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操场的异常土壤-《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

  1985年9月17日,南州市一中的下课铃刚响,林砚就跟着李建国踏进了校门。初秋的阳光斜斜洒在红砖教学楼上,操场上散落着几个打球的学生,可这份校园该有的热闹,却被一股压抑的气氛裹着——初二女生刘梅已经失踪半个月了。

  “林警官,李队长,你们可算来了。”教导主任王芳迎上来,脸上满是焦虑,手里紧紧攥着刘梅的照片,“这孩子平时乖得很,从不跟人吵架,怎么就突然没影了呢?她爸妈这半个月没合过眼,昨天还来学校哭,说要是找不回孩子,他们也不想活了……”

  李建国接过照片,照片上的刘梅扎着马尾,笑起来有两个浅浅的梨涡,眼神清亮。他叹了口气,拍了拍王芳的肩膀:“王主任,我们今天再仔细查一遍,你先带我们去刘梅最后出现的地方。”

  王芳点点头,领着两人往操场西北角走:“那天下午放学,有同学看见刘梅在这儿跳绳,后来就没人再见过她了。我们学校组织老师、学生找了好几遍,连教学楼的储物间、校外的小巷都翻了,啥也没找着。”

  林砚跟在后面,目光扫过操场。这是个土操场,跑道是用煤渣铺的,中间的足球场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角落里堆着几个破旧的篮球架。西北角落挨着围墙,墙根下有一片低洼地,杂草长得比别处更密,风一吹,草叶沙沙响,像是藏着什么秘密。

  “之前勘查的时候,这片洼地查过吗?”林砚停下脚步,指着低洼地问。

  负责前期勘查的民警老赵凑过来:“查了,我们用棍子扒拉过草,没见着啥异常。刘梅爸妈说孩子怕虫子,平时不往这种草多的地方来,我们也就没深查。”

  林砚没说话,弯腰拨开杂草。土块沾在指尖,带着潮湿的凉意。他蹲下身,仔细观察地面——这片洼地的土色比周围深,而且土壤看起来更松散,像是被人翻动过。他伸手挖了一小块土,凑到鼻尖闻了闻,除了泥土的腥气,似乎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腐味。

  “李队,这里不对劲。”林砚站起身,语气肯定,“你看这片土,颜色比旁边深,而且颗粒更细,应该是被重新填埋过。还有这腐味,虽然淡,但不像是杂草腐烂的味道。”

  李建国走过来,蹲下身看了看:“会不会是之前学校翻土种草留下的?”

  “不像。”林砚摇了摇头,指着周围的地面,“你看旁边的土,都结着一层硬壳,只有这片是松散的,而且填埋的痕迹很新,最多不超过一个月,刚好和刘梅失踪的时间对得上。”

  赵伟在旁边撇了撇嘴,小声嘀咕:“这土操场天天有人踩,土色深点有啥稀奇?说不定是哪几个学生在这儿挖洞玩呢,林砚你是不是想多了?”

  林砚没理会他的质疑,转头对王芳说:“王主任,麻烦你找几个老师,再借几把铁锹、锄头,我们得把这片土挖开看看。”

  王芳愣了一下,脸色瞬间白了:“林警官,你是说……刘梅她可能在这儿?”

  “现在还不能确定,但必须查清楚。”林砚的声音很沉,“这是目前唯一的线索,不能放过。”

  李建国也反应过来,当即下令:“老赵,你去校门口守着,别让学生靠近。赵伟,你跟王主任去借工具,动作快点。林砚,你在这儿盯着,别让人破坏现场。”

  众人分头行动。没一会儿,王芳领着几个男老师,扛着铁锹、锄头回来了。老师们脸色都很凝重,没人说话,默默站在旁边。

  林砚拿起一把铁锹,对李建国说:“李队,我来挖,你们别靠近,避免破坏可能存在的证据。”

  他站在洼地边缘,按照“分层挖掘”的原则,先从外围开始,一锹一锹地挖。土块被小心地堆在旁边,每挖一层,他都会停下来,仔细检查土壤里有没有异物。

  太阳慢慢西斜,操场上的学生都走光了,只剩下他们几个人。铁锹撞击土块的声音在空旷的操场上回荡,格外刺耳。挖了大概半个小时,铁锹突然碰到了什么硬东西,发出“咚”的一声响。

  林砚心里一紧,立刻放慢动作,用手把周围的土拨开。没过一会儿,一块蓝色的布料露了出来,布料上还沾着几根头发——那是刘梅失踪当天穿的校服颜色!

