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三国:东汉战神,融合韩信闯天下》

  "好!我等定要匡扶汉室,救黎民于水火。待局势稳定,即刻颁布天子诏令,"

  "集结各路诸侯共讨董贼,还朝堂清明,复天下太平!"

  此言总算稍解荀彧心结,帐中将领更是群情振奋。

  听到曹操盛赞时,荀彧暗自苦笑:"若论当世奇才,当推奉孝才是。"

  待诛灭董卓之日,众人地位必非今时可比——就连曹操擢升兖州牧之事,当初也是远超众人预料。

  诸将齐齐单膝跪地,抱拳高呼:"末将誓死追随主公,为主公赴汤蹈火!"

  荀彧亲笔修书两封,分送黑山贼首与冀州牧韩馥。

  那封给韩馥的书信措辞凌厉,将利害关系剖析得纤毫毕现——

  果然,韩馥展信读罢,脸色瞬间煞白。

  只需出兵佯攻,即可保冀州无虞,还能额外赚取声望,何乐而不为?

  利弊悬殊,韩馥智谋武略皆不出众,难以参透其中玄机,自然立刻发兵,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其实韩馥想不明白也怪不得他,曹操不仅向韩馥假传圣旨,还伪造天子诏令交给黄巾叛军与黑山贼,承诺他们投降后不会像其他诸侯那样残暴对待他们。

  此外,曹操在信中稍加提及他们的信仰,再看曹操无论是杀入青州寿光,还是刚回兖州便剿灭各地作乱的叛贼,其首要口号始终如一——

  “不得滥杀,降者免死。”而俘虏的黄巾军也确实次次随曹操军队一同出战。

  黄巾叛贼首领与黑山贼首领商议后,见曹操确实与其他军阀不同,便决定率众投降。

  如此一来,曹操获得了二十万降兵及百万百姓。这块惊天大饼砸下来,曹操一时难以消化。他对降兵并未失信,但青州百万百姓的生存问题却让他焦头烂额。如此庞大的人口,粮食从何而来?更何况二十万军队每日训练也需大量粮草。

  战乱刚过,兖州库存粮食寥寥无几,只能先将东郡早年积攒的粮草陆续运来勉强分发。

  曹操想起鲍信曾与他出城勘察地形时提过一人,称其有大才——

  陈留毛玠。他赶忙派帐下已成名的将领前去邀请。至于荀彧,则忙于将贼寇整编为正规军,使其能为大汉效力,此事更是重中之重,以至于曹操几乎整日见不到他。

  都说百闻不如一见,这位毛玠先生却是“百见不如一闻”——其貌实在令人不忍直视。但曹操对鲍信的信任毋庸置疑,何况他本就不是以貌取人之辈。

  曹操起身客气道:“军务繁忙,未能亲迎毛先生,孟德在此赔罪。”

  毛玠微微侧身,声音嘶哑如破钟:“不敢不敢。”

  曹操望着正襟危坐的毛玠,厅内静得落针可闻。

  这位谋士落座后便缄口不言,与寻常慕名而来的文人截然不同。曹操捻着胡须暗忖:既赴宴而来,纵是狂士也该寒暄几句。

  案头竹简堆叠如山——自收编黄巾部众,军务繁杂得很。曹操索性开门见山:"兖州新纳黄巾,粮秣紧缺,望先生赐教。"

  毛玠闻言整襟而起,声如沉钟:"如今天下板荡,董卓恃天子逞凶。百姓流离失所,官府仓廪空竭。欲成霸业者,当务耕战之备。"

  他袖中伸出三指点向虚空:"其一,着青州降卒屯田垦荒;其二,择通农事者督管;其三,缮甲厉兵以待天时。"

  曹操双目骤亮,仿佛看见万顷麦浪翻涌。百万黄巾若化作农垦之力,不出三载便可......正盘算间,忽念及鲍信,心头倏地一刺。

  待要请毛玠详谈,却见他又如泥塑般端坐。曹操不由失笑:此君腹藏韬略,却是问一句答一句的脾性。

  此时窗外传来操练声,兖州与青州的疆界在舆图上连成一片。秋收时的粮垛,已浮现于霸主眼底。

  曹操正欲继续询问,一直沉默的毛玠突然开口:

  "敢问明公如何看待当今天下?何人为忠,何人为奸?"

