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内那声咳嗽轻得几乎被空气吞没,却像一根针扎进寂静的神经末梢。陈默没有迟疑,右手一抬,钢笔尖在门框边缘划出一道微不可察的弧线。震荡波顺着金属传导,星轨的数据流同步涌入脑海——空间十平米,含铅墙体,中央有生命体征,心跳频率每分钟四十三次,呼吸断续。
“不是陷阱。”他低声说,“是真人。”
林小满闭上眼,指尖贴住太阳穴。血脉中的热感缓缓下沉,沿着手臂蔓延至掌心。她能感知到那种熟悉的共振残留,像是符文阵列在人体神经通路中强行刻下的痕迹。那不是机械仿生体,也不是意识投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被某种高阶魔法与科技结合的方式长期禁锢。
李维蹲下身,手指在机械键盘上快速敲击。终端屏幕亮起,扫描到门侧隐蔽线路中流动的低频电流信号。他从背包取出微型干扰器,接入电路节点,轻轻旋动调节钮。电流波动被截断,警报回路进入休眠状态。
“可以开门了。”他说。
陈默伸手推门。铁门发出滞涩的摩擦声,蓝光从缝隙中渗出,带着一种低频脉动,像是有节奏的呼吸。三人屏息靠近,林小满抬手遮挡光线,发现光源来自房间角落的一台医疗舱,舱体表面布满复杂纹路,与她在陈默笔记本上见过的符文结构高度相似。
床上的男人瘦得脱形,皮肤泛着不正常的青灰,手腕被两个金属环锁在床架两端。环体内部嵌有细密线路,隐约可见微型能量核心在缓慢旋转。李维凑近观察,瞳孔微缩:“这不是普通拘束装置,环内有自毁模块,触发阈值低于0.3毫安。”
“不能硬拆。”陈默说。
他退后半步,左手握住钢笔,右手食指在空中勾勒出一组简化的分解符阵。星轨同步推送分子键能数据,魔法能量顺着笔尖凝聚成一道极细的光丝,精准切入金属环的晶格连接点。一层层原子结构被有序剥离,如同拆解精密仪器。四十七秒后,第一只锁环无声脱落。
第二只更难。环体检测到外部能量波动,内部核心开始加速旋转。陈默立刻切换手法,将震荡发生器残余能量导入符阵,制造出一段与系统开启时完全一致的频率波动。监控程序误判为正常操作,自毁机制暂停激活。第二只环也落了下来。
男人的手垂下,指尖微微抽搐。林小满迅速上前,探查颈动脉搏动。心跳依旧微弱,但比刚才稳定了些。她从战术包里取出一支凝胶剂,涂抹在他太阳穴两侧。那是她根据魔法神经传导原理调配的复苏剂,能短暂激活脑区供血。
就在她动作的瞬间,男人忽然睁开了眼。
瞳孔涣散,视线模糊,嘴唇颤动了几下,才挤出几个字:“别……让他们再启动‘灵网’……”
声音极轻,却像一块巨石砸进三人心底。
“什么是‘灵网’?”陈默追问。
男人没有回答,眼球剧烈震颤,像是在抵抗某种深层控制。他的右手突然抬起,指向房间角落的医疗舱,手指颤抖地划过空气,留下一道模糊的轨迹。
林小满立刻反应过来,冲到舱体前。面板已被加密锁定,但缓存日志仍在运行。她将手腕上的传感环贴附在接口处,以自身血脉能量模拟系统认证频率,同时向李维递出数据线。
“接我终端,跑量子试探程序!”