  “找到了!”林砚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抬头看向李建国,“李队,真的有东西。”

  李建国快步走过来,看到布料的瞬间,脸色沉了下来:“小心点,慢慢挖,别碰坏了尸体。”

  林砚点点头,继续用手刨土。越来越多的布料露出来,接着是鞋子、衣角……最后,一具蜷缩的尸体完整地出现在众人面前。正是失踪半个月的刘梅,她的校服已经被泥土染脏,脸上还带着惊恐的表情,双眼圆睁,像是在诉说着死前的恐惧。

  王芳看到尸体,腿一软,差点瘫倒在地,旁边的老师赶紧扶住她。她捂着嘴,眼泪止不住地流:“怎么会这样……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没了呢……”

  林砚站起身,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沉重。他蹲下身,仔细观察尸体周围的土壤,突然注意到尸体旁边的土里,混着一些细小的草籽——那是狗尾草的种子,而这片洼地周围种的都是杂草,根本没有狗尾草。

  “李队,你看这个。”林砚捏起一粒草籽,递给李建国,“这是狗尾草籽,这片洼地没有狗尾草,说明这些草籽是凶手埋尸的时候,从别的地方带过来的。”

  李建国接过草籽,放在手心看了看:“你的意思是,凶手经常待的地方,有很多狗尾草?”

  “对。”林砚点点头,目光扫过操场外围,“南州这边,只有郊区的荒地或者农村的田埂上,才会长大片的狗尾草。只要找到经常在这些地方活动,而且和刘梅有交集的人,说不定就能锁定凶手。”

  赵伟站在旁边,看着林砚有条不紊地分析线索,脸上的不屑慢慢变成了惊讶。他之前总觉得林砚是靠运气破案,可现在亲眼看到林砚从一堆泥土里找出关键线索,才意识到自己之前有多狭隘。

  “那接下来怎么办?”赵伟忍不住开口问,语气里少了之前的敌意。

  林砚看了他一眼,没计较之前的过节:“先让苏法医过来验尸,确定死亡时间和死因。同时,我们要重新调查刘梅的社交关系,特别是她身边有没有人经常去郊区,或者家里住在农村的。还有,刘梅的同学、老师,都要再问一遍,说不定有谁漏掉了重要线索。”

  李建国拍了拍林砚的肩膀:“就按你说的办。老赵,你去联系苏晓,让她尽快过来。赵伟,你跟王主任对接,整理刘梅的社交名单,明天一早就开始走访。林砚,你留在这里,保护好现场,等苏晓来了之后,协助她验尸。”

  “好。”几人同时应下。

  夕阳彻底落下,天色暗了下来。林砚站在现场旁边,看着远处的路灯亮起,心里沉甸甸的。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在校园里,凶手还逍遥法外,他必须尽快找出凶手,给刘梅的家人一个交代。

  他蹲下身,再次看向那片异常的土壤。泥土里的草籽还沾着湿气,像是在无声地提醒他——凶手留下的线索,远比想象中更多。只要顺着这些线索查下去,真相很快就会浮出水面。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自行车的铃铛声。林砚抬头一看,是苏晓来了,她骑着自行车,车筐里放着法医工具箱,身后还跟着两个助手。

  “林砚,情况怎么样?”苏晓停下车,快步走过来,脸上带着职业的严肃。

  林砚站起身,指了指现场:“死者是刘梅,初步判断是被埋在这里的,尸体旁边发现了外来的狗尾草籽,可能是重要线索。具体的死亡时间和死因,还要靠你了。”

  苏晓点了点头,戴上手套和口罩:“放心,我会仔细验尸,争取找出更多线索。”

  她弯腰走进现场,助手们打开工具箱,拿出解剖工具。林砚站在旁边,帮着打手电筒,灯光照亮了苏晓专注的侧脸。夜色渐浓,操场上的风更凉了,但每个人的心里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尽快抓住凶手,还刘梅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