  这突如其来的发问让曹操略感诧异。他沉吟片刻,答道:

  "自然是心向汉室者为忠臣,祸国殃民者为奸佞。"

  毛玠闻言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不再言语。

  见他又陷入沉默,曹操只当这是对方的习惯,虽不解其意,却也未加计较。毕竟毛玠此前的献策已为他解决了不少难题。

  "先生可愿屈就军师一职?"

  出乎意料的是,毛玠竟郑重施礼道:

  "明公,粮草之事在下自当尽心筹划。至于入幕之事,还请容我暂缓。"

  见曹操面露疑惑,他继续解释道:

  "非是嫌弃职位高低,实乃愿以布衣之身,静观明公大业初定。待秋收过后,必当效犬马之劳。"

  曹操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不愿无功受禄,真乃君子所为。

  "先生高义,曹某敬佩。日后若有指教,但说无妨。今日军务繁忙,改日再来讨教。"

  起身告辞时,他特意嘱咐亲卫好生款待。

  待曹操离去,毛玠目光深沉,似有所思。亲卫奉命准备了丰盛酒宴,面对满桌珍馐,毛玠却如坐针毡。

  "近日胃口欠佳,不如分与将士们共享。"他婉言推辞,直到确认亲卫领会其意,才如释重负。时值粮荒,普通士卒连豆饭都难得一饱。

  军中士卒常年不见荤腥,毛玠却将肉食分与众人,这般体恤实属难得。

  待亲兵退下后,毛玠将精心撰写的屯田方略摆在案几上。

  单人独骑向着北方疾驰而去。

  原本毛玠确有投效曹操之意,然其伪善作派令人不齿。

  "忠于汉室方为真忠,劫掠百姓、扰乱朝纲即是 ** ,此言不虚。"

  "但曹操在兖青二州所为,可称得上忠君?未奉诏命便自领州牧,这也算忠心?"

  这倔强文人心中自有一杆秤。

  即便知晓曹操是为联合诸侯讨伐董卓。

  "招降黄巾、私授官职、假传圣旨,此乃三不忠。"

  "毛玠并非要论是非,只想听曹操亲口道明心志。"

  "若能坦言以小节成大事,某必誓死效忠。"

  "某非荀彧那般固执,只求明主坦诚相待。"

  "然曹操始终闪烁其词,既不评他人,亦不剖己心。"

  "究竟意在匡扶汉室,还是图谋霸业?"

  "若能直言,某定留下。既不肯明言,某亦不愿揣度。"

  "在这乱世中保全性命,对某而言并非难事。"

  "听闻幽州玄菟国君乃 ** 血脉,如今高举义旗讨董。"

  "其所作所为皆为收复疆土,守护汉室。此去若得明主便辅佐,若无缘便归隐......"

  曹操在帐中接到急报,说毛玠单骑离营,仅留治国良策。

  "操有何处得罪先生?既应我所请,又献良策,为何还要离去?"

  曹操双目微眯,杀意渐起。

  "此等大才若为他所用,后患无穷,当除之。"

  文风

  青兖二地正值用人之际,若此事传扬出去,还有何人敢来投奔于我。

  "啪!"

  曹操作色拍案,语气森寒。

  "寥寥数语便陷我于不义。"

  "既不愿追随,当初何必应我所请,更献上诸多良策。"

  "这般首鼠两端之辈,终究难成大器。"

  "毛孝先,你必会后悔今日之选。"

  时值曹操势力初张,收编黄巾余众二十余万,精选壮丁组建"青州军"。

  兼领兖、青二州,俨然成为北地最强藩镇。

  洛阳相国府内。

  "贾文和何在?速速拿来见我!什么锦囊妙计,倒叫那负义之徒势如中天。"

  "如今竟兼领两州,拥兵二十万,几乎要与本相并驾齐驱!把他首级提来见我!"

