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市一中的梧桐树影被夕阳拉得老长,林砚站在教学楼前的公告栏旁,看着那张刚贴上去的“案件告破”通知被学生们围得水泄不通。议论声里有后怕,有庆幸,更多的是对警方的感激——毕竟,那个失踪半个月的初二女生刘梅,终于能以“告慰”的方式回到家人身边。
“林警官,这边。”教导主任老张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攥着一个皱巴巴的笔记本,“陈峰的家长刚到,在会客室等着呢,情绪不太稳定,你们问话的时候……”
林砚点点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物证袋——里面装着从陈峰鞋子缝隙里提取的狗尾草籽,和操场埋尸点的草籽一模一样。“张主任放心,我们会按流程来,也会尽量照顾家属情绪。”
穿过喧闹的走廊,学生们大多已经放学,只有几个老师还在办公室批改作业。路过刘梅曾经的教室时,林砚瞥见靠窗的座位空着,桌角还贴着一张卡通贴纸,阳光落在上面,显得格外刺眼。他想起昨天刘梅母亲来认尸时的哭声,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让他更觉得必须把案件的细节查清楚,给家属一个完整的交代。
会客室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压抑的抽泣声。林砚推开门,看到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中年男人坐在沙发上,头发花白了大半,双手用力绞着衣角,旁边站着个妇人,眼睛红肿得像核桃,正是陈峰的父母。李建国已经在里面了,看到林砚进来,微微颔首,示意他开始。
“叔叔阿姨,我们是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想了解一下陈峰最近的情况。”林砚拉过一把椅子坐下,尽量让语气温和些,“比如他最近有没有情绪不好,或者跟谁起过争执?”
陈父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满是不敢置信:“警官,你们是不是搞错了?小峰他虽然调皮,但绝对不会杀人啊!他才十九岁,怎么可能……”话没说完,就被妇人的哭声打断。
“是啊警官,我们家小峰从小就老实,就是没考上高中,才在外面打工,他怎么会跟中学生扯上关系?”陈母抹着眼泪,“是不是有什么误会?你们再查查,求求你们了……”
林砚沉默了几秒,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照片——那是警方在陈峰住处搜出来的,照片上是刘梅的侧脸,背景是学校的操场,应该是偷偷拍的。“阿姨,您见过这张照片吗?陈峰有没有跟你们提过一个叫刘梅的女生?”
看到照片,陈父的身体猛地一僵,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双手不自觉地握紧。这个细微的动作被林砚捕捉到,他继续追问:“叔叔,您是不是知道些什么?陈峰是不是认识刘梅?”
李建国适时开口,语气带着一丝严肃:“老陈,现在不是护着孩子的时候。刘梅的尸体已经找到了,证据也指向陈峰,你们要是知道什么,赶紧说出来,这对陈峰、对刘梅的家人都负责任。”
陈父的肩膀垮了下来,长长地叹了口气,声音带着颤抖:“其实……小峰早就跟我们说过,他喜欢一个中学生,就是照片上这个姑娘。我们当时还骂他,说他年纪轻轻不学好,跟小姑娘瞎混,让他赶紧断了念想。”
“他怎么认识刘梅的?”林砚追问。
“好像是去年冬天,他在学校门口的小吃摊帮忙,看到这个小姑娘经常一个人来买烤红薯,就主动搭话。”陈父回忆着,“后来他就经常去学校附近等她,送她回家,还买零食给她。我们劝过他好多次,说人家还是学生,不能耽误人家,可他不听,还说一定要娶她。”
林砚心里有了底,继续问道:“那最近呢?陈峰有没有跟你们说过,刘梅不愿意跟他来往了?或者他们吵架了?”
这话像是戳中了陈父的痛处,他重重地拍了下大腿:“就是上个月!小峰回来跟我们说,那个小姑娘不搭理他了,还说以后不要再见面。他当时特别生气,摔了好几个杯子,说‘她敢不跟我好,我就让她后悔’。我们当时没当回事,以为他就是气话,没想到……没想到他真的做出这种事!”
听到这里,陈母再也忍不住,瘫坐在沙发上,哭得撕心裂肺:“都怪我们,都怪我们没管好他,要是当时多劝劝他,要是我们早点带他去跟刘梅道歉,就不会出这种事了……”
林砚站起身,递给他们一张纸巾,语气沉重:“叔叔阿姨,现在说这些都晚了。陈峰已经承认,他因为刘梅拒绝跟他来往,就想找她谈谈,结果在操场发生了争执,失手把刘梅掐死了,然后把尸体埋在了操场的西北角。”
“失手?”陈父猛地抬起头,眼里满是震惊,“他……他真的杀人了?”
