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提出引进指纹设备-《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

  1985年10月的省厅办公楼,走廊里的暖气还没通,风从窗户缝里钻进来,带着一股子深秋的凉意。林砚裹了裹身上的夹克,手里攥着一叠厚厚的指纹卡片,指尖都被纸张边缘磨得发僵。

  他刚从物证室出来,这三天几乎没怎么合眼——豫、皖、苏三省送来的“红衣女尸案”相关物证里,共提取出七枚模糊的指纹,全靠人工一张张比对。省厅的老技术员老张戴着老花镜,手指在指纹卡片上划来划去,一整天下来也就能比对十几张,效率低得让林砚心里发急。

  “小林,歇会儿吧,你这眼睛都红得跟兔子似的。”老张把搪瓷缸子往桌上一放,缸沿磕出清脆的响,“这指纹比对本来就是慢活儿,急不来。咱们省厅就这条件,全靠老伙计们的眼睛瞪着,几十年都这么过来了。”

  林砚揉了揉太阳穴,视线落在桌上摊开的指纹图谱上。最上面那张是第三起案件现场提取的,来自受害者随身携带的布包拉链,纹路还算清晰,但和现有的嫌疑人指纹卡片比对了两天,愣是没找到匹配的。他想起2024年警校的实验室,电子指纹比对仪只要把数据输进去,几分钟就能出结果,可现在……

  “张叔,不是我急,”林砚把指纹卡片按顺序叠好,声音里带着点沉不住气的焦虑,“咱们现在锁定的五个嫌疑人里,有三个的出车路线和第四起案件的抛尸时间完全重合,可就是没指纹证据。万一他们咬着不认,咱们拿什么定案?”

  老张叹了口气,拿起桌上的烟盒抖了抖,抽出一根点燃:“能有啥办法?实在不行就只能靠审讯,慢慢磨。当年我破那起连环盗窃案,光审讯就熬了半个月,才把嫌疑人的嘴撬开。”

  林砚没接话,脑子里却在飞速盘算。他记得之前整理资料时,看到过省厅去年的经费报告,里面提到有一笔“刑侦技术升级专项款”,虽然数额不多,但足够引进两台简易的指纹比对设备——不是2024年那种全自动的,是80年代国内刚研发出来的半自动设备,虽然需要人工输入部分数据,但比对效率能比人工快十倍不止。

  “张叔,我去趟厅长办公室。”林砚突然站起身,把指纹卡片仔细收好,“您先盯着,我有个想法,说不定能解决咱们的难题。”

  没等老张反应过来,林砚已经快步走出了技术室。走廊里的脚步声格外清晰,他心里既有点底气,又有点没底——周厅长虽然支持他的工作,但毕竟是80年代,老一辈的领导更看重“经验”和“实效”,对于这种需要花钱的“新玩意儿”,会不会同意还不好说。

  周厅长的办公室门没关严,能听到里面传来翻文件的声音。林砚轻轻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声洪亮的“进”。

  周厅长坐在办公桌后,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身上的警服熨得没有一丝褶皱。他抬头看到林砚,放下手里的钢笔,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小林啊,坐。是不是‘红衣女尸案’有新进展了?”

  “周厅长,进展倒是有,但遇到个技术难题。”林砚坐下后,没绕圈子,直接把指纹比对的困境说了出来,“现在人工比对效率太低,咱们锁定的嫌疑人里,有三个缺乏直接证据,再耗下去,万一他们销毁证据或者跑了,就麻烦了。”

  周厅长皱了皱眉,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着:“我知道人工比对慢,可省厅的技术条件就这样,总不能凭空变出设备来。”

  “厅长,咱们不是没有办法。”林砚往前坐了坐,语气变得更坚定,“我查了去年的经费报告,有一笔刑侦技术升级款还没动用,足够引进两台半自动指纹比对设备。这种设备是咱们国内自己造的,虽然比不上国外的先进,但比对效率能提高十倍,只要咱们把现有的指纹数据整理好,很快就能出结果。”

  周厅长愣了一下,显然没料到林砚会提这个:“指纹比对设备?我倒是听说过,但那玩意儿靠谱吗?会不会浪费钱?”

  “靠谱!”林砚立刻接话,语速也快了几分,“我在警校的时候专门学过相关的技术原理,这种半自动设备虽然需要人工辅助,但核心的比对算法是成熟的。而且咱们省厅的技术员只要培训两天就能上手,不会存在‘没人会用’的问题。”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更重要的是,这次‘红衣女尸案’是跨省大案,要是咱们能用新设备破了案,不仅能给受害者家属一个交代,还能给其他省份的刑侦系统做个榜样——咱们不是只能靠‘熬审讯’,也能靠技术破案。以后再遇到类似的连环案,咱们的效率能提高一大截。”

  周厅长没说话,手指依旧在桌面上敲着,眼神里带着思索。办公室里静得能听到窗外的风声,林砚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这不仅关系到“红衣女尸案”的侦破,更关系到他能不能在80年代的刑侦系统里,一点点推动技术的进步。

  过了大概五分钟,周厅长突然停下了手指,抬头看向林砚,眼神里多了几分决断:“你说的这个设备,有没有具体的型号和厂家信息?”

  林砚心里一喜,连忙从口袋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纸条——上面是他根据记忆,写下的80年代国内生产半自动指纹比对设备的厂家名称和型号:“我查过相关资料,北京的一家仪器厂就生产这种设备,型号是Fb-84,咱们要是现在申请,大概半个月就能到货。”

  周厅长接过纸条,仔细看了看,然后拿起钢笔在上面画了个圈:“行,这个事我同意。你现在就去写一份申请报告,详细说明引进设备的必要性和预算,我签字后,你直接去财务科走流程。”

  “谢谢周厅长!”林砚猛地站起身,声音里难掩激动——他没想到周厅长会这么干脆,原本以为还要多费些口舌。

  “先别谢我,”周厅长摆了摆手,语气严肃起来,“设备引进来,能不能用好,能不能帮着破案,还得看你们的。我可不想这笔钱花出去,最后成了摆设。”

  “您放心!”林砚挺直了腰板,眼神坚定,“我保证,设备一到,我就组织技术人员培训,尽快把咱们现有的指纹数据整理好,争取早日找出凶手的指纹证据!”

  从厅长办公室出来,林砚感觉走廊里的风都没那么冷了。他快步走回技术室,推开门就喊:“张叔,好消息!厅长同意引进指纹比对设备了,半个月就能到货!”

  老张手里的烟差点掉在地上,惊讶地看着林砚:“真的?你这小子,还真把这事办成了!”

  “那当然,”林砚笑了笑,拿起桌上的纸笔,“我现在就写申请报告,您帮我盯着点那几个嫌疑人的资料,别出什么岔子。”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落在桌上的指纹卡片上,像是给那些模糊的纹路镀上了一层光。林砚低头写着申请报告,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和他心里的期待交织在一起——他知道,这不仅是引进一台设备,更是在80年代的刑侦路上,迈出了技术革新的一小步。

  而这一小步,或许就能让“红衣女尸案”的侦破,迎来新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