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市公安局的小会议室里,烟雾已经缭绕了半上午。
林砚刚把虎哥团伙案的最后一份审讯记录整理好,指尖还沾着钢笔墨水,就听见走廊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李建国推门进来时,脸上难得没了往日的严肃,手里攥着一张盖着省厅红章的纸,扬了扬说:“林砚,过来!有好消息。”
林砚放下笔走过去,目光先落在纸上的“通报表扬”四个字上。旁边的苏晓也凑了过来,她刚做完最后一份伤情鉴定报告,白大褂袖口还挽着,露出手腕上那道还没完全消退的划伤——那是前几天整理物证时被刀片划到的,当时林砚紧张地找急救箱的样子,现在想起来还让她嘴角有点发烫。
“省厅专门为咱们破了虎哥团伙的案子发通报了。”李建国的声音比平时高了几分,指腹在纸上划过“南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几个字,“说咱们这案子办得‘干净利落,震慑力强’,还特别提了‘创新侦查手段,有效打击黑恶势力嚣张气焰’——这说的是谁,不用我点明吧?”
最后一句话的目光明显落在林砚身上。会议室里其他民警也都围了过来,连之前总跟林砚较劲的赵伟,此刻也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林队,这次是真服了。你卧底那回,我还跟老吴说你太冒险,现在看来,没那回冒险,还真抓不住虎哥的尾巴。”
林砚笑了笑,没接话。他的思绪其实飘到了昨天整理虎哥口供的时候,虎哥提到1978年仓库纵火案时,眼神里那一闪而过的慌乱。那案子是父亲林卫东牺牲的导火索,现在虽然抓住了虎哥,可“老鬼”的线索还断着,这心里的石头还没完全落地。
“发什么愣呢?”李建国用烟盒碰了碰他的胳膊,“省厅不光发通报,还说要给咱们队里记集体三等功,你个人记二等功——这可是咱们局今年头一个个人二等功!”
“二等功?”苏晓眼睛亮了亮,转头看向林砚,“这下你那本刑侦笔记,往后推广起来更有底气了。”
林砚这才回过神,连忙说:“都是队里一起拼出来的,我一个人也办不成案子。李队带着大家蹲守、苏法医做伤情鉴定、赵伟他们排查外围线索,少了谁都不行。”
“你倒会谦虚。”李建国笑着点了点头,显然对他这态度很满意,“不过省厅特意提了你的名字,说‘林砚同志运用现代刑侦思维,在落后条件下突破关键线索’,这是实打实的认可。下午市局要开表彰大会,你得代表咱们队发言。”
下午的表彰大会设在市局大礼堂,台上挂着“南州市公安局打击黑恶势力表彰大会”的红色横幅。林砚穿着洗得笔挺的警服,站在台上接过二等功证书时,忽然想起穿越过来那天,在1985年的警局宿舍里,看着镜子里陌生的脸,心里满是茫然。才几个月的时间,他已经从一个需要适应的见习生,变成了能带队破大案的刑警,甚至还拿到了二等功。
发言的时候,他没说太多自己的功劳,反而着重讲了卧底时老周给的帮助,讲了李建国带队救援时的果断,讲了苏晓连夜做伤情鉴定的辛苦。台下的李建国听得频频点头,苏晓则悄悄从包里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了一行字:“说得比写报告实在。”
散会之后,市局局长叫住了林砚,拍着他的肩膀说:“小林,省厅那边很关注你。周厅长昨天还跟我打电话,说你那套跨省信息共享的思路,很有借鉴意义。往后有机会,说不定要调你去省厅帮忙。”
林砚愣了一下,连忙说:“我还是想留在南州,还有案子没查完。”
局长笑了,没追问是什么案子,只说:“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不过也要多考虑长远。不管在哪儿,只要能破案,能保护老百姓,就是好刑警。”