  董卓双目赤红,暴跳如雷,起身时险些栽倒。

  待重新落座,只觉头晕目眩,许是近日操劳政务过甚。

  满堂侍从屏息垂首,连平日承欢的姬妾都退避三舍。

  "禀相国,贾先生自前日起便不知所踪,连朝会也未出席。"

  探子战战兢兢奏报。

  "掘地三尺也要给我找出来!这等奸佞之徒,定要诛尽九族!"

  董卓怒击案几,声震屋宇。

  待侍卫仓皇退下,董卓突然揽过身旁侍婢,随着一声娇笑,堂中凝滞的气氛方得缓解。

  董卓府邸内烛火摇曳,袁绍径自入内的脚步声惊动了正在品酒的董卓。

  "袁本初,你可知擅闯相府该当何罪?"董卓手中酒樽重重顿在案上。

  袁绍抱拳行礼,腰杆却挺得笔直:"今日特来为相国解忧,冒昧之处还望海涵。"

  董卓眯着眼睛打量来人,心中冷笑:这厮平日装得清高,今日倒会献殷勤。

  "本初要为本相分忧?"董卓抚摸着络腮胡,"不知本相有何烦恼?"

  袁绍单膝跪地,低垂的眼帘掩不住滔天恨意。这奸贼把持朝纲,早晚要遭天谴!

  "曹操假传圣旨招安黄巾余孽,此举与反贼何异?更听闻其密谋行刺相国。末将愿率兵讨伐,以正朝纲!"

  自得知曹操将擢升兖州牧,袁绍便如坐针毡。他袁氏四世三公,如今却屈居校尉;而那阉宦之后竟要凌驾己上,简直奇耻大辱!

  更可恨的是曹操连克两州,坐拥二十万雄兵。而他袁本初却困守洛阳,日日看人脸色。这乱世之中,合该由他这等名门之后执掌乾坤!

  董卓突然放声大笑,心中讥讽:这软骨头见同窗势大就怕了?就这等胸襟也配称名门?

  "好!好得很!"董卓突然收起笑容,亲切地扶起袁绍,"本相封你为渤海太守,即日赴任讨曹。"

  袁绍心中狂喜,面上却不动声色。这番谋划终得解脱,不必再困守京城了。

  待袁绍退下,董卓望着摇晃的珠帘冷笑:"什么四世三公,不过是个嫉贤妒能的蠢材。"他扶着案几缓缓起身,近日总是头晕目眩,得去后堂歇息了。

  袁绍离开洛阳后,带着家眷和财物直奔渤海郡。他此行只为保全家族性命,让董卓同意他讨伐曹操才是关键。

  袁绍虽无立即攻打曹操的打算,但心中妒火难平。如今曹操势力强盛,单靠一郡之力难以抗衡。不过袁氏声望极高,只要广招贤才,天下豪杰必会前来投奔。他自信兵多将广,家资丰厚,假以时日,定能胜过那宦官之后。

  夜深时,小邓子从董卓府出来,并未直接回宫,而是光明正大去了王允府邸。他并非不想暗中行动,只是董卓麾下眼线众多,稍有不慎便会被发现。与其冒险,不如堂而皇之登门,事后找个借口搪塞过去。

  王允对董卓专权暴虐恨之入骨,却苦于手中无兵权,无法扭转局面。自曹操刺杀失败后,董卓已怀疑他是幕后主使。王允只得隐忍顺从,等待时机。正忧心忡忡之际,管家匆匆来报:“老爷,卢中郎求见,说有急事。”

  王允立刻起身。卢植与他一样,都是朝中忠心耿耿的老臣,对董卓的恶行深恶痛绝。二人往日不敢频繁联系,生怕引起董卓警觉。

  “快请!吩咐家丁加强戒备,切勿走漏风声。”

  管家领命退下。片刻后,卢植身着便装,悄然入府,神色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