李维迅速接入,代码流在屏幕上飞速滚动。三级防火墙被逐层绕开,本地日志包弹出,文件名清晰显示:《意识锚定计划·阶段三》。
陈默打开浏览。第一页是实验目标概述——“构建跨区域神经共振网络,实现个体意识与集体思维的双向同步”。第二页附有脑波匹配率图表,最高记录达到89.7%,但实验体存活时间不超过七十二小时。失败列表中,编号x-07至x-13全部标注“脑死亡”,其余数十人状态为“精神崩溃”或“意识离散”。
“他们想控制所有人。”林小满声音发紧,“不只是监视,是直接接管思维。”
“还不止。”李维指着终端另一段数据,“这个‘灵网’不是单向输出,它能反向提取记忆、情绪、甚至潜意识信息。一旦建成,没人能隐藏想法。”
陈默盯着“意识锚定”四个字,脑海中闪过星轨曾解析的一组理论——高维信息投影若与低维生物神经耦合,可形成稳定的意识通道。这本是魔法用于知识传承的技术路径,却被用来做这种事。
他合上文件,转向昏迷的男人。对方嘴角渗出一丝血迹,呼吸越来越浅。
“先带他走。”他说。
三人正准备行动,李维突然按住耳机。“主通道有动静,光学监控开始轮巡,周期十五秒,间隔三秒盲区。”
“走数据室。”陈默当机立断,“既然这里有终端,主控一定在附近。”
他们抬起男人,由李维背负,沿斜坡向下推进。墙壁逐渐变得粗糙,岩体裸露,偶尔能看到嵌入其中的电缆管道。转过两个弯后,一扇标有“中央实验区”的合金门出现在前方。
门旁设有双频识别系统,红灯闪烁,提示最后一次开启时间为三小时前。
“有人来过。”林小满低声说。
她走近舱门,忽然感到手臂旧伤处一阵灼热。那不是疼痛,而是一种共鸣,仿佛体内某种东西正在回应门后的存在。她伸手抚过舱体表面,发现几道极细的刻痕,排列方式与她在陈默实验室练习过的血脉激活阵列惊人相似。
“这里做过人体实验。”她说,“不止一次。”
陈默取出震荡发生器,调至频率模拟模式。他回忆起刚才破解锁环时捕获的能量波形,将其反向输入装置。银灰色圆盘震动起来,释放出一段与三小时前完全一致的波动信号。
舱门红灯熄灭,绿光亮起,缓缓滑开。
室内冷光铺展,一排排密封柜整齐排列。柜中存放着十二块晶状物质,通体透明,内部似有微光流动。标签清晰标注:“高维共振体·3型,纯度99.8%,增幅效率提升400%”。
林小满倒吸一口气。这种材料理论上只能在高维裂隙中自然生成,是魔法能量传输的核心媒介。一块指甲盖大小就能让符文阵列持续运转数小时,而现在整整十二块,足以支撑一场大规模魔法科技部署。
“我们找到了反击的资本。”李维声音低沉。
陈默没有动。他走向主控台,接入便携终端。星轨开始解析“灵网”相关数据,同时扫描整个据点结构。几分钟后,一组三维图谱在意识中展开——地下共五层,当前位于第三层,主能源区在最底层,而第四层设有独立隔离舱,编号d-4,内部有持续的生命信号。
“还有人活着。”他说。
就在这时,终端突然弹出一条
        “不是陷阱。”他低声说,“是真人。”
林小满闭上眼,指尖贴住太阳穴。血脉中的热感缓缓下沉,沿着手臂蔓延至掌心。她能感知到那种熟悉的共振残留,像是符文阵列在人体神经通路中强行刻下的痕迹。那不是机械仿生体,也不是意识投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被某种高阶魔法与科技结合的方式长期禁锢。
李维蹲下身,手指在机械键盘上快速敲击。终端屏幕亮起,扫描到门侧隐蔽线路中流动的低频电流信号。他从背包取出微型干扰器,接入电路节点,轻轻旋动调节钮。电流波动被截断,警报回路进入休眠状态。
“可以开门了。”他说。
陈默伸手推门。铁门发出滞涩的摩擦声,蓝光从缝隙中渗出,带着一种低频脉动,像是有节奏的呼吸。三人屏息靠近,林小满抬手遮挡光线,发现光源来自房间角落的一台医疗舱,舱体表面布满复杂纹路,与她在陈默笔记本上见过的符文结构高度相似。
床上的男人瘦得脱形,皮肤泛着不正常的青灰,手腕被两个金属环锁在床架两端。环体内部嵌有细密线路,隐约可见微型能量核心在缓慢旋转。李维凑近观察,瞳孔微缩:“这不是普通拘束装置,环内有自毁模块,触发阈值低于0.3毫安。”
“不能硬拆。”陈默说。
他退后半步,左手握住钢笔,右手食指在空中勾勒出一组简化的分解符阵。星轨同步推送分子键能数据,魔法能量顺着笔尖凝聚成一道极细的光丝,精准切入金属环的晶格连接点。一层层原子结构被有序剥离,如同拆解精密仪器。四十七秒后,第一只锁环无声脱落。
第二只更难。环体检测到外部能量波动,内部核心开始加速旋转。陈默立刻切换手法,将震荡发生器残余能量导入符阵,制造出一段与系统开启时完全一致的频率波动。监控程序误判为正常操作,自毁机制暂停激活。第二只环也落了下来。
男人的手垂下,指尖微微抽搐。林小满迅速上前,探查颈动脉搏动。心跳依旧微弱,但比刚才稳定了些。她从战术包里取出一支凝胶剂,涂抹在他太阳穴两侧。那是她根据魔法神经传导原理调配的复苏剂,能短暂激活脑区供血。
就在她动作的瞬间,男人忽然睁开了眼。
瞳孔涣散,视线模糊,嘴唇颤动了几下,才挤出几个字:“别……让他们再启动‘灵网’……”
声音极轻,却像一块巨石砸进三人心底。
“什么是‘灵网’?”陈默追问。
男人没有回答,眼球剧烈震颤,像是在抵抗某种深层控制。他的右手突然抬起,指向房间角落的医疗舱,手指颤抖地划过空气,留下一道模糊的轨迹。
林小满立刻反应过来,冲到舱体前。面板已被加密锁定,但缓存日志仍在运行。她将手腕上的传感环贴附在接口处,以自身血脉能量模拟系统认证频率,同时向李维递出数据线。
“接我终端,跑量子试探程序!”
