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乾坤挪移-《官场重生从雪夜救大佬到权力巅峰》

  “僵尸企业”的土地刚清理出些许眉目,另一个更令人头痛的问题,历史债务,摆在了林万骁和新班子的面前。

  财务科长刘霞抱来的账本,摞起来有半人高。她推了推眼镜,面色凝重得像能拧出水:“林书记,各位主任,这是开发区截至目前的所有债务明细。直接债务三点二亿,主要为银行贷款和工程欠款。另外还有之前为几家企业提供的担保一点五亿,这些企业现在半死不活,代偿风险极高。去年我们的税收加财政拨款总共两千万,而光利息支出,每年就要将近两千万。”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副主任张宏志倒吸一口凉气,他刚从县府办过来,知道县里财政也紧,但没想到开发区窟窿这么大。副主任马建国和吉同祥更是面面相觑,他们以前只管自己一摊,对这巨额债务缺乏直观概念。纪工委书记陈亮则眉头紧锁,思考着如此巨大的债务中是否存在违规违纪问题。

  “也就是说,”林万骁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异常平静,“我们不吃不喝,把所有家当都填进去,刚好够还利息,本金一分动不了,还得祈祷担保的那些爷别爆雷?”

  刘霞沉重地点点头:“是的,书记。而且很多贷款马上到期,工程队那边也催得急,年前还堵过大门。”

  悲观情绪开始蔓延。这简直是个无底洞。

  林万骁却笑了,只是笑容里没什么温度:“都这副表情干什么?债又不是今天才欠下的。既然历史交给了我们这副烂摊子,躲是躲不掉的,那就把它解开!”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债务问题,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无非两条腿走路:第一条,跟债主谈!第二条,自己搞钱!”

  “刘霞,张主任,”他看向刘霞和张宏志,“你俩牵头,成立一个债务重组谈判小组。第一站,银行!”

  与银行的谈判,是一场硬仗。几家主要债权银行的支行行长,起初根本没把年轻的开发区书记放在眼里。会议室里,烟雾缭绕,对方打着官腔,诉说着自身的难处和规章制度的严格。

  “林书记,不是我们不支持。贷款合同白纸黑字,到期还本付息,天经地义。展期?不是不可以,但需要强有力的增信措施。减免?呵呵,这恐怕…”工农中建四大行之一的支行行长慢悠悠地喝着茶,态度倨傲。

  林万骁也不着急,等对方说完,他才开口,语气从容不迫:“王行长,您说的都对。合同要遵守,制度要严格。但您有没有算过另一笔账?”

  他让刘霞分发了一份提前准备好的材料:“这是开发区最新的产业发展报告、新增企业名单、未来三年的税收预测以及我们处置闲置土地的计划。您看,趋势是向上的,活力是增加的。如果我们被眼前的债务压垮,破产清算,贵行能收回多少?三成?四成?恐怕悬吧?”

  他顿了顿,观察着对方细微的表情变化,继续道:“但如果给我们时间,让我们轻装上阵,发展起来。未来的税收、未来的存款、未来那么多优质企业的信贷业务…王行长,您是想要一颗枯萎的树上仅剩的几个酸果子,还是想要一整片未来的果林?”

  他话锋一转,略带一丝施压:“而且,据我所知,今年总行对不良贷款率的考核极其严格。如果开发区这几笔贷款真的划入不良,对您支行的业绩和评级…恐怕影响不小吧?”

  那位王行长的脸色微变,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其他几位行长也交头接耳起来。林万骁的话,戳中了他们的痛点,既要眼前合规,更要长远利益和自身业绩。

  “当然,”林万骁语气缓和下来,“我们也不是空口白牙要求展期减免。我们愿意拿出部分非核心资产作为抵押,并且承诺,开发区未来的财政账户和主要企业的结算业务,优先放在支持我们度过难关的银行。”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软硬兼施,利弊分析得清清楚楚。

  谈判进行了好几轮。林万骁亲自带队,一家一家地谈,有时甚至拉上县长丁振华出面站台。磨破了嘴皮子,耗尽了茶水。

  最终,成果显着: 三家银行同意对部分到期贷款进行展期两年,缓解了短期偿债压力。 一家银行同意对部分利息进行减免,虽然额度不大,但开了个好头。 所有银行都表示,只要开发区发展态势良好,后续合作空间巨大。

  银行这边刚松一口气,工程队和材料供应商那边又闻风而动,堵在了管委会门口,要求支付拖欠多年的工程款。

  对付这些人,策略又不同。他们不像银行那样“讲道理”,更情绪化。

  林万骁让吉同祥出面,先把情绪激动的代表请到会议室,倒上热茶。 “各位老板,你们的难处,我们知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吉同祥态度诚恳,“但开发区的情况,你们也清楚。一下子拿出几千万,不现实。我们正在积极想办法,但需要时间。” “时间时间!都拖了多少年了!今天必须给个说法!”有人拍桌子。

  这时,林万骁“恰好”出现,面色严肃:“我是林万骁。开发区的新书记。钱,肯定要还!但怎么还,我们得有个章程。闹,解决不了问题。今天在这里,我们现场核对账目,明确债务金额。然后,签订分期付款协议!开发区只要还在,只要还有一分钱收入,就优先偿还你们的债务!我林万骁个人给你们做担保!”

  他气场强大,态度坚决又显得真诚。闹事的代表们慢慢安静下来。核对账目,签订分期协议,虽然不能立刻拿到全款,但总算有了盼头,看到了政府的诚意。

  处理存量债务的同时,开源节流更重要。

  节流方面,张宏志狠抓内部管理,严控一切非必要支出,推行无纸化办公,抠牙缝似的省下每一分钱。

  开源才是大招。林万骁把目光投向了那些清理出来的闲置土地和开发区边缘的一些非核心地块。

  “卖地?”班子成员有些疑虑,“这会不会被人说‘卖地财政’?而且现在地产市场也不景气。”

  “此一时彼一时。”林万骁思路清晰,“我们卖的不是住宅用地,是工业用地使用权!而且不是核心区域的优质地块,是边角余料。卖地的目的,不是为了敛财,是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化解历史包袱,轻装上阵去发展更优质的产业!这是战术性撤退,是为了更好地进攻!”

  他亲自圈定了两块位置尚可但不在未来核心规划区的地块,严格按程序进行评估、挂牌、出让。

  由于开发区近期声名鹊起,投资热度上升,这两块地竟然意外地抢手,经过几轮竞价,最终以不错的价格成交,迅速回笼了八千多万资金。

  这笔钱如同久旱甘霖,林万骁亲自盯着,一部分用于支付最紧急的工程欠款,一部分用于偿还快到期的银行贷款利息,剩下的全部存入专用账户,用于保障未来的分期还款协议。

  一套“债务重组 资产盘活”的组合拳打下来,虽然未能彻底填平巨额债务窟窿,但成功地将压得人喘不过气的短期偿债压力化解了大半,绷得紧紧的现金流终于得以舒缓。

  看着财务报表上依然刺目的负债总额,但已然改善不少的现金流和债务结构,刘霞长舒了一口气:“书记,总算能喘口气了。”

  林万骁却摇摇头:“只是喘口气,还远没到高枕无忧的时候。债务的根子,在于过去产出不足。唯有发展,唯有让开发区真正产生效益,赚来真金白银,才能彻底填上这个坑。”