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的南州港,雾气还没散透,就被搬运工的号子声撕开一道口子。林砚裹紧身上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跟着老搬运工王大叔往粮仓走,褂子下摆蹭到地上的煤渣,又添了两块黑印——这是他潜伏在码头的第七天,特意穿的“破烂行头”,就是为了让虎哥的人放下戒心。
“小林,等会儿扛粮袋悠着点,别跟上次似的摔了,刀疤那玩意儿眼神毒得很。”王大叔压低声音,粗糙的手掌拍了拍林砚的胳膊。他是林砚刚到码头时,唯一愿意搭话的人,也是林砚计划里“争取的关键证人”。林砚点点头,眼角余光扫过不远处的铁皮屋——那是刀疤的“值班室”,此刻正有个黄毛小弟靠在门口抽烟,目光时不时往搬运工这边瞟。
虎哥的团伙把码头管得跟“土皇帝”似的,搬运工每天开工前要先交“份子钱”,扛不动的、摔了货的,轻则骂两句,重则直接动手。林砚这几天故意表现得“笨手笨脚”,第一天就摔破了一袋小麦,被刀疤扇了个耳光,罚在值班室门口抄“码头规矩”——也就是那时候,他趁机把值班室墙上贴的“货运排班表”记了个大概,知道每周三晚上,会有布匹商来交保护费,赃款都藏在东侧的废弃油库。
“动作快点!磨磨蹭蹭的,想挨揍是吧?”刀疤的声音突然炸响,手里的橡胶棍往粮堆上敲了敲。林砚赶紧弯下腰,抓起粮袋的绳子往肩上扛,六十斤的袋子压得他肩膀生疼,他故意趔趄了一下,引来黄毛的嗤笑。这副“窝囊样”,正是他想让虎哥的人看到的——一个没见过世面、只会卖力气的苏北穷小子,翻不起什么浪。
中午休息时,搬运工们都蹲在码头边啃窝头,林砚假装去河边洗手,摸出藏在鞋底的烟盒纸和铅笔头。这是他唯一的“记录工具”,80年代没随身录音笔,只能靠脑子记、偷偷写。他快速在纸上画了个简易地图,标出油库的位置,又在旁边写“周三晚8点,布匹商”——这是昨天王大叔偷偷跟他说的,“那天收的钱最多,虎哥说不定会亲自去”。
刚把烟盒纸折成小块,想塞回鞋底,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你他妈躲这儿干啥呢?”刀疤的手搭在林砚肩上,力道重得能捏碎骨头。林砚心里一紧,表面却装作慌张的样子,把烟盒纸往身后藏:“没、没干啥,就是洗洗手。”
“手里拿的啥?”刀疤的眼神冷下来,伸手就要抢。林砚知道,这烟盒纸要是被搜到,不仅之前的努力全白费,自己的身份也会立刻暴露——刀疤肯定认得上面画的油库,更会怀疑他为啥记这些。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哗啦”一声响,王大叔端着的水桶突然打翻,水溅了刀疤一裤腿。“哎呀!对不住对不住,手滑了!”王大叔赶紧道歉,手里的抹布往刀疤腿上擦,故意挡住刀疤的视线,“刀疤哥,您大人有大量,别跟这小子计较,他就是个愣头青,啥也不懂。”
刀疤被水溅得心烦,推开王大叔:“滚开!下次再让我看见你鬼鬼祟祟,打断你的腿!”说完,狠狠瞪了林砚一眼,转身往值班室走。林砚攥着烟盒纸的手全是汗,朝王大叔递了个感激的眼神,王大叔却没看他,只是蹲在地上收拾水桶,嘴里念叨着“真是晦气”,声音里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下午开工时,林砚故意跟在王大叔身边扛货,趁没人注意,小声说:“王叔,谢谢您。”王大叔叹了口气,把粮袋往船上卸:“我不是帮你,是帮我自己。去年冬天,我侄子就是因为不想交保护费,被虎哥的人推下货轮,到现在连尸首都没找到。”他的声音发颤,“我看你不像一般的搬运工,你是来查他们的吧?”