李维迅速接入,代码流在屏幕上飞速滚动。三级防火墙被逐层绕开,本地日志包弹出,文件名清晰显示:《意识锚定计划·阶段三》。
陈默打开浏览。第一页是实验目标概述——“构建跨区域神经共振网络,实现个体意识与集体思维的双向同步”。第二页附有脑波匹配率图表,最高记录达到89.7%,但实验体存活时间不超过七十二小时。失败列表中,编号x-07至x-13全部标注“脑死亡”,其余数十人状态为“精神崩溃”或“意识离散”。
“他们想控制所有人。”林小满声音发紧,“不只是监视,是直接接管思维。”
“还不止。”李维指着终端另一段数据,“这个‘灵网’不是单向输出,它能反向提取记忆、情绪、甚至潜意识信息。一旦建成,没人能隐藏想法。”
陈默盯着“意识锚定”四个字,脑海中闪过星轨曾解析的一组理论——高维信息投影若与低维生物神经耦合,可形成稳定的意识通道。这本是魔法用于知识传承的技术路径,却被用来做这种事。
他合上文件,转向昏迷的男人。对方嘴角渗出一丝血迹,呼吸越来越浅。
“先带他走。”他说。
三人正准备行动,李维突然按住耳机。“主通道有动静,光学监控开始轮巡,周期十五秒,间隔三秒盲区。”
“走数据室。”陈默当机立断,“既然这里有终端,主控一定在附近。”
他们抬起男人,由李维背负,沿斜坡向下推进。墙壁逐渐变得粗糙,岩体裸露,偶尔能看到嵌入其中的电缆管道。转过两个弯后,一扇标有“中央实验区”的合金门出现在前方。
门旁设有双频识别系统,红灯闪烁,提示最后一次开启时间为三小时前。
“有人来过。”林小满低声说。
她走近舱门,忽然感到手臂旧伤处一阵灼热。那不是疼痛,而是一种共鸣,仿佛体内某种东西正在回应门后的存在。她伸手抚过舱体表面,发现几道极细的刻痕,排列方式与她在陈默实验室练习过的血脉激活阵列惊人相似。
“这里做过人体实验。”她说,“不止一次。”
陈默取出震荡发生器,调至频率模拟模式。他回忆起刚才破解锁环时捕获的能量波形,将其反向输入装置。银灰色圆盘震动起来,释放出一段与三小时前完全一致的波动信号。
舱门红灯熄灭,绿光亮起,缓缓滑开。
室内冷光铺展,一排排密封柜整齐排列。柜中存放着十二块晶状物质,通体透明,内部似有微光流动。标签清晰标注:“高维共振体·3型,纯度99.8%,增幅效率提升400%”。
林小满倒吸一口气。这种材料理论上只能在高维裂隙中自然生成,是魔法能量传输的核心媒介。一块指甲盖大小就能让符文阵列持续运转数小时,而现在整整十二块,足以支撑一场大规模魔法科技部署。
“我们找到了反击的资本。”李维声音低沉。
陈默没有动。他走向主控台,接入便携终端。星轨开始解析“灵网”相关数据,同时扫描整个据点结构。几分钟后,一组三维图谱在意识中展开——地下共五层,当前位于第三层,主能源区在最底层,而第四层设有独立隔离舱,编号d-4,内部有持续的生命信号。
“还有人活着。”他说。
就在这时,终端突然弹出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