林砚点头,拿出那份已经签了字的口供,放在他们面前:“这是陈峰的供述,还有现场提取的证据,比如他鞋子里的草籽,跟埋尸点的草籽一模一样,还有他留在刘梅衣服上的指纹,都能证明他就是凶手。”
陈父拿起口供,双手不停地颤抖,看着上面的字迹,眼泪一滴一滴落在纸上,晕开了墨迹。“造孽啊……真是造孽啊……”他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绝望。
林砚和李建国没有再追问,给他们留了些时间平复情绪。走出会客室,夕阳已经落下,天边泛起了淡淡的暮色。李建国拍了拍林砚的肩膀:“不错,这案子破得漂亮,不仅给了刘梅家人一个交代,也让学校的学生能安心上学。”
“就是觉得可惜。”林砚望着远处的操场,“陈峰才十九岁,刘梅才十四岁,就因为一场不该有的感情,毁了两个家庭。”
“所以啊,咱们当警察的,不仅要破案,还要多跟学校、跟社区合作,多宣传法律知识,让这些年轻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李建国感慨道,“对了,苏晓那边刚传来消息,尸检报告已经出来了,刘梅的死因确实是机械性窒息,颈部有明显的掐痕,跟陈峰的供述一致。”
林砚点点头,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这起校园埋尸案,从最初的“离家出走”猜测,到后来的现场勘查、证据提取,再到最终锁定嫌疑人、突破心理防线,每一步都不容易。尤其是在没有监控、技术有限的80年代,全靠现场的蛛丝马迹和走访调查,才让真相浮出水面。
“走吧,回去把案子结了,然后跟苏晓碰个面,把后续的工作交接一下。”李建国说着,率先迈步向校门口走去。
林砚跟在后面,脚步坚定。他知道,这起案子的结束,只是他在1985年刑侦生涯的一个缩影。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案件在等着他,还有父亲的悬案需要他去查清。但他不害怕,因为他知道,只要坚持用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去办案,就一定能守护好这座城市的安宁。
校门口的路灯亮了起来,昏黄的灯光照亮了回家的路。林砚抬头望去,远处的居民楼里亮起了一盏盏灯火,那是家的温暖,也是他想要守护的东西。他握紧了拳头,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每一个像刘梅一样的受害者,都能得到公正的对待;一定要让每一个凶手,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夜色渐浓,南州市的街道渐渐安静下来。刑侦大队的办公室里,灯光依旧亮着,林砚坐在桌前,开始整理这起案件的卷宗,每一个字、每一个证据,都记录着这起案件的真相,也记录着他作为一名刑警的责任与担当。
“林警官,这边。”教导主任老张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攥着一个皱巴巴的笔记本,“陈峰的家长刚到,在会客室等着呢,情绪不太稳定,你们问话的时候……”
林砚点点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口袋里的物证袋——里面装着从陈峰鞋子缝隙里提取的狗尾草籽,和操场埋尸点的草籽一模一样。“张主任放心,我们会按流程来,也会尽量照顾家属情绪。”
穿过喧闹的走廊,学生们大多已经放学,只有几个老师还在办公室批改作业。路过刘梅曾经的教室时,林砚瞥见靠窗的座位空着,桌角还贴着一张卡通贴纸,阳光落在上面,显得格外刺眼。他想起昨天刘梅母亲来认尸时的哭声,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让他更觉得必须把案件的细节查清楚,给家属一个完整的交代。
会客室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压抑的抽泣声。林砚推开门,看到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中年男人坐在沙发上,头发花白了大半,双手用力绞着衣角,旁边站着个妇人,眼睛红肿得像核桃,正是陈峰的父母。李建国已经在里面了,看到林砚进来,微微颔首,示意他开始。
“叔叔阿姨,我们是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想了解一下陈峰最近的情况。”林砚拉过一把椅子坐下,尽量让语气温和些,“比如他最近有没有情绪不好,或者跟谁起过争执?”
陈父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满是不敢置信:“警官,你们是不是搞错了?小峰他虽然调皮,但绝对不会杀人啊!他才十九岁,怎么可能……”话没说完,就被妇人的哭声打断。
“是啊警官,我们家小峰从小就老实,就是没考上高中,才在外面打工,他怎么会跟中学生扯上关系?”陈母抹着眼泪,“是不是有什么误会?你们再查查,求求你们了……”
林砚沉默了几秒,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照片——那是警方在陈峰住处搜出来的,照片上是刘梅的侧脸,背景是学校的操场,应该是偷偷拍的。“阿姨,您见过这张照片吗?陈峰有没有跟你们提过一个叫刘梅的女生?”
看到照片,陈父的身体猛地一僵,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又咽了回去,双手不自觉地握紧。这个细微的动作被林砚捕捉到,他继续追问:“叔叔,您是不是知道些什么?陈峰是不是认识刘梅?”