林砚心里一动,没直接承认,只是说:“王叔,我想帮大家把日子过安稳点。”王大叔沉默了几秒,从口袋里摸出个皱巴巴的纸片,塞给林砚:“这是油库的钥匙,我之前在油库帮忙打扫,偷偷赔了一把。你要查就快点,听说虎哥最近要把钱转移走,好像要去广州做买卖。”
林砚接过钥匙,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心里一沉——转移赃款,说明虎哥已经察觉到不对劲,必须尽快把证据传递给李建国。之前约定的暗号是“在码头东侧的老槐树上挂红布条”,只要挂上红布条,李建国就会知道“有重要情报,需接头”。
傍晚收工时,林砚假装去厕所,绕到东侧的老槐树下。刚要把红布条挂上去,就看见黄毛带着两个小弟往这边走,嘴里还说着:“刀疤哥说了,最近要盯着点,别让外人搞事。”林砚赶紧把红布条塞回口袋,假装系鞋带,等黄毛他们走远了,才敢起身。
回到临时宿舍(码头边的废弃仓库,住了六个搬运工),林砚躺在铺板上,借着窗外的月光,把烟盒纸和油库钥匙藏在床板的缝隙里。旁边的搬运工老张打着呼噜,另一个年轻点的正在擦汗,没人注意到他的小动作。
就在这时,宿舍门被推开,刀疤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个手电筒,照得人睁不开眼:“都起来!虎哥说了,今晚要查宿舍,看看有没有外人混进来!”林砚心里咯噔一下——查宿舍?难道刀疤还是怀疑他了?
其他搬运工都不情愿地爬起来,刀疤的手电筒在每个人的铺位上扫来扫去,翻着大家的行李。轮到林砚的铺位时,刀疤蹲下来,手往床板上摸:“你这床板咋这么松?”说着就要掀开床板。
林砚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就在刀疤的手碰到床板时,外面突然传来喊声:“刀疤哥!虎哥叫你去油库一趟,说有急事!”刀疤骂了一句,站起身:“算你小子运气好!”说完,摔门而去。
林砚松了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他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明天就是周三,要是不能在虎哥转移赃款前把证据送出去,之前的潜伏就全白费了。他悄悄摸出烟盒纸,在心里默念:李队,明天一定要看到红布条。
夜色渐深,码头的风声夹杂着货轮的汽笛声,林砚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看着漆黑的屋顶。他想起穿越前在警校的模拟实战,那时候有监控、有对讲机,从来不用像现在这样,靠一张烟盒纸、一把偷偷配的钥匙,在刀尖上收集证据。但他不后悔,因为他知道,只有把虎哥团伙绳之以法,码头的搬运工才能真正过上安稳日子,父亲当年的牺牲,也才能更有意义。
凌晨一点,林砚悄悄起身,借着月光,把红布条系在了老槐树最显眼的枝桠上。红布条在夜风中飘着,像一盏小小的灯,照亮了他潜伏在黑暗里的正义之路。他不知道,这盏“灯”背后,正有一场更大的危机在等着他——虎哥已经收到消息,“码头里混进了警察的人”,一场针对他的围捕,正在悄酿酝酿。
“小林,等会儿扛粮袋悠着点,别跟上次似的摔了,刀疤那玩意儿眼神毒得很。”王大叔压低声音,粗糙的手掌拍了拍林砚的胳膊。他是林砚刚到码头时,唯一愿意搭话的人,也是林砚计划里“争取的关键证人”。林砚点点头,眼角余光扫过不远处的铁皮屋——那是刀疤的“值班室”,此刻正有个黄毛小弟靠在门口抽烟,目光时不时往搬运工这边瞟。
虎哥的团伙把码头管得跟“土皇帝”似的,搬运工每天开工前要先交“份子钱”,扛不动的、摔了货的,轻则骂两句,重则直接动手。林砚这几天故意表现得“笨手笨脚”,第一天就摔破了一袋小麦,被刀疤扇了个耳光,罚在值班室门口抄“码头规矩”——也就是那时候,他趁机把值班室墙上贴的“货运排班表”记了个大概,知道每周三晚上,会有布匹商来交保护费,赃款都藏在东侧的废弃油库。
“动作快点!磨磨蹭蹭的,想挨揍是吧?”刀疤的声音突然炸响,手里的橡胶棍往粮堆上敲了敲。林砚赶紧弯下腰,抓起粮袋的绳子往肩上扛,六十斤的袋子压得他肩膀生疼,他故意趔趄了一下,引来黄毛的嗤笑。这副“窝囊样”,正是他想让虎哥的人看到的——一个没见过世面、只会卖力气的苏北穷小子,翻不起什么浪。
中午休息时,搬运工们都蹲在码头边啃窝头,林砚假装去河边洗手,摸出藏在鞋底的烟盒纸和铅笔头。这是他唯一的“记录工具”,80年代没随身录音笔,只能靠脑子记、偷偷写。他快速在纸上画了个简易地图,标出油库的位置,又在旁边写“周三晚8点,布匹商”——这是昨天王大叔偷偷跟他说的,“那天收的钱最多,虎哥说不定会亲自去”。