走出大礼堂的时候,苏晓在门口等他。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铺满梧桐叶的路上。
“听说省厅可能调你走?”苏晓先开了口,手里攥着一个牛皮纸信封,“我把之前做的伤情鉴定报告,还有整理的微量物证数据,都汇总到这里面了。要是你真去省厅,带着这些,说不定能用得上。”
林砚接过信封,指尖碰到她的手,两人都愣了一下,又很快分开。他低头看了看信封上“苏晓”两个娟秀的字,心里忽然暖了起来:“我暂时不想走,还有我父亲的案子没查清楚。虎哥提到的‘老鬼’,还没找到线索。”
“那我陪你一起查。”苏晓说得很轻,却很坚定,“你那本刑侦笔记里不是写了吗?‘破案需要证据,更需要一起坚持的人’。”
林砚抬起头,看着苏晓眼里的光,忽然觉得,1985年的风好像也没那么冷了。他把二等功证书放进包里,手里攥着苏晓给的信封,脚步比来时更稳了。
回到队里,赵伟已经把省厅的通报贴在了公告栏上,不少民警围着看。看到林砚回来,大家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说要让他请客。李建国笑着说:“请客可以,不过先把手里的活儿收尾。虎哥团伙虽然抓了,可他们还有些赃款没追回来,明天开始,大家分头去查那些关联商户的账,争取把老百姓的损失都找回来。”
“是!”所有人齐声应道。
林砚看着眼前这群穿着旧警服,却眼里有光的同事,忽然明白过来。不管是2024年的警校,还是1985年的警局,变的是刑侦技术,不变的是刑警心里的那份正义。他翻开苏晓给的信封,里面的每一页报告都写得工工整整,在最后一页的角落里,还画了一个小小的笑脸。
他把报告放进抽屉,旁边是父亲林卫东的旧照片,还有那本写了一半的刑侦笔记。拿起笔,他在笔记的最新一页写下:“1985年秋,破虎哥团伙案,获二等功。下一步,追查‘老鬼’,为父正名。”
窗外的夕阳渐渐沉了下去,警局的灯一盏盏亮了起来。林砚知道,这只是开始,往后还有更多的案子要破,更多的正义要守护,但他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
林砚刚把虎哥团伙案的最后一份审讯记录整理好,指尖还沾着钢笔墨水,就听见走廊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李建国推门进来时,脸上难得没了往日的严肃,手里攥着一张盖着省厅红章的纸,扬了扬说:“林砚,过来!有好消息。”
林砚放下笔走过去,目光先落在纸上的“通报表扬”四个字上。旁边的苏晓也凑了过来,她刚做完最后一份伤情鉴定报告,白大褂袖口还挽着,露出手腕上那道还没完全消退的划伤——那是前几天整理物证时被刀片划到的,当时林砚紧张地找急救箱的样子,现在想起来还让她嘴角有点发烫。
“省厅专门为咱们破了虎哥团伙的案子发通报了。”李建国的声音比平时高了几分,指腹在纸上划过“南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几个字,“说咱们这案子办得‘干净利落,震慑力强’,还特别提了‘创新侦查手段,有效打击黑恶势力嚣张气焰’——这说的是谁,不用我点明吧?”
最后一句话的目光明显落在林砚身上。会议室里其他民警也都围了过来,连之前总跟林砚较劲的赵伟,此刻也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林队,这次是真服了。你卧底那回,我还跟老吴说你太冒险,现在看来,没那回冒险,还真抓不住虎哥的尾巴。”
林砚笑了笑,没接话。他的思绪其实飘到了昨天整理虎哥口供的时候,虎哥提到1978年仓库纵火案时,眼神里那一闪而过的慌乱。那案子是父亲林卫东牺牲的导火索,现在虽然抓住了虎哥,可“老鬼”的线索还断着,这心里的石头还没完全落地。
“发什么愣呢?”李建国用烟盒碰了碰他的胳膊,“省厅不光发通报,还说要给咱们队里记集体三等功,你个人记二等功——这可是咱们局今年头一个个人二等功!”
