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小炒馆里的灯与心事-《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

  南州市局对面的“张记小炒馆”,塑料棚搭的简易门面被晚风掀得轻轻晃,昏黄的灯泡悬在房梁上,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

  林砚把菜单推到苏晓面前,指尖蹭过油乎乎的纸面,留下道浅印:“随便点,今天案子结了,我请客。”

  苏晓没接,指尖轻轻敲着桌沿,目光落在他胳膊肘那块还没洗干净的灰渍上——那是昨天从码头仓库抓捕虎哥时,被货架刮到蹭的。她没提这个,只抬头笑了笑:“就按你上次说的,要份青椒肉丝,再来个番茄蛋汤,两碗米饭。”

  老板在灶台后应得脆亮,铁锅撞上铲子的声响瞬间盖过了街上的自行车铃铛。林砚看着苏晓把受伤的左手轻轻放在桌下,那道包扎着纱布的伤口还没拆线——前天整理虎哥团伙物证时,谁都没注意到刀鞘里卡着片碎刀片,是苏晓先伸手去拿,指尖被划得鲜血直冒。

  “手怎么样了?”林砚还是没忍住问。

  苏晓愣了下,把左手抬起来晃了晃,纱布边缘露出点淡粉色的新肉:“没事,张教授给的药膏挺管用,过两天就能拆纱布了。”她说着顿了顿,目光往他脸上扫了圈,“倒是你,昨天在仓库跟虎哥对峙的时候,没受伤吧?我看你扑过去的时候,胳膊好像撞在铁架上了。”

  林砚心里暖了下,昨天现场乱糟糟的,武警跟团伙成员扭打的时候,他光顾着扑虎哥,自己胳膊撞了下都没当回事,没想到苏晓看在眼里了。他揉了揉胳膊,故意装轻松:“那点劲算什么,警校训练的时候,比这撞得狠多了。”

  苏晓没接话,从帆布包里掏出个小本子推过来,封面上写着“法医笔记”四个字,字迹清秀。“这个给你,”她声音轻了点,“里面记了些我这几年遇到的特殊尸检案例,有几起跟现场微量物证有关,说不定你以后用得上。”

  林砚拿起本子翻了两页,纸页上除了文字,还有手绘的尸体位置图,连毛发、纤维的分布都标得清清楚楚。他抬头看苏晓,发现她耳尖有点红,正低头用筷子拨弄着桌角的一颗饭粒,像是有点不好意思。

  “谢谢,”林砚把本子小心收好,放进自己的公文包最里面,“这份笔记比什么都管用,我肯定好好看。”

  这时老板端着菜过来了,青椒肉丝冒着热气,番茄蛋汤飘着金黄的蛋花,香味瞬间填满了小馆子。林砚给苏晓盛了碗汤,看着她小口喝着,忽然想起第一次跟她合作的时候——菜窖女尸案,他提出要提取鞋底泥土,所有人都觉得不靠谱,只有苏晓二话不说,拿着工具跟着他回了案发现场,蹲在菜窖旁边帮他筛泥土,那天回去的时候,两人裤腿上都沾着泥。

  “你当初为什么要回南州当法医啊?”林砚忽然问。他之前听局里老民警说过,苏晓是医科大学法医专业的高材生,毕业的时候有大城市的医院抢着要,她却偏偏回了南州这个小地方。

  苏晓喝汤的动作顿了下,抬眼看向窗外,夜色里能看到市局大楼的灯光,还亮着几盏。“我爸以前是南州医院的医生,”她声音慢了点,“十年前有次去乡下出诊,遇到山体滑坡,为了救一个孩子,自己被埋在里面了。”

  林砚没说话,静静听着。

  “我那时候才上高中,”苏晓手指轻轻划着碗沿,“后来我考大学选法医专业,就是想能多帮着找出点真相,不管是活人还是死人,都该有个说法。”她转头看向林砚,眼神亮了点,“去年毕业的时候,我回南州看到市局在招法医,就来了。其实也挺好的,能帮着破案,能让受害者瞑目,就够了。”

  林砚心里触动挺大,他穿越到这个年代,一开始是为了活下去,后来是为了查清父亲的悬案,可苏晓不一样,她是凭着一股信念留在这里,在这个法医还被人议论“不吉利”的年代,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你呢?”苏晓忽然反问,“你好像特别执着于查你父亲的案子,是因为……”

  “我爸是个好警察。”林砚没等她说完就开口,语气很肯定,“老民警跟我说,他当年为了查仓库纵火案,连续半个月没回家,最后牺牲的时候,手里还攥着嫌疑人的线索。”他夹了口菜,慢慢嚼着,“我穿越过来的时候,接收了原主的记忆,总觉得要是查不清这个案子,就跟没给我爸一个交代似的。”

  苏晓点点头,没再多问,只是给她夹了一筷子青椒肉丝:“会查清的,你这么厉害,肯定能找到线索。”

  林砚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忽然笑了:“借你吉言。对了,等你手好了,我想跟你一起整理下我那本刑侦笔记,里面记了些现代现场勘查的方法,说不定能跟你的法医技术结合起来,以后办案能更方便点。”

  “好啊。”苏晓立刻答应,眼睛弯了弯,灯光下能看到她睫毛的影子,“我正好也想跟你请教下犯罪侧写,上次你给虎哥做的侧写,跟他的实际情况几乎一模一样,太厉害了。”

  两人边吃边聊,从现场勘查聊到法医技术,从刚入职时的窘迫聊到现在的默契,小馆子里的人渐渐少了,老板已经开始收拾隔壁桌的碗筷,只有他们这桌的灯还亮着。

  林砚看了眼手表,已经快九点了,起身结了账:“我送你回去吧,晚上不安全。”

  苏晓没拒绝,跟着他走出小馆子。晚风带着点夏末的凉意,吹在脸上很舒服。两人沿着街边慢慢走,路灯把他们的影子一会儿拉长,一会儿缩短,偶尔有自行车从旁边经过,叮铃的铃声划破夜色。

  走到苏晓家楼下,她停下脚步,转身看向林砚:“今天谢谢你的饭,笔记你要是有看不懂的地方,随时找我。”

  “好。”林砚点头,看着她往楼道里走,走了两步,苏晓忽然回头,又补充了句:“明天上班路上小心点,听说虎哥的那些小弟还在找机会报复。”

  “知道了,你也注意安全。”林砚笑着挥手。

  看着苏晓的身影消失在楼道口,林砚才转身往警局宿舍走。夜风里好像还带着小炒馆的香味,他摸了摸公文包里的法医笔记,心里忽然觉得很踏实——在这个没有监控、没有dNA技术的1985年,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李建国这样的前辈支持,有苏晓这样的伙伴并肩,不管是查父亲的悬案,还是破更多的案子,好像都没那么难了。

  回到宿舍,林砚把苏晓的笔记拿出来,坐在台灯下翻了两页,看到扉页上写着一行小字:“以我所学,还逝者清白,助生者安宁。”他拿起笔,在自己的刑侦笔记扉页上也写了一行:“以我之能,破世间悬案,护南州平安。”

  灯光下,两本笔记并排放在桌上,像是两个并肩而立的身影,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年代里,准备迎接更多的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