刚把烟盒纸折成小块,想塞回鞋底,身后突然传来脚步声。“你他妈躲这儿干啥呢?”刀疤的手搭在林砚肩上,力道重得能捏碎骨头。林砚心里一紧,表面却装作慌张的样子,把烟盒纸往身后藏:“没、没干啥,就是洗洗手。”
“手里拿的啥?”刀疤的眼神冷下来,伸手就要抢。林砚知道,这烟盒纸要是被搜到,不仅之前的努力全白费,自己的身份也会立刻暴露——刀疤肯定认得上面画的油库,更会怀疑他为啥记这些。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哗啦”一声响,王大叔端着的水桶突然打翻,水溅了刀疤一裤腿。“哎呀!对不住对不住,手滑了!”王大叔赶紧道歉,手里的抹布往刀疤腿上擦,故意挡住刀疤的视线,“刀疤哥,您大人有大量,别跟这小子计较,他就是个愣头青,啥也不懂。”
刀疤被水溅得心烦,推开王大叔:“滚开!下次再让我看见你鬼鬼祟祟,打断你的腿!”说完,狠狠瞪了林砚一眼,转身往值班室走。林砚攥着烟盒纸的手全是汗,朝王大叔递了个感激的眼神,王大叔却没看他,只是蹲在地上收拾水桶,嘴里念叨着“真是晦气”,声音里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下午开工时,林砚故意跟在王大叔身边扛货,趁没人注意,小声说:“王叔,谢谢您。”王大叔叹了口气,把粮袋往船上卸:“我不是帮你,是帮我自己。去年冬天,我侄子就是因为不想交保护费,被虎哥的人推下货轮,到现在连尸首都没找到。”他的声音发颤,“我看你不像一般的搬运工,你是来查他们的吧?”
林砚心里一动,没直接承认,只是说:“王叔,我想帮大家把日子过安稳点。”王大叔沉默了几秒,从口袋里摸出个皱巴巴的纸片,塞给林砚:“这是油库的钥匙,我之前在油库帮忙打扫,偷偷赔了一把。你要查就快点,听说虎哥最近要把钱转移走,好像要去广州做买卖。”
林砚接过钥匙,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心里一沉——转移赃款,说明虎哥已经察觉到不对劲,必须尽快把证据传递给李建国。之前约定的暗号是“在码头东侧的老槐树上挂红布条”,只要挂上红布条,李建国就会知道“有重要情报,需接头”。
傍晚收工时,林砚假装去厕所,绕到东侧的老槐树下。刚要把红布条挂上去,就看见黄毛带着两个小弟往这边走,嘴里还说着:“刀疤哥说了,最近要盯着点,别让外人搞事。”林砚赶紧把红布条塞回口袋,假装系鞋带,等黄毛他们走远了,才敢起身。
回到临时宿舍(码头边的废弃仓库,住了六个搬运工),林砚躺在铺板上,借着窗外的月光,把烟盒纸和油库钥匙藏在床板的缝隙里。旁边的搬运工老张打着呼噜,另一个年轻点的正在擦汗,没人注意到他的小动作。
就在这时,宿舍门被推开,刀疤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个手电筒,照得人睁不开眼:“都起来!虎哥说了,今晚要查宿舍,看看有没有外人混进来!”林砚心里咯噔一下——查宿舍?难道刀疤还是怀疑他了?
其他搬运工都不情愿地爬起来,刀疤的手电筒在每个人的铺位上扫来扫去,翻着大家的行李。轮到林砚的铺位时,刀疤蹲下来,手往床板上摸:“你这床板咋这么松?”说着就要掀开床板。
林砚的心跳到了嗓子眼,就在刀疤的手碰到床板时,外面突然传来喊声:“刀疤哥!虎哥叫你去油库一趟,说有急事!”刀疤骂了一句,站起身:“算你小子运气好!”说完,摔门而去。
林砚松了口气,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他知道,这是最后的机会了——明天就是周三,要是不能在虎哥转移赃款前把证据送出去,之前的潜伏就全白费了。他悄悄摸出烟盒纸,在心里默念:李队,明天一定要看到红布条。
夜色渐深,码头的风声夹杂着货轮的汽笛声,林砚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看着漆黑的屋顶。他想起穿越前在警校的模拟实战,那时候有监控、有对讲机,从来不用像现在这样,靠一张烟盒纸、一把偷偷配的钥匙,在刀尖上收集证据。但他不后悔,因为他知道,只有把虎哥团伙绳之以法,码头的搬运工才能真正过上安稳日子,父亲当年的牺牲,也才能更有意义。
凌晨一点,林砚悄悄起身,借着月光,把红布条系在了老槐树最显眼的枝桠上。红布条在夜风中飘着,像一盏小小的灯,照亮了他潜伏在黑暗里的正义之路。他不知道,这盏“灯”背后,正有一场更大的危机在等着他——虎哥已经收到消息,“码头里混进了警察的人”,一场针对他的围捕,正在悄酿酝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