻的咳嗽。
        林小满紧跟着跨过门槛,手臂上的旧伤隐隐作痛,像是被细针反复穿刺。她没出声,只是将左手压在右肘下方,稳住身体重心。李维最后一个进来,顺手从背包夹层抽出一张铝箔纸,迅速贴在门缝处,又用一段绝缘胶带固定。那不是为了遮掩,而是利用材料特性干扰可能存在的远程扫描波段。
“装置还能撑多久?”李维低声问,手指已经在机械键盘上滑动,调出便携终端的剩余电量与信号强度图谱。
陈默没立刻回答。他蹲下身,把能量震荡发生器平放在地面,掌心大小的银灰色圆盘表面蓝光微闪,边缘一圈散热孔正缓缓闭合。刚才那一波强震输出让核心模块进入短暂休眠,冷却指示灯由红转黄。他伸手轻触底部接口,温度比预想中高,但未达到熔毁阈值。
“三分钟重启。”他说,“够我们穿过前段区域。”
林小满点头,走到他身边半跪下来,手掌覆在装置背面。一股温热的能量顺着指尖流入,震荡发生器的运行灯重新亮起,频率趋于稳定。她的血脉不是无限能源,可此刻每多一秒输出,就意味着多一分突破机会。
李维盯着终端屏幕:“地下热源还在上升,距离当前层还有两层楼高,速度不快,但方向明确。”
“守卫程序。”陈默站起身,收回钢笔,“他们靠自动系统维持据点运转,一旦主门异常开启,就会启动底层巡逻单元。”
“那就别给他们完全激活的时间。”林小满咬牙站起来,呼吸略显急促,但眼神依旧清明,“你刚才打的是共振点,震荡波应该已经破坏了部分陷阱的同步机制。”
陈默看了她一眼,没再多说。他知道她在忍,也知道她不会退。他按下震荡发生器侧面按钮,切换至脉冲扫频模式,星轨同步推送一组动态参数进入控制芯片。这一次不再是全面压制,而是精准打击——针对残存陷阱的能量谐振节点逐个清除。
蓝光再次浮现,波动呈环状扩散。
前方空气中原本若隐若现的光纹开始扭曲,像是被无形的手撕扯。左侧第二条岔道口的地砖突然翘起一角,露出底下交错的线路网,随即整片区域塌陷下去,形成一道宽约一米的裂隙。与此同时,右侧墙上那排应急灯猛地亮起,又在半秒后集体爆裂,碎片溅落一地。
“走中间。”陈默下令。
三人迅速穿过塌陷区。林小满脚步稍顿,右手贴着墙面掠过,感知残留的能量流向。她能感觉到那股熟悉的波动仍在深处延续,比之前更清晰,也更危险。
刚越过裂隙,地面温度骤升。李维低头一看,脚边金属板已经开始泛红,空气中有种类似塑料燃烧的气味弥漫开来。他立即从背包取出两个小型气罐,拉开拉环扔向两侧角落。白色粉末喷涌而出,在高温下迅速凝结成隔热层,暂时阻断了热量传导。
“惰性气体要来了。”他说。
话音未落,头顶通风口传来轻微气流声。陈默抬头,看见几缕灰白色雾气正从格栅缝隙渗出。这种气体无毒,但会改变呼吸节奏,暴露目标位置。若是普通入侵者,此刻早已因缺氧产生幻觉。
他一把扯下战术背包外侧的防尘罩,抖开后甩向空中。布料展开的瞬间,内层涂覆的吸波材料捕捉到震荡发生器释放的微弱波动,形成一层临时屏蔽场。三人迅速躲入其下,呼吸放缓,动作放轻。
雾气弥漫而下,接触到屏蔽场边缘时竟被微微偏折,如同水流绕石。星轨在意识中提示:干扰持续时间预计一百四十秒。
“趁现在。”陈默低声道。
他重新启动震荡发生器,改为短促爆发模式。三次间隔零点六秒的强震波接连释放,目标直指门后控制模块与陷阱中枢。每一次震动都像是一记重锤敲击在精密齿轮上,引发连锁反馈。
地下埋设的环形阵列开始逆向共振,电磁场强度急剧下降。那些曾让人真假难辨的幻象彻底消散,连带着隐藏的探测网也陷入瘫痪。远处传来一阵低沉的警报声,但只响了两声便戛然而止——系统正在自我保护性关闭。
合金门发出最后一声闷响,彻底卡死在半开位置。
“成了。”李维喘了口气,收起终端,“外围防御瓦解,至少十分钟内不会有新的自动响应。”
陈默没有放松警惕。他弯腰拾起震荡发生器,发现外壳已有细微裂痕,核心模块温度仍未回落。这东西完成了首战验证,但也暴露出续航与稳定性的问题。它不是万能钥匙,而是一把只能用一次的破门锤。
但他不在乎。只要打开这条路就够了。
林小满靠在墙边,额角渗出冷汗,手臂上的疼痛越来越明显。她知道自己不能再强行供能,可也没有提出停下。她看着陈默把装置收回背包,轻声问:“接下来呢?”
“进去。”陈默说,“一直往前,直到找到他们不想让我们看到的东西。”
他率先迈步,钢笔握在手中,笔尖微光闪烁。通道尽头是一段向下的斜坡,坡道两侧墙壁逐渐变得粗糙,像是直接在岩体中凿刻而成。空气变得更冷,湿度上升,脚步声有了回音。
李维跟上,一边走一边重新配置设备。他拆下键盘底端的数据线,接入震荡发生器预留的辅助端口,试图读取最后一次输出时捕获的反向信号。屏幕上跳出几组乱码,随后拼接出一段不完整的坐标序列。
“这些数字……”他皱眉,“和我们之前截获的暗鸦组织通信协议有关联。”
“发给星轨。”陈默头也不回,“让它解析是否指向内部结构图。”
信息传入瞬间,星轨开始运算。陈默感到太阳穴一阵胀痛,这是高维数据流冲击神经系统的正常反应。他咬牙承受,没有减速。
林小满忽然停下。
“怎么了?”李维回头。
她抬起手,指向斜坡下方某处:“那里……有人待过。”
不是尸体,也不是痕迹。是气息。一种极其微弱的、属于活体生命的能量残留。就像风吹过水面留下的涟漪,虽已平息,却仍能被感知。
陈默也感觉到了。他放慢脚步,右手缓缓抬起,钢笔尖对准前方黑暗。星轨同步投射出一段预警波形——三十米外,有非自然的生命信号波动,极不稳定,像是被强行维持的状态。
“不是巡逻单位。”他说,“是囚禁者。”
李维快速检查终端:“电力供应集中在斜坡底部右侧区域,独立回路,和其他系统隔离。”
“救人?”林小满问。
“先确认情况。”陈默声音沉稳,“我们不知道对方是谁,也不知道是不是陷阱。”
三人继续前进,速度放缓。越接近底部,空气中的压迫感越强。墙壁上出现了划痕,有些像是指甲抠出来的,有些则是金属工具反复撞击留下的凹槽。一道铁门横在右侧通道口,门锁已被破坏,门缝里透出一丝微弱的蓝光。
陈默示意两人停下。他蹲下身,从背包取出一枚未激活的符文手雷,轻轻滚向门前。手雷停在距离门框约两米的位置,没有任何反应。
他起身,一步步靠近。
就在他伸手触碰门框的刹那,门内突然传出一声极轻的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