李建国适时开口,语气带着一丝严肃:“老陈,现在不是护着孩子的时候。刘梅的尸体已经找到了,证据也指向陈峰,你们要是知道什么,赶紧说出来,这对陈峰、对刘梅的家人都负责任。”
陈父的肩膀垮了下来,长长地叹了口气,声音带着颤抖:“其实……小峰早就跟我们说过,他喜欢一个中学生,就是照片上这个姑娘。我们当时还骂他,说他年纪轻轻不学好,跟小姑娘瞎混,让他赶紧断了念想。”
“他怎么认识刘梅的?”林砚追问。
“好像是去年冬天,他在学校门口的小吃摊帮忙,看到这个小姑娘经常一个人来买烤红薯,就主动搭话。”陈父回忆着,“后来他就经常去学校附近等她,送她回家,还买零食给她。我们劝过他好多次,说人家还是学生,不能耽误人家,可他不听,还说一定要娶她。”
林砚心里有了底,继续问道:“那最近呢?陈峰有没有跟你们说过,刘梅不愿意跟他来往了?或者他们吵架了?”
这话像是戳中了陈父的痛处,他重重地拍了下大腿:“就是上个月!小峰回来跟我们说,那个小姑娘不搭理他了,还说以后不要再见面。他当时特别生气,摔了好几个杯子,说‘她敢不跟我好,我就让她后悔’。我们当时没当回事,以为他就是气话,没想到……没想到他真的做出这种事!”
听到这里,陈母再也忍不住,瘫坐在沙发上,哭得撕心裂肺:“都怪我们,都怪我们没管好他,要是当时多劝劝他,要是我们早点带他去跟刘梅道歉,就不会出这种事了……”
林砚站起身,递给他们一张纸巾,语气沉重:“叔叔阿姨,现在说这些都晚了。陈峰已经承认,他因为刘梅拒绝跟他来往,就想找她谈谈,结果在操场发生了争执,失手把刘梅掐死了,然后把尸体埋在了操场的西北角。”
“失手?”陈父猛地抬起头,眼里满是震惊,“他……他真的杀人了?”
林砚点头,拿出那份已经签了字的口供,放在他们面前:“这是陈峰的供述,还有现场提取的证据,比如他鞋子里的草籽,跟埋尸点的草籽一模一样,还有他留在刘梅衣服上的指纹,都能证明他就是凶手。”
陈父拿起口供,双手不停地颤抖,看着上面的字迹,眼泪一滴一滴落在纸上,晕开了墨迹。“造孽啊……真是造孽啊……”他喃喃自语,声音里满是绝望。
林砚和李建国没有再追问,给他们留了些时间平复情绪。走出会客室,夕阳已经落下,天边泛起了淡淡的暮色。李建国拍了拍林砚的肩膀:“不错,这案子破得漂亮,不仅给了刘梅家人一个交代,也让学校的学生能安心上学。”
“就是觉得可惜。”林砚望着远处的操场,“陈峰才十九岁,刘梅才十四岁,就因为一场不该有的感情,毁了两个家庭。”
“所以啊,咱们当警察的,不仅要破案,还要多跟学校、跟社区合作,多宣传法律知识,让这些年轻人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李建国感慨道,“对了,苏晓那边刚传来消息,尸检报告已经出来了,刘梅的死因确实是机械性窒息,颈部有明显的掐痕,跟陈峰的供述一致。”
林砚点点头,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这起校园埋尸案,从最初的“离家出走”猜测,到后来的现场勘查、证据提取,再到最终锁定嫌疑人、突破心理防线,每一步都不容易。尤其是在没有监控、技术有限的80年代,全靠现场的蛛丝马迹和走访调查,才让真相浮出水面。
“走吧,回去把案子结了,然后跟苏晓碰个面,把后续的工作交接一下。”李建国说着,率先迈步向校门口走去。
林砚跟在后面,脚步坚定。他知道,这起案子的结束,只是他在1985年刑侦生涯的一个缩影。接下来,还有更多的案件在等着他,还有父亲的悬案需要他去查清。但他不害怕,因为他知道,只要坚持用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去办案,就一定能守护好这座城市的安宁。
校门口的路灯亮了起来,昏黄的灯光照亮了回家的路。林砚抬头望去,远处的居民楼里亮起了一盏盏灯火,那是家的温暖,也是他想要守护的东西。他握紧了拳头,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让每一个像刘梅一样的受害者,都能得到公正的对待;一定要让每一个凶手,都受到法律的制裁。
夜色渐浓,南州市的街道渐渐安静下来。刑侦大队的办公室里,灯光依旧亮着,林砚坐在桌前,开始整理这起案件的卷宗,每一个字、每一个证据,都记录着这起案件的真相,也记录着他作为一名刑警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