“二等功?”苏晓眼睛亮了亮,转头看向林砚,“这下你那本刑侦笔记,往后推广起来更有底气了。”
林砚这才回过神,连忙说:“都是队里一起拼出来的,我一个人也办不成案子。李队带着大家蹲守、苏法医做伤情鉴定、赵伟他们排查外围线索,少了谁都不行。”
“你倒会谦虚。”李建国笑着点了点头,显然对他这态度很满意,“不过省厅特意提了你的名字,说‘林砚同志运用现代刑侦思维,在落后条件下突破关键线索’,这是实打实的认可。下午市局要开表彰大会,你得代表咱们队发言。”
下午的表彰大会设在市局大礼堂,台上挂着“南州市公安局打击黑恶势力表彰大会”的红色横幅。林砚穿着洗得笔挺的警服,站在台上接过二等功证书时,忽然想起穿越过来那天,在1985年的警局宿舍里,看着镜子里陌生的脸,心里满是茫然。才几个月的时间,他已经从一个需要适应的见习生,变成了能带队破大案的刑警,甚至还拿到了二等功。
发言的时候,他没说太多自己的功劳,反而着重讲了卧底时老周给的帮助,讲了李建国带队救援时的果断,讲了苏晓连夜做伤情鉴定的辛苦。台下的李建国听得频频点头,苏晓则悄悄从包里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了一行字:“说得比写报告实在。”
散会之后,市局局长叫住了林砚,拍着他的肩膀说:“小林,省厅那边很关注你。周厅长昨天还跟我打电话,说你那套跨省信息共享的思路,很有借鉴意义。往后有机会,说不定要调你去省厅帮忙。”
林砚愣了一下,连忙说:“我还是想留在南州,还有案子没查完。”
局长笑了,没追问是什么案子,只说:“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不过也要多考虑长远。不管在哪儿,只要能破案,能保护老百姓,就是好刑警。”
走出大礼堂的时候,苏晓在门口等他。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铺满梧桐叶的路上。
“听说省厅可能调你走?”苏晓先开了口,手里攥着一个牛皮纸信封,“我把之前做的伤情鉴定报告,还有整理的微量物证数据,都汇总到这里面了。要是你真去省厅,带着这些,说不定能用得上。”
林砚接过信封,指尖碰到她的手,两人都愣了一下,又很快分开。他低头看了看信封上“苏晓”两个娟秀的字,心里忽然暖了起来:“我暂时不想走,还有我父亲的案子没查清楚。虎哥提到的‘老鬼’,还没找到线索。”
“那我陪你一起查。”苏晓说得很轻,却很坚定,“你那本刑侦笔记里不是写了吗?‘破案需要证据,更需要一起坚持的人’。”
林砚抬起头,看着苏晓眼里的光,忽然觉得,1985年的风好像也没那么冷了。他把二等功证书放进包里,手里攥着苏晓给的信封,脚步比来时更稳了。
回到队里,赵伟已经把省厅的通报贴在了公告栏上,不少民警围着看。看到林砚回来,大家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说要让他请客。李建国笑着说:“请客可以,不过先把手里的活儿收尾。虎哥团伙虽然抓了,可他们还有些赃款没追回来,明天开始,大家分头去查那些关联商户的账,争取把老百姓的损失都找回来。”
“是!”所有人齐声应道。
林砚看着眼前这群穿着旧警服,却眼里有光的同事,忽然明白过来。不管是2024年的警校,还是1985年的警局,变的是刑侦技术,不变的是刑警心里的那份正义。他翻开苏晓给的信封,里面的每一页报告都写得工工整整,在最后一页的角落里,还画了一个小小的笑脸。
他把报告放进抽屉,旁边是父亲林卫东的旧照片,还有那本写了一半的刑侦笔记。拿起笔,他在笔记的最新一页写下:“1985年秋,破虎哥团伙案,获二等功。下一步,追查‘老鬼’,为父正名。”
窗外的夕阳渐渐沉了下去,警局的灯一盏盏亮了起来。林砚知道,这只是开始,往后还有更多的案子要破,更多的正义要守护,但他不再是一个人在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