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纤维验出真凶影-《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

  第77章 设备到位与培训

  1985年秋,省厅刑侦科的仓库里,三个铁壳箱子蒙着薄灰,像三座等待开封的秘密武器库。林砚蹲下身,指尖划过箱子上印着的“指纹比对分析仪”字样,指腹能摸到凹凸的金属棱角——这是他跟周厅长磨了半个月,才从部里申请下来的宝贝,也是豫、皖、苏三省刑侦系统里第一批半自动指纹设备。

  “林警官,这玩意儿真能比人眼快?”安徽来的老刑警老张凑过来,手里还攥着本翻得卷边的《指纹图谱手册》。他从警二十年,靠肉眼比对指纹破过不少案,但也有过因为指纹太模糊,盯着放大镜看了三天三夜还一无所获的经历。

  林砚笑着打开箱子,里面的部件不多:一台带着屏幕的主机、一个指纹扫描板、几盒专用的显影剂,还有厚厚一摞操作说明书。“老张叔,人眼辨别的是大概轮廓,这机器能把指纹分成两百多个特征点比对,只要现场提取的指纹能扫进去,十分钟就能出结果。”他边说边组装,手指熟练地接好线路,按下电源键时,屏幕亮起的绿光让在场的十几个民警都屏住了呼吸。

  这是林砚组织的第一期指纹设备培训班,学员是三省挑出来的骨干,有像老张这样经验丰富的老刑警,也有刚从警校毕业的年轻人。教室里没有空调,九月的热气裹着粉笔灰在空气中飘,可没人敢走神——所有人都知道,这台机器可能会改变他们办案的方式。

  “首先得注意,现场提取的指纹样本不能有褶皱,”林砚拿起一张处理好的指纹卡片,放在扫描板上,“咱们之前用的墨粉显影法,容易让指纹边缘模糊,扫进去之前得用吹风机冷风吹三十秒,固定纹路。”他操作着主机,屏幕上很快出现了指纹的放大图像,每一条纹路都清晰得能看见细小的分叉,“大家看,这是‘斗型纹’,这里有个断点,机器会自动标记成特征点,和数据库里的指纹逐一比对。”

  江苏的年轻刑警小李突然举手:“林哥,要是现场提取的指纹不完整呢?比如只有半个指节的纹路。”

  “问得好。”林砚调出提前准备好的模拟样本,屏幕上出现了一块残缺的指纹,“机器有‘部分比对’功能,只要能提取到八个以上特征点,就能初步筛选出可疑人员,咱们再结合其他线索排查,比瞎猫碰死耗子强得多。”他顿了顿,想起自己穿越前在警校学的知识,补充道,“不过机器只是辅助,最后还得靠咱们对案情的判断,不能完全依赖它。”

  这话让老张点了点头,之前他还担心这年轻警官会迷信新设备,现在看来,倒是个踏实人。

  培训进行到第三天,开始实战演练。林砚把三省近期未破案件的指纹档案汇总,输入设备数据库,然后随机抽取现场指纹样本,让学员们轮流操作。轮到老张时,他手抖着把一张来自河南的指纹卡片放在扫描板上——这是“红衣女尸案”第三起现场提取的指纹,之前三省的刑警轮流比对了半个月,没找到任何匹配项。

  机器嗡嗡地运转着,屏幕上的进度条一点点往前走。教室里静得能听见窗外的蝉鸣,老张的额头渗出了汗,他盯着屏幕,心里既期待又紧张。突然,屏幕上跳出一行字:“相似度98.7%,匹配人员:马强,身份证号xxxxxx1950xxxxxx。”

  “找到了?”小李忍不住喊出声。

  林砚立刻凑过去,盯着屏幕上的比对结果:马强的指纹档案来自三年前的一起盗窃案,当时他因偷窃供销社被抓,留下了指纹记录。“老张叔,调马强的档案!”林砚的声音有些急促,手指在键盘上敲动,调出了马强的基本信息——35岁,长途货车司机,户籍地在河南兰考,两年前离婚,现居地不详。

  “长途货车司机?”安徽的刑警老周突然开口,“‘红衣女尸案’的受害者都在铁路沿线发现,而货运路线很多都和铁路并行,这会不会太巧合了?”

  林砚的大脑飞速运转,之前做的犯罪侧写里,就提到凶手可能有长途运输经验,现在马强的身份正好对上。“再查他的出车记录!”他立刻联系河南警方,让他们调取马强所在货运公司的调度日志。半小时后,反馈回来了——马强近半年的出车路线,恰好覆盖了豫、皖、苏三省发生“红衣女尸案”的城市,而且每次案发时间,他都有在当地停留的记录。

  “不是巧合。”林砚指着屏幕上的路线图,语气肯定,“第三起案件发生在河南商丘,马强案发前一天正好送货到商丘,第二天才离开;第四起在安徽宿州,他那段时间也有送货记录。”

  老张猛地拍了下桌子:“这小子藏得够深!之前咱们排查货车司机时,怎么没注意到他?”

  “因为他三年前的盗窃案是小额案件,没被列为重点排查对象。”林砚调出马强的照片,照片上的男人穿着蓝色工装,眼神阴沉,嘴角向下撇,透着一股不耐烦,“而且他离婚后换了货运公司,咱们之前查的是老牌公司,漏了他现在所在的个体货运站。”

  夕阳透过窗户照进教室,把所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屏幕上的指纹还在闪烁,马强的信息像一块拼图,终于嵌进了“红衣女尸案”的谜团里。林砚看着围在屏幕前的同事,心里涌起一阵熟悉的感觉——不管是2024年的警校模拟舱,还是1985年的省厅教室,对真相的渴望,对正义的执着,从来都没有变过。

  “通知下去,”林砚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周厅长的办公室,“立即对马强进行秘密监控,查清他现在的位置和近期动向,另外,把他的照片和信息下发到三省各派出所,一旦发现踪迹,马上汇报,不要打草惊蛇。”

  电话那头,周厅长的声音带着欣慰:“好,我马上安排。林砚,你立了大功。”

  挂了电话,林砚回头看向学员们,发现所有人都在看着他,眼神里没有了之前的怀疑,只剩下敬佩。老张拍了拍他的肩膀:“林警官,之前是我老糊涂了,这新设备还真得靠你这样的年轻人带。”

  “张叔,靠的是咱们一起努力。”林砚笑了笑,拿起桌上的笔记本,在“红衣女尸案”的标题下,郑重地写下“嫌疑人:马强”,然后画了个圈,“接下来,咱们得盯紧了,不能让他再害任何人。”

  教室里的灯光亮了起来,驱散了傍晚的昏暗。林砚看着屏幕上马强的指纹,心里清楚,这只是破案的第一步,接下来的追捕,可能会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艰难——但他已经准备好了,不管这凶手逃到哪里,他都要把他绳之以法,给那六个穿着红衣的受害者,一个迟来的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